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测定金莲花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80%乙醇提取金莲花不同部位的总黄酮,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法测定金莲花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结果]金莲花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分布为:叶〉茎〉籽。[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结果准确稳定,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叶志琼  张瑞辉  陈涛 《广州医药》2013,44(1):37-38,45
目的用分光光度法对连钱草中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为进一步提高连钱草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亚硝酸钠、三氯化铝及氢氧化钠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连钱草因生长条件等差异总黄酮含量亦不同,其中野生连钱草的含量无论部位和平均含量都较种植的高,比较测量两者茎、叶、全草的含量分别为:野生54.62 mg/g、87.68 mg/g、76.92 mg/g,而种植46.30 mg/g、77.50 mg/g、58.29mg/g。结论连钱草的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有差异,其中叶子最高,全草次之,茎中含量最少。本法简便易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连钱草药材及其方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取平车前不同部位总黄酮并测定其含量。方法用索式提取器乙醇抽提平车前不同部位总黄酮,获得乙醇提取液,利用减压浓缩法蒸去乙醇获得总黄酮提取液,并用芦丁标准曲线法计算平车前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结果平车前穗、叶、根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04%、2.48%、2.05%。结论平车前全草均含有黄酮类成分,其中穗中含量最高,含有较高的镇咳有效成分。因此,平车前全草均可用于总黄酮类药用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4.
藤茶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部位的总黄酮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藤茶的叶、茎中的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5月份藤茶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41.2%~45.3%,叶中含量高于茎中3~4倍。结论藤茶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草决明不同部位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草决明根、叶、茎中无机元素含量。方法 湿法消化,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 根、叶、茎中Ca、Mg、K、Na、Fe、Mn、Cu、Zn、Sr、Cr等元素含量较高。结论 草决明根、叶、茎中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且含量因部位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野蔷薇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为今后开发利用野蔷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野蔷薇不同部位总黄酮,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对野蔷薇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野蔷薇叶、青果皮、青果籽、红果皮、红果籽、茎、根皮总黄酮含量得出:根皮(137.2 mg·g-1)叶(43.22 mg·g-1)茎(36.05 mg·g-1)青果皮29.94 mg·g-1)红果皮(15.25 mg·g-1)红果籽(4.761 mg·g-1)青果籽(4.396 mg·g-1)。结论:野蔷薇中总黄酮含量丰富,尤其根皮中含量最高,潜在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及部位黔产千里光中总黄酮、绿原酸和金丝桃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生物产量,为确定黔产千里光的采收期和药用部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和金丝桃苷的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黔产千里光总黄酮的含量以6月份含量最高,绿原酸和金丝桃苷含量均以8月份最高,不同部位千里光叶中总黄酮、绿原酸和金丝桃苷的含量最高;8月份千里光的生物产量最大,茎、叶的产量占较大比重。[结论]综合考虑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生物产量,建议黔产千里光在7—9月份采收地上部位为宜。  相似文献   

8.
半枝莲不同药用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半枝莲的总黄酮含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并测定其不同药用部位的总黄酮含量。 [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半枝莲的不同药用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 ]野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 3 4 2 4~ 17 12 μg/ml,r =0 9995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 0 79% ,RSD为 2 6 5 %。 [结论 ]紫外分光度法简便、准确 ,可作为半枝莲药材内在质量的检测手段之一 ;半枝莲不同药用部位中的总黄酮含量分布为叶 >嫩茎 >根 >老茎 >花。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确定大叶紫珠最佳的采收期和采收部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湖南会同县大叶紫珠种植基地不同时期采收的根、茎、叶,采用95%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1 h,采用紫外分光先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大叶紫珠总黄酮含量的积累随着植株的生长,总黄酮含量也随之变化,根、茎中总黄酮含量逐步增加,叶中总黄酮含量逐渐减少;不同药用部位总黄酮含量有显著差别,依次为:叶>茎>根.结论 该项研究根据有效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的规律为确定大叶紫珠最佳采收期争采收部位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根和茎中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样品用95%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50 min,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510 nm.结果 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根中总黄酮含量高于茎中的含量,根中的含量较高,且含量比较稳定,茎中含量随着生育期延长逐步增加.结论 大叶千斤拔以植株落叶进入休眠期为药材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1.
