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三种模式出发,研究了国际上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总体情况,分析了不同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在统筹管理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方面所呈现的四个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走向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庆市乡镇、县城、市级医疗机构和社保、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调查,探析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实施中出现的制度缺陷问题,为深入推进基本医疗制度改革提供思路。研究发现,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存在法律保障不充分、统筹基金对基层医疗机构保障不足、医保制度缺乏对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约束等制度性缺陷。  相似文献   

3.
城乡分割、制度分设、管理分离导致了城乡医疗保障发展的二元格局,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发展成为应势之需,当务之急。在明晰政策取向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制度模式,健全管理体制、规范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保城乡医疗保障统筹事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其他国家/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及其管理体制情况,从中寻求可供借鉴之处.方法 文献回顾及初步的统计分析.结果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地区,社会保障体系越健全;多数所研究的国家/地区都由不同的机构管理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将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卫生服务统筹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采取这种做法的国家/地区就越多.结论 结合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特点,科学设计各项制度的管理体制;统筹管理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提高医疗卫生体系管理绩效;科学规划医疗服务机构设置,避免卫生资源重复配置.  相似文献   

5.
中山市根据实际情况,在全市推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并统筹城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加强和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上取得了实效,为建立基本医疗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实现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前襄阳市建立了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上做到了全社会各种群体的全覆盖。但是也存在着医保制度“多元结构”、管理“政出多门”、经办机构建设滞后以及基层医疗服务嘲构建设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逐步探索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制度、完善医疗保障与城乡医疗救助的制度衔接、建立统一管理体制、优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等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但医疗保障体系与卫生服务体系之间仍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围绕建立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制度,切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应积极推进医疗保障的“四个统筹”建设,即城乡统筹、地市级统筹、门诊统筹以及统筹医疗保障与卫生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小社会型企业模式,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医疗卫生等非生产性机构,从企业经营性资产中剥离出来进入社区,并逐步形成社区医疗模式,已是大势所趋。社区医疗模式,就是由当地政府,委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按地区的全行业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其基本内容是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把厂矿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支付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把预防保健工作置于优先的地位等。为了保证社区医疗模式的正常运行,必须制订和颁发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对厂矿的各项卫生要求作出现定,但对于厂矿为达到这些规定所采取的途径与措施及其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则不作出硬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德国门诊、住院医疗服务以及医疗保障体系的概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德国医疗服务的监管模式,即社会主导的自我管理模式及其结构、特点和作用.结合对德国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监管模式的启示与思考,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监管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四川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将以"健康四川"为目标,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中西医并重,协同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健全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保管理体制。统一基本医保经办管理,要有专门力量承担基金管理、支付制度改革、价格谈判等综合管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保健服务明显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行医疗体制和制度方面的问题。本文就医疗行业的配套改革探讨了总体思路:1.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与市场机制并存的管理体制;2.完善基本保障和市场需求互补的供求模式;3.实行基本医疗保障与市场需求的价格双轨制;4.健全政策法规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浅析县域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全民医保时代,决策者应该对三大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承载者-县域(包括县级芾和市辖区,下同)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总结和评析了当前江苏省县域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实践模式,并就县域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优化调整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车莲鸿 《卫生软科学》2009,23(5):523-525,528
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城乡二元结构亟需消除,可分步实现:第一步,实现医保管理并轨,建成可衔接、可选择、可转接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第二步,实现非就业居民医保制度统一,在现有统筹层次上建成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第三步,实现全人群医保制度统一,建成市级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第四步,实现全省统筹、建成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郭兴华厅长对卫生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提出了五项原则: 一要统筹医疗服务供方与需方利益,坚持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服务能力并重。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要靠建立医疗保障制度,把群众组织起来,共同抗御疾病风险,建立费用分担机制;也要靠不断加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使医疗保障有完善的服务体系作支撑,并加强管理,规范服务,切实保证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质。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进展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是同步推进农民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大体系建设,最终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构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通过1年多来的实践,全市县(市)区已全面推开,初步建立了新农医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创造性地发展了新农医的多种运作模式,构建了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雏形,农民群众对制度的满意率达到了93.1%。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和三个发展阶段和目标,通过"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多类型"制度设计,构建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的保障体系。认为现阶段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应以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为基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为延伸、医疗救助制度为托底的"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卫生服务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卫生服务制度,针对我国卫生服务制度中存在的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问题和矛盾,本文从现实和理论的角度,采用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探讨卫生服务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法内容和保障措施。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卫生服务制度,必须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预防与医疗之间、中医与西医之间、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之间、不同层次卫生服务之间、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之间的均衡发展,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秩序。在保障措施上,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加强部门协调,注重配套改革。要实现卫生事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卫生改革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卫生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18.
医疗救助制度作为解决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问题的专项救助制度,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托底保障的功能。通过梳理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在资金筹资、统筹层次等方面的现状,发现并针对医疗救助制度的功能受限困境提出精准动态管理救助对象、调整各级政府筹资结构、加强资金监管、积极引流社会资金、稳步提升统筹层次、探索医疗救助独立待遇清单以及前移救助关口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医疗卫生体系组织结构、医疗服务的医疗要素和医疗服务体系的监管、医疗保障体系现状。通过中美两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部分基本数据的比较,提示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管理或研究中应注意的五个方面的问题:稳妥推进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服务模式;政府根据医院对弱势人群的卫生服务量进行相应补助;建立多元化办医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体系;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大部制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在分析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改革背景和必要性、国外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大部制改革的总体构想以及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并着重探讨了医疗保障大部制改革中决策、执行、监管三者适度分离等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