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凤君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0):608-608
临床资料  170例确诊患者 ,男 6 2例 ,女 10 8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6 7岁 ,平均 37.8岁 ;病史最短 1d,最长近 10年。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属于气滞型 ,表现为右胁部疼痛、口苦、咽干、头晕、纳差。治以疏肝利胆、理气止痛 ,选用清胆理气汤。方药 :柴胡、黄芩、半夏、枳壳、香附、郁金、延胡索各 12 g,木香 16 g,白芍 15 g,生大黄9g(后下 ) ,水煎服 ,日 1剂 ,连服 6~ 12剂。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属于实火型 ,表现为右胁持续性胀痛、口苦、咽干、寒热往来、腹胀而满。治以疏肝理气、通里利湿 ,选用清胆泻火汤。方药 :柴胡…  相似文献   

2.
王琳羚 《中医杂志》2008,49(10):914-914
刘寄奴,味苦性温,专入血分,临床多用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等.取其通行祛瘀之力,笔者近年重用刘寄奴治疗淤胆型肝炎,效果显著,举例介绍如下. 田某某,男,40岁,工人,2005年4月15日初诊,诉右胁胀痛不适,目黄、周身皮肤发黄,乏力20天.原有慢性胆囊炎病史5年,20天前恼怒后即感右胁疼痛,自服舒胆片治疗,无明显好转.现症:两胁胀痛,右胁明显,口干苦,纳差乏力,尿黄,舌暗红有瘀斑、苔黄厚腻,脉弦滑.体检: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右肋下触及2cm,触痛明显,肝功能:ALT410U/L,TBiL156μmol/L,DBiL98μmol/L,HBsAg(+),B超检查:无肝内占位性病变及肝外梗阻疾病.诊断:淤胆型肝炎,辨证为痰瘀互结之阳黄.处方:刘寄奴60g,丹参30g,瓜蒌15g,白术12g,茯苓15g,牡丹皮12g.  相似文献   

3.
医案二则     
<正> 一、积证郑某,男,56岁,1980年2月23日初诊。右胁疼痛,明显消瘦已两个月。患者于1979年12月26日出现脘胁胀痛,呃逆嗳气,纳食减少,日见消瘦,大便时烂时结,胁痛时缓时剧,甚则不能入眠,软倦困乏。1980年1月25日经某医院超声波检查:肝上界于第6肋间,下界右于肋下5厘米,左于剑突下脐上2.5厘米,肝厚10厘米,密集低小波,脾(一)。拟诊为肝癌?胆囊炎?1月28日经某医院肝扫描:景象不佳,向下移位,肝上界于第6肋间,下界右肋下约4厘米,剑  相似文献   

4.
邓某 ,男 ,64岁。1 996年 1 1月 7日因患“右后叶肝癌”在本院外科行切除术 ,肿块组织病理活检诊断为 :肝细胞性肝癌 (中度分化 )。于 1 997年 1月 2 8日出院 ,2个月后反复出现右胁胀痛 ,1 997年 4月 3日B超 :右肝外侧可见一个边界不清弱光团 ,大小为3.2 cm× 3.0 cm,提示为右肝占位性包块。 4月 9日前往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检亦提示为右肝实性占位性病变。中医辨证 :根据胁部胀闷痛 ,纳减 ,倦怠乏力 ,面色灰滞 ,舌质淡紫 ,脉弦细。辨证属肝郁气滞 ,气滞日久 ,形成血瘀 ,痹阻不通 ,形成结块。治疗经过 :立疏肝、软坚、活…  相似文献   

5.
肝痈治验     
易某某,男,20岁。农民。住院号:0851。右胁胀痛伴恶寒发热22天,于1985年8月10日入院。证见右胁胀痛,发热,溲黄,4日未大便,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查:体温38℃,右上腹稍隆起,肝下界于右锁骨中线肋下7厘米,质软,有压痛,无结节感。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3,600/立方毫米,中性80%,淋巴20%;肝功能正常,超声波提示:肝上界于第6  相似文献   

