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妊娠合并糖尿病巨大儿的超声预测与分娩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  李万斌  于杰  毛慧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20-2821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12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足月单胎产妇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的数据,以胎儿腹围的超声测量值评价预测巨大儿的价值。结果:胎儿腹围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最好(r=0.84),以腹围≥35.0 cm为标准可以预测84.6%的巨大儿。结论:超声测量胎儿腹围能较准确地预测巨大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测量多项指标预测胎儿体重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以在某院出生的15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分娩前3天内超声测量胎儿体重、双顶径、腹围和股骨长,分析胎儿体重和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560例单胎足月胎儿,体重(3320.13±512.13)g,双顶径(92.75±4.29)mm,腹围(343.76±22.27)mm,股骨(71.20±3.37)mm.胎儿体重与双顶径、腹围和股骨之间均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在0.672~0.767,且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体重与腹围相关性最大,双顶径次之,股骨长最小.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利用胎儿腹围、股骨长和双顶径来判定巨大儿的截断值分别为355.00mm、73.50mm和95.50mm, 灵敏度分别为68.8%、68.8%和62.5%, 特异度分别为77.9%、79.2%和76.6%.结论:分娩前超声测量胎儿腹围、股骨长、双顶径可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腹围大于355mm、股骨大于73.50mm、双顶径大于95.5mm对预测巨大儿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声测量胎儿相关径线与预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超声测量胎儿的相关径线,探讨预测分娩方式.方法 对190例孕妇产前1周超声测量双顶径/胸围、腹围/双顶径、骨盆入口前后径-双顶径之差的相关数据,协助孕妇预定分娩方式,减少盲目试产和降低剖宫产率.结果 超声估计胎儿体重4 000 g以下,骶耻径与双顶径差≥23 mm,可拟诊阴道产;超声估计胎儿体重4 000 g以上,胸围与头围差≥16 mm,腹径与双顶径差≥26 mm,可拟诊剖宫产.结论 采用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头围、胸围、腹围等数值来预测胎儿分娩途径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4.
李莉  苏敏  陈泽杰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1870-1871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及各因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测量孕足月孕妇宫高、腹围以及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等多个因素,代入多种预测胎儿体重公式,比较分析其预测体重与实际体重的关系。结果应用超声测量多个因素预测胎儿体重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预测方法及单因素预测方法,P〈0.01。结论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可以准确、方便地预测胎儿体重,多参数公式对胎儿体重的预测明显优于单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足月分娩前B超测量胎儿相关径线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巨大儿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 971名孕妇,在分娩前3天内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胸径、腹围、股骨长、肱骨长,追踪胎儿的出生体重,使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胎儿各径线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B超测量胎儿的双顶径、头围、胸径、腹围、股骨长、肱骨长与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相关性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00、0.475、0.541、0.673、0.567、0.410,均P<0.001).腹围和股骨长是巨大儿重要影响指标,OR值和95%CI分别为:1.069(1.054-1.084)及1.193(1.078-1.320),均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g)=13.6×腹围(mm)+41.4×股骨长(mm)-4 182"模型对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具有一定价值,但对巨大儿预测价值相对较低(假阴性率为79.8%).ROC曲线胎儿腹围、股骨长预测巨大儿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57.5mm和71.5mm,该界值预测巨大儿的灵敏度分别为67.4%和75.6%,特异度分别为83.0%和60.5%.结论 足月分娩前B超测量胎儿胸围和股骨长是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较好指标,腹围大于357.5mm、股骨长大于71.5mm对预测巨大儿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上预测胎儿体重的较佳指标,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收集临产前足月、头位、单胎、无妊娠合并症的2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胎儿腹围、孕妇宫高、胎儿股骨长是预测胎儿体重的重要因素(P〈0.01),其中胎儿的腹围(Beta=0.36)与孕妇宫高(Beta=0.396)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孕妇体重指数、胎儿双顶径及胎儿头围不能预测胎儿体重.