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磷脂酶Cε(PLCE)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的表达,关注其相关性。方法以6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及术后新鲜组织为观察组,以18例距肿物边缘5 cm的正常肝组织新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PLCE1和MMP-14表达。结果两组中PLCE1和MMP-14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PLCE1和MMP-14表达量与病变脉管累犯和肿瘤最大径密切相关,PLCE1表达与肿瘤增殖指数和炎细胞浸润程度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PLCE1和MMP-14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LCE1和MMP-1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且具有协同正向作用,对肿瘤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癌)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7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的表达,关注二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63例喉鳞癌术后组织为观察组,31例声带息肉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两组CD74和MMP-7的表达。结果两组中CD74和MMP-7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CD74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密切相关。观察组MMP-7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D74和MMP-7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喉鳞癌术后组织中CD74和MMP-7高表达,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明显促进作用,CD74和MMP-7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突变型P53基因(TP53)和原癌基因C-MYC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6例结肠腺癌作为观察组,70例管状腺瘤作为对照组,70例距肿物边缘5 cm癌旁的结肠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CD147、TP53和C-MYC的表达。结果 3组CD147、TP53和C-MYC表达阳性率差别显著。观察组CD147、TP53和C-MYC表达阳性率与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和Ki67表达密切相关,CD147和TP53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脉管内瘤栓相关,CD147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CD147和TP53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CD147、TP53和C-MYC在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高表达,不仅促进肿瘤的发生,同时可以促进肿瘤进展。结肠腺癌中CD147和TP53表达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ontin和KAI1蛋白的表达特征,探讨二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方法 84例老年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作为观察组,以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pontin和KAI1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中ponti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KAI1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中pontin和KAI1的表达均与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pontin和KAI1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 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ontin高表达,KAI1低表达,对肿瘤的进展有促进作用,pontin和KAI1在肿瘤中可能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NM2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14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 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作为观察组,40例乳腺原位癌作为对照组,40例正常乳腺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术后均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NM23、MMP-2和MMP-14的表达。结果三组中NM23、MMP-2和MMP-14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NM23、MMP-2和MMP-14表达的阳性率与Ki67的表达、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MP-2和MMP-14表达的阳性率与胸壁侵犯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NM23和MMP-2、MMP-14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NM23低表达、MMP-2和MMP-14高表达对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过程有重要意义,NM23与MMP-2、MMP-14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1(MTSS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观察组)、32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MTSS1、MMP-9蛋白表达,观察喉鳞状细胞癌不同临床特点患者MTSS1、MMP-9阳性表达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二者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MTSS1、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TSS1蛋白阳性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MMP-9蛋白阳性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TSS1与MMP-9蛋白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s=-0.360,P<0.01)。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TSS1低表达、MMP-9高表达,二者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术后组织中定位于X染色体上的Wilms基因(WTX)、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和原癌基因CMYC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临床资料及术后的蜡块组织。78例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78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均行免疫组化检测,检测WTX、PTEN和C-MYC的表达。结果三组中WTX、PTEN和C-MYC表达的阳性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WTX、PTEN和C-MYC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最大径、肌层浸润深度和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WTX、PTEN和C-MYC的表达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后组织WTX、PTEN低表达、C-MYC高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三者间无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老年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连接子蛋白(CX)43、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特征,关注三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98例老年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术后蜡块组织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以70例老年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X43、E-cadherin和MMP-9的表达,关注CX43、E-cadherin和MMP-9的关系及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结果观察组CX43和E-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MP-9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X43、E-cadherin和MMP-9表达与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及Ki67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CX43和E-cadherin、CX43和MMP-9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老年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CX43和E-cadherin低表达、MMP-9高表达可以有效促进肿瘤发生和进展。CX43在抑制肿瘤进展中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间的连接、黏附和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胃腺癌中PYGOPUS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14的表达特点,关注三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方法以95例胃腺癌作为观察组,以7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二组中PYGOPUS2、MMP-2和MMP-14的表达,探讨三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表达的差别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PYGOPUS2、MMP-2和MMP-14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PYGOPUS2、MMP-2和MMP-14表达的阳性率均与肿瘤体积、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PYGOPUS2和MMP-2、PYGOPUS2和MMP-14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PYGOPUS2、MMP-2和MMP-14的表达均与预后相关。结论胃腺癌组织中PYGOPUS2、MMP-2和MMP-14高表达,对肿瘤的进展有促进作用,术后联合检测PYGOPUS2、MMP-2和MMP-14的表达对判断胃腺癌的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胃腺癌中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整合基因(PIM)-1、-3和原癌基因C-MYC(C-MYC)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61例行胃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术后蜡块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的经病理医师证实为正常的胃黏膜组织15例作为对照组。PIM-1、PIM-3和C-MYC表达的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法。