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探讨T型踝关节矫正钢板应用于踝关节骨折中的疗效.[病例报告]应用T型踝关节矫正钢板给46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的外踝骨折进行固定,术后随访6~15个月.采用Weber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者为33例,良者为10例,差者为3例,有效率为93%.[讨论]T型踝关节矫正钢板应用于踝关节骨折中具有固定牢固,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及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5月手术治疗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疗效,应用改良的Baird-Jach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32例患者得到随访,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随访14.5个月,优18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4.3%.结论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复位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等活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发生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时,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踝关节骨折术后可能伴有各种并发症(如肿胀、疼痛、关节僵硬等),将严重影响踝关节的功能。而踝关节骨折术后选择采用电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光疗法等物理因子疗法以及运动疗法对改善踝关节功能效果明显。近年来,踝关节损伤的康复已逐渐成为骨科及康复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型踝关节置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19踝)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非骨水泥型踝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为18.5(8-45)个月.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关节功能改善进行对比研究,术后关节功能根据Kofoed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踝关节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背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8°,改善为术后平均18.6°;跖屈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2.5°,改善为术后平均28.3°; Kofoed评分由术前平均42.2分,改善为术后平均80.7分.X线片分析未见假体松动及感染表现.结论 非骨水泥型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及术后恢复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在术后6~12个月对112例患者进行随访,除4例患者术后伤口出现感染,其余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对该112例患者术后疗效判定,优70例,良30例,可10例,差2例,其总优良率为89.29%.结论 采取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骨折复位较为良好,并且其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远期疗效,还可有效提高骨折处复位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顽固性踝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了20例晚期顽固性踝关节疼痛患者,均采用关节镜行踝关节融合术,镜下清除踝关节内增生充血滑膜,磨削胫距关节面已磨损的关节软骨及其硬化骨,摘除出游离体,并以两枚松质骨无头螺钉固定踝关节功能位.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6周(20~32周),20例患者术前Mazur评分平均49.5分,术后平均90.7分( P <0.05),三维步态分析术前术后比较,术后患者完全融合时间为14周(12~16周).融合率为95%.2例未达到骨性融合,经治疗,术后18周时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晚期踝关节顽固性疼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亦有所提高.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肌腱外露,过去常采用换药,待肉芽组织生长覆盖骨、肌腱和感染控制后予以植皮处理,治疗时间长,痛苦较大,亦有可能踝关节长期制动,造成踝关节僵硬,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今年我科收治1例踝关节内侧、足跟后侧软组织缺损感染合并跟腱外露患者,采用前踝上带蒂岛状逆行皮瓣修复,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2月~2000年8月,笔者以自拟中药舒筋汤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外伤性踝关节僵硬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运用与护理.方法 对本院骨科30例关节镜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运用镇痛,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1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探讨术后护理.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的93.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药熏蒸在关节镜下踝关节骨折术后的运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行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的效果.结果 均获得随访,随访0.8~6年,疗效按Kofoed系统评分,优38例,良11例,差3例.所有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踝关节功能改善,X线检查显示无明显影像学松动影、距胫(内踝)和距腓(外踝)关节无明显退变,假体生存率100%.结论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后根据不同时期指导患者踝关节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损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自1998年10月至2008年12月,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损伤性关节炎56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结果 本组57例获平均6年9个月随访(2年10个月至10年3个月).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和步态分析,术前踝关节功能60~75分13例,30 ~60分27例,0~ 29分17例.术后效果优(85~100分)39例,良(75~84分)14例,差(60 ~74分)1例.优良率98.3%.术前、术后疗效按Kofoed评价,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前步态49例均为跛行步态(负重相>55%);术后正常步态(15% ~45%周期内)24例,轻微跛行(站立相45% ~55%)22例,跛行(负重相>55%)3例.未行步态分析8例.X线检查显示植骨部与假体间固定良好,植骨成活.结论 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对成功改善创伤性踝关节炎等疾患的功能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崔斌  孙智华 《吉林医学》2008,29(15):1275-1276
