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测定高血压病21例,心衰12例与正常人144例血、尿β_2微球蛋白(Sβ_2—MG,Uβ_2—MG)。结果:Sβ_2—MG和Uβ_2—MG水平高血压组分别为3.65±1.69和0.44±0.47,心衰组分别为3.92±1.87和0.54±0.5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31±0.38和0.08±0.07)。高血压组和心衰组随病情发展,Sβ_2—MG和Uβ_2—MG逐渐升高。各组中Sβ_2—MG与Bcr均呈正相关关系,提示Sβ_2—MG和Uβ_2—MG可作为反映心功能损害和高血压性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客观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我院近两年来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岁以上糖尿病人血清β_2—MG75例,尿β_2—MG59例。本文96例正常人 sβ_2—MG 测定值1 600±320μg/L,uβ_2—MG55±35μg/L。糖尿病人年龆组40—49岁26例,sβ_2—MG(25例)2 033±1 800μg/L,(P>0.05),uβ_2—MG(22例)560±920μg/L,(P≤0.05);50—50岁42例,sβ_2—MG(40例),2 614±2 160μg/L(P≤0.01),uβ_2—MG(20例)430±760μg/L(P<0.05);60—69岁10例,sβ_2—MG(9例)3 275±1 843μg/L(P<0.05),uβ_2—MG(7例)460±847μg/L(P<0.05);70—79岁1例,sβ_2—MG105μg/L,uβ_2—MG169μg/L。其结果和国内外文献报道相符合,除40—49岁例年龄组外,其它各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别均有显著性,而且阳性率随着年龄组增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3.
宋文 《华中医学杂志》1998,22(3):144-144
自从Berggard首先在梅毒患者中发现β_2—微球蛋白(β_2—MG)后,近年来发现在许多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中可见β_2—MG增高,β_2—MG测定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估价.而关于β_2—MG与梅毒的关系未见报道,为了解梅毒患者血清_2—MG的变化情况,我科应用放射免疫法对32例1、2期梅毒患者的血清β_2—MG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以下简称β_2M)),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HAL—A,—β,—C)系列抗原)的轻键,存在于所有正常有核细胞表面.自  相似文献   

5.
肿瘤早期诊断要求不断提高,促进肿瘤诊断的标志物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现将血清β_2—MG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血清β_2—MG的生化性质及代谢 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由Berggard和Bearn于1968年在肾小管肾病患者尿中发现,β_2—MG的分子量为11.800,是低分子蛋白质,存在于所有核细胞的表面,由有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分  相似文献   

