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州地区孕妇风疹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为了解孕妇风疹病毒(R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ESA)对孕妇静脉血清标本进行了RV—IgM和IgG检测。结果 2694例检测RV-TgM,阳性27例,阳性率1.00%;2668例检测RV—IgG,阳性2144例,阳性率80.36%;两项均阳性的27例,对RV有免疫力的占79.91%,近期RV感染率4.95%。结论 在孕妇中RV有一定的近期感染率,对RV有免疫力的孕妇不足八成,因此建议孕前检查RV—IgG,阴性者先注射风疹疫苗,3个月后再怀孕。  相似文献   

2.
韶关地区胎儿风疹病毒感染PCR诊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风疹病毒-聚合酶性反应(RV-PCR)技术对503例孕10-20周无风疹症状的妊娠妇女及460例非孕妇女血液标本进行风疹病毒RV-RNA测定,对孕妇RV-RNA阳性者进而检测其羊水中的RV-RNA,对胎儿风疹病毒先天性感染作出产前诊断。结果:503例孕妇血液标本中RV-RNA阳性者26例,检出率为5.17%,460例对照组非孕妇女血液标本中RV-RNA阳性者5例,检出率为1.09%,两者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01)。揭示孕妇是风疹病毒的易感人群。对26例外周血RV-RNA阳性的孕妇,其中20例羊术检出RV-RNA占76.92%。另外6例羊水中未检出RV-RNA。对这20例孕妇引产后追踪检测的结果与产前诊断符合。该方法能预防RV母婴垂传播和由此引起的先天畸形。  相似文献   

3.
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阐述风疹病毒(RV)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利用RT-PCR扩增RVE1基因,然后测序,并用DNA STAR软件包绘制系统发生树,以分析R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测得RV JR23株E1基因的序列,与GenBank中包括3株中国株在内的不同时间、地点分离的30株病毒株一起绘制了系统发生树,比较了各株可产生HI抗体和中和抗体区的氨基酸变异情况。(1)总体上RV的核酸、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中国的4株分离株遗传性质差别相对较大,其中379株和BRD株构成了不同于其他29株的基因Ⅱ型,就其遗传来源及生物学性状需进一步研究。(2)JR23株与英、美、日20世纪60年代流行株序列相近,其遗传来源可能为20世纪60年代世界流行株的中国衍生株,但具体的初始流行时间未知。结论 RV的流行有地域的差异,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与时间有关。因为人是RV的惟一宿主,所以人员的流动性,影响了RV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4.
轮状病毒(RV)是人类及其他哺乳类、禽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RV性腹泻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对新生儿、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亦可感染,最近在我国还发现了引起成人腹泻流行的成人腹泻轮状病毒。显然研制出RV疫苗对预防腹泻、保证公众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单克隆抗体(McAb)是针对复杂抗原上单一决定基的抗体,鉴予这一性质,McAb可以从分子水平进行抗原定位,分析抗原结构及与功能的关系,对予病毒的病原诊断分型,疫苗研制等有重要作用。国外近几年对RV McAb研究较多,而国内仅见于潘兆千等的报道。本文就RV McAb在抗原分析及病原诊断分型上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疫苗研究的突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泻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第二大疾病。流行病学资料表明5岁以下儿童腹泻主要为病毒性感染,其中尤以轮状病毒(RV)导致严重腹泻最重要。RV在世界各地传播,每年约有近百万儿童死于RV腹泻’‘’,在我国初步的资料表明每年也有约10万[‘j。卫生措施似乎对RV的传播影响甚小’‘’,营养状况对发病危险的重要性也远低于细菌性腹泻卜‘,于是无论在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3岁前的婴儿约90%都要受RV感染,另外,在至今尚无治疗RV腹泻的特效药物”‘,因此,发展疫苗控制RV腹泻受到一致的重视。BIShop等…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母乳轮状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母乳中RV研究乳母感染RV与婴幼儿RV肠炎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RV肠炎婴幼儿母亲母乳测定RV抗原;另收集健康婴幼儿母亲母乳测定RV抗原。RV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共进行检查RV性肠炎婴幼儿及其母亲共213对,婴幼儿年龄1个月~2岁。其中母亲乳汁RV抗原阳性者162例,占76.06%。同时设对照组:婴幼儿年龄1个月~2岁,无消化道症状,母乳喂养,查母亲乳汁RV抗原共50例,母亲乳汁RV抗原阳性者2例,占4%。|u|=9.36>2.58,P<0.01差别有高度统计意义[1]。结论母亲感染RV可能通过乳汁传染给自己的婴幼儿使其患RV肠炎。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的最重要的病原^[1]。对于RV感染的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临床冶疗仍无确切可靠有效药物且至今未能研制出十分理想的疫苗。建立RV感染的动物模型对研究上述问题会有极大的帮助。目前用于RV感染研究的动物主要有无菌小猪、鼠、兔、小牛、猫等。下面就近几年国内外RV感染动物模型相关研究做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
