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P波离散度(PWD)和P波最大宽度(Pmax)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应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测量PWD和Pmax,依据PWD分为:PWD≥40 ms组,PWD<40 ms组;依据Pmax时限分为:Pmax≥110 ms组,Pmax<110 ms组。比较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E/A比值、舒张期减速时间(DT)、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阵发性房颤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PWD≥40 ms组及Pmax≥110 ms组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E/A比值、DT、LAD、LVEDD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PWD及Pmax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DT、LAD、LVEDD成正相关,与E/A比值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控制了年龄、房颤、高血压病、生化指标等因素后,上述指标与PWD及Pmax独立相关性仍较显著。结论 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宽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容积和左心室舒张功能与最大P波宽度(Pmax)和P波离散度(PW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3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Pmax分为两组:Pmax≥110 ms组,Pmax<110 ms组;PWD≥40 ms组,PWD<40 ms组。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应用动态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测量Pmax和PWD。结果患者相比射血分数、E/A比值和左心房容积指数有显著不同。左心房容积指数和E/A比值与Pmax和PWD呈正相关。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Pmax和PWD与左心房容积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关系.方法 测量9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组)患者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的P波离散度,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单纯高血压87例(无房颤组)比较.分析Pd和Pmax检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结果 最大P波时限(Pmax)房颤组显著高于无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测值房颤组显著高于无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min、LAD、LVEF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度为89.89%,特异性为80.46%;Pd≥4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度为86.67%,特异性为75.86%;Pmax〉110ms+Pd≥4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度为78.89%,特异性为88.51%.结论 Pmax和Pd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预测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间(Pmax)和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测定7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d值、Pmax值、心房颤动时间和左心房内径(LAD),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Pd≥40ms者心房颤动时间显著大于Pd〈40ms者(P〈0.05);Pmaxt〉110ms者LAD大于Pmax〈110ms者(P〈0.05).Pmax与心房颤动时间、LAD和年龄相关(P〈0.01或0.05),Pd与心房颤动时间相关(P〈0.05),Pmax与Pd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在预测心房颤动中,Pd特异性较高,Pmax敏感性较高,Pd与Pmax结合可提高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病人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isp)能否预测高血压病病人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应用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观察38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高血压病病人(A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disp,并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42例高血压病病人(B组)比较.结果 A组Pmax、Pmin、Pdisp分别为(125±13) ms、(76±10) ms、(49±8) ms,B组Pmax、Pmin、Pdisp分别为(110±12) ms、(73±11) ms、(37±9) ms,两组比较P<0.05~0.01.结论 Pdisp可作为高血压病病人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波变异性及离散度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82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PAF)组和对照组(非PAF组)。两组均在窦性心律时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与P波变异性(Pvari),以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等指标。以Pvari≥120ms2、Pmax≥110ms或P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PVARI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 PAF组较对照组Pd、Pmax与Pvari及LAD明显增大(P<0.05)。Pvari在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方面均高于其他三者,Pmax+Pd仅次于Pvari,而Pmax相比较敏感性最高。结论 Pvari对慢性心衰患者并发心房颤动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左心结构改变情况。方法将158例慢阻肺患者分为A、B、C、D四组,同时对所有患者的左心结构,即:左心房横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等进行测定,且A、B、C、D组分别与30例血气分析与通气功能正常的人的左心结构进行比较。结果(1)左房横径:D组相对于对照组、A组及B组呈显著性降低,P0.05。(2)LVEDD、LVEDV:C、D两组分别较A、B、对照呈显著性降低,P0.05。肺动脉高压组较非肺动脉高压组和对照组呈显著性降低,P0.05。(3)E/A值:对照组分别较B、C、D组E/A值呈显著降低,P0.01;C组较A组E/A值呈显著性降低,P值0.05。肺动脉高压组较非肺动脉高压组和对照组呈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气流阻塞可以引起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且E/A比值与FEV%post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超重和单纯肥胖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以探讨单纯肥胖患者早期心脏功能的改变。