6.
李向顺 《河南中医》2003,23(7):36-36
笔者 1994年以来 ,运用自拟方降脂护肝饮治疗脂肪肝6 8例 ,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8例全部为门诊病人。其中男 4 7例 ,女 2 1例 ;年龄 2 8~ 6 5岁 ;病程 6月~ 10a ;肥胖 39例 ,高血压 17例 ,有糖尿病史 11例。病人有恶心 ,呕吐 ,食欲减退 ,乏力 ,右胁部时胀痛 ,肝区触痛或叩痛等症状和体征之一项或数项均经血脂检查证实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升高 ;B超检查肝脂肪样变性 ,除外重度脂肪肝。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用自拟方降脂护肝饮治疗。基本方 :决明子2 0g ,枳壳 12g ,丹参 15g ,泽泻 12g ,山楂 10g ,佛手 10g ,…  相似文献   

7.
冯某某,男,43岁。于1991年5月3日收住院。主诉:右胁痛1年余。该患者自去年季春始感两胁窜胀疼痛,后逐渐固定在右胁,并伴有纳差乏力。常因劳累、情志不遂及饮酒而加重。B超示:肝右前叶有一2.5cm×2.0cm大的占位病变,边界清晰。又经CT扫描,放射性同位素肝扫描等检查确诊为肝内脂肪瘤。刻诊:形体胖,右胁痛而位置固定不移。纳差乏力。舌质淡,边有齿印,舌下系膜青紫,脉弦涩。属气滞血瘀。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逐瘀为主。处方:三棱15g,莪术15g,丹参20g,川芎10g,当归30g,白芍15g,柴胡6g,香附  相似文献   

8.
女,57岁,主因右胁肋部胀痛,伴消瘦乏力2月,于2007年8月16日以"肝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收入院治疗.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肋胀痛,自服多潘立酮(吗叮啉)2片症未缓解,后经我院门诊收住院.  相似文献   

9.
李文艳 《新疆中医药》2003,21(2):62-62,F004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 ,由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白芍、甘草七味药组成 ,为疏肝理气之首方 ,临床应用甚广。现就笔者临床治验简介如下。1 慢性胆管炎高× ,女 ,6 5岁 ,于 1999年 6月 12日就诊。右胁疼痛反复发作 4年余 ,连及后背 ,每因恼怒、劳累而发作或加重 ,B超示 :慢性胆管炎。近日因与家人生气后 ,右胁胀痛不适 ,牵涉后肩背 ,伴心烦、嗳气 ,口干口苦 ,纳呆 ,便干 3日未行 ,舌质偏红、苔白微腻 ,脉弦。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处方 :柴胡、枳壳、蔻仁、陈皮各 12g ,白芍、香附各15g ,大黄 2g (后下 ) ,栀子 9g ,苍术 10g …  相似文献   

10.
沈××,男,50岁,工人。1985年1月3日诊。患者自觉右胁不适来诊。查肝功能:黄疸指数12,脑絮(-),麝浊10,锌浊16,谷丙转氨酶54,A/G为3.8:3.1,HBsAg(+),AFP(+)。B型超声提示:肝左叶占位性病变。经上级医师作B超复查,仍提示为肝左叶占位性病变。1月6日去淮阴市第一医院作同位素扫描及B超复查,均提  相似文献   

11.
例 1.田某某 ,男 ,2 6岁 ,农民 ,于 1994年 7月 2 3日就诊。患者近 2周来 ,饮食减少 ,右胁肋胀满 ,厌食油腻 ,恶心 ,四肢乏力 ,形体消瘦。检查 :周身皮肤及眼巩膜黄染 ,小便色黄 ,肝肿大肋下约 2 cm;化验 :TTT:7单位 ,SGPT:2 0 0单位 ,两对半 (- )。诊断 :急性黄疸型肝炎。初诊 :面色萎黄、巩膜及周身皮肤黄染、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右胁肋及腹部胀满、大便稀、小便色黄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黄腻 ,脉象细弦。证系肝脾失和 ,湿热内蕴 ,宜舒肝和胃、利湿清热 ,茵陈蒿汤加味施治。处方 :茵陈 30 g、栀子 12 g、大黄 6 g、板蓝根 15g、柴胡…  相似文献   

