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l%)表现为嗜酸性粗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粗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77;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2.
李静  檀卫平  吴葆菁  麦贤弟  徐小彩  范玲玲 《新医学》2009,40(12):800-801,840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气道炎症的细胞多型性,分析不同分型的患几对治疗的反应。方法:54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根据痰涂片细胞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分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non-eosinophilic asthma,NEA)组及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EA)组,分别检测2组的血常规,观察其血细胞形态,记录痰涂片结果,并对其入组时及接受常规联合治疗3个月后达缓解期的肺功能进行检查,比较2组差异结果:EA组25例,NEA组29例。EA组96%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无中性粒细胞升高寺,血细胞形态异常者多为偶见异形淋巴细胞(占44%);NEA组则有21%中性粒细胞升高,无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血细胞形态异常者以中性粒细胞见中毒颗粒及空泡变性改变者(24%)砭偶见异形淋巴细胞者(24%)居多。EA组的痰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NEA组(P〈0.01),NEA组的疾涂片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EA组(P〈0.01)。2组缓解期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比急性发作期改善(均为P〈0.05),其中EA组的FEV。改善程度明显高于NEA组(P〈0.01)。结论:哮喘是一种多型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可参与其气道炎症,EA患儿对联合治疗反应优于NEA患儿,应根据哮喘患儿的痰涂片细胞分类了解其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椒目油丸治疗早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的效果与机制。方法选择病程2年以内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用药前后分别做肺功能、气道激发试验,同时检测血清阳离子蛋白(ECP)、IgE及血嗜酸粒细胞数,这些检查项目在用药前必须是异常结果,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所有哮喘患者经4周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和肺功能FEV1、FVC、MMF、PEF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用药前后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0.476±0.203)×10^9/L、(0.193±0.117)×10^9/L;ECP分别为(12.6±7.3)μg/L、(7.3±4.5)μg/L;IgE分别为(721.23±297.56)ku/L、(327.69±137.83)ku/L;气道高反应性(Mch PD20)分别为(1.59±1.29)μmmol/L、(3.89±2.67)μmmol/L,其中有3例患者降至正常。上述所有检查项目治疗结果前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椒目油丸能有效地治疗早期哮喘患者,其机制是椒目油丸能降低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1%)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诱导痰在慢性咳嗽患者气道炎症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86例,进行诱导痰细胞学分类,测定上清液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8 (IL 8)。结果 77例明确诊断,其中咳嗽变异型哮喘24例,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13例,鼻后滴漏综合征22例,胃食管反流12例,双病因6例;病因未明9例。咳嗽变异型哮喘及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0. 172±0. 140, 0. 186±0. 163)、中性粒细胞(0. 411±0. 205, 0. 401±0. 191)、ECP[ (3. 12±2. 12)mg/L,(2. 53±2. 07 )mg/L]和IL 8 [ ( 7. 84±1. 93 )μg/L, ( 7. 63±6. 47 ) μg/L]与正常对照组[ 0. 002±0. 002;0. 223±0. 102; (0. 11±0. 07)mg/L; (1. 06±0. 98)μg/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 01或P<0. 05);但两组间以上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鼻后滴漏综合征组和胃食管反流组诱导痰嗜中性粒细胞( 0. 555±0. 288,0. 504±0. 30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 01)。鼻后滴漏综合征组诱导痰IL 8[ (10. 24±9. 5)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 01)。结论 不同病因慢性咳嗽患者存在不同气道炎症,咳嗽变异型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活化为主的多细胞炎症;鼻后滴漏综合征、胃  相似文献   

6.
持续性哮喘患者的诱导痰检查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1%)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7.
李文碧 《医学临床研究》2016,(11):2149-2151
【目的】分析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41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患者符合重症哮喘标准,374例为普通哮喘。比较不同程度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分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和肺功能特征。【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诱导痰嗜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和FeN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不同表型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型排序均为:嗜酸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嗜中性粒细胞型、寡细胞型。③重症哮喘不同气道炎症表型的哮喘患者,FeNO、FEV1/FVC(%)和FEV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中性粒细胞型是肺功能损害最严重的重症哮喘表型。【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型是哮喘最常见的气道炎症表型,在重症哮喘患者中,嗜中性粒细胞型的肺功能最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试验组(急性发作期38例和缓解期42例),根据哮喘症状评分分为轻度25例、中度28例和重度27例;同期收治的80例肺部病变者(非哮喘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诱导痰上清液检测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比较对照组、非哮喘组、试验组及试验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各气道炎症指标水平,分析支气管哮喘症状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的关系。结果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非哮喘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重度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轻、中度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缓解期患者(P 0.05)。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与哮喘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有密切的关系,加强对气道炎症指标的监测,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秋娣  刘皓  张素娟  周调 《临床荟萃》2011,26(19):1687-1689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传统观点认为哮喘的特征是气道慢性炎症,可逆性的气流受限,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药物治疗有了新的进展,现将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27例痰标本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进行对比,了解痰涂片对痰培养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27例痰标本,观察性状,涂片染色镜检,根据标准分为 A、B、C、D 4类,同时进行培养,分析涂片和培养的关系。结果227例标本中合格痰标本158例,占69.60%,不合格标本69例,占30.40%。227例痰标本128例检出潜在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56.39%,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70.39%,不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28.00%。合格痰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72.78%。合格痰标本中细胞吞噬菌的阳性率为11.72%,其中合格 A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14例,阳性率为16.67%,B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5例,阳性率为6.76%。结论痰标本涂片镜检能为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痰标本涂片对痰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痰标本采集困难病人诱导排痰法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加振动排痰法对痰标本采集困难病人诱导排痰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0月-2008年3月我科收治的需留取痰标本检查而采样困难病人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A、B、C三组采用的实验方法分别是以0.9%氯化钠溶液5ml雾化吸入、5%氯化钠溶液5ml雾化吸入、5%氯化钠溶液5ml雾化吸入+振动排痰15min,比较三组一次性排痰采样成功率。结果一次性排痰采样成功率A组为40%,B组为72%,C组为92%。一次性排痰成功率A组与B组比较,B组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Х^2=10.39,P〈0.01),B组与C组比较,C组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Х^2=6.78,P〈0.01),A组与C组比较,C组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Х^2=30.12,P〈0.01)。结论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加振动排痰法进行诱导排痰可明显提高排痰困难病人痰标本采样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种结核分枝杆菌(MTB)实验室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痰涂片、痰培养和结核分枝杆菌核酸(MTB-DNA)等4种方法及其两两联合应用对肺结核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符合率及正确诊断指数。结果 T-SPOT.TB联合MTB-DNA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其余各种方法,其漏诊率低于其余各种方法,而符合率和正确诊断指数均高于其余各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联合MTB-DNA检测方法可以成为早期诊断结核病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初治组与复治组的培养阳性率(下称培阳率)和污染率以及二次培养对培阳率和污染率的影响.方法 对60例初治和22例复治患者的2份涂阳痰标本接种于4支酸性罗氏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 初治组与复治组的二次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与复治组的污染率经二次培养后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初治组、复治组和合计组初次培养和二次培养的培阳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χ2=0.46,P>0.05;χ2=1.00,P>0.05).初治组、复治组和合计组初次培养和二次培养的污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χ2=0.36,P>0.05;χ2=0.64,P>0.05).结论 初治组的培阳率显著高于复治组,初治组的污染率与复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次培养不能显著提高培阳率,也不能显著减少污染率.  相似文献   

