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药药房管理对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于广宁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观察组(n=1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西药药房管理,比较在不同管理模式下,两组患者的药物使用费用、药物使用时长、患者满意度评分以及用药不合理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使用费用、药物使用时长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西药药房管理,能有效地规范药物合理运用,进而降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医院合理用药三级监管体系的构建及其实际应用成效。方法:医院于2018年7月~2019年1月构建合理用药三级监管体系,抽选此期间行药物治疗患者136例为观察组,加强门诊药房药物管理;抽选2018年1月~2018年6月合理用药监管前收治患者136例为对照组,行常规用药管理体系,指导用药,比较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及药物费用开支。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门诊药物开支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经构建合理用药三级监管体系,加强门诊药物管理后,用药不合理情况显著降低,并进一步规范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降低了患者药物开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处方点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效果。方法:以2018年1~6月200例患者的处方为对照组,以2018年7~12月200例患者的处方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处方管理,观察组实施处方点评管理,分析两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处方用药种类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处方调配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处方点评的应用,可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促进,对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应用于普外科中的作用。方法:将拟于医院择期手术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管理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记录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记录两组护理期间不合理用药情况,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管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可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降低患者开支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强心内科住院患者用药的安全管理干预。方法:研究对象为9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6月~2018年4月,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加强安全管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心内科住院患者用药的安全管理,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在降低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的基础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及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从2017年12月将新型的药学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用药管理中,根据新型药学管理时间,抽取管理前的260例处方设为对照组,抽取管理后的260例处方设为观察组。统计并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药与症状不符、剂量不正确、给药方式不正确、用药频率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的比率)、处方不合格情况(药物规格书写不正确、药物剂型书写不正确、未使用专用处方纸的比率)。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用药满意度、患者配合用药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用药不合理情况、处方不合格情况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用药满意度、患者配合用药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严谨的药学管理能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质量,改善不良用药行为,对临床药师、临床医师、患者的不合理用药都有明显的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其管理措施。方法:分别选择我院实施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前后各316张西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前的316张西药处方是在常规用药管理基础上开具的,而实施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后的316张西药处方,是在分析西药药剂合理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干预之后开具的。对比分析合理的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后的西药处方中的重复用药、抗生素滥用、联合用药不当、用药方式不当等发生率,均较实施前有显著降低(P0.05)。合理地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后的由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恶心、嗜睡、皮疹、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实施前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只有明确分析当前西药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并据此制定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西药合理用药管理措施,才能够降低西药不合理用药率,提高西药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专科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的管理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9月医院中医骨伤专科收治的160例骨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学管理,规范用药流程管理,进行用药安全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临床药师、临床医师、临床护理人员均为药学服务的主要执行者,共同参与和承担医疗服务。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骨伤专科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体现了中药合理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是理想的药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家庭医生签约背景下应用处方分析对中成药与西药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并总结相关对策。方法:将富阳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全科患者通过常规处方分析进行中成药与西药用药管理。观察组全科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处方分析进行中成药与西药用药管理。观察管理前后的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产生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用药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症状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用药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症状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观察组中西药联用不合理发生率、用法用量不合理发生率、配伍不合理发生率、疗程不合理发生率、给药途径不合理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观察组特异性反应发生率、变态反应发生率、毒性反应发生率、后遗效应发生率及副作用发生率均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西药的合理用药安全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实施了西药合理用药管理后我院门诊和住院部西药处方1000张处方和2015年1月—12月期间未实施西药合理用药管理前我院门诊和住院部西药处方100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记录西药合理用药管理实施前后西药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包括重复用药、抗生素滥用、联合用药不当、用药方式不当。然后对比分析西药合理用药管理实施前后以上各项西药不合理应用情况的发生率,据此评价西药合理用药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西药合理用药管理实施后所开具的西药处方中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与西药合理用药管理实施前相比较,都明显比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只有明确分析当前西药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并据此制订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西药合理用药管理措施,才能够降低西药不合理用药率,提高西药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成药处方点评在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及分析典型案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7月佛山市中医院开具的中成药处方890张,根据时间点将中成药处方分为对照组(n=454张,2017年5月至2017年6月)和观察组(n=436张,2017年6月至2017年7月)。