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微创通道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抽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参与研究,观察组采用微创通道下单侧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治疗优良率、手术指标。结果:和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减少,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达到9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达到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通道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差异,但是和传统手术对比,微创通道手术治疗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和适应症。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进行单侧“开窗”、双侧“开窗”、多节段局部“开窗”减压术等。术中通过“C”臂X线机定位,于后正中做1~3个长约1.6cm互不相连的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窥镜,于电视器下显露并清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活根的压迫。结果:本组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92例,随访3~7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77例,良9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96.6%(86/89)。3例中转开放式手术。结论:本术式在保证神经根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可减少创伤,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本方法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常见病,其手术治疗已有百年的历史。自从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以来,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一直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LS)的首选及标准术式,如果同时合并侧隐窝狭窄,还需切除部分或全部小关节突。该术式容易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疤痕粘连及医源性椎管狭窄等。为了减少对脊柱结构的破坏,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减少术后疤痕粘连及硬脊膜粘连,我们以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为辅助,明确狭窄部位,开展选择性多处扩大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枳壳甘草汤加减辅助椎板开窗减压术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研究组44例给予枳壳甘草汤加减辅助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5),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TNF-α和IL-1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枳壳甘草汤加减辅助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明显改善腰椎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应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6例,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8例,分别实施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下患者整体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等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时可有效提升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是临床常见腰椎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逐渐成为治疗DLSS的主要方式。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显微镜、单通道内镜及双通道内镜下均可行ULBD治疗DLSS。该术式减压充分、临床疗效显著,但仍存在发生硬脊膜撕裂、硬脊膜外血肿、脊柱不稳、头痛等并发症的风险。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ULBD治疗DLSS的相关并发症的认识,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引起腰椎管狭窄症原因较多,其中主要原因是侧隐窝狭窄,由于硬膜囊、神经根、脊髓被压迫,椎管径线缩短,引起腰痛或腰腿痛;主要症状:休息或静坐时无症状出现,行走、活动后下肢会出现麻木、疼痛等情况,病情严重者可能会无法行走~([1])。开放性的手术可以对侧隐窝进行减压治疗,但创面较大,形成瘢痕,造成对脊柱节段的不稳定性。小针刀经侧隐窝减压治疗腰椎狭窄症,形成的创面小,对患者的创伤小,疗效明显。本文观察了小针刀经侧隐窝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血通督汤联合手术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二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64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督汤,对照组单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后采用ODI评分、JOA评分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评分、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降低,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督脉论治思想,运用活血通督汤联合手术椎管减压,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椎板间扩大开窗配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其中尤以退变性椎管狭窄最多.手术减压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传统的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常使脊柱的稳定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医源性腰椎不稳及术后硬脊膜粘连.为了避免术后腰椎不稳和硬脊膜粘连,我院自1993年10月采用椎板间扩大开窗结合术后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奚海珍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162-163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扩大开窗减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表明围手术期全身心的护理,有利于该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6例疗效评定为总优良率90%,总有效率100%。结论:围手术期优质的护理服务,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对疾病的康复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适合于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入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6例。平均年龄52.9岁,平均病程4年5个月。分别采用椎板减压术治疗(减压组)12例,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融合组)1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固定组)29例,术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1年三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75.00%、80.00%、96.55%;术后4年三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50.00%、53.33%、93.10%.结论:椎板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比较适合于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其术后中期疗效优于单纯椎板减压术或椎板减压后外侧融合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6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通过影像学观察融合率,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日本骨科学会分数和功能障碍指数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切口长度5.2~10.0 cm,中位数7.2 cm;手术时间120~220 min,中位数165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mL,中位数300 mL;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数23个月,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硬膜撕裂1例,未予修补,术后5 d拔除引流;下肢疼痛1例,给予非甾体类止疼药后缓解;脂肪液化1例,清创后愈合。末次随访显示手术节段均骨性愈合,VAS评分从术前(8.23±1.71)分降至(2.56±1.28)分,JOA评分从术前(11.21±2.88)分增至(22.18±3.02)分,ODI指数从术前(85.4±12.5)%降至(8.7±3.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手术时间不会明显延长,尽量避免正中切口后深筋膜下潜行分离双侧入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访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盘黄间隙微创减压治疗肾气亏虚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3年以上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单中心、平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对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江苏省中医院住院接受局麻盘黄间隙微创减压治疗的63例肾气亏虚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3年以上临床疗效观察。