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方名: 加味温胆汤 组成: 川连5g,炒陈皮6g,云茯苓10g,姜半夏10g,炒枳壳6g,姜竹茹6g,酸枣仁30g,川芎6g,肥知母6g,淮小麦30g,生龙骨30g,炙甘草6g.  相似文献   

2.
组成:柴胡15g,黄芩12g,法半夏12g,炙甘草6g,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党参12g,珍珠母30g,生姜3g,大枣10g. 功能:疏肝解郁,镇静安神. 主治:失眠(肝气郁结、痰热扰神证).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  相似文献   

3.
加味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 --附42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味乌梅丸组成 组成:乌梅15g,川连6g,炮姜炭6g,淡附片6g,黄柏12g,炒党参15g,焦白术30g,炙甘草6g.  相似文献   

4.
加味温胆汤     
组成:川连5g,炒陈皮6g,云茯苓10g,姜半夏10g,炒枳壳6g,姜竹茹6g,酸枣仁30g,川芎6g,肥知母6g,淮小麦30g,生龙骨30g,炙甘草6g。功能:清胆和胃,宁心安神。  相似文献   

5.
张毅 《中医杂志》2004,45(3):171-172
笔者多年常用牛膝为主治疗小儿脑病,小儿坐骨神经损伤等疾病,多获良效. 1 治疗小儿脑病,用法:牛膝30g,白芍30g,巴戟天12g,熟地黄12g,肉苁蓉9g,远志6g,菖蒲6g,郁金6g,麦冬6g,茯苓6g,炙甘草6g,焦三仙各10g,煎服或压粉冲服,2剂服1月,每日3次,每次3g.例如:王某,男,2岁.四肢痿软无力不能站立2年,伴失语.颅脑CT检查正常,西医诊断为脑瘫,大脑发育不良,中医诊断:五迟五软、肝肾阴虚.经用上方服药治疗3个月,扶手可走百米,可以说简单语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滴注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水煎液直肠滴注(基本方:蒲公英30g,大黄20g,生槐花20g,淫羊藿10g,仙茅10g,生牡蛎20g,六月雪30g,土茯苓30g,丹参30g).结果:显效6例.有效5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Scr、BUN、SUA均明显下降(P<0.05~0.01).结论:在中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直肠滴注,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张云祥 《北京中医药》2006,25(2):111-111
例1,患者,男,28岁,1997年10月14日初诊.主诉:右拇指红肿疼痛1周.现病史:右拇指红肿疼痛,伴灼热感,口干口渴,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大便干,2日一行,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尿酸512mmol/L.中医辨证:湿热痹阻经络.立法:化湿清热,通络活络.方药:生薏苡仁30g,金银藤30g,佩兰12g,藿香12g,蒲公英30g,白蔻仁9g,连翘15g,黄芩12g,丝瓜络12g,白通草9g,滑石30g,甘草6g.  相似文献   

8.
《中医文献杂志》2002,(4):44-45
(接上期) 案十七、直肠癌术后 王××,男,51岁.1990年5月15日初诊.主诉:因大便粘液脓血1月,于1989年9月某医院诊断为直肠癌而手术切除,术后放疗.症见:面色萎黄,疲倦乏力,腹部稍感胀气,胃纳欠佳,白血球偏低,一般维持在3.0~3.5×109/L单位左右,苔薄,脉细弦.辩证:脾胃虚弱,气机不畅.治法:益气健脾为主.处方:党参12g,白术12g,茯苓24g,白扁豆30g,陈皮6g,生黄芪30g,仙鹤草30g,败酱草30g,莪术30g,焦楂曲各12g,大腹皮12g,三棱30g,女贞子30g.  相似文献   

9.
1 启膈通噎汤 组? 成:冬凌草30~50?g,海藻30?g,威灵仙15?g,急性子6?g,丹参10?g,郁金10?g,仙鹤草30?g,南北沙参(各)10?g,荷叶10?g,生甘草10?g. 功? 效:解毒软坚,化瘀逐痰,润燥通噎.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中草药制剂治疗肛门瘙痒症 16 8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门诊 2 92例肛门瘙痒症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16 8例 ,男 10 2例 ,女 6 6例 ;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2 6岁 ,平均年龄 43岁 ;病程 2 0 d~ 12 a,平均 2 .1年。对照组 :12 4例 ,男 86例 ,女 38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2 1岁 ,平均年龄 44 .3负 ;病程 14d~ 11a,平均 2 .3年。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中草药方剂 :徐长卿 30 g、蛇床子 30 g、苦参30 g、百部 2 4g、川椒 15 g、地肤子 30 g、雄黄 10 g、枯矾 10 g(后下 ) ,水煎 30 0 …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芎羌汤药物组成:川芎10 g,羌活6 g,当归12 g,熟地黄20 g,荆芥6 g,防风6 g,蔓荆子10 g,细辛3 g,藁本6 g,旋覆花10 g,生石膏30 g,半夏曲10 g,炙甘草6 g.  相似文献   