15.
吸痰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护理研究》2008,22(31):2836-2838
吸痰法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从吸痰管的选择、插管深度、吸痰负压、吸痰方法的选择、氧供和膨肺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有关吸痰方法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6.
罗晶  王爱民 《上海护理》2014,14(4):63-65
<正>排痰困难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症状,临床患者常因痰液过多而黏稠,或年老体弱、胸痛和意识障碍等出现痰液排出困难[1]。痰液排出不畅常引发呼吸功能障碍和肺部感染,而及时清除痰液是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护理措施,亦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2]。本文就近年来排痰困难患者的排痰方法综述如下。1痰液排出不畅的危害痰液排出不畅可引发肺部感染和呼吸功能障碍。一方面,痰液中含有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这些病原  相似文献   

17.
不同检测方法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晨痰直接涂片、晨痰结核菌培养、诱导痰离心沉淀涂片 3种不同方法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0例肺结核患者分别进行晨痰直接涂片 3次、晨痰结核菌培养、诱导痰离心沉淀涂片查找抗酸杆菌。结果 :痰直接涂片查找抗酸杆菌阳性 13例 (13/ 5 0 ,2 6 % ) ;痰结核菌培养阳性 17例 (17/ 5 0 ,34% ) ;5 0例患者全部诱导出痰液 ,痰量 10~ 4 0 ml,平均 (2 0 .0± 4 .5 ) ml;5 0例患者有 2例在诱导痰操作中感胸闷、气急 ,但完成操作 ,1例因操作过程中用力咳嗽而致操作后咽喉隐痛不适 ,但当日好转 ;诱导痰离心沉淀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 2 0例 (2 0 / 5 0 ,4 0 % ) ,明显高于痰结核菌培养及直接涂片阳性率 (P均 <0 .0 5 ) ,且检出大量排菌 (++++) 6例(6 / 2 0 )。结论 :诱导痰离心沉淀涂片查找抗酸杆菌阳性率高 ,不良反应小 ,在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以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便于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在危重病人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方法]将156例存在肺部感染需行痰细菌培养检查不能自行咳痰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吸痰管吸痰采集痰培养标本,观察组病人采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吸痰采集痰培养标本。比较两组病人标本合格情况、致病菌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标本合格率、致病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病人痰培养标本采集中采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可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及致病菌检出率,效果优于一次性普通吸痰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该院痰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痰标本进行涂片检查,筛选合格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28份标本中,筛选出合格标本88份(合格率68.75%);每例痰培养分离出病原菌各1株,共8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15.9%,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74株,占84.1%,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71.43%,对四环素、头孢唑啉、亚胺培南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为64.29%,对罗米沙星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57.14%。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为62.50%。鲍曼不动杆菌对所用的实验药物呈普遍耐药趋势,对抗菌谱广的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达77.78%、77.78%及55.56%。结论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应尽早送合格的痰标本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在痰标本诊断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比较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制片法与传统直接涂片法对痰液细胞学标本的制片效果。方法 对临床送检的300例患者痰液标本置于封闭的塑料盒中,然后同一样本分成两组,一组用传统直接涂片法制片,另一组对剩余痰标本采用自制痰细胞处理液的方法 进行制片,然后对两组所制涂片经固定后同时进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 )染色或巴氏染色,光镜下对两种制片方法 的诊断结果 和制片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0例痰标本经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处理后,制作的细胞涂片中检测出癌细胞65例(肺鳞癌48例、肺腺癌17例),阳性率为21.7%;而传统直接涂片法制作的涂片,仅有30例痰液中发现了癌细胞(肺鳞癌21例、肺腺癌9例),其阳性率仅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制片法对痰标本肺癌的检出率较高,且涂片背景干净,细胞结构清晰。结论 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制片法较传统直接涂片法能有效地提高痰标本癌细胞的检出率及制片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