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效果。方法:对角膜浅层病变52眼行PTK治疗,近、远视者作屈光性角膜切削术。胬肉术后均经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再行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者共聚焦显微镜确诊后行PTK治疗。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并分析其疗效。结果:翼状胬肉29例PTK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真菌性角膜溃疡2例PTK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且未见复发。角膜瘢痕患者PTK术后角膜中央6mm区域基本透明,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平均提高3行。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3眼,角膜带状变性3眼,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1眼,PTK后角膜中央6mm区域基本透明,原发病未再复发。结论: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99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640例近视眼患者进行治疗,术前屈光度为-2.00D-8.50D,分为两组,一组为轻,中度近视(-2.00D_-6.00D);二组为高度近视(≥-6.25D),对两组术后1年视力及角膜上皮下雾样混浊(Haze)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中度近视组术后1年的平均视力为1.16,高度近视组为0.94,Haze,轻,中近视组是0.12级,高度近视组为0.43级,结论:PRK对于轻,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优于高度近视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的最佳适应证,治疗参数及评价其有效性。方法:对角膜浅层病变30眼,包括角膜营养不良,12眼,感染后角膜瘢痕7眼,钱币状角膜炎6眼,外伤性角膜瘢痕3眼和角膜带状变性2眼行PTK治疗,于术后1周,1,3,6周分别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屈光状态等并回顾分析其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BCVA与术前比较提高21眼,不变4眼,下降5眼,术后6个月平均远视移动+1.52D,Haze 0.5级5眼,1级2眼和0级23眼,原发病无1例复发,结论: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简单,安全,有效,视不同疾病选择去除和非去除上皮PTK或PTK+PRK。适应证是角膜病变不超过前1/3角膜深度,以角膜营养不良和带状变性的疗效为佳。  相似文献   

4.
廖志强  唐晓昭 《四川医学》2002,23(6):613-613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的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9例36只眼RK术后残留近视进行PRK治疗,并随访5年。结果 术前平均屈光度-5.83D,裸眼视力0.11。术后平均屈光度-0.14D,裸眼视力0.88。结论 PRK治疗KR术后残留近视的5年随访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性强,稳定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分析67例118只角膜中央厚度偏薄近视眼的临床资料,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年屈光度回退率为16.95%;术后Haze发生率为35.59%。对于角膜中央厚度偏薄的近视患者,PR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切削术(PTK)联合个性化光学角膜切削术(PRK)治疗炎性角膜翳的适应证、检查方法、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6例角膜翳患者,术前行眼前节、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眼压等详细检查;2例既往正视者行PTK+个性化PRK治疗,4例合并屈光不正者行PTK+个性化PRK+普通PRK治疗。结果:视力≥1.0者2例,0.9者1例,0.8者2例,0.7者1例。屈光状态:等值球镜±0.5D者3例;+0.75D者1例;-0.75D者2例。角膜透明度:4例完全透明,2例残留角膜云翳。并发症:1例术后2个月复查时眼压升高7.2mmHg,经对症处理恢复正常。全部病例术后未见其他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PTK联合个性化PRK是治疗角膜翳安全实用、经济便捷、疗效肯定的治疗方式,只要对象合适,术式合理,操作得当,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临床效果,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7.
