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未发生卒中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的266例脑供血不全患者按1∶6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8例)和阳性对照组(38例),并选择36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人组。治疗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饭后1 h服用,并加服阿司匹林80 m g,连服15~30 d;阳性对照组服用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每日3次,每次5 m g,饭后1 h服用并加服阿司匹林80 m g,连服15 d。参考美国卒中学会的标准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症状进行分类,并用比色法测定血浆溶血磷脂类标记物血浆溶血磷脂酸C。结果:未发生急性卒中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分布很不均匀,以表现为行走困难、头晕或失衡,失定向力的1类症状为最常见,达60%以上;表现为突然意识模糊、语言不清或理解困难的2类症状发生最少,不足1%。通心络对改善患者症状有明显作用,在这些患者中,血浆LPA水平明显增高。通心络对LPA的作用具有时间效应关系,对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延长治疗时间,效果有增加趋势。结论:在未发生急性卒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症状中,以头晕、行走不稳最为常见,其血浆LPA水平明显增高。通心络对脑供血不全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我们医院收住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通心络治疗)及对照组(予消心痛治疗)各30例。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消心痛(10mg/次,3次/d)。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心绞痛主要症状、心电图改变、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例数及异常心电图改善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通心络胶囊对照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海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46-2347
目的:观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应用通心络胶囊后的疗效分析。方法:对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3次/d)治疗,8周后分别应用Holter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等。结果:通心络胶囊治疗UAP能有效缓解症状、治疗后治疗组TIB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降低TC、LDL。在治疗期内未发现与通心络胶囊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U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罗镝  潘德茂 《新医学》2006,37(3):171-17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对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心绞痛的可能机制.方法:把9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2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为通心络组,余45例只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分别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 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 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水平,观察通心络对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通心络组治疗后血清sICAM-1,sVCAM-1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TGF-β水平较治疗前增加(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通心络组sICAM-1、sVCAM-1和TNF-α水平降低更明显(均为P<0.05),TGF-β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通心络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心率变异分析张庭辽陶焕玲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是常见的心血管功能障碍之一,约占有心血管症状患者的10%,患者多是青中年。长期以来,缺乏一项客观的检测方法,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心率变异分析仪检测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20...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通心络治疗组(30例),后者在糖尿病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治疗8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vonWille-brand因子(vW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通心络治疗组vWF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SO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血脂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通心络能够减轻DM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通心络对高原地区冠心病的机理探讨。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和生理指标检测,将237例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148例与丹参组89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通心络对心绞痛、心电图缺血表现、自由基和脂代谢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均有显著疗效;与丹参组比较或自身比较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安全有效,适合高原居民冠心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血液流变性指标等的改善,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3例术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8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通心络组(3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12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6、NO、内皮素-1(ET-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通心络组PCI术后的CRP、IL-6浓度与常规治疗组PCI术后同期比较降低(P<0.05).通心络组PCI术后的ET-1浓度与常规治疗组PCI术后同期比较降低、NO和EDF升高(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降低PCI术后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患者200例,随机单盲对照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通心络胶囊和鲁南欣康治疗4周。结果:(1)通心络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7.62%.鲁南欣康组总有效率为87.37%,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通心络组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增加,血清内皮素(ET)水平降低,与鲁南欣康组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心络胶囊能缓解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内皮功能,提示通心络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增加NO,抑制ET而介导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与硝酸异山梨酯的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治疗组30例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30例给予硝酸异山梨酯(10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无论在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异常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可以改善心肌供血,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以及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血脂水平,利于疼痛症状尽快缓解,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病例患者,女性,50岁,汉族,农民。2002年3月因“阵发性心慌、胸痛近2周”到某医院就诊。行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曾先后服用复方丹参片、硝苯地平片、速效救心丸、通心络胶囊等药。因通心络胶囊疗效较好而近五月一直服用,三月前患者因不慎着凉而出现鼻阻流涕,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遂自购“速效伤风胶囊”服用,约半小时后患者觉恶心欲吐,全身冷汗,呼吸困难,全身肿胀,由家属急送我院求治。  相似文献   

14.
王国祥 《临床医学》2009,29(12):46-4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组和甲钴胺对照组,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变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改善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甲钴胺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5.
金振钟 《临床医学》2011,31(11):40-41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厄贝沙坦对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54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联合厄贝沙坦,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右室直径及肺动脉收缩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右室直径及肺动脉收缩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厄贝沙坦对肺心病心衰患者有明显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口服,疗程1个月,观察口服通心络胶囊对心绞痛患者症状(发作次数、时间)、心电图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9%,优于对照组,观察期间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塞,对照组2例发生心肌梗塞(5.7%),无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辅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在给予药物综合治疗仍不能满意控制症状后加服通心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三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50例)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0%,而对照组仅为56.9%。治疗组对心绞痛的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服通心络,对于在药物综合治疗后不能满意控制症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取得了有效的症状控制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通心络胶囊治疗对LPA含量、TIA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和CT或MRI确诊的TIA患者92例,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阿司匹林组、合用通心络胶囊及阿司匹林组(合用治疗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为健康对照组。通心络胶囊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连续服用30天。阿司匹林组服用阿司匹林片每天1次,每次100 mg,连续服用30天。合用治疗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阿司匹林片每天1次,每次100 mg,连续服用30天。全部患者于发病24小时内及治疗30天结束时测定血浆LPA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通心络胶囊对TIA患者血浆LPA含量变化的影响,并随访6个月内TIA发生率和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发病24小时内血浆LPA含量分别为通心络胶囊组(4.91±0.92)μmol/L,阿司匹林组(4.55±0.98)μmol/L,合用治疗组(4.67±0.94)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64±1.02)μmol/L(均P<0.01);治疗后血浆LPA含量分别为通心络胶囊组(2.56±1.03)μmol/L,阿司匹林组(2.49±0.99)μmol/L,合用治疗组(1.52±0.85)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以合用治疗组下降最为显著。合用治疗组TIA发生率(23.3%)低于通心络胶囊组(41.9%)和阿司匹林组(54.8%)(均P<0.05);3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结论TIA患者血浆LPA含量增高明显,通心络胶囊与阿司匹林均可显著降低血浆LPA含量并可减少TIA发生,二者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讨论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冠心痛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心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是常规治疗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联合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胶囊治疗的实验组,经过3个月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实验组的30名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治疗以后,其心绞痛改善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盖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使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西药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及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心绞痛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TC、TG、LDL-C、FPG、2hPG等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具有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及一定的调脂、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