12.
镇肝熄风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方:牛膝30 g,生赭石30 g,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版、杭芍、玄参、天冬各15 g,川楝子、麦芽、茵陈各6 g,甘草5 g.功效: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相似文献   

13.
1 补中愈淋汤 组? 成:炙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当归10?g,陈皮6?g,紫菀10?g,升麻10?g,柴胡6?g,桂枝10?g,茯苓10?g,浮萍10?g,鸭跖草30?g,车前子15?g (包),六一散30?g(包). 功? 效:补中益气,利水通淋. 主? 治:尿道综合征(气虚湿阻证). 用? 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驾驶员少精弱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予解毒活血益肾填精法,基本方药:蒲公英30g,马齿苋30g,黄芪15g,鱼鳔9g,鹿角胶9g,知母10g,丹皮10g,丹参20g,当归10g,何首乌15g,枸杞子15g,补骨脂15g,菟丝子10g,五味子6g.结果:共治疗32例,总有效率87.5%.结论:中医药治疗驾驶员少精弱精症可明显提高精子密度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单方验法     
1.处方:苦参9g,蛇床子9g。用法:水煎,洗患处,每日1~2次。2.处方:地肤子30g,白芷6g,蛇床子15g,苦参15g,白矾6g,花椒6g,薄荷6g,蒲公英15g。用法:水煎,先熏后洗患处,每日1次。本方治女阴瘙痒症也有效。治疗阴囊湿疹单验方数则@李叙香$山东省威海市传染病医院!264200  相似文献   

16.
扶正止鼽汤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扶正止鼽汤是全国知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张重华教授继承已故中医喉科老前辈张赞臣先生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而总结出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验方。扶正止鼽汤组成:仙灵脾12 g,黄芪30 g,炒白术9g,山萸肉9g,防风9g,蝉衣9g,辛夷4 .5 g,薏苡仁30 g,乌梅6 g,煅牡蛎30 g,丹皮9g,路路通15 g,桔梗4 .5 g,甘草3g。功用:温肾健脾、益肺固表、祛风散邪、收敛固涩。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连服4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内服药。临床应用临床资料: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6 0例,其中男性2 9例,女性31例,年龄6~6 5岁,平均35 .6±12 …  相似文献   

17.
刘存勇 《北京中医药》2010,29(6):445-445
例1.患者,女,51岁,2010年1月14日初诊.患者因右胁部胀痛六年而就诊.患者现右胁部胀痛,生气及饮食油腻时加重,串及后背疼痛,口干口苦,易恶心,纳差,便可,睡眠差,平素性急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2010年1月15日B超未见异常.诊断:胆胀;辨证:刚证(肝旺阴虚血瘀);治疗宜柔肝养阴活血.方药:旋复花12 g,代赭石30 g,苏子10 g,苏梗10 g,香附10 g,青皮12 g,白芍20 g,川楝子9 g,郁金10 g,鸡内金9 g,砂仁6 g,姜半夏6 g,炙甘草6g,莱菔子30 g,栀子10 g,山药10 g.免煎汤剂,每日2次,分别于早晚服用.  相似文献   

18.
药物组成及用法升麻6 g,党参30 g,黄芪30g,炒白术12 g,马齿苋20 g,生蒲黄9 g,生地黄炭20 g,益母草炭30 g,小蓟9 g,荆芥穗6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旱莲草18 g,炙甘草6 g.水煎服,日1剂.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紫癜64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拟方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该病患者服用自拟方(金银花15 g,连翘15 g,蒲公英15 g,土茯苓15 g,生地黄12 g,防风12 g,萆薢10 g,白鲜皮15 g,蝉蜕6 g,赤芍10 g,丹皮6 g,白蒺藜30 g,地肤子10 g,甘草6 g),1剂/d,早晚饭后服,7 d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42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结论: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常文治 《河南中医》2012,32(11):1488-1489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化湿补肾法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均给予以拉米夫定抗病毒,1次/d,100 mg/次;同时给予保肝降酶、降血压、抗感染、利水消肿等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健脾化湿补肾法,组方以四君子汤、五苓散和六味地黄汤化裁加减.药用黄芪30 g,白术20 g,茯苓20 g,熟地黄12 g,山茱萸10 g,牡丹皮6 g,山药12 g,泽泻12 g,猪苓8 g,肉桂6 g,甘草6 g.日1剂,水煎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化湿补肾法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