目的:介绍胫骨远端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并评估其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超踝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该固定架近端固定胫骨近端,远端固定在跟骨及距骨颈处。术后1周开始踝关节屈伸练习。结果:14例患者随访12~14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5个月。14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临床疗效满意,无切口、伤口及钉道感染,临床结果优为7例,良6例,差1例结论:应用超踝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骨折,既能维持骨折对位,更好地恢复踝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又不妨碍踝关节活动,避免长期固定发生踝关节僵硬、强直,手术创伤小、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使用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Ruedi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2011年6月采用内外固定治疗RuediⅢ型Pilon骨折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19~48岁,平均32.6岁.致伤原因以高空坠落伤及车祸伤为主.所有患者均给予内外固定.手术采用踝正中切口,暴露胫骨远端关节面,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内固定,复位关节面,外固定支架的近侧螺钉置于胫骨骨折近端,远侧螺钉置于跟骨上.术后关节进行功能锻炼,待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47个月,平均23个月.临床疗效满意,无切口及深部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踝关节活动良好.临床疗效根据美国足外科协会所制定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总分100分)评价术后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结论 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RuediⅢ型Pilon骨折固定牢靠,能减轻局部软组织的压力,减少骨折不愈合率,并且能更好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有利于踝关节早期活动,防止关节僵硬,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分析.方法:将80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石膏固定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骨折部位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有无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可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外伤性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较传统石膏固定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Suture-anchor复合固定物治疗外伤性腓骨肌腱滑脱的疗效.方法:采用Suture-anchor编织的自体深筋膜条解剖重建腓骨肌腱上支持带治疗单纯外伤性腓骨肌腱滑脱.结果: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定期复查8个月~2年的术后随访.术后踝关节功能评价应用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平均得分95分,结论:采用Suture-anchor复合固定物治疗外伤性腓骨肌腱滑脱具有损伤小,固定重建支持带强度良好,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李健卿 《海南医学》2010,21(16):65-66
目的总结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1999年8月至2008年2月因各种原因所致的Pilon骨折37例,对12例开放性骨折入院后急诊行手术切开复位、三叶草钢板内固定,对25例闭合性骨折根据病情及临床分型分别进行有限切开固定并辅以石膏托外固定9例,行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16例,观察其临床效果,根据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随访6-80个月,平均42个月。评定优18例、良14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86.5%。术后2例发生感染,4例X线检查提示踝关节退行性变,2例行踝关节融合术。结论 Pilon骨折并发症多且后果严重,解剖复位和固定可获得最佳临床结果,以预防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为治疗目的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有效治疗距骨结核与脓肿以保证愈后踝关节功能。方法 病灶清除术后以局部及全身治疗及术后踝关节外固定、适时功能锻炼整体治疗距骨结核与脓肿。结果 随访半年后未见复发 ,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此类疾病在行病灶彻底清除后 ,术后踝关节外固定 ,局部与整体治疗相结合 ,适时功能锻炼可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治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7例,均行踝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3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84个月。比较术前、术后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评分的差异;并进行主观疗效评定。结果:术后患足AOFAS踝-后足评分明显提高,分别从术前的58.5±16.2分提高至79.8±17.2分(P<0.01);主观疗效优良率81.1%。结论: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良好,病变程度及患者年龄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对收治的62例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全部达到骨性愈合.术后踝关节功能根据Boume标准评定,本组62例患者中优33例(53.2%),良24例(38.7%),可3例(4.8%),差2例(3.2%),优良率91.9%.术后并发伤口浅表感染5例,严重创伤性关节炎者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关节僵硬1例.结论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钢板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20.
张朝友  费伟  邱述才  张雷 《重庆医学》2009,38(23):3005-3006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24例.结果 优15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9.17%.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关节退行性变5例(其中1例出现较严重的踝关节内翻),关节僵硬5例.结论 骨折类型、治疗方式、胫骨关节面的复位质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腓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移植骨的填充及钢板支撑固定等是影响胫骨Pilon骨折疗效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