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贵州地区儿童计划免疫IEC策略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儿童计划免疫信息、教育与传播(IEC)策略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试点效果进行评估,为在贵州全省推广IEC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区干预试验的设计方法,于IEC策略干预前后,在试点实施地区及对照地区,采用自行设计的知、信、行问卷对当地2岁以下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实施和对照地区,干预前分别调查308人和283人,干预后分别调查291人和279人。结果干预前,目标人群有关儿童计划免疫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意向均处于较低水平;干预后,实施地区目标人群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意向均有提高,提高的比例高于对照地区(P〈0.05)。在试点地区,被调查对象认可的IEC传播渠道依次是医生讲解、村干部讲解、播放计划免疫民歌VCD、宣传画、预防接种证插页。结论应在贵州全省进一步推广IEC策略,以人际传播为主,辅以多种大众传播媒介,从而达到提高预防接种率,有效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在贵州农村试点实施的干预效果研究,探讨儿童计划免疫IEC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的推广此IEC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社区干预试验的设计原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干预前后,分别问卷调查2岁以下儿童母亲591例(实施和对照地区分别为308例和283例)和570例(实施和对照地区分别为291例和279例),另外还在干预后的实施地区,对65例7岁以下儿童家长、20例乡村医生和19例村干部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①IEC策略的干预效果主要体现在提高有关计划免疫的知识、态度、行为意向、突变管理能力和社会支持上(P<0.01),净提高率分别为26.86%、9.88%、5.05%、31.14%和15.50%;②传播主体和目标人群对此IEC策略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接受和认可的态度,人际传播辅以多种传播材料的形式符合当地情况。结论:此IEC策略是有效的、可行的,建议进一步在贵州等西部省份推广此IEC策略。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儿童计划免疫IEC策略制定的需求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对计划免疫的认知水平及计划免疫宣传教育的现状,为信息、教育与传播(infomaation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IEC)策略的制定及传播材料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黔东南地区剑河和榕江县共8个村子作为调查地点;采用自行设计的计划免疫知、信、行问卷调查了189名7岁(含)以下儿童母亲,组织儿童主要看护人的小组讨论,对村长/支书及乡村医生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被调查地区群众对儿童预防接种基本持有正确的态度,但缺乏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他们现有的浅显的预防接种信息大多来自医生和村干部;被调查地区计划免疫宣传教育很缺乏,但村民对计划免疫知识是渴求的,他们对医生或村干部的话充满信任,对宣传画、民歌/快板书等宣传形式十分喜爱,且有一部分人有一定的化,可阅读简单宣传语;电视和VCD机的家庭拥有比例分别为72.5%、34.4%。结论本次需求调查为制定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儿童计划免疫IEC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儿童计划免疫行为改变通径模型,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计划免疫的影响因素及行为改变模式.方法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信息、教育与传播(IEC)策略的3个试点县进行终末评估,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岁~儿童母亲291人;根据调查数据,应用通径分析方法,建立儿童计划免疫行为改变通径分析模型.结果 被调查母亲在有关计划免疫知识、态度、行为意向、突变管理能力、社会支持、计划免疫行为上的得分依次为39.70,11.80,11.82,11.10,10.60,28.30.各变量对于儿童计划免疫行为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4477,0.2813,0.2125,0.3990,0.2435,0.1161.绪论计划免疫行为受IEC策略、知识、态度、行为意向、突变管理能力、社会支持以及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目标人群计划免疫知识、态度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目标人群乡村医生、儿童母亲及儿童监护人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制定信息传播策略、提出合适的信息传播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黑龙江、河北两省随机抽取两个国家扶贫开发县的目标人群,共10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当地群众计划免疫知识匮乏,对麻疹、卡介苗和百白破3种疫苗可预防5种疾病的知晓率均在35%以下.乡村医生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缺乏,只有10.00%的人能完全正确回答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结论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向当地群众普及计划免疫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或维持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0~7岁儿童母亲计划免疫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青海省0-7岁儿童母亲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方法选取青海省共和县2个农业乡和2个牧业乡的8个村作为调查地点.采用自行设计的KAP问卷调查了208名0-7岁儿童母亲.并组织儿童主要看护人参加小组讨论。结果被调查儿童母亲文化水平较低,普遍缺乏计划免疫知识,牧区妇女的计划免疫知识水平低于农区:她们对计划免疫持有正确的态度:在接种行为上,接种的依从性较好,但是接种的主动性较差。被调查儿童母亲现有的计划免疫知识主要来自乡村医生。结论在青海省调查地区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知识教育和传播(Information Educationand Communication.IEC)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民歌VCD形式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儿童计划免疫IEC策略传播方式.方法 VCD母带制作完成后,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和剑河县进行2轮预试验.共组织12组(每组6~14人)目标人群的小组讨论,对6个预试验村的村长/支书/组长,共15人和20名村医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根据需求评估结果,初步确定民歌VCD的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经过2轮预试验,结合目标人群的需求以及当地实情,对民歌VCD的传播媒介进行了完善,最终确定了适合项目地区民歌VCD的传播策略.结论 为保证传播效果,传播策略的设计应适合目标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监护人对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了解预防接种信息传播的有效渠道和沟通方式,为制定儿童免疫信息沟通和促进行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循化县240名0~6周岁儿童的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获知孩子接种信息(χ2=6.64,P=0.040)和KAP得分(χ2=5.56,P=0.020)是儿童漏种/迟种的影响因素。获取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是乡村医生,占93.75%。其次是宗教人士,占72.50%。监护人对从乡村医生、宗教界人士和村干部获得的儿童预防接种知识信任度较高。