孕妇感染风疹病毒(RV)后易引起胚胎损害。多数妇女感染RV后临床症状轻微,且易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相混淆。因此,有必要建立简便实用的实验室方法检测RV抗体,协助临床诊断。本文报告了两种酶联免疫法的建立和应用情况。材料与方法一、病毒RV Gos株,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二、细胞BHK_(21)细胞,卫生部生物  相似文献   

9.
用抗自制A组轮状病毒(RV)共同组抗原的McAb(2C7)建立了检测A组RV的2种新方法(RIHA,OS),并与RT和PAGE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这2种方法实用性强,特异性好,方法简便,快速,便于推广。对54例疑为RV感染的婴儿粪样。用4种方法进行测定,阴、阳性总符合率为90.7%(49/54)。RIHA、OS与PAGE法符合率均为96.2%。经统计学处理P值>0.05,表明3种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IHA、OS可作为A组RV快速诊断之用。但RV McAb(2C7)为识别A组RV共同组抗原的McAb,故不能区别A组RV的亚组及血清型。  相似文献   

10.
右心室(RV)衰竭已成为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治疗的一种致命并发症。由LVAD引起的双心室搏动的不同步是引发RV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数值方法研究LVAD的控制模式对左、右心室搏动同步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左心室(LV)与RV的收缩持续时间在无泵模式下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48.52%和51.77%)。连续模式下,LV收缩期明显短于RV收缩期(LV vs.RV:24.38%vs.49.16%)和无泵模式的LV收缩期。搏动模式下,LV收缩期明显短于RV收缩期(LV vs.RV:28.38%vs.50.41%)但长于连续模式的LV收缩期。反搏动模式中的LV、RV收缩期差异较小(LV vs.RV:43.13%vs.49.23%),而LV收缩期短于无泵模式,并且长于连续模式。与连续和搏动模式相比,由反搏动模式提供的收缩期转速(RS)降低显著地校正了LV收缩持续时间,连续模式下缩短的收缩持续时间在反搏动模式下被校正为LV和RV之间的重新同步。因此,本文认为LV和RV收缩的再同步有助于预防RV功能障碍。总之,使用在收缩期间降低RS的反搏动模式有望用于由LVAD引起的双心室搏动不同步的临床校正。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腹泻相关的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重症腹泻的最重要病原,疫苗是一种可行的预防控制RV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方法.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RV主要流行型的变化及其流行的多样性、复杂性对开发RV疫苗型特异性保护及异型保护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全面系统地监测和了解RV的G、P型分布对开发和应用RV疫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RV近年最新分子流行状况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风疹病毒(RV)是致人类先天性畸形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其E1包膜糖蛋白在病毒感染及诱导机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对其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结构与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RV产生免疫的机理,以研制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等新型疫苗。本文对RVE1糖蛋白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儿童重症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由RV引起的腹泻约占秋季腹泻的50%。全世界每年因RV感染可导致2400万人次就诊、230万人次住院和60万人死亡。目前对于这种腹泻的治疗除补液以外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预防接种疫苗是最有效和现实的措施。RV疫苗已成为全球疫苗和免疫联盟(GAVI)决定优先考虑研发的疫苗,以促进《千年发展目标》中目标4即“降低儿童死亡率”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风疹病毒(RV)可引起胎儿畸形,特别是在1~12孕周母体患风疹的胎儿RV感染率高达80%,其中90%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症。