方法:根据体重指数将143例无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分为正常体重组(体重指数18.5~23.9kg/m2,n=57),超重组(体重指数24.0~27.9kg/m2,n=53),肥胖组(体重指数≥28.0kg/m2,n=33),比较各组间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IVS)厚度、左心室后壁(PW)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重量(LV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和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脉冲波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峰速度(Sm)及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m),E/A,E/Em的差异,并分析这些指标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左心房内径增大、室间隔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肥胖组左心房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重量均增加,二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峰速度、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下降,而E/Em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左心房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重量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传统的表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超声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E/A与体重指数均无相关性,而脉冲波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参数二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峰速度、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E/Em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单纯肥胖可导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内径增加,而脉冲波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够早期检测出肥胖所致的亚临床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成年人6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舒张早期充盈峰最大充盈速度(E值)、舒张晚期充盈峰最大峰值速度(A值)、E/A比值、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结果观察组患者E值、E/A比值、LVEF低于对照组,A值、LAD、LVEDD、LVPWD高于对照组(P0.05)。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患者E值、E/A比值、LVEF高于Ⅲ级及Ⅳ级患者,Ⅲ级患者E值、E/A比值、LVEF高于Ⅳ级患者(P0.05);Ⅱ级患者A值、LAD、LVEDD、LVPWD低于Ⅲ级及Ⅳ级患者,Ⅲ级患者A值、LAD、LVEDD、LVPWD低于Ⅳ级患者(P0.05)。结论心脏彩超可有效评估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陈建琴 《心电学杂志》2011,30(3):229-231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间(Pmax)与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记录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观察组,n=96)和高血压不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对照组,n=94)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Pmax、P波最小时间(Pmin)及 Pd、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观察组的Pmax及Pd明显大于对照组(118.94±11.57vs97.53±9.59,51.39±9.74vs29.34±7.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max>110ms、Pd>40ms及两者相结合时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分别为82.29%、77.08%和71.88%,特异性分别为77.45%、84.26%和89.3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72%、86.23%和91.54%.结论 Pmax和Pd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明显增大,可作为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病人虚证中医分型与心脏结构、心功能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将118例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病人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组、阳虚组、阴阳两虚组,比较3组心脏超声结构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以及血Hcy、hs-CRP水平。结果阴阳两虚组、阳虚组LVEDD、LVMI均较阴虚组明显升高,E/A较阴虚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组LAD较阴虚组明显升高,LVEF较阴虚组明显降低,LVMI较阳虚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组、阳虚组Hcy、hs-CRP均较阴虚组明显升高(P0.05),阴阳两虚组Hcy、hs-CRP均较阳虚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虚证高血压左室肥厚病人,阳虚病人较阴虚病人左心室扩张及左室肥厚更明显,其中左心房扩大可能是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病人心阳受损的心脏结构表现,LVMI大小可能提示心阳虚病程的长短;阴虚、阳虚、阴阳两虚证病人hs-CRP、 Hcy水平逐渐增加,说明整个左室重构、心功能损害的过程伴随炎症的激活,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中医证型出现阴损及阳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能否预测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 观察 46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 (Ⅰ组 :平均年龄 62岁 )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 (Pmin)、Pd、左房内径 (LAD)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并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 48例高血压病患者 (Ⅱ组 :平均年龄 58岁 )比较。结果 Pmax :Ⅰ组非常显著高于Ⅱ组[(12 4 92± 14 0 6)ms比 (112 52± 11 68)ms,P <0 0 0 1] ;Pd :Ⅰ组非常显著高于Ⅱ组 [(50 89±13 72 )ms比 (3 7 82± 9 0 1)ms,P <0 0 0 1] ;LVEF :Ⅰ组显著低于Ⅱ组 [(62 0 9± 6 3 2 ) %比(65 14± 5 89) % ,P <0 0 5]。Pmin、LAD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Pmax、Pd、LVEF均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因子。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Pd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Pmax、LVEF和Pd均可能预测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d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指标在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PEF)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49例HFPEF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接受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非心力衰竭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型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左心室前后径(LVD)、左心房前后径(LAD)、室间壁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并计算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瓣环运动峰值速度比值(E/E′)。