乌蕨与黄连、黄芩、穿心莲抗菌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研究乌蕨的抗菌活性强度 ,采用二倍平皿稀释法将其与黄连、黄芩、穿心莲等抑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乌蕨抗菌作用与黄连、黄芩相近 ,而强于穿心莲。认为乌蕨是一种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测定乌蕨中牡荆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DIONEX-C18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甲醇∶0.2%冰醋酸水溶液(23∶77)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nm。结果牡荆苷在0.009-0.180m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RSD小于2.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乌蕨中牡荆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乌蕨的抗菌作用强度,并将其与黄连、黄芩、穿心莲等进行抗菌活性比较。方法:采用二倍平皿稀释法。结果:乌蕨抗菌作用与黄连、黄芩相近,强于穿心莲。结论:乌蕨是一种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14.
乌蕨中抑菌活性成分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中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提纯。方法:采用层析法对乌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再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了3个具有抗菌成分的化合物,(1)芹菜素、(2)丁香酸和(3)原儿茶酸,其中芹菜素是在该植物成分中首次报道。结论:丁香酸、原儿茶酸和芹菜素为该植物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微滤-大孔树脂法精制苦参中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的效果,并与水提醇沉法进行了比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苦参提取液经微滤-大孔树脂法处理后,其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的保留率为78.88%和73.4%,固形物去除率为38.95%;经醇沉法处理后,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的保留率为60.7%和52.1%,固形物去除率为34.88%.[结论]微滤-大孔树脂法较醇沉法可更有效地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杂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甘草地上部分的水提物、醇提物和CO_2超临界萃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组成进行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Agilent SB-C18柱,乙腈-0.5%甲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280 nm。质谱使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结果]在水提物中共定性出9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醇)苷类物质;在醇提物中共定性出14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醇)苷元类物质和异戊烯基黄酮类物质;在CO_2超临界萃取物中共定性出10个化合物,主要为异戊烯基黄酮类物质。[结论]鉴定出甘草地上部分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中有不同性质的黄酮类物质,可以为后续提取富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同地区的海芋和混淆品尖尾芋进行系统的生药鉴定和显微定量分析,明确不同来源品种的鉴别特征,为海芋的后续开发提供技术保障。[方法]采用中药鉴定方法,对重庆、广东、广西、四川和江苏的海芋及混淆品尖尾芋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利用显微定量分析法,结合SPSS软件对不同样品粉末的草酸钙针晶数量和长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地区的海芋原植物、叶片和根茎的性状相似,没有显著的鉴别特征;混淆品尖尾芋与海芋的性状特征相近,在叶和根茎中存在较大差异。显微观察表明海芋叶上表皮被睫毛状角质层,栅栏组织约占叶肉组织1/2,维管束中以单个大型导管为主,不同地区海芋样品间的差异不明显;尖尾芋叶上表皮角质层较平坦,栅栏组织约占叶肉组织1/3,维管束中以成对导管为主。理化鉴定初步证明海芋根茎中含有鞣质、皂苷、有机酸、黄酮、甾醇、三萜类和生物碱等化学成分,不同地区的海芋在鞣质与黄酮等含量的显色反应程度上略有差异;尖尾芋中鞣质、皂苷及黄酮成分含量较少,与海芋存在显著差异。显微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海芋的根茎结构特征相似,在草酸钙针晶和簇晶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鉴别特征用于不同地区海芋的区分;尖尾芋根茎中木栓层细胞数、草酸钙针晶和簇晶均明显少于海芋根茎,其中针晶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海芋与混淆品尖尾芋药材的中药鉴别方法,为后期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温莪术中莪术醇含量高低的影响,为优选温莪术的炮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炮制方法制得温莪术药材的各炮制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并比较各炮制品中莪术醇含量高低。[结果]温莪术的不同炮制品中莪术醇含量在1.09%~1.38%(g/g)之间。[结论]不同炮制方法会影响温莪术中莪术醇的含量,各炮制品中莪术醇含量高低依次为:生品〉醋炒品〉莪术片〉醋煮品〉酒制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桃核承气汤中各配伍药味对汤剂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L8(27)正交实验设计,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桃核承气汤中桃仁不同配伍后药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变化。[结果]方中各药味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次序为:大黄桂枝芒硝甘草,其中大黄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P0.05),而桂枝、甘草、芒硝对苦杏仁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含大黄的药液其pH值显著低于不含大黄的药液。[结论]大黄是影响桃核承气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主要因素,pH值的降低可能是大黄导致苦杏仁苷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宁夏产蓼草叶、花、茎各部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微量元素历、Cu、Fe、Cr、Cd、Pb和Se进行了检测。结果 同一元素在蓼草不同部位含量不同,其中Cr、se、Pb和Cd的含量为叶〉花〉茎;Fe含量茎〉叶〉花;Cu含量花〉叶〉茎;Zn含量茎〉花〉叶;必需微量元素Fe、Zn、Cu含量较高,而有害元素Cd、Pb含量很低或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未检出。结论 可根据需要对蓼草这一中草药的不同部位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