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母亲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知信行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母亲有关计划免疫的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KAP)的现况、存在问题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4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6个县,利用自行设计的知、信、行问卷对当地591名2岁以下儿童的母亲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被调查母亲在计划免疫知识、态度和行为上得分较低,且受教育程度、地区经济水平、母亲年龄、家庭总人数和民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地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较差,在被调查的261名家庭中最小的已满1岁儿童中,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简称"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仅为35.2%,另外还有12.3%的被调查儿童从出生到被调查时没有接种过任何疫苗;被调查母亲获得计划免疫知识途径主要以人际传播为主.结论:当地儿童母亲有关计划免疫的知信行水平较低,考虑其文化水平较低,应在当地大力开展以人际传播为主、结合多种大众媒介传播形式的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尤其要针对某些特定人群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儿童计划免疫行为改变通径模型,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计划免疫的影响因素及行为改变模式.方法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信息、教育与传播(IEC)策略的3个试点县进行终末评估,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岁~儿童母亲291人;根据调查数据,应用通径分析方法,建立儿童计划免疫行为改变通径分析模型.结果 被调查母亲在有关计划免疫知识、态度、行为意向、突变管理能力、社会支持、计划免疫行为上的得分依次为39.70,11.80,11.82,11.10,10.60,28.30.各变量对于儿童计划免疫行为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4477,0.2813,0.2125,0.3990,0.2435,0.1161.绪论计划免疫行为受IEC策略、知识、态度、行为意向、突变管理能力、社会支持以及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1998~2003年中国母乳喂养与婴儿过渡期食物添加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中了解我国婴儿喂养现状,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方法]利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资料,对婴儿喂养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8~2003年间我国产妇早开奶率为19%~26%,且在县(区)级以上医院或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早开奶情况并不好于不在上述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城乡的母乳喂养情况较好;农村地区儿童辅食添加存在问题,普遍存在辅食添加过晚的现象,而四类农村地区存在过早添加辅食现象,在四类农村,有约50%的婴儿在4个月内添加了辅食.[结论]近年我国儿童母乳喂养率高,但产妇早开奶情况无明显改善;在农村地区,儿童辅食添加过早和过晚现象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居民免疫规划知识调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为探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居民有效的免疫规划知识传播方式,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传播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随机抽取6个县,每个县按照经济水平将各乡分3层,每层选1个乡,每个乡随机选取若干个村。结果知道出生后24h内应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占13.6%,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后应建立预防接种证的占27.8%;0~7岁儿童至少需要服4粒糖丸疫苗、接种11针疫苗的知晓率为0。结论目标人群对免疫规划的核心信息知晓率较低。乡村医生是免疫规划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应建立严格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计划免疫IEC策略关键信息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将正确的免疫接种知识与信息及时传递给当地群众,提高群众对计划免疫的认知水平。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完成计划免疫IEC关键信息的修改和制定。结果村民对计划免疫的知识了解甚少,传播主体之一的村干部对计划免疫关键信息基本能理解。在预试验过程中,根据目标人群的需求对6条关键信息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关键信息适合传播主体的传播也能为受众接受。结论关键信息的制定要以目标人群的需求为基础,注意信息的科学性、传播主体对关键信息的理解程度及接受性,同时便于传播主体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我国0~17岁人口两周患病就诊与治疗的影响因素,为提高0~17岁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计算1993~2003年0~17岁人口两周患病未就诊率和未治疗率,分析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993~2003年0~17岁人口的两周患病未就诊率增高,未治疗率有所下降;影响城市与农村服务利用的因素不同,城市自感疾病严重程度轻、所患疾病为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患者年龄大者未就诊或未治疗比例较高,农村除与城市相同的影响因素外,家庭经济状况和离最近医疗点距离也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影响城市0~17岁人口诊治的主要因素是病情,可采用健康教育等社会干预方式提高卫生服务利用;而农村地区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状况,说明农村地区就医贵、就医难对未成年人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需采取制定特殊医疗政策等政府干预方式,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有9亿人生活在农村。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点,直接影响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的实现。农村卫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村医,他们的工作质量对于农村卫生服务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农村卫生工作必须给予村医足够的关注。本文综合了9篇中文文献和1篇英文报道,以期对现在的村卫生人员情况有所了解。1 村医的一般情况1.1 性别大连市采用问卷和各种报表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市乡村医生进行全面地调查发现[1]:3519名村医中男性1619人,占46%;女性1900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贵州农村试点实施的干预效果研究,探讨儿童计划免疫IEC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的推广此IEC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社区干预试验的设计原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干预前后,分别问卷调查2岁以下儿童母亲591例(实施和对照地区分别为308例和283例)和570例(实施和对照地区分别为291例和279例),另外还在干预后的实施地区,对65例7岁以下儿童家长、20例乡村医生和19例村干部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①IEC策略的干预效果主要体现在提高有关计划免疫的知识、态度、行为意向、突变管理能力和社会支持上(P<0.01),净提高率分别为26.86%、9.88%、5.05%、31.14%和15.50%;②传播主体和目标人群对此IEC策略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接受和认可的态度,人际传播辅以多种传播材料的形式符合当地情况。结论:此IEC策略是有效的、可行的,建议进一步在贵州等西部省份推广此IEC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105个项目县村卫生人员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村卫生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各类卫生人员工作情况、收入、培训等诸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8个省的2239名村卫生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卫生人员中40.2%文化程度在中专或中专以上;51.2%的人看病有记录和处方;81.4%的人在从医后接受过专业培训;79.8%的人实际担负着村里的卫生保健工作,其中仅68.1%有保健工作的报酬。结论:必须加强卫生人员的岗前和在岗培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村级卫生人员的管理,规范农村医疗行为,合理利用卫生人力资源;完善目前的保健工作体制,激发卫生人员从事保健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