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对1991~2000年10年间7 618例剖宫产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29.99%,剖宫产率逐年增加,1991年为22.19%,到2000年达47.24%,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1991年为5.58%,2000年为13.48%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率上升,围产儿死亡率无明显下降.结论剖宫产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升高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分析6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方法:对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1999~2004年363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剖宫产率和手术指征变化。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41.94%,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1999年为35.50%,最高2003年达49.49%,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头盆不称逐渐下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逐渐上升。2002年后社会因素位居第1位。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提高医务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改变服务模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1990与2002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择1990年与2002年剖宫产病例,比较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1990年剖宫产率25 .36%, 2002年剖宫产率39. 64%,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剖宫产指征中难产一直居于首位, 社会因素上升到第2位, 胎儿宫内窘迫位居第3。结论: 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 鼓励产妇阴道分娩, 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刘伏先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3031-3032
目的:分析近几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4年12月产科住院足月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6年为23.64%,2004年上升至40.5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②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持续为剖宫产主要指征。③1999年开始出现珍贵儿指征,以社会因素为指征剖宫产逐年增加,二者均为非医学指征,1998年为3.85%,2004年上升至25.83%,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①珍贵儿、社会因素等非医学指征的增加在迅速增长的剖宫产率中起主要作用。②对剖宫产医学指征的诊断过度也是导致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及降低措施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祝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04-290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统计1995~2005年在该科住院分娩的孕妇总数、剖宫产数及剖宫产指征,对10年来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多年来剖宫产指征一直以难产为第1位,近几年,以胎儿窘迫、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上升较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胎儿窘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年增加的主要因素,正确诊断胎儿窘迫,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普及卫生知识,进行心理调控等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指征变迁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化梅  孙悦  成清奇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062-2064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与对策。方法:统计2000~2006年在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总数、剖宫产数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对7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来剖宫产率逐年持续上升,2002年前头位性难产占居剖宫产指征第1位,2003年以后社会因素上升为第1位;二次剖宫产率上升较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因素,由此引发的高二次剖宫产率成为剖宫产率持续增高的又一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舜华  黄优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13-181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干扰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我院产科1989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中所有剖宫产病例,将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每隔5年为一阶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第1阶段为21.80%,第2阶段为27.48%,第3阶段为42.02%。三阶段相比,差异极其显著(χ2=200.85,P<0.005)。剖宫产指征为头位难产始终为第1位,但比例在下降,由第1阶段的39.30%下降至第3阶段的27.00%,三阶段相比,差异极其显著(χ2=21.34,P<0.005)。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三阶段相比,差异极其显著(胎儿因素:χ2=6.94,P<0.05),社会因素:χ2=50.92,P<0.005)。结论:15年间剖宫产率逐年升高,上升39.96%(由1989年21.92%上升至2003年61.88%),与国内报道基本相同。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手术增多所致,故要降低剖宫产率,主要是降低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8.
影响剖宫产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93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年的平均剖宫产率为66.7%,其中2004年的剖宫产率为59.9%,2005年的剖宫产率为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社会因素(29.43%)、胎儿宫内窘迫(25.13%)、胎位异常(9.62%)、巨大胎儿(7.25%)、中至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25%)。结论剖宫产率的上升不只是一个纯医学问题,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指征相对扩大,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22年剖宫产指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原因及产科质量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对湖北某省级医院产科 1981~ 2 0 0 2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产科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对 1987、1997、 2 0 0 0和 2 0 0 2年剖宫产产妇的指征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  1981~ 1994年剖宫产率 ( 16 .2±1.5 ) % ,1995~ 2 0 0 2年为 ( 33.9± 10 .1) % ,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 ( 6 .2± 1.6 ) %和 ( 3.3± 0 .7) %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产后出血率分别为 ( 2 .7± 1.2 ) %和 ( 2 .5± 0 .5 ) % ,死胎死产率分别为( 1.2± 0 .4 ) %和 ( 0 .9± 0 .5 ) % ,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1987、 1997、 2 0 0 0和 2 0 0 2年社会因素分别占当年剖宫产妇的 0 .4 % ( 2 /4 93)、 10 .6 % ( 5 8/5 4 9)、 2 7.8% ( 2 88/10 37)和 2 0 .1% ( 2 0 5 /10 2 0 )。 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但不能减少产后出血率及死胎死产率 ,社会因素是引起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长春地区不同等级医院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其相关性,探讨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A组)、农安县人民医院(B组)及榆树市妇幼保健院(C组)住院分娩的7 598例临床资料。