因此妊娠早期RV感染的确诊在优生优育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检测RV现症感染主要通过血清方法测定病毒特异IgM,然而胎儿在18孕周前免疫系统发育不全、IgM应答受到限制,影响检测结果。核酸测定与发育无关,故建立RV的RT-Seminested-PCR方法。利用GOLDKEY软件在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不含囊膜、有三层壳体、基因组为11个片段的双链RNA病毒,是人类、哺乳类和鸟类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RV结构复杂,成员众多,建立一个能区分不同病毒株及其基因型(血清型)的分类与命名系统,对深入研究RV生物学、免疫学性质及其分子遗传进化和亲缘关系,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有效预防与控制RV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rotavirus, RV)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重症腹泻的最常见病原。自2006年以来, 两种口服RV活疫苗RV5(RotaTeq)和RV1(Rotarix)已在世界许多国家获得许可。研究发现中国婴儿中血清中和抗体(serum neutralizing antibody, SNA)对RV5血清型的血清反应率通常低于在美国、欧盟国家、韩国和拉丁美洲国家观察到的水平, 而与大多数疫苗血清型的血清反应率高于其他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有所不同。研究还发现RV5诱导的IgA抗体反应主要受三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tr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 tOPV)而不是百白破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 DTaP)的影响, 且同时使用tOPV不会显著干扰RV疫苗的效力。研究表明, RV5的3剂量方案在中国婴儿中具有免疫原性, 使用RV5不会影响tOPV和DTaP诱导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风疹病毒感染与出生缺陷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风疹病毒(RV)感染与孕妇流产、死(畸)胎的关系。对160例RV感染孕妇和861例对照者进行了调查分析。方法采用胶体金标法检测RV-IgM特异性抗体。结果RV-IgM阳性组出生缺陷、胎死宫内、流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明显高于RV-IgM阴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V感染与孕妇死(畸)胎和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狂犬病病毒(RV)不同毒株复制的交叉抑制效果。方法采用体外转录和RNA酶Ⅲ消化长片段双链RNA的方法制备8条以RV的PV株核蛋白(N)基因为靶基因的21nt siRNA,用以转染已经感染了不同滴度PV、CTN或CVS株RV的BSR细胞,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转染的siRNA对已感染BSR细胞的不同毒株RV复制的抑制效果,并分析这种抑制效果与靶基因序列的相关性。结果不同21nt siRNA均对PV株的复制产生了较强的抑制作用:对CTN株和CVS株的交叉抑制作用观察结果表明,21nt siRNA与靶基因在碱基错配高达5个的情况下仍对病毒复制保持抑制效应。然而,siRNA与靶基因碱基错配的位置与抑制作用的丧失高度相关。3’端第2个碱基的错配将使抑制作用表失,随后的碱基错配对抑制作用的影响依次降低;中部碱基错配影响较小;而5’端碱基错配对抑制作用几乎没有影响。结论siRNA对靶基因的抑制作用的丧失与其同靶基因序列碱基错配的位置相关,3’端碱基错配可降低其抑制作用的特异性,产生偏靶效应的范围和概率可能增大,这为设计独特的siRNA序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狂犬病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制备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的假病毒颗粒阳性对照.方法 在RV的N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克隆得到噬菌体MS2的装配蛋白和壳蛋白基因(MS2),将其重组到质粒pET-28b(+)中,再将RV的N基因片段重组到MS2下游,经原核表达得到RV假病毒颗粒.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V重组质粒最低检测限为15拷贝/μl,重组表达质粒经原核表达可形成耐RNase的RV病毒样颗粒.结论 建立了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V核酸的方法,成功构建了可耐受RNase且无传染性的RV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20.
轮状病毒分类与命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不含囊膜、有三层壳体、基因组为11个片段的双链RNA病毒,是人类、哺乳类和鸟类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RV结构复杂,成员众多,建立一个能区分不同病毒株及其基因型(血清型)的分类与命名系统,对深入研究RV生物学、免疫学性质及其分子遗传进化和亲缘关系,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有效预防与控制RV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