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内科医院感染风险因素与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7年6月进入医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存在感染情况;采用问卷调查与患者病历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肾内科患者的感染因素。结果:调查中共发现6种病原菌。患者年龄越大、侵入性操作次数越多、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越少、住院时间越长、使用糖皮质激素,出现感染的风险越高。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年龄均是肾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越多是正向影响因素。结论:肾内科患者医院感染中,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致病菌,造成患者感染的风险因素较多,因此,必须针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管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627例患者,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感染部位分布及病原菌分析,并对患者医院感染易感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对策。结果:62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8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3.24%。83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呼吸系统。83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97株,其中常见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可能影响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入性操作、年龄、住院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是主要因素。结论: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侵入性操作、高龄、住院时间长及留置导尿管,积极做好相关的预防护理工作,以降低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有目的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患者1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以及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知识缺乏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减少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在新生儿患者呼吸道感染特点以及其耐药性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收集商洛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送检新生儿患者的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鉴定得32株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使用MIC法和K-B法对30种抗生素做药敏试验,并用纸片协同试验确认是否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自315例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68株致病菌,其中32株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在新生儿患者呼吸道感染率为10.16%.32株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对30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并检出26株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株,占81%.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已引起新生儿患者呼吸道感染,并对抗菌药物产生较为严重的耐药性,除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应定期监测这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合理参考,从而达到控制医院感染,减少新的耐药菌株出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特点及相关的易感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在2005年1—12月于本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感染部位以肺部、腹腔及肠道为主;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年龄越大发生院内感染率越高;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多者或住院时间长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全身情况差及有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院内感染率高;侵入性操作机会多者院内感染率高。结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应完善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控制度,遵循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切断交叉感染的途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探讨有效的防控对策。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45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控对策;选取2014~2015年收治的45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比较实施前后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高龄、住院时间长、原发病为脑梗死、各种侵入性操作、下呼吸道感染、合并基础疾病种类多、抗生素使用不合理者医院感染发生比例高;观察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44%(P0.01)。结论:加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防范,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常见的染潜在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院感干预管理措施,以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整体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通过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9月神经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32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发生率与危险因素,并制定出干预措施。结果:325例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5例,感染发生率为10.77%,45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4%;感染的主要部位是下呼吸道感染,占61%,其次为脑脊液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分别占22%和16.5%。在分离出的病原菌20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21.54%、12.34%、11.52%。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手术时间、伤口的清洁度、侵入性操作、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和住院时间。结论: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完善感染控制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无菌药物,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感染发生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发生医院感染者23例,发生率17.69%;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共检出病原菌32株,最高的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危险因素调查显示年龄60岁、患者意识障碍、有慢性疾病(糖尿病史、高血压、肾疾病及心脏病等)、接受侵入性操作且采用机械通气等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存在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分析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液科医院感染的防控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3月间金华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所收治的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280例血液科患者的临床病历,分析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感染引发因素。结果:所选的280例患者中,总共有9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5%。感染发生部位主要是以呼吸道为主,其占比为48.98%,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发生率。感染组患者与非感染组患者在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年龄、化疗次数及住院时间等多个单因素方面的例数及应用均存在显著差异,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科中医院感染引发因素主要有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年龄、化疗次数及住院时间等,针对上述因素,开展行之有效的感染防治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甚至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现患率,了解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为加强和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及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5月31日24小时内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867例患者,发现医院感染30例,33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46%,例次感染率3.81%。