对照组不进行中成药处方点评,观察组对开具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记录并统计处方超疗程用药、重复给药、配伍不合理、用药不符等情况,记录2组不合理用药纠纷发生情况;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2组开具药方医师处方药理作用、性味归经、配伍关系、用药剂量及疗程进行评定,比较2组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及典型案例。结果:观察组点评后共有32张处方不合理,占7.34%,低于对照组53张处方不合理,占11.67%(P0.05);观察组经中成药处方点评后大处方、重复用药、用药不符、配伍禁忌、用药禁忌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处方书写不规范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成药处方点评后不合理用药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成药处方点评后药理作用、性味归经、配伍关系、用药剂量及疗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成药处方点评在中成药合理使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降低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降低用药纠纷,不断提高医师对中药的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药剂科介入管理对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2016年,自2016年1月起实施药剂科介入管理,随机选取实施前2015年的病历300份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实施后2016年的病历300份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药剂科介入管理方式,比较两组的抗菌药合理使用情况、用药金额、抗菌药使用率及问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抗菌药使用情况各方面(用药时间、用药疗程、适应证和用药间隔)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抗菌药使用率和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用药金额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剂科介入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减少由于药物滥用引起的问题,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在ICU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实行持续质量改进的安全性和满意度。方法:选择2015年慈溪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医院ICU收治的患者320例作为观察组。在ICU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上,对照组期间采取常规用药安全管理;观察组期间实行持续质量改进。并将两组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在安全改进、行为规范、主动服务与护理技能4项中,观察组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实行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明显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剂科介入管理在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利用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规定等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引入药剂科介入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期间抗菌药物剂量不合理和时机不合理、用药种类不合理及给药方法不合理情况;记录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剂量不合理和时机不合理、用药种类不合理及给药方法不合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结论:药剂科介入管理可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从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对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ICU护理人员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7~12月医院ICU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6月医院ICU收治的21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对ICU用药安全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对ICU用药安全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P0.01)。结论:在ICU护理人员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降低不合理用药事件,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区域医疗联合模式对神经内科创新药学服务的管理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学管理,按照临床合理用药规范用药,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区域医疗联合模式进行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不合格发生率、处方不合格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药品使用准确率、药品使用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配合用药准确率、药品发放规范率、药品保管规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区域医疗联合模式对规范医院科室药品的管理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能够改善药品管理质量,提升用药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胶囊治疗癫痫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癫痫并发抑郁症状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抗癫痫治疗,对照组联合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联合采用疏肝解郁胶囊,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周、4周与8周的SDS评分与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8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对癫痫患者抑郁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服务应用于医院中成药药学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妇科门诊诊治的136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药学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临床药学服务进行中成药药学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知识掌握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不合理使用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调查两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用药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用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成药不合理率(中成药适应证、中成药配伍、服用疗程、服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应用于医院中成药药学管理中能够提高患者对中成药的认知,掌握更多中医药知识,让患者能够更合理地使用中成药,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西药联用管理在药剂师调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3~8月药剂师调剂中采取常规管理(对照组),2019年9月~2020年2月药剂师调剂中采取中西药联用管理(观察组),各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均随机选择3张用药处方,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药房退药情况及不合理处方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药房退药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合理处方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剂师调剂中加强中西药联用管理,可兼顾患者用药疗效与用药安全性,同时可降低不合理处方及药房退药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药学在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11月期间医院门诊病历中的完整处方1 000例,设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门诊病历中的完整处方1 0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根据主治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治疗,不进行干预管理。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循证药学抗菌药物干预管理方式。统计并比较两组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行细菌检测或药敏实验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用抗菌药物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不合理联合用药比率、用药档次过高比率、用法用量不合理比率、溶媒不合理比率、无适应症用药比率、用药疗程过长的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循证药学进行管理有助于提升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