结果两组PIM-1、PIM-3和C-MYC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PIM-1、PIM-3和CMYC的表达与肿瘤的最大径、浸润深度和Ki67增殖指数密切相关,PIM-1和PIM-3的表达与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C-MY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三者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腺癌中PIM-1、PIM-3和C-MYC高表达是促进肿瘤形成和进展的重要因素。PIM-1、PIM-3和C-MYC三者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周期相关因子Geminin、组织蛋白酶(Cath)-D和增殖细胞标志物(Ki)67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32例老年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术后组织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以70例老年慢性宫颈炎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Geminin、Cath-D和Ki67的表达。结果观察组Geminin、Cath-D和Ki67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Geminin、Cath-D和Ki67的表达与肿瘤的最大径、是否累及宫颈管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Geminin、Cath-D均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老年子宫颈鳞癌组织中Geminin、Cath-D和Ki67高表达,三者协同作用对肿瘤的进展有促进作用,术后联合检测Geminin、Cath-D和Ki67的表达可能对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Rho 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7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选择距肿物边缘>3 cm的正常肝组织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Rho E和MMP-9的表达。结果两组Rho E和MMP-9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Rho E和MMP-9的表达与肿瘤的脉管累犯密切相关,Rho E的表达与肿瘤数量密切相关,MMP-9的表达与转移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Rho E和MMP-9具有负相关性。结论肝细胞癌中Rho E低表达、MMP-9高表达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作用。Rho E和MMP-9可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口腔鳞癌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7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0的表达,关注二者表达特征及关联性。方法 65例口腔鳞癌为观察组,21例口腔手术切缘的非肿瘤性鳞状上皮为对照组,均留取术后蜡块组织及完整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CD74和MMP-10表达。结果观察组CD74和MMP-10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CD74和MMP-10表达阳性率与肿瘤脉管累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D74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和肿物最大径密切相关。二者均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线性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结论 CD74和MMP-10高表达且具有协同作用,不仅促进口腔鳞癌形成,还对肿瘤转移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征及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二者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子宫内膜样腺癌根治手术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术后的蜡块组织及临床资料,25例非肿瘤性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MMP-14和VEGF的表达。结果两组中MMP-14和VEGF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MMP-14和VEGF的表达均与肌层浸润深度和宫颈累犯密切相关。MMP-14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二者均与年龄和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MMP-14和VEGF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MMP-14和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升高,二者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对肿瘤性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贤敏  谢贤镛  刘东 《山东医药》2009,49(43):66-67
目的 探讨血管內皮生长因子(VEGF)、Ki-67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2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观察组)和11例慢性宫颈炎组织(对照组)中VEGF、Ki-67表达.结果 对照组VEGF蛋白、Ki-67均不表达,观察组阳性率分别为100%、75%,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 VEGF、Ki-67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其可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Ki-67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并指导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老年宫颈鳞癌术后组织中ARM重复X连锁蛋白(ARMCX)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以67例宫颈鳞癌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及留取的术后新鲜组织作为观察组,以20例非肿瘤性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ARMCX1和MMP-2的表达。结果观察组ARMCX1和MMP-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RMCX1及MMP-2表达量与肿瘤组织学分型、肿瘤脉管累犯及淋巴转移情况明显有关(P0.05)。肿瘤的增值指数增高,ARMCX1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ARMCX1和MMP-2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鳞癌老年患者术后组织中ARMCX1和MMP-2的表达明显增加,且存在相互协同作用。检测宫颈组织中ARMCX1和MMP-2的表达对肿瘤发生、发展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TIMP-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鼻腔鳞状细胞癌患者45例(观察组),鼻窦炎或过敏性鼻息肉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MMP-2、MMP-9、TIMP-1、TIMP-2,分析各指标间及与鼻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MMP-2、MMP-9、TIMP-1、TIMP-2阳性率分别为57.8%、62.2%、66.7%、73.3%,对照组分别为23.3%、13.3%、56.7%、26.7%,两组MMP-2、MMP-9、TMP-2比较P均<0.05.MMP-2表达与鼻腔鳞状细胞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MMP-9、TIMP-2与鼻腔鳞状细胞癌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鼻腔鳞状细胞癌中MMP-2与TMP-2表达呈正相关(r=0.64,P<0.05).结论 MMP-2、MMP-9及TIMP-2表达与鼻腔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组织蛋白酶D、Ki67和PCNA的表达关系及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差别。方法以7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以5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组织蛋白酶D、Ki67和PCNA的表达,探讨组织蛋白酶D、Ki67和PCNA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关注组织蛋白酶D对Ki67和PCNA表达阳性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观察组中组织蛋白酶D、Ki67和PCNA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组织蛋白酶D、Ki67和PCNA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最大直径、分化程度、淋巴道转移及脉管浸润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组织蛋白酶D和Ki67、组织蛋白酶D和PCNA、Ki67和PC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组织蛋白酶D、Ki67和PCNA高表达,在肿瘤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组织蛋白酶D可能对肿瘤细胞中Ki67和PCNA阳性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老年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irpto-1、Surviv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113例老年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存档的蜡块组织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70例子宫肌瘤或子宫脱垂后经病理证实为正常的老年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irpto-1、Survivin和MMP-14的阳性表达。结果观察组Cirpto-1、Survivin和MMP-1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irpto-1、Survivin和MMP-14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有无癌栓及Ki67密切相关。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Cirpto-1、Survivin和MMP-14表达正相关。结论老年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irpto-1、Survivin和MMP-14高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三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30例及正常食管黏膜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m23-H1、MMP-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nm23-H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43.3%(13/30),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30/30),两者间差异显著(χ2=22.083,P0.05)。MMP-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90.0%(27/30),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3.3%(10/30),两者间差异显著(χ2=28.370,P0.05);nm23-H1、MM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H1的表达与切端癌残留有关(P0.05),MMP-2的表达与切端癌残留无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nm23-H1与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 nm23-H1、MMP-2均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均可促进远处转移的发生;nm23-H1的表达缺失可能与切端癌残留有关;nm23-H1、MMP-2可作为判断食管癌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