医院内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肿瘤科及血液科;感染部位依次为患者中下呼吸道13例(43.3%)、泌尿道4例(13.3%)、上呼吸道3例(10%)、皮肤与软组织3例(10%)、其他部位5例(16.7%)、胃肠道2(6.67%)。30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9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菌各1株,白色念珠菌1株,真菌2株。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内科使用率31.6%,内科以治疗性用药为主(75.9%),外科使用率46.8%;外科以预防用药为主(74.8%);医院抗菌药物主要以单联用药,占91%以上。对176例治疗性用药患者中应用抗生素前曾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者72例,占40.9%。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科室的重点监测,加大对高危部位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耐药性监测,严格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遵循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和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更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 0 0 1—2 0 0 3年送检标本中分离得到的2 14 1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K—B法药敏试验,并用确诊试验检出产ESBLs菌株。结果 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5 2 4株,检出率为2 7.8%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4 2株,检出率为16 .4 %。大肠埃希菌的产酶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对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低于不产ESBLs菌株。亚胺培南对产ESBLs菌株有很高的抗菌活性。结论 通过监测,可及时调整临床用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为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206例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病种医院感染率情况、医院感染部位情况、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和病原菌菌株抗菌药物敏感性情况。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0例,感染率4.15%,非手术感染占8.00%,手术感染占92.00%。医院感染主要部位为手术切口,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3种;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敏感抗菌药物为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表皮葡萄球菌的主要敏感抗菌药物为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大肠埃希菌的主要敏感抗菌药物为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和环丙沙星。结论:医院应根据感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避免滥用产生耐药及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耐药状况,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调查并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某中医院检出多重耐药菌住院患者的特点和耐药趋势。结果:共调查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719例次,检出耐药菌799株,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28.85%)、鲍曼不动杆菌(12.66%)、铜绿假单胞菌(8.62%)、金黄色葡萄球菌(7.70%)、肺炎克雷伯菌(7.44%)、表皮葡萄球菌(7.31%);MDRO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32.68%)、手术部位(24.20%)、泌尿系统(20.7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B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工作,临床医师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现状,分析医院感染原因,并提出防控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244例肝炎患者资料,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感染部位、病原菌构成、感染因素及医院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44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8例,医院感染率23.77%。感染部位前三位为呼吸道感染、腹膜感染和消化道感染。58例感染患者中,共检出致病菌6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革兰阴性菌34株,真菌17株。影响因素统计显示,有侵入性操作、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有长期抗生素应用史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医院感染的58例患者中,死亡11例;其余186例患者中,死亡10例,,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会导致患者死亡率的上升,高龄、长期住院、有侵入性操作、长期应用抗生素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应当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措施,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某省40所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出院的21257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神经内科发生医院感染1503例,感染发生率为7.07%.结论:注意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6月治疗的3399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医院感染组的年龄明显高于非医院感染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医院感染组,侵入性操作明显多于非医院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可能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重症患者感染防控中的价值。方法:把2017年6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560例纳入研究,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60例)和观察组(300例)。统计对照组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更新重症患者的管理方案,纳入观察组患者的管理中。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联用均为影响重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合理使用药物为重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保护性因素(P0.05)。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有利于降低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呼吸科医院感染现状,提高呼吸科医院感染的防护能力。方法:对医院呼吸科住院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88例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1288例患者中有56例出现医院感染,其中肺部感染42例,革兰阴性菌感染35例;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过多、高龄、住院时间10d、基础疾病众多是引起呼吸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管理、医院感染防控宣传教育、严格无菌操作等方法可以降低呼吸科医院感染率。结论:呼吸科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规范技术操作、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严格无菌操作等措施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医院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2018年4月的182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中,有43例发生肺部感染。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吸烟史、糖尿病病史、住院时间、营养状态、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碍、长期卧床情况和冠心病病史对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对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影响;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糖尿病病史、住院时间、营养状态差、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碍和长期卧床是影响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发生医院肺部感染与吸烟史、糖尿病病史、住院时间、营养状态差、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碍和长期卧床有关。通过加强病房消毒、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戒烟、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或避免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院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位置、感染原因及其预防的有效对策。结果:从98例患者中共分离出76株多重耐药菌,22株为非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多,占43.4%;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占19.7%;1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占17.1%。患者住院时间、多发伤、使用镇静药、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h等均为耐药性的常见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危险因素比较多,医院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降低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