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应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的体会。方法抽取2017-01—2018-02间我院收治的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均予以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并进行随访12~18个月。观察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脊柱Cobb角、腰背痛、神经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脊柱Cobb角及腰背疼痛程度(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复查骨折复位效果理想,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满意,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前中柱高度,增加脊柱抗压的稳定效果,减少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结合球囊扩张、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骨泥、颗粒骨混合植骨治疗严重胸腰椎压缩、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6例严重的新鲜胸腰椎骨折,先行脊柱内固定器系统(AF等)固定,后经椎弓根球囊扩张,行椎体内植骨。结果本组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5~24个月,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固定松动、断裂。结论椎弓根钉系统结合经椎弓根球囊扩张、骨泥、颗粒骨混合植骨治疗严重胸腰椎压缩、爆裂性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爆裂性骨折22例,同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入骨粒,10例术中行后路椎板减压。结果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椎弓根内固定为脊柱提供早期稳定性,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使伤椎获得坚强愈合为脊柱提供长期稳定,两者相结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及CT检查,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结果 随访无排异反应,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椎体高度再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和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通用脊柱系统(USS)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USS系统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结果 62例获得9~30个月(平均19.3个月)的随访,术后摄X线片示伤椎的高度及脊柱Cobb's角均有较满意的恢复。骨折愈合后已行内固定取出60例,无椎体高度丢失。结论 USS系统+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是防止术后伤椎高度丢失、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螺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估其疗效。方法: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内注射骨水泥治疗60岁以上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3例,术后观察骨折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变化、Cobb角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2 ̄40个月(平均24.2个月)。骨折椎体前后缘均恢复满意,术前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52.76±5.07)%和(18.12±2.29)%,术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8.09±0.83)%和(0.99±0.22)%,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矢状位Cobb角由术前平均17.0°矫正至5.1°,平均矫正10.9°,无术后并发症,平均下地时间为18d。10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恢复1级及以上,无1例脊髓神经损伤加重者。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椎间隙塌陷,无内固定断裂或弯曲、松动。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能同时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可减少内固定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等脊柱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术中常需要植骨融合。2004年5月~2008年5月我们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自体骨椎体成形和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后经伤椎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自体骨植入椎体成形和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9例.结果 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45例脊髓神经不完全损伤患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标准评定,术后神经功能均有1级或1级以上恢复.术后末次随访测得椎体前、后缘及中央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即刻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Cobb角有显著改善.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后经伤椎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自体骨植入椎体成形和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可重建并维持脊柱稳定性,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爆裂性骨折占脊柱胸腰椎损伤的15%,其中以脊柱胸腰段最常见[1]。临床上多采用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而联合椎体成形术可预防术后骨折椎体出现塌陷和矫正度的丢失,经椎弓根注射硫酸钙或丙烯酸骨水泥可加强前中柱的稳定,防止椎体高度的丢失,两者是否存在差别尚  相似文献   

10.
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方法]采集6具新鲜固定湿润成人尸体胸腰椎标本,制成T11-L1,L2~4、L1~3节段标本10个,用自由落体撞击试验造成中间椎体爆裂型骨折,行APF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经椎弓根于伤椎椎体内置入可吸收高分子材料-DL-乳酸与ε-己内酯(70:30)的共聚物(PDLLA-CL)制作的可吸收球囊,注入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分别于骨折前、骨折撑开复位椎体成形术后,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中间椎体在前屈、后伸、侧屈状态下应力-应变、轴向刚度变化及扭转应力下刚度的变化。[结果]伤椎经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后,抗压强度均有所增加,前屈为8%,后伸15%,侧屈9.8%,其中以后伸时增加显著(P〈0.05)。治疗后的轴向刚度普遍得到提高,与骨折前相比,前屈增加11%,后伸增加8%,侧屈增加3%。治疗后椎体在扭转应力下刚度小于骨折前,但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有助于伤椎的重建,术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接近骨折前水平;(2)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在避免骨水泥渗漏可能导致的潜在危险之前提下,从本质上恢复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伤椎椎体结构的完整性,恢复其高度,从而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生理弧度,防止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变引起的迟发性腰背痛及脊髓、神经损伤,以从根本上解决单纯用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遗留的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椎弓根系统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胸腰椎骨折29例采用椎弓根系统固定,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椎体成形,18例后路减压.结果 26例获随访8~21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拔钉及断钉,脊柱序列基本正常,无椎体高度丢失.神经功能大多恢复良好.结论 椎弓根系统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能加强稳定骨折的椎体,恢复椎体的高度及序列,从而降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减少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明显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非融合内固定联合椎体自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对4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板小开窗,通过足形椎体打平器将骨块复位并塌陷,短节段椎弓根钉非融合内固定,术后佩戴腰围支具活动,术后10~15个月取出钉棒内固定系统。结果:47例椎体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比值、Cobb角、椎管占位率及神经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术后及1.5年后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短节段椎弓根钉非融合内固定,既能最大程度保留后柱结构,又能直接对骨折复位,减少椎体内空隙,加强了椎体强度,从而减少伤椎高度的丢失,有效防止腰椎后突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经椎弓根植骨结合GSS-Ⅱ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GSS-Ⅱ型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及CT检查,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结果随访均未出现明显椎体高度再丢失,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椎弓根伤椎植骨、GSS-Ⅱ型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和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4.
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1例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内固定。结果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及新的神经症状出现,伤椎Cobb角5°~15°(7.8°±0.5°),X线脊柱序列基本正常。11例均获随访,时间4~30个月。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B级3例均恢复至C级;C级6例恢复至D级5例、E级1例;D级2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5例,伤后4h~7d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复位,同时用自制植骨椎注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中后路植骨治疗。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无出现异物反应者。随诊9~14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3例有轻度腰背痛,其余无腰背痛。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成形术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方法 治疗21例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分别是310、38.5%,术后分别是2.50、95%,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摄片复查,所有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随访均未见伤椎高度明显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发生.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不仅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而且降低了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概率,是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经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6例。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46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25%恢复至平均95%。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神经损伤的恢复按ASIA分级:A级中19例无变化,余27例均提高1~2级。结论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能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选择性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较术前明显恢复(P<0.01),无断钉、断棒。结论选择性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严重骨折,术中伤椎复位满意、术后固定牢固、脊柱稳定性好,有利于伤椎骨折愈合和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与康复。  相似文献   

19.
孟祥启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2):1067-1069
目的评估经椎弓根植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后,取自体髂骨剪成碎沫状,经伤椎椎弓根植入伤椎椎体内。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拍摄胸腰椎X线片,测量伤椎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对测量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伤椎中央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得到明显恢复,未发生内置物断裂和螺钉松动现象,随访期间无明显矫正度丢失。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是一种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椎弓根植骨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4例并与同期同类骨折31例作比较性研究。结果 治疗组24例有1例螺钉松动,松动率4%,无断钉。对照组31例有8例内固定不同程度松动,松动率25%,2例断钉,断钉率6%。治疗组,对照组在前后缘高度的恢复,术前术后Cobb角的纠正,螺钉松动,断钉率等项指标中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成形术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