12.
<正> 唐某,女,44岁,已婚。患者于1985年3月行“结肠癌切除术”,病理报告为:“结肠低分化腺癌”。1986年12月起感右胁肋隐痛、腹胀纳差、口干不欲饮、手足心热、头昏目眩、大便微结、小便黄、身体逐渐消瘦。经B超查示:“右肝内3个分别为50mm×32mm、45mm×44mm、43mm×24mm大小的肿块,考虑为转移性肝癌。”随后于1987年2月6日转湖南医科大学某附院经“CT"检查,报告为:“右肝内一约140mm×85mm大小肿块,肝门向左移,局部肝边缘向外凸出,考虑为肝癌。”未做处理而于1987年2月10日转入我院。入院时右胁肋胀痛  相似文献   

13.
[例1]张某某,女,45岁。右胁上腹疼痛,阵发性加剧,并放射右肩胛7d,伴恶寒发热1d就诊。伴神情倦怠,口干而苦,便秘干而臭,皮肤微黄,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数。体温38.2°C,莫非氏征阳性兼右上腹肌紧张。B超:胆囊结石7mm×4mm。诊为胆石症,证属胆肝湿热。宜清利胆热,通导腑气,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2g,枳实15g,厚朴12g,大黄10g,半夏12g,白芍15g,延胡索15g,川楝子15g,金钱草30g,海金砂30g;另用芒硝30~60g外敷右上腹痛处,每日1次,至胁腹痛缓解而不拒按为止。上方服2剂后右胁疼痛大减,大便已通畅,精神转佳。上方去延胡索、大黄,加山楂15g,再进5剂,嘱其复查B超,胆囊无结石影。 [例2] 王某某,男,38岁。诉右胁上腹部胀痛连及肩背,胸脘痞闷,嗳气则舒,体温38°C,苔薄白,脉弦微数。B超:胆囊结石6.8mm×5.4mm,证属肝郁气滞。治宜疏肝理气,用柴胡疏肝饮加减:柴胡12g,白芍15g,枳壳12g,青皮15g,香附12g,木香12g,川楝15g,延胡索15g,金钱草30g,  相似文献   

14.
<正>陆某某,女,85岁,2016年5月15日初诊。间断右胁下胀痛2年余,伴神志欠清2天。查腹部彩超示:肝实质颗粒增粗,肝右叶不均匀中等回声结节。血氨:123.000 umol/L。以肝恶性肿瘤、肝硬化、肝昏迷(肝性脑病)收入院。患者神志欠清,意识模糊,呼之可应,面赤,烦躁不安,偶感右胁下胀痛,右侧面部及眼睑瞤动,饮食无碍,食欲欠佳,寐欠安,二便尚调,舌黯少苔、舌尖有瘀点,脉弦细数。中医辨证:肝肾阴虚。治法:滋阴柔肝,理气健  相似文献   

15.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旨在理气解郁,可用于肝气郁结所致诸多杂证的治疗,现就笔者临床治验简介如下。1胁痛高某,女,65岁,于1999年6月12日就诊。右胁疼痛反复发作4年余,连及后背,每因恼怒,劳累而发作或加重,B超示:慢性胆管炎。自述近日因与家人生气,右胁胀痛不适,牵涉后肩背,伴心烦,嗳气,口干口苦,纳呆,便干3日未行,舌质偏红,苔白微腻,脉弦。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处方:柴胡12g,白芍15g,枳壳12g,陈皮12g,香附15g,川楝子6g,大黄(后下)2g,栀子9g,苍术10g,蔻仁12g,甘草6g。1日1剂,水煎分服,4剂后诸症…  相似文献   

