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参与的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决策模式的实践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将2011年1-6月在某三级医院骨外科病区住院的67例患者设为常规组,7-12月住院的62例患者设为合作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护理分级,合作组采用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决策模式进行护理分级,即由责任护士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医生基于评分结果,确定患者护理级别。结果:常规组与合作组医嘱护理分级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妒〈0.05);合作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患者满意度与常规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决策模式可提高护理分级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决策模式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前正常单胎足月妊娠产妇134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0年3月~2012月8月正常单胎足月妊娠产妇13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决策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分娩方式、满意度及新生儿Apgar评分、围生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模式有利于分娩顺利进行,保障母婴健康,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12月收治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另选取2013年1~6月实施常规护理的80例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风险管理组阴道分娩率64%,护理总满意率98%;对照组阴道分娩率51.25%,护理总满意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总产程、产后出血及难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等情况发生,提高阴道分娩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产科护理管理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阴道分娩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发生率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8.3%,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88.3%,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普外科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选取实施前后各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后基础护理质量从(90.82±2.61)分提高至(95.24±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32,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6%,低于对照组的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8,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35±2.32)d,短于对照组的(12.82±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6,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9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8,P<0.05)。结论普外科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1例。常规护理组患者仅给予肺性脑病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给予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不良事件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9,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种类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6,P>0.05)。结论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探讨产科临床上采用优质护理对产妇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4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对照组产妇的难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分别为23.29%(17/73)、19.18%(14/73),观察组产妇的难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分别为8.22%(6/73)、9.59%(7/7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7.07%(14/82),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7.23%(6/8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产妇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83.56%(61/73),观察组产妇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5.89%(70/7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妇产科临床上对于产妇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产妇的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同时能够显著提高产妇对于产科护理的满意程度,该护理方法能改善和提高母婴的身体状况,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止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P<0.05);观察组患者应用止痛药物31例(51.7%),对照组43例(7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患者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5,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较对照组的73.3%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8,P<0.05)。结论泌尿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科临床护理路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产科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指导和管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产科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孕妇健康教育达标、出院回访率与满意度、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母乳喂养、血糖控制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为(4.61±0.43)mmol/L,餐前30 min血糖为(4.21±0.89) mmol/L,餐后2 h 血糖为(6.22±0.21) mmol/L,凌晨血糖为(4.92±0.73)mmol/L,对照组分别为(5.72±3.20),(5.85±2.42),(7.68±2.95),(6.39±3.1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1743,4.0226,3.1222,2.8495;P <0.05)。观察组剖宫产者13例(32.50%),对照组剖宫产者24例(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52,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者2例(5.00%),母乳喂养者38例(95.00%);对照组产后出血者12例(30.00%),母乳喂养者29例(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6580,7.4397;P<0.05)。观察组孕妇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9144,P<0.01);观察组孕妇健康教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095,P<0.01);观察组产后出院回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353,P<0.01)。结论产科临床护理路径能明显提高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率,提高其满意度和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产科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产科就诊的产妇2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名。干预组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时长分别为(6.1±1.2)h、(8.9±0.9)h,第二产程时长分别为(0.9±0.6)h、(1.5±0.3)h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6,7.08;P<0.05)。干预组护理知识、母乳喂养、自我保健知识掌握率分别为98.3%,93.3%和85.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69,7.467,4.471;P <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9.2%,对照组为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P <0.05)。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能够缩短产程,提高产妇对自身和新生儿护理等知识的掌握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内容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水平和出院后6个月治疗依从性。结果出院时聚焦解决模式组NASH健康知识掌握达到优的患者占90.0%,对照组占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 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总分(238.3±24.68)分,高于对照组的(201.53±21.