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CTn I)水平变化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高胆红素组(A组),重度高胆红素组(B组),极重度高胆红素组(C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D组),同时检测并对比四组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及CTnI。结果 A、B、C组心肌酶谱水平及CTnI均明显高于D组(P0.05),其中心肌酶谱水平及CTnI由高往低依次为C、B、A组(P0.05)。结论心肌酶谱及CTnI的测定,可以作为判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严重程度及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对于早期诊断、治疗、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婴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欣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6):573-574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测定对心肌的影响。方法对同期黄疸住院的患儿根据Avery标准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 (观察组 )和非高胆红素血症组 (对照组 ) ,患儿在入院后 1小时内采静脉血 2ml,用日立 717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心肌酶谱。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AST、CK MB、LDH值明显高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 (P <0 .0 5 ) ,α HBD值的变化则更为显著 (P <0 .0 1)。在高胆红素血症组中 ,感染组CK MB值明显高于非感染组 (P <0 .0 5 )。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有损害作用 ,尤其是感染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损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酶谱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筛选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足月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德国产奥林巴斯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心肌酶谱,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MDA浓度及SOD活性.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心肌酶谱及MDA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胆红素的降低.心肌酶谱及MDA浓度亦减低,SOD活性随之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致心肌酶增高,造成心肌损伤,且随着胆红素下降,损伤减轻,其机制可能与体内存在脂质过氧化损害、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收治的10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心肌酶谱进行测定,测定项目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的损害及治疗前后心肌酶活性的变化。10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后AST、LDH、CK、CK-MB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害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的并发症,治疗后心肌酶也可恢复正常水平。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心肌保护和对心肌损害的治疗,降低永久性心肌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陈学高 《临床医学》2012,32(7):87-89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足月新生儿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高胆组,3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高胆组分成高胆Ⅰ组和高胆Ⅱ两组。高胆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和心肌酶,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高胆组新生儿心肌酶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组Ⅱ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也无心肌受损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无损害,而且无需常规保心肌治疗;临床上诊断新生儿心肌损伤仅依据心肌酶活性增高是不够的,应结合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以及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cTnI)与光抑素C(Cys C)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2例为观察组,健康足月新生儿46例为对照组,黄疸治疗前后进行肝肾功能、心肌酶谱、cTnI、Cys C检测及心电图监测。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cTnI、Cys C水平明显增高;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cTnI、Cys 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cTnI、Cys 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导致心肌及肾脏损害,经积极退黄、保心、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心肌酶谱、cTnI、Cys C明显降低,心肌及肾损害为可逆性改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窒息后新生儿52例血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对52例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患者(心肌损害组)与52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酸(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对照检测。结果测定的血清AST、CK、LDH及α-HBDH值,心肌损害组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CK—MB值心肌损害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窒息时心肌酶谱中CK—MB明显增高,治疗1周后CK—MB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心肌酶谱定量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可引起一系列脏器功能的损伤,目前临床上研究较多的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大脑的损伤,且已被证实。随着对胆红素的研究进一步加深,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的影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尚未引起广泛重视。该文围绕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细胞的影响进行探讨,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引起心肌损伤,但一般没有达到足以引起严重临床表现的程度。此过程常为轻度、自限性,极少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且损伤心肌随着胆红素水平的下降常可恢复正常。此为临床上监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及是否需要预防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对6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组),43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心肌酶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心肌酶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升高,且与黄疸程度相关,随着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心肌酶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时的监测指标,但不一定造成患儿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酶活性、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分析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细胞活性、CRP之间的关系,为更全面地认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9例,据血清胆红素值分为轻度、重度两组,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及免疫比浊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测定血清心肌酶活性及CRP水平,并与无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做对照研究.结果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心肌酶指标活性均显著性增高,轻度组激酸肌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激酸肌酶同工酶(CK-MB)等部分指标活性明显升高,CRP水平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d后,黄疸明显减退,复测心肌酶活性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活性显著性增高,随黄疸加重,心肌酶活性相应增高.