结论 胎儿的体重预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胎儿的腹围及孕妇宫高对胎儿体重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胎儿股骨长度起一定的作用;孕妇的体重指数、胎儿双顶径及胎儿的头围预测胎儿体重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829例巨大儿的影响因素,为避免巨大儿的发生及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台州医院分娩的829例巨大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810例正常体重儿作为对照组。对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产妇的产次、孕周、孕期体重增加、胎儿腹围、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度、胎儿性别、分娩方式等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发生率为5.67%,且男婴明显多于女婴。其中观察组孕妇文化程度、孕妇年龄、孕周、孕期体重增加、宫高+腹围、胎儿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分娩方式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孕产次、出生胎儿性别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周、孕期体重增加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关。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是诊断巨大儿的重要依据,巨大儿会增加母婴并发症,应该准确估计胎儿体重,加强产前预防、产前诊断,进行合理的营养指导,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产前超声预测胎儿分娩前体重更精准。方法:对37周-41周的268例足月儿在娩出前一周内,进行超声各项参数的测量(包括胎儿双顶径、腹围及股骨长度),用与其相关的公式得出胎儿超声预测体重,并与出生后新生儿实际体重对比。结果:37周-41周胎儿实际体重跟产前超声测得的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度均具有相关性,与腹围的关系最密切,但产前超声估测的体重与产后随访体重间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多个参数指标预测胎儿体重,选择相应分娩方式。方法:孕38周后测胎儿双顶径、股骨径、头围及腹围,根据相应标准分组,预测胎儿体重。结果:双顶径+股骨径<17 cm,腹围<35 cm,一般胎儿体重<3 500 g;头围>35 cm,腹围>36 cm,高体重儿可能性明显增加。如腹围>37 cm,高度提示巨大胎儿。结论:采用多参数指标能较准确预测胎儿体重,筛选高体重儿(>3 750 g),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避免产伤,降低难产率。  相似文献   

10.
超声测量胎儿股骨皮下组织厚度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B超测定胎儿股骨皮下组织厚度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对196例正常孕妇在分娩前5d内测量胎儿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FL)、股骨皮下组织厚度(TSTT),并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进行分析。经单元线性回归得出预测胎儿体重的单元方程式。结果:股骨皮下组织厚度与新生儿体重相关性最好(γ=0.865)。依据股骨皮下组织厚度可以初步预测胎儿出生的体重范围。其符合率达80.1%。结论:应用B型超声测量胎儿股骨皮下组织厚度预测胎儿出生体重,方法简单、准确,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巨大胎儿相关因素及对母儿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86例巨大儿孕妇及同期86例正常出生体重儿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产妇、糖尿病孕妇、过期妊娠及男胎孕妇发生巨大儿的几率大;当宫高+腹围>140 cm时,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胎儿双顶径大于等于9.5 cm,股骨长径≥7.5 cm时,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巨大儿组剖宫产率、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增高。结论:巨大胎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根据宫高、腹围、双顶径等多项指标预测巨大胎儿的发生,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避免巨大胎儿引起的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应用超声测量宫内胎儿多项生理指标以预测胎儿体重 ,可判断胎儿在宫内发育情况 ,同时也可提供生产时的分娩方式 ,对保证母婴安全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目前 ,国内多沿用宫高、腹围的外测值 ,来估算胎儿体重 ,其准确率较低。用 B型超声测量 42 1例晚期妊娠胎儿的多项生理指标 :双顶径 (BPD)、头围 (HC)、腹围(AC)、股骨长度 (FL )等 ,将这些数据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预测胎儿体重。预测结果与实际体重进行核证对照 ,证实本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超声预测胎儿体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超声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对1031例胎儿在分娩前3天内,用超声检查胎儿双顶径、腹围、肝脏长度、股骨长度,分别用各种方程式得出胎儿体重,并与新生儿实际出生体重进行比较。结果:多项指标预测胎儿体重与新生儿实际体重的相关性最好。