结果观察组LVD、LAD、IVST和LVPW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A、EDV、E/A和E/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型超声心动图指标LVD、LAD、IVST、LVPWT、A、EDV、E/A和E/E′对诊断HFPEF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但临床上仍需结合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患者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观察48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PAF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48例老年高血压病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1)观察组的Pmax、Pd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2)观察组的LAD显著大于对照组(P<0.02)。结论:Pmax、Pd和LAD是提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40例接受CRT的患者,男28例,女12例,分别在CRT植入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根据心电图测得最大P波时限(PMD)和最小P波时限(PMID),然后计算P波离散度(PWD).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未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RT植入术后6个月,PMD从术前的(126.4±10.2) ms减小到(119.7±9.5) ms,PWD从术前的(38.3±5.8)ms减小到(32.5±7.2) ms;超声心动图示LAD从术前的(45.6±6.2)mm减小到(42.7±5.5)mm,LVEDD从术前的(76.7±6.9) mm减小到(71.3±5.2)mm,LVEF从术前的0.29±0.06增加到0.36±0.07.PMD和PWD与LAD成正相关,PMD和PWD与LVEF成负相关.结论 CRT可逆转心房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有助于预防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及倍他乐克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A组(合并阵发性房颤,34例)和B组(不合并阵发性房颤,34例)。A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予以倍他乐克治疗6月,B组予以常规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d、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组基线水平相比,A组Pmax和Pd显著高于B组[(121.6±10.1)ms比(113.3±10.3)ms,(54.2±9.0)ms比(45.7±7.3)ms,P〈0.01],A组LAD显著高于B组[(38.1±3.9)mm比(35.8±3.6)mm,P〈0.05],Pmin和LVEF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6月治疗后,A组Pmax和Pd明显降低[(116.1±10.4)ms比(121.6±10.1)ms,和(48.6±9.3)ms比(54.2±9.0)ms,P〈0.05],Pmin无明显变化,而LAD减少和LVEF改善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Pd与BMI(r=0.53,P〈0.01)和LAD呈显著的正相关(r=0.32,P〈0.01);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OR=2.1,P=0.007)和Pmax(OR=1.3,P=0.04)均是阵发性房颤的预测因子。结论倍他乐克可以减低老年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d。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心脏结构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60例OSAHS病人为观察组;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查心脏结构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并测定每搏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比较两组心脏结构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左室舒张末内径(LV)、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房舒张末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右室舒张末内径(RV)、肺动脉内径(PA)、右房舒张末内径(RA)、主动脉内径(AO)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二尖瓣血流频谱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室间隔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室间隔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左室后壁Em、左室后壁Em/Am、二尖瓣环Em、二尖瓣环Em/Am功能均低于对照组(P0.05),二尖瓣环Am、室间隔Am、左室后壁Am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FS、LVEF、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m)、室间隔Sm及左室后壁Sm功能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OSAHS病人心脏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且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螺内酯、美托洛尔治疗。于治疗前后对病人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改变情况、心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二尖瓣血流频谱E/A较治疗前增加(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N端脑钠肽前体、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LVEDV、LVESV、LVEDD、LVESD、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LVMI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LVEF、SV、CI、CO、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二尖瓣血流频谱E/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抑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室重构,显著改善机体心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F)者的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研究Pd及Pmax对PAF的预测价值。方法PAF者170例包括A组(特发性心房颤动88例)和B组(伴有高血压和/或冠心病者82例),健康对照组(C组)108例,测量各组的Pd和Pmax,并以Pmax≥110ms和Pd≥40ms为标淮,评估Pd、Pmax和Pd+Pmax对PAF的预测价值。结果A、B组Pd和Pmax增大(119.54±8.97ms,46.24±6.04ms)与C组(98.30±9.28ms,25.87±6.56m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Pmax≥110ms,Pd≥40ms及Pd≥40ms+Pmax≥110ms时,预测PAF的敏度性分别为86.4%、83.5%、80.2%;特异性分别为84.4%、89.9%、92.8%;阳性预测准确度分别为83.8%、88.6%、91.0%。结论PAF者Pd明显增大,Pd是有效预测PAF的体表心电图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P波离散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P波离散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根据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将高血压患者分为 2组 (各 4 0例 ) ,运用 12导联心电图分别记录 2组的最大P波间期(Pmax) ,最小P波间期 (Pmin)及P波离散度 (Pd)Pd =Pmax-Pmin;运用超声心动图记录 2组的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Pd[(5 5± 11)vs (2 9± 8)ms],Pmax[(116± 9)vs (10 5± 9)ms],Pmin[(6 1± 12 )vs (75± 10 )ms]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中P波离散度可作为心房心电不稳定性及心房颤动易发生的无创性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