高胆红素血症患儿CRP水平未见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肌酶检测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Apgar评分将其分为Apgar 4-7分为轻度组59例,Apgar<3分为重度组23例,抽取入院后12 h内及治疗后第3天静脉血,并选取30例同期住院无缺氧的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170用速率法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酸脱氢酶(HBDH).结果 重度窒息组AST,CK,CK-MB,LDH和HBDH水平(170.1±32.3 U/L,1 264.5±207.2 U/L,214.5±86.1 U/L,918.5±239.5U/L和747.3±172.5 U/L)高于轻度度窒息组(72.7±20.9 U/L,460.4±164.1 U/L,70.1±26.6 U/L,402.7±107.5 U/L和349.6±122.1 U/L,t值=7.81,15.87,9.95,11.59和10.07,P均<0.01)高于正常组(33.1±11.8 U/L,201.1±44.8 U/L,23.2±6.5 U/L,181.2±34.9 U/L和198.1±35.4 U/L,t值=5.48,4.97,5.46,6.43和3.89,P均<0.01),治疗3天后心肌酶水平大幅回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P<0.05).结论 血清心肌酶水平能较及时地反映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程度,及早测定其水平变化,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187例HFMD患儿于诊断次日和病程结束后,进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HFMD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且心肌酶谱异常治疗前亦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但均无心肌炎表现。结论提示HFMD病程中心肌较易受到侵犯,经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液停跳液对心肌在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程度和手术后恢复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3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1 d,术后1、3、5、8 d晨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功酶MB(CK、CK-MB),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1(LDH、LDH-1).结果:择期手术的CABG患者术前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 d分别升高到术前的3~15倍(P<0.01);术后3 d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CK-MB已恢复到正常范围,其他4种酶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或P<0.01);术后5 d继续恢复,LDH和LDH-1仍高于术前水平(P<0.01),CK也恢复到正常水平,AST虽仍略高于正常水平,但是其与术前测定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8 d LDH与LDH-1仍未恢复正常(P<0.05).结论:血液停跳液对CABG患者可以提供满意的心肌保护.择期手术的CABG患者术前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这些心肌酶的释放术后1 d达最高峰,CK-MB恢复最快,CK与AST次之,LDH和LDH-1最慢,术后8 d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要判断心肌损伤的恢复应以LDH和LDH-1的恢复为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肌钙蛋白I(cTnI)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4例HIE患儿(轻度HIE组38例、中度HIE组40例、重度HIE组36例)血清cTnI与AST、LDH、CK、CK-M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30例健康新生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IE组血清cTnI、AST、LDH、CK以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中度HIE组血清cTnI与AST、LDH、CK、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度HIE组,中度HIE组血清cTnI与AST、LDH、CK、CK-MB水平均均显著高于轻度HIE组,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cTnI与AST、LDH、CK、CK-MB水平与病情呈正性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HIE患儿血清cTnI与AST、LDH、CK、CK-MB水平对患儿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彩堂 《临床荟萃》2009,24(3):207-209
目的研究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病毒性脑炎(病脑组)45例和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22例,另有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速率法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结果62.2%(28/45)病脑组血清心肌酶出现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2%(4/22)结脑组血清心肌酶出现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脑组患者血清中AST、LDH、CK水平及结脑组血清中AST、CK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病脑组CK-MB、α-HBDH水平及结脑组LDH、CK-MB和α-HB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脑组CK水平明显低于病脑组(P〈0.05)。障碍组血清心肌酶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障碍组(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伴随心肌细胞损伤,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对该类患者应常规行血清心肌酶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时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病毒性脑炎(病脑组)48例,另有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速率法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CK-MB)、a-羟丁酸脱氢酶(a-HBDH)水平。结果62.5%(30/48)病脑组血清心肌酶出现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脑组患者血清中AST、LDH、C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病脑组CK-MB、a-HB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常伴随心肌细胞损伤,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对该类患者应常规行血清心肌酶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检测在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61例急性PE患者[大面积、次大面积急性PE(大面积、次大面积组)39例,非大面积急性PE(非大面积组)22例]cTnⅠ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血清心肌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结果大面积、次大面积组血清cTnⅠ、AST、LDH、CK、CK-MB、α-HBDH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大面积组(均P<0.05)。结论急性PE常伴有心肌细胞损伤,应常规行血清心肌酶及cTnⅠ测定,血清心肌酶及cTnⅠ的测定有助于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8.
柳菊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4):2727-2727,273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中心肌酶、肌钙蛋白Ⅰ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6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钙蛋白Ⅰ(cTnⅠ)、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同时检测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HFMD患儿血清AST、LDH、CK、CK-MB、α-HBDH、cTnⅠ、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Ⅰ和C反应蛋白可作为HFMD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活性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对51例HFMD患儿进行心肌酶及hs-CRP检测。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hs-CRP活性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心肌酶谱及hs-CRP可作为手足口病患儿合并心肌损害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对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齐拉西酮治疗,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进行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 H )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齐拉西酮治疗后1周末、4周末、24周末上述血清心肌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齐拉西酮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代谢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