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年性痴呆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认知障碍疾病,是当今继心血管、肿瘤、脑血管疾病之后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同时也是致残率最高的老年性疾病。笔者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脑脉泰胶囊的组方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脑脉泰胶囊的作用机制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综述C反应蛋白与血管硬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中医脉诊研究的影响,多项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直接参与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关,而且是心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之一,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试验中,探讨高血压中医常见证型与反映心血管近期(1年内)危险的易损性标志--易损因子的相关性,进一步推测高血压病病人近期中医证型演变反映的心血管易损性状况,研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钙摄入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效应正日益受到争议。尽管早期研究提示钙质可能具有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日益增多的证据支持过量摄入膳食钙及补充钙剂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钙可通过上调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进血管钙化、导致短期内血钙波动、引发高凝状态等多种机制影响心血管系统。钙对于心血管系统的潜在获益与风险亟需大规模试验进一步深入评估。  相似文献   

5.
性激素对心血管的直接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雌激素对心血管的直接作用是其防止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钙离子拮抗作用,促进内皮细胞NO合成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艇等。目前尚无雄激素增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证据,相反却有雄激素改善冠状脉紧张度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稳心颗粒作用机制与临床研究已近30年,30年中,前20年集中在国内,近10年的研究重心已转移到国外。最初,是广安门中医研究院的几位中医医生借鉴了几个著名古方:"心动悸"、"脉结化"、"灸甘草汤",并以中医治疗理念为基础:调节血气、益气宁心、活血复脉等,再经反复筛选,最终形成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五味中药组成的治疗心律失常的稳心颗粒组方。最初10年的临床研究证实了稳心  相似文献   

7.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山西中医学院附院冯学中桂枝汤是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在《伤寒论》中首论桂枝汤脉证,从此可以说明仲景对该方配伍及应用的研究是多么精辟,真可谓炉火纯青。然桂枝汤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而设。后世临床应用经验甚丰,笔者在临证中用此方随证加减,用于多...  相似文献   

8.
使药是中医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研究了中医名方“逍遥散”中使药薄荷的主要有效成分薄荷醇对柴胡镇痛作用的影响,发现薄荷醇单独使用虽无镇痛作用,但可增强柴胡的镇痛作用。研究结果提示,使药增强主药作用的主要原因,与使药的药理作用关系不大,提高主药的生物利用度可能是其作用原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里提出,心的两大功能为"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二者关系密不可分。现代医学的心,主要指"心脏";但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这与中医的"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有相似之处,也有分歧。两套理论中"心"分别处于主动和被动的地位。北京行善堂中医诊所创始人马宝琳,把中医的"心"和西医的"心"融会贯通,提出新式"双心"理论,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积极意义。中医的"心"指的是"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和脉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降压疗效及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方法选择13只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补肾和脉方组,灌胃给药8周。每周测量血压,观察结束后取大鼠应激粪便,进行16S V4区扩增子信息采集与分析。结果补肾和脉方对清醒SHR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且用药后补肾和脉方组大鼠肠道微生物组与S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和脉方具有明确的降压作用,并对大鼠肠道微生物组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威胁人们生命的重要疾病,其发生机制较复杂,其中心肌细胞凋亡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对于心肌细胞的保护,黄芪甲苷(As-Ⅳ)起到巨大的作用,它的作用有不同的机制。本研究就As-Ⅳ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近年来生脉散及其加减方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可以得出生脉散、生脉散加减方和二者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本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具有明显疗效。虽然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常采用西药为主的治疗方法,但辅助和调节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无论是哪种疗法,都一定有进步和改良的空间,有进行临床试验和研究的价值。因此生脉散及其加减方作为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方法之一,显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汇总、个人总结以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3.
正中医说心,不但"主血脉",还"主神志"中医理论历来认为,心为血之主、脉之宗、神之居,在五行属火,协调体内五脏六腑之功能活动,起着主宰生命的作用。众所周知,心脏有"主血脉"之功(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心脏乃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推动血液在脉管内按一定方向活动,运动周身,维持各脏腑器官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关于冠心病、心肌梗塞后中医康复医疗手段是我们在康复治疗中的初步体会。我们认为: 首先必须遵守中医辨证论治法则,分型论治,绝不能拘泥于一法一方。本病多为正虚邪实,虚实相兼,往往虚淤夹杂;多因七情内伤,劳逸不当,过食膏梁厚味,以致阳虚、寒凝、痰浊内阻,血瘀脉滞引起,遗方用药必须灵活运用方能中的。比其一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脉象与脉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余年来,随着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的进展,许多学者探讨了冠心病脉象的变化规律、脉图特征及其脉象(或脉图)形成的机制,并运用脉象、脉图这种无创伤而又简便的方法来辅助诊断冠心病,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其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葶苈生脉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HF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CHF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葶苈生脉方高、低剂量组、阳性药心宝丸对照组.测定大鼠血浆ET-1、CGRP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ET-1含量明显升高,血浆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降低ET-1含量,升高CGRP含量(P<0.01).结论 葶苈生脉方通过调节大鼠ET-1和CGRP的分泌和释放以抗CHF.  相似文献   

17.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基础研究及单中心临床试验已经初步观察到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动物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本文综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疗效与安全性,认识其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等的影响和可能的血液学等副作用,以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理应用,为急性心肌梗死等相关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痞通络方干预糖尿病胃轻瘫(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中药消痞通络方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后者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每组各35例。观察治疗前后各组中医证候积分、胃排空、胃泌素、胃动素的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1.4%,对照组有效率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动素、胃泌素组内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痞通络方能够改善糖尿病胃轻瘫(寒热错杂证)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作用机制与调节胃动素、胃泌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冠心病(CHD)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属中医心系病证中的"胸痹""心痛"范畴。主要表现为舌紫暗、舌下有瘀、脉细弦等气滞血瘀症状,治宜以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为主。由于中成药制剂的多靶点作用、药性温和等特点,活血化瘀类中药作为冠心病的辅助用药在临床治疗中疗效颇佳,病人依从性较好。本文就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作一概述。1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机制1.1抗血小板聚集抗血小板聚集作为冠心病的二  相似文献   

20.
咖啡是含有较多生物学活性成分的复杂物质,咖啡及其提取物绿原酸对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作用,涉及到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多种疾病,同时还和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此文论述了咖啡及其提取物绿原酸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