其中手术联合中药组(观察组)31例,手术联合塞来昔布、甲钴胺组(对照组)32例。两组术后均予一般治疗,观察组术后加用3周独活寄生汤口服,对照组术后加用塞来昔布、甲钴胺口服3周。结果:在疼痛改善方面,仅术后3月随访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随访节点未见优势。术后3个月以及更长时间的随访,证实观察组在腰椎神经功能改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1)。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83.87%(26/31),对照组疗效优良率62.5%(2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无不稳定表现,组内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3年有效随访证实局麻盘黄间隙微创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长期随访效果满意,手术对腰椎节段稳定性无影响。口服独活寄生汤能够促进肾气亏虚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优良率,但在疼痛症状改善方面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结合人工椎板成形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29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结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A66)人工椎板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变化。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和JOA评分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随活,时间13~49(28.4±1.2)个月。手术时间79~157(121.0±3.5)min,术中出血量110~210(167.0±7.2)mL,术后引流量70~130(114.0±4.3)mL,住院时间10~16(14.2±1.1)d.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术后下肢痛VAS和JOA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8.41±0.27)分,优24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10%.全部病例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采用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结合人工椎板成形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早期临床疗效良好,椎管减压彻底,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在预防椎管内瘢痕形成及医源性再狭窄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周献伟  李志伟  丁强 《河北中医》2014,(11):1654-1656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双侧潜行扩大开窗减压术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1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予保留棘突双侧潜行扩大开窗减压术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JOY评分)评价术后1个月末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提高JOY评分幅度、JoY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4.47%,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0.67%,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棘突双侧潜行扩大开窗减压术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55~ 78岁,中位数67岁.术前平均行走距离<500 m者15例,500 m<平均行走距离<1 000 m者7例.CT及MRI检查示:所有患者腰椎间盘均变性及突出,椎间隙及椎管狭窄,伴关节突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致明显的侧隐窝狭窄,过伸、过屈位无明显腰椎不稳定.病变节段:L3~L44例,L4~L518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法评价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 70±15)min,出血量(100±10) mL.切口均甲级愈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7.7±1.6)分降至术后(3.4±1.4)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由术前(12.5±1.7)分升至术后(23.9±2.3)分;椎间隙背侧高度由术前(7.89±1.12)mm升至术后(10.91±1.26)mm;椎间隙腹侧高度由术前(14.67±1.58)mm升至术后(15.22±1.54)mm;手术节段相邻上一节段椎体间活动度术前11.8°±1.47°,术后10.1°±1.9°;手术节段相邻下一节段椎体间活动度术前12.09°±1.23°,术后11.9°±1.5°.结论: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全麻下经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镜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2月—2016年12月,在全麻下行症状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50例,患者均为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且均为单侧单节段侧隐窝狭窄。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射次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记录术前和术后1天、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术后第1天,3、6、12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术前的评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12个月的ODI指数为6.38±3.37,低于术前的67.62±9.89(P0.05)。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判定疗效,优4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6.0%。术中未见硬膜囊撕裂,术后未见椎间盘感染、椎管内血肿、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确切,可对单侧整个侧隐窝区所在神经根进行彻底的减压及松解,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MAsTQuadrant通道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66倒患者分成3组,其中22例在Quadrant通道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22例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另外22例患者采用传统开窗手术,随访10-18个月(平均12.3个月),并比较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6个月VAS和JOA评分。结果:3组均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等方面Quadrant组和MED纽要优于传统开窗组(P〈0.05),但Quadrant组和ME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uadrant通道下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直视下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陈辰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141-142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全麻下行腰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100例全麻下行腰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10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10~230min,平均时间为(175±24)min,术中出血200~1400ml,平均450.0ml。全部病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1.5年,平均14.3个月。术中硬膜囊撕裂3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术中无神经损伤,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症状体征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加强腰椎管狭窄征患者全麻下行腰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手术,且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同时正确的护理指导可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用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术后预防性抗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71例年龄超过50岁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2组,A组41例术后口服利伐沙班,B组30例不予利伐沙班口服,评估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出血事件和静脉血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显著降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同时,并未增加出血风险,是目前腰椎术后较理想的一种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