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振杰  何柳 《新中医》2012,(6):196-197
近代中医学家彭子益(1871-1949)认为,中医学乃人身一小宇宙,以一年大气的圆运动验证于人身,人之圆运动失常而致病,中医学治病即为恢复人身正常之圆运动。这一学说理论为现代李可老中医深为赞赏,尊彭子益先生为彭子,称彭子为"中医复兴之父"。彭子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论述了圆运动学说在温病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张薇 《河北中医》2010,32(7):1048-1048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研究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宇宙大气的升降浮沉、五运六气及人体的生理、病理、医理之事,是王道之法。笔者临床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运用于针灸临床治疗,现举例总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将人体与宇宙看作一个整体,由二十四节气、热的降沉升浮,认识了人体十二经、热的降沉升浮,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中医学的千古奥秘。《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识到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要想以正确的方法去研究中医,必定要了解中医本身,就是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笔者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所阐述的圆运动经方理论,切实应用于临床实践。印证了"天人相应"、"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的中医思想,取得了特殊的疗效,现报道经治病案如下,与中医同道共研。  相似文献   

4.
民国彭子益所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通过宇宙大气热的升浮降沉圆运动之理来阐释中医学的生理、病理及医理,构建了人身生理病理的动态模型,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试以人体圆运动理论来解析《伤寒论》中调和营卫法治疗阳虚汗证实质内涵,以期对目前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下腹部手术后尿潴留是外科常见合并症,常因小便量少,或点滴而出,甚至小便闭塞不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也是外科医生棘手的问题。对此,笔者采用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随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的出版,古中医学和圆运动思想开始备受关注。为了继承和发扬古中医学派,对圆运动思想进行了梳理,浅析其沿革,认为中医圆运动思想起源于河图洛书,萌芽于先后天八卦和《周易》,形成于《内经》《伤寒论》,发展完善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脾胃论》《四圣心源》等著作,成熟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继承与创新于现代,以老中医李可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尿潴留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是以排尿困难,甚者小便不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症,常发生于临床各科疾病中,如产后、泌尿系结石、肿瘤等。针灸治疗主要对非阻塞性尿潴留有效。近几年来我科采用针刺加艾灸治疗产后尿潴留3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妇产科住院患者,且均为初产妇,均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需要早期诊断和急症处理。目前对于中医药疗法联合现代医学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研究不断深入,挖掘出了中医药在小儿临床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脾胃中枢理论可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防治过程中发挥极大的优势。笔者以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脾胃中枢”理论为中心,探讨中医疗法与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疗关系,为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彭子益以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提出了"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的中医思想,想要通过正确的方法研究中医,首先必定需要了解中医本身,就是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经李可重新点校出版后,笔者勤学苦读,用心体会,积极探索,把该书中所阐述的圆运动经方理论,切实验之于临床。以下病例笔者以圆运动理论浅析于下,并总结个人心得,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0.
瘈疭案     
采用中药方剂配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1例,分析立法、遣方、用药,结合《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升降浮沉运动,探讨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正>尿潴留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是以小便量少,排出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症。笔者近2年来采用针灸治疗痔疮术后尿潴留,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近2年来我院96位痔疮术后尿潴留患者,男6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83岁,平均42.36岁;女4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8岁,平均45.27岁。入院前经检查均无泌尿系统疾病及排尿障碍病  相似文献   

12.
葛青叶 《光明中医》2008,23(11):1699-1699
产后尿潴留,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中医的癃闭范畴,主要表现为产妇产后小腹膨癃胀满而小便不通,患者十分痛苦,严重者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我们采用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6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实验经络针灸疗法治疗产后尿潴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经络针灸疗法治疗产后尿潴留高望平指导郝金凯(陕西省延安地区实验经络针灸研究所716000)尿潴留属尿液充胀膀胱而不能自解者,其症见小腹胀痛,尿频尿急,小便短少或点滴而出。严重时癃闭不通。中医学称本证为“产后小便不通”、“产后癃闭”。产科经用腹部热...  相似文献   

14.
"轴轮"理论出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其从根本上阐述了人体的气机运行规律,可有效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儿童睡眠障碍病机责之阴阳失衡,气机升降失常。笔者通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探讨"轴轮"理论在儿童睡眠障碍中的原理,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产后尿潴留是指妇女生产后小便积聚于膀胱,小便不利或点滴而下,小腹胀满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产后疾病。本病属中医学“癃闭”范畴。笔者通过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并通过B超跟踪测定残余尿量,对比对照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米雪  刘文琼 《光明中医》2023,(2):335-338
古中医学的圆运动理论以“中气运旋,四维升降”为核心,围绕着气机的升、降、沉、浮,来论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特征以及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月经后期为妊娠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古今医家提出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型和治则治法颇多,无外乎气血痰湿,此文将从古中医学的圆运动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为此病探索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圆运动理论的雏形出于自清代医家黄元御,其后人私淑者彭子益对黄氏理论深入探究和发掘,以使圆运动理论趋于完善,并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提出了"人身之气,乃升降运动息息皆圆之体"的观点。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独具见地地创立了治消渴二方:玉液汤和滋膵饮。二方配伍皆不离"温升肝气、敛降肺金、脾升胃降"治法,体现了张氏在消渴论治中所蕴含的"重视脾胃斡旋升降"以及"肝升肺降"的圆运动思想。  相似文献   

18.
王倩蕾  陈晓 《新中医》2012,(12):153-155
《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知识,并且结合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是后世医家临证宝典。《内经》中关于小便异常的论述有60余处,均来源于临床,为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其理论及临床诊治经验为后世诊治小便异常奠定了基础。笔者选取《内经》中关于小便异常论治的部分观点,结合医案具体阐述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尿潴留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是由于脑血管病、脑外伤、脊髓病或手术所引起的脑、脊髓或周围神经病变 ,以排尿困难或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温针灸治疗尿潴留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病人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年龄 2 8~ 6 5岁 ;平均年龄为 4 0 .2 7± 11.35岁 ,男性 2 0例 ,女性 12例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5个月。2 治疗方法取穴为中极、气海、三阴交。中极、气海针刺得气后使针感向外阴方向传导 ,留针后在针尾上留置约 1厘米长的艾炷一段…  相似文献   

20.
尿潴留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属中医"转胞"范畴,其发病机制为子宫扩张下坠,胎儿压迫膀胱,而至小便排出困难。既往遇到此情况先行诱导法、热敷法,最后导尿术,患者深感痛苦,给妇产科护理带来不便。我们自2005年以来,采用针灸加艾条,治疗和护理尿潴留66例,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