何永文 《大家健康》2016,(10):107-107
目的:观察Trans-PRK和PRK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除术(Trans-PRK)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等效球镜度、柱镜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球镜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RK手术治疗相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患者采用Trans-PRK术治疗效果理想,能促进术后角膜创面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PRK术后屈光欠矫的再矫正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美国Laser-Sight2 0 0D型准分子激光仪对PRK术后屈光欠矫 1 1例 ( 1 9眼 )进行二次切削治疗 ,其中每膜混浊明显的病例 ,采用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PTK)和光学性角膜切削术 (PRK)相结合的方法治疗 ,角膜无明显混浊的病例采用PRK或Lasik治疗。结果 :PRK术后屈光欠矫为 - 1 5D~ - 9 0D ,平均为- 3.6 9D ;随访 3~ 6个月表明 ,1 1只眼 ( 6 4 7% )的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 ,6只眼矫正视力较术前减少一行 ,2只眼矫正视力较术前增加一行。结论 :准分子激光二次切削治疗PRK术后屈光欠矫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67例118只角膜中央厚度偏薄近视眼的临床资料,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年屈光度回退率为16.95%;术后Haze发生率为35.59%。对于角膜中央厚度偏薄的近视患者,PR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动板层角膜成形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automated lamellar keratoplasty combiend with excimer laser keratectomy,ALK-E)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用自动板层微型角膜刀和KERATOM-F准分子激光机对85例(167只眼)行ALK-E手术并对手术患进行术后天在,一个月,三个月的视力观察。结果:术前屈光度-5.75D以下的术手三个月94.59%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术前屈光度-14.75D以下的术后三个月77.6%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术前屈光度-30.00D以下的术后三个月66.67%达到术前矫正视力。结论:ALK-E治疗近视的近期疗效比较满意,较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相比较,有其独特的优点,手术技术及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半年疗效的比较。方法:对PRK116只眼屈光度为-0.75D~-13.00D与LASIK 113只眼屈光度为-1.00D~-17.00D术后半年患者的视力、角膜屈光度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者,PRK:I组(-0.75~-3.00D)为100%,Ⅱ组(-3.00D~-6.00D)为99.1%,Ⅲ组(>-6.00D)为88%;LASIK:I组为100%,Ⅱ组为88.24%,Ⅲ组为93.55%。术后半年等值球镜,PRK:I组为-0.25D,Ⅱ组为+0.14D,Ⅲ组为+0.79D;LASIK:I组为0.00D,Ⅱ组为+0.25D,Ⅲ组为-0.04D。结论:PRK治疗低、中度近视疗效肯定,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疗效迅速、满意。  相似文献   

12.
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比较采用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各30眼的临床资料,其中LASEK治疗的为角膜较薄、不能行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LASEK、PRK和LASIK均采用NIDEKEC-500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随访6个月,对术后疼痛、haze、裸眼视力和屈光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PRK相比,LASEK术后疼痛轻,haze发生率低。比较LASEK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术后1、2和6个月时LASEK、PRK或LASIK各组的屈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EK在治疗高度近视时,可产生很好的早期疗效。LASEK较PRK术后反应轻,较LASIK手术安全性高,可避免LASIK中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更适合角膜较薄的高度近视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06/2011-02月行PTK治疗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26例140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及切除胬肉及变性球筋膜组织,结膜下置0.4 mg/ml MMC棉球2 min,彻底冲洗后使用193 nm准分子激光行PTK切削残余病变组织。术后均使用相应的局部抗菌及激素滴眼液巩固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至少1年以上。观察术后上皮愈合情况,记录视力恢复、角膜散光度数及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PTK平均切削直径(3.86±0.89)mm,平均切削深度(94.21±23.29)μm。术后患眼反应轻,平均上皮愈合时间(2.88±0.83)天。平均随访(17.9±5.4)月,3例患者(4眼)胬肉复发,复发率为2.5%。随访结果: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角膜散光度数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K作为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可以安全、有效的清除角膜上残留的胬肉及变性组织,重建角膜表面的光滑平整性,有利于创面角膜上皮修复,减少角膜散光,从而改善视功能。其与MMC的联合应用,能有效地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对近视散光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SCAN - 195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 74例 (138只眼 )近视散光的患者进行治疗 ,PRK组近视度数在 - 1 0 0~ - 5 0 0D ,散光度数在 - 0 5 0~ - 3 0 0D之间的患者 ,共 6 1只眼 ;LASIK组为近视度数大于 - 5 0 0D伴散光者或散光度数大于 - 3 0 0D的患者 ,共 77只眼。结果 :术后视力 :所有病例均随访 1a以上 ,PRK组视力均≥ 0 5 ,其中 91 98%的患者≥ 0 8;LASIK组视力均≥0 5 ,其中 90 12 %的患者≥ 0 8。结论 :PRK和LASIK治疗近视散光是安全、有效并且可行  相似文献   

15.