结论 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知识欠缺。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监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乡村医生、宗教界人士、村干部和亲戚朋友适合作为儿童免疫信息的传播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民俗传承元素在儿童计划免疫的信息—教育—交流策略传播材料中的应用及与目标人群的相关性、可接受性、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1.走访当地主要民俗传承人—歌师和歌手,观察了解当地侗族和苗族的主要民俗传承系谱。2.在贵州省黔东南州2个县,针对4种传播材料共进行两轮预试验,预防接种关键信息分别访谈10名村干部,对115名和134名村民进行宣传画问卷调查,分别组织6组民歌VCD和接种证宣传插页的小组讨论。结果1.根据村干部的文化程度及背景,第一轮预试验后,将6条关键信息内容进行通俗化修改;通过第二轮预试验,80%的被访村干部均能理解关键信息的内容。2.第一轮预试验后,对宣传画的文字和图画内容均进行修改、完善;第二轮预试验,在能认读宣传画文字的村民中,91.7%的人能完全理解含义,92.5%的村民能基本看懂图画的内容,对宣传画的接受性、认同性较高。3.鉴于苗族和侗族语言存在地域差异,第一轮预试验后调整民歌VCD策略,民歌只作为一种吸引本民族传播受众的手段,各首民歌之间插播预防接种关键信息;第二轮预试验中大部分村民能听懂关键信息的内容。4.预防接种证插页是宣传画的黑白形式,修改后95.6%的村民可以看懂大部分内容,97.8%的村民对此形式表示认同和接受。结论儿童计划免疫侗族、苗族民歌VCD创作中充分吸收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元素,既可减少民族文化艺术的消失,又可以传播健康文化,获得较好效果。经两轮预试验后,信息—教育—交流的4种传播材料形式保留,传播策略适当调整,内容修改确定,建议在信息—教育—交流传播策略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计划免疫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刘锋滨海县地处苏北,拥有106万人口,是有名的省财政补贴县和省计划生育重点管理县。计划外生育、儿童流动、行政干预、乡村保健医生报酬落实难等因素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为摸清情况,采取相应对策,1993年初我们在全县范...  相似文献   

11.
控制麻疹现状与控制策略实施进展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发达国家采用高接种率的2针常规免疫或2针常规免疫辅以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免疫,使麻疹得以控制并进入消除阶段。中国人口多、密度大,政府投入难于满足1~14岁儿童在1个月内统一的初始强化免疫和8月龄~4岁儿童后续免疫所需的疫苗和注射器,以及对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上门接种的费用;分片强化免疫又不能控制当年未作强化地区的疫情。以县为单位将历年疫情进行分析,对高危县作预测甄别和局部强化免疫,这种既遏制疫情又形成成片免疫屏障的甄别普种、零存整取策略,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地区首选的控制麻疹与消除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贵州省肺结核患者的规则服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贵州省肺结核患者管理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自然间断点分级方法将全省按照2017年贵州省结核报告发病率分为高中低三层,每层随机抽取一个县作为样本县,收集三个县2017年纳入基本公共卫生管理的肺结核患者的健康管理资料,调查患者规则服药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使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结果 共调查1 796名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86.97%。年龄、复治、服药不良反应、依从性、村医按规定频率随访、村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规则服药的主要影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治疗分类)=6.436,复治患者出现不规则服药的危险性是初治患者的6.436倍;OR(村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5.352,村医未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出现不规则服药的危险性是村医进行了健康教育的患者的5.352倍;OR(村医按规定频率随访)=13.187,村医未按规定频率随访的患者出现不规则服药的危险性是村医按照规定频率随访患者的13.187倍。结论 贵州省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重点加强对高龄患者和复治患者的督导管理,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在结核病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质量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影响安徽省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质量的因素,实施干预措施,以期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在估算接种率<50%的县中,选择休宁等3个县,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干预措施,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影响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质量的因素有①漏报;②漏建卡(证);③报表的质量.实施干预措施后,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均有明显改善.提高做好常规免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开展多层次培训,特别是培训乡、村防保医生,以提高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加速乡级卫生院改革,完善防保体制,进一步完善常规免疫报告数据库的评价系统,是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自毁型注射器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评价使用自毁型(AD)注射器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影响,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实施。方法在湖北、安徽省每省随机抽取2个县,分设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和小组访谈。结果实验组村医安全注射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为94%、85%和88%;实验组村医安全注射行为正确率好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是83%、81%和73%。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监护人对安全注射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7%和60%(P<0·05)。结论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项目的开展,改善了乡村医生和当地居民安全注射的知、信、行。在AD注射器的使用过程中,应确保AD注射器的质量;正确回收、处理使用过的AD注射器和安全盒;继续加强安全注射知识与正确使用AD注射器技能的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不安全注射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农村地区不安全注射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贵州省正安县部分农村卫生院、卫生室、个体诊所医务人员和部分村民进行访谈,了解当地的不安全注射情况。结果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的乡医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普遍存在着使用玻璃注射器,但消毒措施不完善等情况。医疗机构对一次性注射器的处理较为随意,存在安全隐患。医务人员对消毒相关知识掌握较差,尤其是村医和个体医生。村民对不安全注射并没有引起重视。结论贵州省农村地区不安全注射情况较为严重,主要原因为医务人员安全注射意识不强,村民卫生知识缺乏,社会监管不力,需要在贵州省农村地区加大安全注射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