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络阻型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均西药对症治疗。对照组30例针刺治疗(患侧阳白、鱼腰、丝竹空、太阳、颧骼、下关、地仓、颊车、四白、迎香、完骨、豁风等穴,配风池、合谷、关元、气海)手法用补,得气后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1周内前5d,1次/d,休息2d,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30例通心络胶囊口服,4粒/次,3次/d,连续服用4周;针灸治疗同对照组。观测临床症状、Portmann简易评分。均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随访18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痊愈显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痊愈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周围性面瘫症状总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络阻型面瘫疗效满意,提高痊愈、显效比例,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络阻型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均西药对症治疗。对照组30例针刺治疗(患侧阳白、鱼腰、丝竹空、太阳、颧骼、下关、地仓、颊车、四白、迎香、完骨、豁风等穴,配风池、合谷、关元、气海)手法用补,得气后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1周内前5d,1次/d,休息2d,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30例通心络胶囊口服,4粒/次,3次/d,连续服用4周;针灸治疗同对照组。观测临床症状、Portmann简易评分。均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随访18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痊愈显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痊愈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周围性面瘫症状总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络阻型面瘫疗效满意,提高痊愈、显效比例,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从络病辨治扽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6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主穴:患侧丝竹空、颧髎、翳风、风池、牵正、颊车、地仓、双侧太冲、合谷;配穴:眉毛不能上抬取阳白、头临泣;鼻唇沟变浅取迎香;下眼睑闭合不全取四白;人中沟变浅取人中;斜刺或平刺0.8~1.5寸,得气后适度深刺增强针感,以耐受为度。治疗组23例主穴:患侧丝竹空、颧髎、牵正(在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翳风、风池、双侧太冲、合谷,用1.5~2寸28号不锈钢毫针针刺以上穴位,平补平泻,得气基础上适度深刺增强针感;扽针法,取3寸28号不锈钢毫针由颊车向地仓方向透刺2~2.5寸,同一方向捻转针柄直至不动,形成人为滞针,然后手持针柄向耳后方向小幅度牵拉数次,使患者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度;配穴同对照组。治疗40d为1疗程(隔日1次)。观测临床症状、面神经功能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9.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扽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普通针刺联合电针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电针联合TDP照射(攒竹、阳白、太阳、丝竹空、迎香、四白、颧骼、牵正、水沟、地仓、夹承浆、翳风、风池、双侧合谷、后溪、太冲),1d1次,2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80.O%;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4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电针同步应用治疗早期Bell’s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强的松30mg/d,早晨顿服,6d后,改为15mg/d顿服,再服3d后改为5mg/d顿服,继服2d后停用;神经营养剂维生素B1等常规量使用;治疗10d后,加用电针治疗;选取患侧风池、地仓、颊车、下关、迎香、阳白、四白、人中、合谷等穴;直刺或横刺入皮肤,以患者疼痛或有酸胀感为度,用电针仪分别连接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组穴,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治疗组40例药物与电针同时进行。均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39例,显效0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38例,显效0例,有效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临床疗效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痊愈时间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电针同步应用治疗早期Bell’s面瘫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拔罐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就诊顺序先后随机抽选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急性期(1~7d)即给予针刺治疗,选穴双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翳风、合谷等,轻浅刺激,平补平泻,1周后即行中强度刺激,30min/次,1次/d;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患侧太阳、四白与地仓、下关两组穴位,每次选一组,交替放血拔罐1mL,急性期辅以强的松(30 mg晨起顿服,每2日递减5 mg连用10d),Vit B1、Vit B12(各20mg,3次/d)。对照组30例急性期仅西药治疗,7d后加用针刺及放血拔罐同治疗组。观测面瘫区域症状。均治疗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朱鹤 《光明中医》2012,27(4):760-761
目的 对比观察4步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程在7天内的急性期面瘫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先于患侧翳风穴、牵正穴注射曲安奈德后针刺患侧印堂、阳白、太阳、四白、颧髎、牵正、颊车透地仓、承浆、翳风、双侧合谷、三阴交、太冲,人中沟歪斜者加刺人中,留针30分钟,针时面部回旋灸10分钟,针后面部走罐.对照组单纯上述穴位针刺.结果 针刺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77.5%和50.0% (P <0.01),10天内的愈显率分别为80.0%和34.2% (P<0.01).结论 四步疗法对于急性期的周围性面瘫既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能显著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郑氏温通针法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静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桂枝葛根汤加减(葛根、桂枝、白芍、炙甘草、鸡血藤、川牛膝、秦艽、威灵仙)联合颈复康颗粒[羌活、川芎、葛根、秦艽、威灵仙、苍术、丹参、白芍、地龙(酒炙)、红花、乳香(制)、黄芪、地黄、石决明、花蕊石(煅)、黄柏、王不留行(炒)、桃仁(去皮)、没药(制)、土鳖虫(酒炙)]。治疗组给予郑氏温通针法治疗(风池、天宗、大椎、颈夹脊穴、尺泽、外关、合谷、血海、三阴交)。两组均以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2.86%。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氏温通针法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正> 治疗方法临床分三型:①风寒伤络型:主穴为下关、阳白、风池、合谷、攒竹透丝竹空,地仓透颊车; 配用穴为睛明、迎香、四白、太冲。以手足三阳经为主,每次选用4~6穴,轮流交替使用。②风热中络型:主穴为大椎、风池、合谷、四白、攒竹透丝竹空、地仓透颊车;配用穴为阳白、支沟、足三里。③风痰阻络型:主穴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针刺治疗面瘫100例,主要取患侧翳风、颊车、地仓、巨髎、阳白、合谷等穴。结果痊愈87例,显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面瘫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20例门诊患者,针刺(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下关、颊车、四白、人中、地仓、承浆、合谷、风池),留针30min,1次/d。牵正散(僵蚕10g,白附子6g,全蝎、桂枝、防风各10g,川芎20g,天麻10g),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10d为1个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4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0%。[结论]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面瘫,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杰  刘雅静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175-1176