用PTK及机械方法去除角膜上皮对PRK进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别使用光性治疗性角膜切除术(PTK)和机械方法去除角膜上皮,观察光性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后症状、角膜上皮愈合及haze发生情况。方法:2001-02~2003-03期间对122人214眼屈光度在-1.50D~-5.00D之间的近视病人分别使用PTK和机械方法去除角膜上皮行PRK手术。结果:PTK去除角膜上皮较机械方法去除角膜上皮,病人术后症状明显减轻,前者角膜上皮较后者愈合快,且无一例haze发生,而后者发生5例。结论:PTK去除角膜上皮行PRK手术,术后症状轻、角膜上皮愈合快及haze发生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方法采用SummitOmnined型准分子激光仪治疗近视10389眼,随访3年177眼。术前屈光度-2.00~9.00D,平均(-5.359±2.322)D。随访内容有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内皮镜及眼压、角膜地形图。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和≥1.0Ⅰ组为100%、95.7%,Ⅱ组为97.1%、83.3%,Ⅲ组为95.8%、65.4%。术后3年正视率Ⅰ组为92.5%,Ⅱ组为86.3%,Ⅲ组为67.6%。术后并发症多为一过性。结论PR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吴苗琴  罗浩  黄小珍 《浙江医学》2010,32(3):308-310,373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后远期干眼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3组患者[其中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组29例(58眼)、角膜瓣蒂位于鼻侧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N—H—LASIK)组51例(102眼)、角膜瓣蒂位于上方的LASIK(S—H—LASIK)组13例(26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3组患者术后出现干眼症相关指标[包括末次随访等效球镜、角膜曲率以及角膜切削厚度、残留角膜厚度、中央角膜敏感度(CCS)、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I)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等]异常的中位时间以及3年无干眼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术式下出现CCS、STI、BUT异常的中位时间以及3年无干眼并发症的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无上述干眼症指标异常的中位时间均为PRK最长、S—H—LASIK最短,3年无干眼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均为PRK最高、S—H—LASIK最短。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CCS出现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术前等效球镜、术前平均角膜曲率、随访时角膜曲率、角膜切削厚度以及手术方式;STI出现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眼别、术前平均角膜曲率以及手术方式:BUT出现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术前等效球镜、术前平均角膜曲率、角膜切削厚度以及手术方式。结论近视激光手术可导致术后远期干眼症的发生,相对于PRK,LASIK尤其是S—H—LASIK是术后干眼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外术中激光切削的角膜组织的面积和深度也是术后干眼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forefractive,Keratectomy简称PRK)真正大规模地应用于临床只有短短3年多的时间,它的远期疗效人们拭目以待。本文将我院128例248眼经PRK治疗的中低度近视追踪观察一年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995年2~8月我院门诊的中低度近视患者128例,其中男81例,女47例,年龄最小老18岁,最大者43岁,平均年龄为(26±1.31)岁。双眼120例,单眼8例。所有患者近视度数稳定2年或2年以上,最佳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1.0停戴角膜接触镜2周以上,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术前常规行视力测定,眼前节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193nm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日本NIDEK EC-500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患者角膜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结果 共观察134例,术后裸眼视力≥0.5者133例(99.2%);≥0.8者132例(98.5%);≥1.0者129例(96.2%)。术后并发症轻微,主要有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屈光回退和激素性高眼压。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一种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双面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Both-Sided LASIK,BSL)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对BSL治疗10例(20只眼)近视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前裸眼视力0.102±0.073,术后第1d 1.050±0.090,术后第1个月0.967±0.167,术后第3个月0.933±0.178,术后第6个月0.917±0.199,术后1年0.883±0.262,术后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角膜厚度平均(482.417±11.180)μm,术后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279.500±13.325)μm。结论准分子激光双面切削原位磨镶术对于角膜较薄的近视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