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8,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完全依从患者占86.6%,对照组占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6,P<0.05)。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NASH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期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和新生儿围生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为(376.5±83.9)ml,感染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456.9±76.3)ml,及感染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分别为2.96,4.52;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4±0.3)分,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6%,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0.5)分,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分别为2.37,4.16;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延长产妇孕龄,降低产妇感染率,改善存活儿的预后,对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应用与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286例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2例和对照组1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152/152),高于对照组的84.33% (113/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平均(81.41±3.67)分,明显低于观察组(97.95±2.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5).结论 检查前细致的细节护理和检查中正确配合医生指导患者配合检查,能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细节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 FTS)理念对经肾上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 PCNL)围手术期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在某院接受PCNL术的76例肾结石( KS)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干预组患者接受FTS模式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生活活动量表BI指数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BI指数得分分别为(8.8±2.3)d,(10980.6±966.3)元和(84.6±9.4)分,优于对照组的(12.4±3.0)d,(14315.3±1537.3)元和(68.9±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82,9.473,6.741;P<0.05)。干预组发生术后发热2例,术后疼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对照组严重出血4例,术后发热6例,术后疼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6%,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7,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5)。结论 KS患者经肾上盏入路PCNL围手术期采用FTS护理模式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得到患者认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妇2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60例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产前及产后焦虑、抑郁心理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时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产后7 d SAS及SDS评分均有差异( 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9.4%)高于对照组(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减少产妇焦虑和抑郁的程度,良好的沟通,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压疮发生率为2.32%,对照组为1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为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儿科急性白血病患儿心理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按入院单双序号半随机分为对照组( n=27)和观察组( n=2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Orem自理理论进行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理状态变化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白血病患儿SCL-90症状分布特点以抑郁和焦虑为主。干预1周后,观察组患儿HAMA评分从(18±6)分减少到(12±5)分,且低于对照组的(16±3)分,HAMD评分从(23±8)分减少到(17±3)分,且低于对照组的(2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3.50,2.39,2.68,1.87;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6.4%,高于对照组的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P<0.05)。结论应用Orem自理理论能明显减轻急性白血病患儿住院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并对临床护理工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减少妇产科腰硬联合麻醉术中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80例妇产科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清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联合针对术中并发症的护理等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27.86%,患者总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分别为57.86%,80.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73,11.79;P<0.01)。结论对妇产科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术中给予细致、周全的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0名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名,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性质量管理,对照组实施传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健康教育的满意人数为92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11,P<0.05),观察组其他项目满意人数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优点、乳房护理方法、产后营养活动等方面健康知识各项目的掌握正确率分别为95%,97%,96%,明显优于对照组86%,8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10,5.837,5.207,2.445;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的掌握率分别为90%,92%,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2%,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7,8.59,7.02;P<0.01)。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性质量管理,可提高产妇的满意度,有利于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育儿技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职业病护理评估方法与模式的研究设计和应用价值。方法构建职业病护理评估方法与标准,分病种进行设计,编制护理量化评估表。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深圳市5种常见职业病(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肺尘埃沉着病)234名患者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107例和观察组1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评估方法(统一的职业病科首次护理评估单)及护理,观察组采用新设计的护理评估方法(入院时采用各病种的首次护理评估单,再采用各病种护理量化评估表)进行评估,并相应实施护理干预。比较护理人员采用两种职业病护理评估方法对不同病种、不同等级的职业病患者的身心症状护理评估效果及评估能力,并对患者、护士及医生作满意度调查,对护士职业病相关知识技能进行考核。结果观察组护理记录合格率、护理操作指导合格率分别为98.5%,98.4%,对照组为90.5%,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6.16,5.16;P〈0.05);观察组初级责任护士评估完整率及初级、高级责任护士评估差异率分别为96.9%,1.6%,均优于对照组的89.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06,5.16;P〈0.05);评估设计研究前后患者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40.35±4.86)分比(47.28±1.99)分、(41.06±3.52)分比(48.21±1.47)分]、护士职业病相关知识技能考核成绩[(82.52±5.24)分比(93.89±0.62)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17.76,13.00;t=10.16;P〈0.01)。结论职业病护理评估方法与模式的构建使专科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稳步提高,全面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