6.
对29例 EHF 患者同时测定了血清β_2—MG、BUN、Cr、AlT 及 AST,并作了对比分析。其中26例(89.7%)血清β_2—MG 升高,25例(86%)ALT 和(或)AST 升高。14例 BUN 及 Cr 均正常者中,12例血清β_2—MG 升高,提示血清β_2—MG 对EHF 患者肾功能评价较 BUN 及 Cr 灵敏。但17例 ALT 和(或)AST>100u 者平均血清β_2—MG 为6.52±2.32μg/ml((?)±SD),而12例 ALT 和(或)AST<100者平均血清β_2—MG 为4.64±1.85μg/ml(P<0.05)。血清β_2—MG 与 ALT 及 AST 均呈良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4(P<0.01)及0.414(P<0.05),提示血清β_2—MG作为评价 EHF 患者肾功能的指标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7例糖尿病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血β_2—微球蛋白(β_2—m)、尿β_2—微球蛋白及尿白蛋白(Alb)的含量,结果糖尿病人的检测值均有明显升高(P<0.00),同时对血及尿β_2—m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以上检测对糖尿病性肾脏变的监护有重要临床意义。由于血清β_2—m与尿Alb及尿β_2—m与Alb之间均有相关,故血尿同时检测更能早期了解肾脏病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β_2微球蛋白(β_2—MG)是一种分子量为11800的微小球蛋白,是人体白细胞抗原分子的一个β—轻链,电泳时在β_2位置上,它的氨基酸排列与IgG相似,故称之为β_2—MG。近年来发现很多疾病血清中β_2—MG可增高。1993年元月~1993年10月我科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正常新生儿87例,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72例,出生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清β_2—MG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无合并肾炎和肾病的50例甲亢患者,进行血清和尿液中的β_2—M 测定。发现甲亢患者血清β_2—M 平均浓度为3.701mg/L,94%的甲亢患者血清β_2—M 高于正常人(P<0.01)。甲亢患者尿液中β_2—M 平均浓度为0.163mg/L,50%的甲亢患者尿液中β_2—M 浓度高于正常人(P<0.01)。甲亢患者血清和尿液中β_2—M 值之间无相关性。从而提示了甲亢患者多数伴有肾脏机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40例消化系癌肿(26例)和非癌肿患者(14例)的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结果发现消化系癌和非癌患者的血清β_2—MG均有明显增高,其中以消化系非癌肿组患者血清β_2—MG的增高最为显著,与癌肿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果以血清β_2—MG>3ug/dl作为判断异常的标准,消化系癌肿和非癌肿组的差异阳性率分别为53.8%和95.7%,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单凭血清β_2—MG增高不能鉴别消化系疾病的良愿性,必须结合临床其它有关检查,方能作出良愿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6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CSF)中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免疫球蛋白(Ig)变化的观察,发现β_2—MG普遍增高(3.81±2.55m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甚至CSF常规基本正常的患儿,其β_2—MG也增高;仅23例(33.83%)患儿Ig异常。β_2—MG检测的灵敏度69.12%,特异度78.95%。阳性预测值92.16%,均优于Ig测定的相应指标。本文结果说明小儿病毒性脑炎时CSF中β_2—MG检测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Ig(P<0.005)。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带状疱疹患者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发病初血β_2—MG明显升高,与病后或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重症患者血β_2—MG持续升高,降幅缓慢。提示β_2—MG与带状疱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3.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77例及正常人45例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结果表明,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患者β_2—MG值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病情好转,其值下降,至完全缓解可降至正常水平;多发性骨髓瘤患者β_2—MG值高于正常(0.05>P>0.0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夕β_2—MG低于正常(P<0.01),随着病程延长其值有下降趋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患者β_2—MG值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取放射免疫活测定血、尿β_2—微球蛋白,观察100例高血压患者不同时期对肾脏的损害,并与常规肾功能指数尿素氮(BUN)、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作比较。结果表明:高血压患得血清和尿液β_2—微球蛋白(β_2—MG)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Cr和BUN(P<0.01),并与Cr、BUN成正相关,(r=0.63,0.81),与Ccr成负相关(r=-0.93),且随着病情的发展,Ⅲ期患得血,尿β_2—MG显著高于Ⅰ、Ⅱ期,(0.05>P>0.01)。β_2—MG在男女之间几无差别,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老年组血、尿β_2—MG显著高于Ⅰ、Ⅱ期(0.05>P>0.01)。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8例急性肾炎患儿进行血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检测,并与常用的肾功能检查血肌酐(Cr)和血尿索氮(BUN)作比较及进行相关性探讨。结果表明,血β_2—微球蛋白测定是一项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血,β_2—微球蛋白与血肌酐、尿素氮呈正相关,而且在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方面较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敏感。  相似文献   

16.
血和尿β_2—微球蛋白(β_2—M)含量是反映肾功能状况的灵敏指标。本文观察33例高血压病人的血、尿β_2—M值,试图了解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对肾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β—受体阻断剂是能与β—受体相结合并与交感递质起竞争性拮抗作用的药物,可分为β_1—受体阻断剂、β_2—受体阻断剂和β—受体阻断剂。β_1—受体位于心血管上,β_2—受体位于支气管上;故凡能阻断β—受体或仅阻断β_1—受体的药物就表现为对抗心血管的交感兴奋性效应。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脏的正性频率和正性心力作用所引致的效应,故β—及β_1—受体阻断剂由于阻断交感递质与β_1—受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放免法测定了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AIb)、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IgG。发现43例尿蛋白定性阴性组中,有20例(占46.51%)患者尿AIb超正常值高限,尿蛋白定性可疑及阳性组其尿AIb明显高于尿蛋白阴性组。尿AIb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β_2—MG及IgG的阳性检出率。尿β_2—MG、IgG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其尿AIb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尿AIb测定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并优于β_2—MG及IgG。若结合β_2—MG及IgG测定,则可判断糖尿病肾病的程度及受损部位。  相似文献   

19.
<正> 为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中的肾损害,本文对36例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β_2—微球蛋白(β_2—MG)进行观察,同时检查肾功能的其他有关指标作为比较,以探讨β_2—MG对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22例使用庆大霉素的小儿患者,在监测血药浓度的同时,对尿中微球蛋白(β_2-MG)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用药的第6天β_2—MG与用药前的有显著差异(p<0.05)。停药后的10—15天时间内,β_2—MG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监测β_2—MG与测定庆大霉素血药浓度在临床应用中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