目的观察针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主穴取阳白、鱼腰、颧、地仓、颊车,配穴依症状不同选取四白、睛明、太阳、风池、翳风、合谷,睛明施捻转补法,余穴施捻转泻法;阳白、太阳与地仓、颊车分别予电针,各穴均留针20min,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50例患者痊愈35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无效病例;治疗后患者面部各肌肉运动电位显著提高。结论针刺加电针对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拔罐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就诊顺序先后随机抽选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急性期(1~7d)即给予针刺治疗,选穴双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翳风、合谷等,轻浅刺激,平补平泻,1周后即行中强度刺激,30min/次,1次/d;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患侧太阳、四白与地仓、下关两组穴位,每次选一组,交替放血拔罐1mL,急性期辅以强的松(30 mg晨起顿服,每2日递减5 mg连用10d),Vit B1、Vit B12(各20mg,3次/d)。对照组30例急性期仅西药治疗,7d后加用针刺及放血拔罐同治疗组。观测面瘫区域症状。均治疗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调中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调中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后16~30d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24例 ,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选用印堂、人中、承浆为主穴 ,配以太阳透地仓、攒竹、阳白、四白、颧、下关、迎香、风池、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用太阳透地仓、攒竹、阳白、四白、颧、下关、迎香、风池、合谷等穴位治疗。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运动单位电位数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1,P<0.05) ,与运动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中法”用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绝缘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绝缘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用绝缘电针,对照组用普通电针,取穴同为颊车、阳白、地仓、下关、风池、合谷,两组均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痊愈45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有效率100.0%;对照组痊愈26例,显效2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有效率95.0%.观察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绝缘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普通电针.  相似文献   

16.
针氧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3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瘫为临床常见病 ,我们采用针氧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3 0 0例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3 0 0例 ,男 178例 ,女 12 2例 ;年龄最大 65岁 ,最小12岁 ;病程在 2个月以内。治疗方法主穴取阳白、四白、下关、上迎香、地仓、人中、承浆 ,风寒型加合谷、列缺、足三里 ,以加强祛风散寒作用 ;风热型加翳风、支沟、内庭 ,以加强祛风泻热作用。面部针刺平补平泻 ,随症加穴风寒型用补法 ,风热型用泻法。针刺得气后吸氧 3 0 m in,流量 ( 1~ 2 ) L/ min,使患者有持续、稳定、舒适的酸胀针感 ,或有刺痛感。10 d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3 0 0例经治疗后 ,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腹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65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取穴均为:地仓、颊车、阳白、四白、下关、牵正、风池(双侧)、合谷(健侧)、足三里(双侧);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治疗组则行针刺结合腹针疗法,腹部取穴:中脘、中脘旁、下脘、关元、气海,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结论:针刺结合腹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刺不留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与针刺留针联合TDP照射等效性。[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8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9例针刺留针(主穴患侧阳白、太阳、四白、攒竹、颧髎、下关、颊车、地仓、翳风、对侧合谷,人中沟歪斜配水沟,鼻唇沟变浅配迎香,颏唇沟歪斜配承浆,闭目不全配鱼腰),针刺入皮肤后有酸、麻、胀得气感后,留针20min,并用TDP照射患侧面部,以能耐受温度的距离为适宜。治疗组9例半刺不留针,患儿家属抱住患儿以固定住身体,另一个固定其头部使其不可晃动,取仰卧位或坐位,取穴同对照组;针刺入皮肤后,立即出针,如有针孔出血,即刻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77.78%。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66.67%。临床疗效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半刺不留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与针刺留针联合TDP照射具有等效性,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双侧面瘫临床罕见,笔者遇12例,经巨穴透刺法治疗,痊愈9例,显效2例,好转1例,报告如下。1.巨穴透刺法:取巨穴为主,向四白、颧、地仓、瞳子轮流透刺,推动经气,或反方向透刺,以减少病人产生耐穴性,增强效应。2.配穴法:风寒者加风池;肝阳上亢...  相似文献   

20.
张健  翟静波  赵澎 《天津中医药》2018,35(8):594-597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氦氖激光与针药联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疗效异同。[方法]本研究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儿留针(主穴患侧阳白、太阳、丝竹空、攒竹、四白、颧髎、上关、下关、听宫、听会、颊车、地仓、翳风、牵正、水沟、迎香、承浆、对侧合谷),针刺入皮肤后,留针30 min;同时采用氦氖激光照射患侧面部,每个照射点位分别放置于阳白、太阳、听宫、四白、颧髎、下关、迎香、承浆穴位上,停留15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对照组患儿在针刺基础上采用药物治疗,一般常规用药: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片、地塞米松等。[结果]试验组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临床疗效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中有1例发生皮下小范围电灼伤,对照组中有5例出现皮疹。[结论]针刺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优于针刺联合药物疗效,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