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法的使用禁忌,为临床准确选方用药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通过对《伤寒论》中与下法有关的110余条原文进行分析,并结合历代医家相关解析,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禁用下法的情况进行分类和归纳,以揭示张仲景禁用下法的整体思路。结果禁用下法可分3种情况:(1)无向下病势禁用下法;(2)虚症禁用下法;(3)腑实未成禁用下法。结论临床治疗中,需要使用下法时,应在排除禁忌情况的前提下,综合分析疾病的病势、病位及患者的虚实情况后方可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2.
下法在内科急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法属八法之一,是以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或荡涤实热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笔者将下法辨证的应用于内科急症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彩霞  孟磊  王中原 《河南中医》2004,24(10):56-57
攻下法是中医临证治疗八法之一。随着临床对下法的运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下法已超出了通便泻热,逐邪下行的局限范围,而成为解毒排毒,疏导气机,调节阴阳,截断病势,凉血止血,开窍醒脑,促进机体自身抗病能力的发挥,因势利导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笔者学习先圣子和攻下诸法,根据中风病的不同病理机制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孙凡涵  张锐 《光明中医》2002,17(2):24-26
下法又称泻下法 ,包括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不同程度通过泻下通便攻逐邪实积滞 ,治疗里实证 ,属中医常用的八法之一。笔者从事中医急症数载 ,以下法为主抢救治疗数百例杂病急症获效满意。今不揣浅陋 ,举例如下以证之 ,望同仁斧正。1 有机磷农药中毒农药中毒即往多发生在集中使用农药夏季 ,今随农科发展 ,冬季大棚种植蔬菜 ,为防治病虫害 ,使用大量农药 ,若自我防护不当经呼吸、皮肤吸收可致慢性中毒或食用了被污染的蔬菜 ,或误服农药均可致中毒。由此四季均可发生 ,病势危笃 ,特别口服中毒死亡率最高 ,若不及时抢救预后不良 …  相似文献   

5.
下法在眼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黄霄祖国医学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体内积水、瘀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用以法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就是下法的...  相似文献   

6.
下法治疗痛证的临床应用来桂芳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455000)关键词下法/痛证/中医治疗下法是治疗疾病的八法之一,临床常多用之,我有幸随孙一民主任医师学习。每见孙老师用下法,救急证疼痛于危难,屡屡见效,深有感触,特将其部分医案医话整理成文。下法最早见...  相似文献   

7.
吴洋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12):1087-1089
下法是运用具有通便、利水、逐瘀作用的方药排除病邪的治疗方法。下法能治疗多种病症,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子坪  党永庆 《陕西中医》2002,23(9):787-788
目的 :总结采取辨证与辨病及审因论治相结合 ,中医药治疗急症疗效。方法 :下法以大承气汤为主 (大黄、厚朴、枳壳、芒硝 )重用大黄、配合清热行气、活血、涤痰 ,开窍等治疗急症 334例。结果 :除 4例死亡 ,余显效或治愈。提示下法是邪势鸱张得挫 ,阳热亢盛得制、气机逆乱得平 ,腑气得调顺 ,瘀去生新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下法在临证中的意义及应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病是由温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临床具有发病急剧,传变迅速,变证多端,热势亢盛的特点,在病变过程中还易出现内陷营血,化燥伤阴,动内痉厥等变证.故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祛除病邪是治疗的关键.王孟英指出,温病使用下法,"移其邪由腑出,正是病之去路."下法是驱邪外出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温病学诸多的治疗方法中,更具有其特殊的意义.目的:探讨温病下法的意义特点和临床应用.方法:从温病下法的作用机制、特点、指征、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进行归纳.结果:温病下法具有祛邪解热,保存阴液,荡涤积滞,推陈致新,调畅气机等作用,临床应用有苦寒攻下法及扶正泻下法,用下法的目的是逐邪泄热而不专事通便,临床上不论燥结是否形成,但见里热炽盛,邪势亢奋即可用下.结论:温病下法的概念已远远超出了通便泄热的局限意义,而成为祛邪扶正,疏导气机,调节阴阳平衡,截断病势等积极有效手段,用之得当,每可挽回沉疴.  相似文献   

10.
下法在临证中的意义及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维斌 《中医药学刊》2004,22(8):1556-1557
温病是由温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临床具有发病急剧,传变迅速,变证多端,热势亢盛的特点,在病变过程中还易出现内陷营血,化燥伤阴,动内痉厥等变证。故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祛除病邪是治疗的关键。王孟英指出,温病使用下法,“移其邪由腑出,正是病之去路。”下法是驱邪外出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温病学诸多的治疗方法中,更具有其特殊的意义。目的:探讨温病下法的意义特点和临床应用。方法:从温病下法的作用机制、特点、指征、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进行归纳。结果:温病下法具有祛邪解热,保存阴液,荡涤积滞,推陈致新,调畅气机等作用,临床应用有苦寒攻下法及扶正泻下法,用下法的目的是逐邪泄热而不专事通便,临床上不论燥结是否形成,但见里热炽盛,邪势亢奋即可用下。结论:温病下法的概念已远远超出了通便泄热的局限意义,而成为祛邪扶正,疏导气机,调节阴阳平衡,截断病势等积极有效手段,用之得当,每可挽回沉疴。  相似文献   

