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一、心身医学概念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亦称心理生理医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同人体健康和疾病之间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广义指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生物、心理以至社会因素相互关系的医学,涉及医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实际是一种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方法。狭义指研究心身疾病的医学,研究心理生理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和社会环境、心理和生理的关系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现代医学要求人们应以系统整体的观念来看待疾病与健康 ,既要看到疾病的生理变化 ,又要看到心理因素对躯体的生理影响。尤其是患者对妇科手术有不同的认识 ,可造成不同的心理影响或心理障碍 ,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的效果 ,疾病的转归及术后并发症等问题。我们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 ,满足患者的不同心理需求 ,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1 妇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1 1 子宫切除与卵巢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 :我们在临床上可见由于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的不同 ,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医学模式是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高度哲学概括 ,它反映了医学科学和医学实践总的特征。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 ,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活动 ,无一不是在一定的医学观和认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随着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多元综合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从单纯生物医学观转向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内的整体医学观 ;医学科学已经由分析时代进入系统时代。人们开始意识到 ,人的疾病不仅是某种生物学变量的结果 ,而是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与社会之间正常关系破坏的结果。医疗…  相似文献   

4.
医学成教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杰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364-1365
在高校内医学成人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对学生、对社会都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究其原因,医学成人学生考试作弊与思想观念、生理、心理、专业知识等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老年护理学是以老年人和老年社会为研究对象,认识老年人生理、病理、心理变化规律以及社会与老人的关系,从而进行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学科。它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社会科学、信息学科等相互渗透。为促进学科发展和满足教学需求,我们进行了《老年护理学》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顺应新医学模式的组织胚胎学教学与考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特征及其本质的高度哲学概括,它反映人们用什么观点和方法研究、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决定着人们对人的生命、生理、病理、预防、治疗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在医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因而医学模式也在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转变。不同时期的医学模式对人的理解不同,在培养医学人才的过程中,对其主要的要求也不同。为培养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医学人才,本研究对组织胚胎学教学与考试进行了尝试性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1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其对医学人才素质的要求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揭示了人体不仅受理化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制约,因而,两种医学模式对医学人才培养有不同的要求。长期以来,医学教育受生物医学模式的支配而以疾病为中心,把人的生理与心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割裂开来。医学生致力于追求生物医学的科学知识、理论和技能,忽视了生物医学的伦理、社会和审美价值,从而培养出来的医学生难以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人们正是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正确地认识健康和...  相似文献   

7.
用中医理论阐述了耳与肾等内脏的生理联系,从病理上阐述了祖国医学对耳鸣耳聋的认识,施治及个人经验,并论述了现代医学对耳与肾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替代医学"或称"补充医学"、"结合医学"被愈来愈多的人们认识和接受.替代疗法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的松弛反应技术作为一种便捷、有效地锻炼技术,可以有效地拮抗应激,改善不良情绪和不适症状,维持身心健康.探索松弛反应对机体生理、心理的影响及其健身的机理已经成为国际上行为医学、心理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让生态医学走进产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医学模式经历了由机械医学到生物医学再到生态医学的三次革命。生态医学强调以人为本,目标是保护人类与不同层次的内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达到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使人的寿命达到理想水平。改变既往对健康孤立的、局部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认识,从  相似文献   

10.
妇科住院病人的心理情绪分析及护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院妇产科刘柏坚(百色533000)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是大脑对周围世界的反映所持的认识,是情绪情感的反应。情绪与情感的变化,往往伴有一系列生理、生化的改变,并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甚至形成疾病。心理医学与...  相似文献   

11.
开展医学心理学的必要性当前的医学服务,正从单纯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技术扩大到社会服务,从医院扩大到社会。这就对造就新一代医务人员和改变原有医务工作者的认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据报道,目前各地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中,70%发病原因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其中30%纯属心理因素所致。因此,在诊断、治疗、护理、病程转归以及医患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渗透着大量心理动因,使情况大为复杂化。开展医学心理学的可行性目前医学已从以前的生物模式改变成为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综合模式。在病因方面除有遗传、有害的理化因子和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医学模式和健康教育也在不断发展,疾病谱从纯医学模式向生物生理、心理、社会心理模式转移,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提高到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种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密切相关的疾病,由于皮肤病病程长,症状反复,迁延不愈等特点,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心理压力、不良情绪可减弱机体抵抗力,不利于身体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痛苦的折磨,导致患者性格怪癖、忧郁、悲观、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就要求合理工作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来解除患者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极大地促进了医学进步。作者从生理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适应新医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参照布鲁姆教学原理,提出在课程目标层次强调社会、心理、生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单元目标层次强调各生理系统间的相互联系;课时目标层次强调生理现象间的相对平衡;教学方法上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生理现象及相互影响。本文是对新医学模式下生理学教材与教法改革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学已经形成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大学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针对预防医学的专业特点,教学中应做一定的调整。预防医学专业的生理学教学应更加突出大生理概念,即突出群体观念、强调环境与人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心理与生理关系、心理活动与发病的关系及相关治疗方法三个方面。《黄帝内经》对心理疾病的相关认识及其防治方法,可为现代心理疾病的治疗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从生物、心理、社会全面综合的水平上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垂危病人的急救手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口的逐渐老年化,由于对老年人生理病理变化认识的逐年深入,妇科手术适应范围也渐渐扩大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独特的生理,心理条件,使高龄妇科手术病人更增添了其复杂性及风险性.  相似文献   

18.
心理-生理-病理一体论与整体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是生物科学的时代,随着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展,本世纪是否能够解决对“人”的认识,这将是人类科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从心理—生理—病理变化的相通性,探讨“形神统一”与整体医学的研究方法。1对健康和疾病认识的理论与实践1.1健康定义的提出及其意义早在194  相似文献   

19.
<正>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医学中的心理学问题,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学科。医学心理学包括健康心理、生理的互相影响;疾病的病理生理对心理的影响;心理对人能动性的影响;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如何保持人的身心健康,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和治疗中的心理因素等方面。医学和心理学都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社会因素及部分自然因素,可  相似文献   

20.
心理社会应激对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当今预防医学领域中,心理社会应激对人体健康和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影响,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心理社会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着重概述心理社会应激与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