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素青  陈立群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615-1617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模式,提高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有效预防与控制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发生。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对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性质量改进。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母婴同室病房空气、物品消毒合格率上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升高,手卫生检测合格率升高,新生儿感染率下降。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危险因素,探讨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汇总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产科出院的20 436例母婴同室新生儿监测资料。结果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352例,感染率1.72%,发生医院感染369例次,例次感染率1.81%,感染部位以皮肤软组织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结论通过开展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蒋宏  程晓明  侯玉珍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354-1354,1465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入住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探讨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法对2006-2008年我院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96%,其中2006年1.63%、2007年0.94%、2008年0.47%,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结论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做好消毒隔离与健康宣教,限制母婴同室的探视、陪伴,加强监控工作,使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4.
母婴同室病房即有产妇又有新生儿,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对其造成很大危害,所以做好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尤为重要.现将我院预防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预防措施,为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资料.结果 母婴同室共20 020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217例,感染率为1.08%,感染率由2006年的1.63%下降至2011年的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47,P<0.01);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皮肤感染为主占90.78%,其次为上呼吸道、脐部、眼睛、口腔和胃肠道分别占4.15%、2.31%、1.38%、0.92%、0.46%.结论 制定切实有效地预防措施与护理对策,可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分析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护理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结果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12%,其中2001年3.10%、2002年1.62%、2003年1.09%、2004年0.32%、2005年0.05%、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加强母婴同室的空气消毒及护理用品的消毒,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基础护理,使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7.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6年创建爱婴医院后,产科病房实行母要同室,并将母婴同室病房列为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采取各种针对性措施,严防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就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及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母婴同室床位设置数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之间的关系和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同室但床位设置不同的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母婴同室的新生儿感染发病率为1.14%,其中同室内安置1对、2对、3对、4~6对母婴的发病率分别为0.20%、0.39%、1.05%、1.54%,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结论改善母婴同室的住院环境并进行规范化管理,执行严格的探视制度,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是降低母婴同室内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母婴健康,预防新生儿感染,我院妇产科加强了对母婴同室病房和新生儿感染的管理。 1 建立健全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母婴同室管理制度,是加强母婴同室管理的重要一环。我院妇产科在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又建立了母婴同室管理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减少探视制度;疾病感染隔离制;空气消毒监测制;母婴健康室教制度等。向病人及家属宣传有关健康方面的医学知识,医院感染、新生儿感染方面知识,使产妇及家属主动配合母婴同室病房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2010年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结果 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1.26%,其中2008-2010年分别为1.75%、1.22%、0.77%;发生医院感染87例,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59.77%,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眼部14.94%、切口9.19%、皮肤8.04%、胃肠道4.59%、脐部3.44%.结论 加强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制度,落实母婴同室的健康教育、空气消毒及医疗用品的消毒隔离措施,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基础护理,可以降低母婴同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产科实施母婴同室能有效提升母乳喂养率[1],使母子关系密切。但是,新生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对很多微生物高度易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而母婴同室为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新生儿日常照顾由产妇及陪护完成,其感染防控意识较淡薄,防控知识欠缺,而且陪护及探视者流动性大,规范管理较困难,增加了新生儿感染的概率。为规范母婴同室区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防控新生儿医院感染,本文对母婴同室区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5~2007年我院9581例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感染97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01%1)其中2005年1.41%、2006年1.08%、2007年0.6名,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占首位,为56.70,结论加强母婴同室的空气消毒及护理用品的消毒,严格沐浴室的消毒隔离,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基础护理,使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现状与原因,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特点,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9年1月-12月笔者所在医院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为1 12%,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早产儿、低体重儿、娩出时窒息的新生儿院内感染率高于正常新生儿(P<0 01).结论 早产儿、低体重儿易发生院内感染.建立院内感染监控网络,加强新生儿院内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能有效防止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沐浴间集中式洗澡、床旁家庭式洗澡,对母婴同室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医院产科母婴同室住院的正常足月、自然分娩的新生儿800例,按照产妇/家属自愿原则,将床旁家庭式洗澡组设为试验组,沐浴间集中式洗澡组设为对照组,每组400例,对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2例,感染率0.5%;对照组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9例,感染率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家庭式洗澡模式,对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效果明显优于沐浴间集中式洗澡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院 1995年 7月实行母婴同室 ,如何使产妇及新生儿在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现就我院实行母婴同室前后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1993年~ 1995年 6月及 1995年 7月~ 1998年本院产科母婴同室前后的院感病例。1 2 诊断标准 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测中心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结果母婴同室前后医院感染情况对比 ,见附表。同室前后母婴医院感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附表 实施母婴同室前后医院感染情况时间 母 亲住院数感染数 %婴 儿住院数感染数 %同室前 52 0 0 1 0 4 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结果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92例,医院感染率为2.65%;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39.13%),其次为胃肠道(17.39%)、皮肤软组织(15.22%)、眼部(15.22%)及口腔感染(13.04%);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以高危新生儿为主,主要感染时间为出生后1~3 d(79.35%);低体重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8.87%、33.71%、77.78%,与正常新生儿(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该积极监控出生3 d的高危新生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母婴同室产妇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锦州市妇婴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产科病房收治的医院感染产妇58例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入院的未感染产妇58例为对照组,对影响母婴同室产妇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住多人间病房,胎膜早破,外阴切口是母婴同室产妇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新生儿脐带断端消毒每日2次,新生儿在母婴同室床旁洗澡,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是母婴同室产妇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母婴同室产妇医院感染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为产妇提供单间病房,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合并症,正确指导孕期营养,避免巨大儿,降低剖宫产率,降低阴道分娩侧切率,避免在公共洗澡间给新生儿洗澡,鼓励产妇选择阴道分娩方式等措施,增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意识,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健康宣教,从而有效降低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现状,为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2715例母婴同室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共发生医院感染132例,感染率为4.9%,2010年和2011年的感染率分别为5.8%和3.9%(P>0.05);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最多的是呼吸道、皮肤黏膜、胃肠道,分别占46.2%、24.3%和10.6%孕期<37周、体重<2500 g、Apgar评分<7分、出生天数<4 d以及剖宫产新生儿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新生儿病房的管理和病区消毒隔离措施,对产妇和亲属进行手卫生教育、严格各项无菌操作、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前瞻性监控是减少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89年发表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联合声明,1991年提出了创建爱婴医院的全球性号召。母婴同室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达到爱婴医院标准的重要方面。我院儿科自1993年7月开始实行母婴同室,1994年9月通过爱婴医院评审。母婴同室是否会增加医院感染,这是医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现将我院母婴同室前后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孟莹 《职业与健康》2000,16(7):100-101
实行母婴同室是创建爱婴医院、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重要措施。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产妇产后机体因素,母婴同室病房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高危控制区。我院为确保母婴健康、控制母婴同室医院内感染,从加强管理入手,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共设母婴同室6间,共26张床位,1997年5月,共收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