16.
张云祥 《北京中医药》2006,25(2):111-111
例1,患者,男,28岁,1997年10月14日初诊.主诉:右拇指红肿疼痛1周.现病史:右拇指红肿疼痛,伴灼热感,口干口渴,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大便干,2日一行,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尿酸512mmol/L.中医辨证:湿热痹阻经络.立法:化湿清热,通络活络.方药:生薏苡仁30g,金银藤30g,佩兰12g,藿香12g,蒲公英30g,白蔻仁9g,连翘15g,黄芩12g,丝瓜络12g,白通草9g,滑石30g,甘草6g.  相似文献   

17.
<正> 陈某,男,30岁,1988年6月24日初诊。右上腹外伤,伴右胁部瘀肿疼痛13天。患者于1988年6月11日右上腹部被飞转脱落的砂轮击伤,右胁部瘀肿疼痛即入本院外科治疗。“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肝左内叶少许破裂。经用止血敏、红霉素及对症治疗10天,疼痛减轻而出院。出院3天来,右胁部疼痛仍未见消失,经“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肝内血肿而收入我科治疗。体检:一般情况尚可。慢性病容,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心律整,双肺呼吸音清晰。剑突下右侧5cm×3cm瘀斑,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腹软,腹部未扪及包块,未叩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肝脾肋下未  相似文献   

18.
病员张××,女,52岁.于1990年5月10日突发右胁、腰部剧烈胀痛伴头晕恶心,由其家属速送至市级某医院急诊,住院治疗半月后,上述症状天明显缓解,渐至双下肢水肿.遂去重庆西南医院诊治,CT片发现,肝、肾、脾多发性囊肿,肝脏囊肿最大径16厘米.诊断为:1、肝脾肾多发性囊肿.2、中度贫血.因患者年老体弱,加之囊肿太多无法手术,故收入住院治疗一月余,病情如故.遂回合川来我院诊治.症见患者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心悸头晕,倦怠懒言,两胁胀痛,以右胁、腰部痛甚,不能右侧卧,腹胀纳呆,小便少,双下肢水肿以右下肢为甚,舌淡舌边有瘀点,苔白腻,脉弦细而濡.治宜益气健脾,温补肾阳,方以六君子汤合真武汤加减:党参、茯苓各30克,炒白术、丹参、熟附片(先煎半小时)各15克,白芍、陈皮、鸡内金、半夏、香附各12克,槟榔片、生姜各10克,甘草3克.另用控涎丹祛  相似文献   

19.
燮枢汤是笔者的老师焦树德教授的一张治肝病专方。此方于1984年在《中医杂志》(第5期)公开发表。其方组成是:北柴胡9~159、炒黄羊9~12g、炒菜菔子9~12g、制半夏10~12g、草红花9~10g、白蒺藜9~129、皂角刺3~6g、片姜黄gg、刘寄奴(或茜草)9~10g、焦四仙各10g、炒川楝子9~12g、泽泻10~159,每日1剂分2次服。焦老讲;"凡较长时间具有右胁隐痛或两胁均痛,院门迟消、腹部胀满、食思缺乏、胁下痞块、倦怠乏力、小便发黄、大便不爽,或溏软,看质红或有瘀斑,舌苔白或黄,脉弦或弦滑,或兼数等的肝脾失和,肝郁克脾,肝肺气郁,中焦…  相似文献   

20.
<正>1典型病例马某,女,55岁,2013年8月20日初诊。患乙性病毒性肝炎10余年。10年前诊断为肝硬化,曾多次中西医结合治疗,2月前自觉腹胀,纳差,右胁肋胀痛不适来我院就诊。刻诊:腹胀,倦怠乏力,纳差,右胁胀痛,小便短少,色黄,舌红、少苔,脉弦细。查体:慢性肝病面容,可见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中度黄染,面部有蜘蛛痣,肝掌,腹部胀大如鼓,青筋暴露,移动性浊音阳性。乙肝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