结论:应用超声测量胎儿多项指标预测胎儿体重的方法简便、准确,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双参数估测公式与超声多参数估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分娩的130例单胎、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长、腹围,以及临床常用的双参数公式来预测胎儿体重,以出生后体重为标准,评价两种预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超声多参数预测胎儿体重符合率(90.0%)高于临床双参数(70.8%)(P0.05);分娩巨大儿26例,超声参数预测巨大儿符合率(88.5%)高于临床双参数(69.2%)(P0.05).以出生体重为金标准,临床双参数与超声多参数预测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0.102~0.835,P0.05)、0.830(0.025~0.762,P0.05)。结论:超声多参数预测胎儿体重准确率较高,可有效检出巨大儿,为分娩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预测胎儿实际体重的准确性,加强临床上对胎儿体重精准的鼻较分析效果。方法:选取入院的100例孕产妇,在分娩前需要进行一周的超声测试分析,对双顶,股骨长,头围,腹围分别进行胎儿体重的测试分析,与新生热实际的体重进行对比判断。结果:结果显示采用单独腹围测试的胎儿体重与新生儿实际的体重相符率水平最高。结论:超声测量胎儿实际的腹围较为准确,可以应用与实际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分析,多采用公式测定方法,预估胎儿的体重值标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提高产前诊断率,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娩的267例巨大儿的情况,并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267例体重2 5003 999 g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孕妇身高、体重、产次、孕龄、宫高、腹围及胎儿双顶径、股骨长、腹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增高,剖宫产组分娩并发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结论巨大儿增加母婴并发症,应正确产前诊断,巨大儿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提高产前诊断率,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娩的267例巨大儿的情况,并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267例体重2 500~3 999 g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孕妇身高、体重、产次、孕龄、宫高、腹围及胎儿双顶径、股骨长、腹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增高,剖宫产组分娩并发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结论 巨大儿增加母婴并发症,应正确产前诊断,巨大儿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孕期营养包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孕10~30周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在孕期至分娩一直服用孕期营养包,另选择52例孕10~30周的孕妇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孕妇每天的营养素摄入量,统计两组胎儿孕后期胎儿股骨长度、双顶径以及孕妇腹围,记录孕妇分娩后新生儿的身长和体重情况,并统计孕妇发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服用孕期营养包的孕妇的每日营养素供给量均高于推荐的每日营养素供给量,孕后期胎儿股骨长度为(67.16±9.08)mm,双顶径为(88.67±8.97)mm,孕妇腹围为(321.78±49.67)mm,新生儿体重为(2998.78±832.78)g,身长为(52.89±2.78)cm,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为3.46%,对照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为9.61%,孕后期胎儿股骨长度为(62.89±10.34)mm,双顶径为(83.16±7.98)mm,孕妇腹围为(301.78±51.78)mm,新生儿体重为(2696.96±890.67)g,身长为(49.56±3.01)cm.结论:在孕期适当增加营养素的摄入可以有效减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胎儿的发育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347-134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参考因素以及应用不同公式对胎儿体重预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分娩前72小时内运用超声技术对胎儿进行测量,测量的数据包括胎儿的双顶径(BPD)、腹围(AC)、头围(HC)、股骨长度(FL),将超声所测数据代入各个胎儿体重计算公式,记录预测的胎儿体重;同时测量孕足月产妇的宫高以及腹围。产妇分娩后测量新生儿的体重,对比各公式所预测新生儿体重的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结果公式8、公式9的绝对误差符合率最高,分别为83.0%(166/200)、93.0%(186/200),公式9的绝对误差符合率与其他各公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公式9的相对误差符合率为94.5%(189/200),显著高于其他8个公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预测胎儿体重的多参数公式的准确性明显优于单参数公式,超声检查能够方便、快捷地预测胎儿体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调查使用实时灰阶超声诊断仪,对406例16~49周孕妇进行胎儿的双顶径、枕额径、股骨长、头围、胸围、腹围等测量。获得各指标的均值与增长规律以及从多项指标估算孕周的多元回归方程式。将本调查的活体胎儿B超测量与我国 8 000余例 16~40周胚胎标本实体测量比较,两种测量数据接近。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问卷中有关胎儿父母的职业、文化、身高、体重、母妊娠史等共18项因素对胎儿发育的影响。结果以父亲身高入选较多,其次为母亲体重、父亲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