11.
略论《伤寒论》阳明府证辨治理论的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法是驱邪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得当,则邪去正安,病情可立即好转;运用失当,则反伤正气,病势必更加严重。临床常有应下而失下,不应下而误下;或证重而药轻,或病轻而剂重,前者过在无胆,后者过在无识。前辈医家对于下法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许多辨证方法,创制出许多有效方剂,直至目前,仍在不断深化,并且有新的进展。然而,从流溯源,其理论基础实出于《伤寒论》,其组方规律仍源于承气诸方。  相似文献   

12.
"下法"是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治疗大法之一。现代中医学工作者将下法广泛地应用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以及妇科、儿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既丰富了下法的理论内涵,又拓展了下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其中,下法在各系统急症、危重症和痛症,以及以"热"以"积"为主要特点的病症治疗中更具优势。从气机的角度来看,下法的病机辨证特点是有形之邪淤(瘀)滞,影响人体局部或整体的气机通畅。而下法可以消除人体各部淤(瘀)滞,条畅气机,促进人体恢复健康。同时,临床使用下法应灵活结合他法,亦须中病即止,以免戕伐正气。  相似文献   

13.
寒下法是张仲景以苦寒、咸寒等药物为主,组成攻下里实、通腑泻热的治疗阳明热盛的方法。虽不为下法之尽善美,但足资后世临床应用下法之借鉴或指南。  相似文献   

14.
刘榴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68-2069
下法属八法之一,为临床治疗温热病的常用大法。在温病治疗中,及时使用下法,能及早祛温热病邪外出,对及时控制病情、提高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下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和运用原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性脑血管病,来势迅猛,病势暴急,具有血瘀脑络、升降逆乱,腑气不通等病机特点。急用下法使络通瘀化,气机调畅,腑气畅通,有利于改善预后,待病情稳定后再议他法,对减轻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下法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机制和运用原则。  相似文献   

16.
异位妊娠为妇科常见急重症之一,重者危及生命,而病势缓慢者亦常形成盆腔包块或粘连,影响再次受孕或引起阴道淋漓出血,持续性小腹疼痛。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而对于病势缓,或由于各种原因不适于手术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避免了手术创伤,同时治疗并存的炎症,促进输卵管功能的恢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医认为异位妊娠属气机阻滞,络破血溢,瘀于少腹。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因发病阶段不同,治疗的侧重点也有差异。1 临床资料1.1 发病初期:包括异位妊娠未发生流产或破裂及已流产或破裂而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属中医“外感热病”范畴,毒邪侵袭是引起脓毒症的原因,邪正交争、毒损脏腑是其核心病机。剧烈邪正交争是脓毒症产生严重机体损伤的原因,毒损脏腑是脓毒症的结局,若病邪不能得到及时清除则易引起正虚衰败之证。通腑清热活血法治疗外感热病历史悠久,伤寒学派立通下法祛邪外出,河间学派择清热法清解热邪,温病学派以活血法祛瘀通络,通腑—清热—活血的治疗思路成熟连贯。后“截断扭转”的思想为脓毒症的治疗所引入,并在机制及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治疗脓毒症的关键在于截断扭转病势,减轻脏腑受损,抓住干预时机是实现截断扭转的关键,毒邪侵袭,正邪交争而正气尚充之时是截断扭转病势的最佳干预时机,脏损正气未脱仍有逆转病势的机会。通腑清热活血法是实现脓毒症截断扭转的主要手段,临床需根据病机、表现不同审证治之。  相似文献   

18.
<正>下法出自清代医家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医学八法》,是指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使停留于体内的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故临床实践中,凡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者,均可用之。急重症患者病势危急,虽病因不同、症状各异,但有胃肠积滞、气机郁滞、痰瘀痹阻等实证者,恰当地应用下法,便可使其转危为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清上温下法治疗时行感冒风热证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云梅  李健 《光明中医》2010,25(7):1179-1180
目的观察用清上温下法,自拟方治疗时行感冒风热证的疗效。方法选择180例时行感冒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20例用清上温下法自拟方治疗,对照组60例用银翘解毒片与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清上温下法治疗时行感冒风热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6,(1):91-92
目的: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医治疗策略。方法:中医治疗可根据患者发病年龄、病势缓急、病程长短分别论治。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及疑难病,西医治疗功血多采用激素、手术等方法,副作用较大,而中医治疗按其发病年龄、病势缓急、病程长短分别论治,各有侧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