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总结38例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的情况。方法 应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结果 在组38例中37例获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无特异性炎症反应和积液现象,优26例,良11例,差1例,优良率达97.4%。结论 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对关节周围组织及关节本身损伤小,免除二次手术痛苦,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用于关节内骨折固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累及关节内骨折40例,将骨折复位后以可吸收螺丝钉固定。术后引流2-3d,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1-3个月内均达到临床愈合,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可吸收螺丝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一定强度,能完全吸收骨化,有利于骨修复,避免了2次手术取出,是关节内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3.
21例关节内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辅以石膏托外固定6周,骨折均达解剖复位,全部在伤后6—8周愈合,无伤口感染。仅1例术后8周出现非特异性液体积聚。作者认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关节内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院自 1995年以来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12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10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35岁。单双髁骨折 5例 ,粉碎骨折 7例。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C型臂X光机监视下进行。材料应用Bioscience公司生产的各型号可吸收钉或棒 ,或采用钉棒配合应用。骨折解剖复位 ,复位钳固定 ,再行不开放关节的小切口螺钉或棒内固定。对于骨折粉碎较重闭合复位不满意 ,或关节内有游离骨折块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塌陷的撬起后缺损处植骨充填支撑。1.3 结果 术后无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双踝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内、外踝骨折45例,其中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9例;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15例;三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21例。在手术治疗上,9例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外踝用4—6孔钢板内固定。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有1例出现内侧三角韧带裂伤,先行三角韧带修复;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先行外踝复位,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孔将腓骨胫骨固定,再行内踝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三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先行后踝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再行外踝复位,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孔将腓骨胫骨固定,最后行内踝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2年随访优良率为95%。结论内踝、外踩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具有它的特殊性,主张应手术复位内固定。可吸收螺钉固定内踝和后踝骨折,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  相似文献   

6.
张雪冰  于燕春  刘永 《吉林医学》2009,30(21):2615-2616
目的:讨论可吸收螺钉、固定棒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麻醉及手术切口,显露骨折断端及损伤关节,解剖复位后,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棒固定骨折,制动5min,止血后逐层缝合,石膏托外固定6周。结果:以术后局部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影像学检查综合判定疗效。优:79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7.7%。术后无伤口感染和骨折再移位现象。结论:可吸收螺钉具有无需二次手术,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尤其减少骨性关节炎发生的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简单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BIOFIX”(芬兰产)可吸收螺钉用于90例简单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结果骨折解剖对位,愈合率100%,患者感觉满意。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简单关节内骨折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踝部骨折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需要手术的26例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做内固定材料。结果:经过随访,2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结论:踝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需解剖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踝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治疗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材料的临床体会。方法以内固定材料,采用PDLLA规格型号,有两种:(1)全螺纹螺钉T8-5555-50。(2)拉力螺钉LS-45×55-33。由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学院材料有限公司提供,为松质骨钉,其规格有两种:螺钉外径45mm,内径35ram,长度25-55mm;螺钉外径35mm,内径25mm,长度25-35mm,采用环氧乙烷消毒无菌包装。治疗关节包括(腕、膝、踝、肘、髋)骨折31例。常规下麻醉关节手术入路,选用螺钉2~3枚固定,术后关节不采取外固定,3~4天后可行肢体被动功能锻炼。结果31例获随访6个月~2年,经X光片检查,对其关节活动的情况综合判断,平均17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关节活动正常,优良率达到90.3%。结论可吸收钉治疗关节内骨折可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再次手术,获得较好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祖德玉  张立岩  聂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4):2228-2228,2230
目的 探讨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特点及体会。方法 对20例骨折应用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手术内固定,术后采用外固定物进行患肢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年,20例关节内骨折在愈合过程中均无移位,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是关节内骨折较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臂半环三维固定架与孟和架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并就固定架在性能、复位、愈合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分析30例采用单臂半环三维固定架治疗的患者和30例采用孟和架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操作难度、骨折复位效果、固定稳定性、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解剖复位17例,占57%;近解剖复位13例,占43%。孟和架组解剖复位7例,占23%;近解剖复位9例,占30%;解剖复位及近解剖复位均优于孟和架(P<0.05);愈合时间:观察组2~5月,平均3.23个月;孟和架组4~7月,平均5.64个月。结论:单臂半环三维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较孟和架操作简便,复位十分满意,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张慧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9-19,21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后部分患者出现髋内翻的原因,找到预防方法。方法对本院2004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DHS术式病例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出现髋内翻的患者共14例,对于出现髋内翻的原因进行分析。结论出现髋内翻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常见原因为:①老年不稳定的骨折;②骨质疏松;③术中骨折复住情况欠佳;④行DHS内固定时的操作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局部注射自体骨髓多能干细胞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局部注射自体骨髓多能干细胞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8例。[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8个月),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8.9%。没有一例出现针道浅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局部注射自体骨髓多能干细胞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不仅骨折愈合效果满意,而且固定确实可靠,并能早期功能调整和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跟腱断裂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6例跟腱断裂伤术后的声像图特征,重点观察跟腱包膜、连续性、内部回声及周边软组织情况。结果156例患者中,连续性完整119例,部分再断裂17例,完全再断裂11例;合并感染4例;合并粘连10例;异物残留4例。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评价跟腱断裂伤术后愈合情况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2年9月~2007年3月。笔者采用肘前外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8例,随访3个月~5年(平均28.3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解剖复位。优78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8.8%。结论肘前外侧切口入路,术野可见范围大,显露骨折断清楚,容易达到解剖复住,对正常组织损伤少,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可靠保障,减少了术后肘关节周围黏连及骨化性肌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45例行Pyrford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髌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yrford张力带钢丝在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实用性.方法我科自1995年开始,对有手术适应证的145例髌骨骨折病例进行开放复位,Pyrford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术后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45例病例中106例得到随访,未见骨不连,骨折愈合时间5~9周,平均6.7周,膝关节功能恢复快,随访病例均已骨性愈合.结论Pyrford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手术简单,治疗效果佳,适应范围广,是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7.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手术及术后康复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手术及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法应用经后路减压加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30例,术后按康复计划进行治疗。结果术后23例滑脱完全复位,7例滑脱无明显复位,但患音症状亦有明显改善。30例经6个月~24个月随访,治疗改善率为87%,无椎弓根钉断裂及滑脱加重。结论该方法效果满意,术中重点在减压和融合,术后有计划的康复有利于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PFNA、DHS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38例骨折患者中,8例使用PF-NA固定,30例使用DHS固定,并对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PFNA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较DHS小,但骨折愈合时间与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38例患者均无并发症。结论PFNA设计合理,微创操作,出血少,固定牢固,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老年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5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15±16)min,平均透视时间为(15.6±8.3)min,平均出血量为(410±15)mL。治疗后患者AM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obb角、前后椎体高度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出现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7%。结论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创伤性“浮动膝关节”损伤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8年6月间65例“浮动膝关节”损伤的患者,按王亦璁分类法:Ⅰ型23例,Ⅱ型18例,Ⅲ型17例,Ⅳ型7例。其中开放性损伤51例,闭合性损伤1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解剖板内固定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抗炎对症治疗,石膏托制动,4~6周拆除石膏托后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结果】参照Kartstorm和Olerud分析标准进行评价,对“浮动膝关节”损伤24h内手术者,优32例,良19例,可10例,差4例,优良率达到78.5%。【结论】“浮动膝”是一种高能量的损伤,应视其全身情况及局部软组织条件选择治疗方法,积极治疗全身并发症的同时争取骨折早期内固定,特别是对开放性损伤,早期切开复位,解剖板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