结果:A组剖宫产率为75.75%,B组为81.56%,C组为75.14%,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位剖宫产指征均为社会因素,C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是A组的第二位剖宫产指征,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盆不称在B组剖宫产指征中居第二位,与A、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剖宫产指征与医院等级无相关性。结论:长春地区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与医院等级无相关性,社会因素是影响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0年剖宫产指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00~2009年共15 177例剖宫产产妇的剖宫产指征及同期产科质量。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的33.70%上升至2009年的53.22%(P<0.001);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则呈下降趋势。②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社会因素位居首位,疤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呈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率上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控制剖宫产率需要孕妇、家庭、医生、医院及整个社会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及与产科质量指标的相关性,针对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对策。方法:对柳州市人民医院产科19872004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产科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9871990年、19911993年、19941996年、19972000年及20012004年剖宫产率分别为8.85%、13.51%、15.72%、38.50%、44.97%;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6.41%、5.34%、4.80%、3.53%、2.62%,有显著性差异(P<0.05);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9.36‰、10.94‰、7.75‰、11.32‰、10.50‰。前3个阶段围生儿死亡率随剖宫产率的上升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后2个阶段围生儿死亡率随剖宫产率的上升,围生儿死亡率无明显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社会因素和脐带绕颈是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1995年、2000年、2004年因社会因素和脐带绕颈要求剖宫产分别占当年剖宫产的0.75%及3.74%、5.10%及14.89%、12.22%及14.85%。结论:近阶段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主要是脐带因素和社会因素所致。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加大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时监护技术及助产技术,创造宽松的医疗环境,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建立监督机制,将剖宫产率列为产科质量考核的一项指标。这些措施的施行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剖宫产率和指征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具体措施。方法:对2007~2010年8 564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剖宫产率(47.8%)较2007年(72.5%)明显下降(P<0.01),妊娠并发症因素(19.5%)较2007年(12.4%)明显升高且位居第一,而2010年社会因素和相对头盆不称因素分别为12.9%和16.9%,较2007年(分别为22.8%和21.8%)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前置胎盘、高龄初产、头盆不称、羊水过少与剖宫产呈正相关。结论: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02年为38.88%,2006年为52.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难产、社会因素和胎儿宫内窘迫。结论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指征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变迁的原因,指导临床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1990、1996、2001、2005年住院分娩的545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以问卷形式调查100例无指征剖宫产孕产妇行剖宫产的思想因素。结果:①15年来剖宫产率、择期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尤其是择期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②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的病例增多。占前3位的思想因素为:担心不能胜任自然分娩、害怕疼痛;担心阴道分娩影响新生儿智力;胎儿较大担心母儿安全不愿试产。结论: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其根源是人们对剖宫产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措施。方法:对松江分院2000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住院剖宫产分娩的8 88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社会因素位居第一,其次依次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疤痕子宫、臀位等。②10年来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呈快速上升趋势,在3个阶段的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分别为8.2%、54.4%和37.6%。第三阶段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较前明显下降,P<0.01,是总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P<0.01,但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10年来以疤痕子宫为指征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有逐年上升趋势,P<0.05或<0.01。③围产儿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提高阴道助产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其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剖宫产并发症的认识,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②剖宫产率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0—2013年山西省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探讨临床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性对策。方法分析山西省11地市450家医院2010—2013年住院分娩病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山西省不同级别、不同地市医院4年间剖宫产率的变化情况。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釆用χ2检验。结果2010—2013年山西省平均剖宫产率为35.4%,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P<0.05),且存在医院等级差异和地区差异(P<0.05)。结论山西省剖宫产率较高,且各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政府及相关医疗部门应予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云浮市区近10年剖宫产的具体情况,为更好控制该地区的剖宫产率提出有效的调控措施。方法:分析1999~2008年云浮市区剖宫产率的变化及手术指征的变迁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剖宫产率的高峰期在2000~2004年间,最高为2004年(40.2%),自2005年起稳定在34.3%~35.8%之间;社会因素为新增的手术指征,并且有成为主要指征之一的倾向。结论:放宽剖宫产指征不能持续有效降低围产儿窒息及死亡率,而并发症有所增加。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孕产期监护,改变接产模式,及时有效地控制剖宫产率对于保证和改善产科质量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卢学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90-1792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来探寻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收治的2 336例待产孕妇,对1 428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足月儿剖宫产率为61.1%,其中剖宫产史及臀先露的剖宫产率为95.4%。造成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是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剖宫产史、臀先露、重度妊娠并发症及巨大儿、珍贵儿等。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与诸多因素有关,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产前检查、产时观察,通过医患双方及全社会共同努力,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