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ARIES-II图象分析系统 ,对100枚已植入颌骨内的牙种植体X线片数字图象中的种植体周围间隙宽度值、间隙灰度值、牙槽骨高度值进行了计算机测量。结果表明牙种植体受载后在颌骨内经历了骨的吸收与重建 ,其骨高度的改变于一年后趋于稳定进入正常生理改变 ,间隙宽度变化与时间成负相关 ,间隙灰度的测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牙种植体周围组织病理改变的早期诊断 ,为牙种植体周围结构X线图象定量分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口腔医学》2014,(7):557-558
介绍一种制作导板以确定种植体的位置,避免种植体歪斜的新方法。方法对缺牙模型排牙后制作诊断导板。口内戴诊断导板进行CT扫描,扫描数据输入诺保科种植牙软件进行三维分析。根据颌骨形态、邻牙牙齿长轴、咬合关系设计确定种植的方向及深度。制作手术导板,转移、复制种植体在软件中的设计位置。口内戴手术导板行种植体植入术。结果 62例种植牙导板定位微创手术,种植体植入的深度、方向正确,没有造成伤及神经管、上颌窦、邻牙牙根、颌骨侧穿等并发症,植体长轴与牙长轴合一,植体位于人工牙牙合面中央。结论手术导板做种植体的预见性精确定位,种植体垂直于牙合面,不歪斜,避免种植方向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一种制作导板以确定种植体的位置,避免种植体歪斜的新方法。方法 对缺牙模型排牙后制作诊断导板。口内戴诊断导板进行CT扫描,扫描数据输入诺保科种植牙软件进行三维分析。根据颌骨形态、邻牙牙齿长轴、咬合关系设计确定种植的方向及深度。制作手术导板,转移、复制种植体在软件中的设计位置。口内戴手术导板行种植体植入术。结果 62例种植牙导板定位微创手术,种植体植入的深度、方向正确,没有造成伤及神经管、上颌窦、邻牙牙根、颌骨侧穿等并发症,植体长轴与牙长轴合一,植体位于人工牙牙合面中央。结论 手术导板做种植体的预见性精确定位,种植体垂直于牙合面,不歪斜,避免种植方向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ARIES-Ⅱ图象分析系统,对100枚已植入颌骨内的牙种植体X线片数字图象中的种植体周围间隙宽度值,间隙灰度值,牙槽骨高度值进行了计算机测量。结果表明牙种植体受载后在颌骨内经历了骨的吸收与重建,其骨高度的改变于一年后趋于稳定进入正常生理改变,间隙宽度变化与时间成象机相关。间隙灰度的测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钛75牙种植体犬颌骨种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研究钛75(铝钼锆钛合金)牙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在4条成年种犬下颌骨的缺牙区,植入全埋入式和半埋入式钛75(AlMoZrTi)牙种植体,6个月、12个月后,进行X线检查、松动度测定、含种植体的颌骨不脱钙切片光镜观察。结果 牙种植体存留率:全埋入式100%(4/4),半埋入式91.7%(11/12)。所有存留种植体均稳固、无松动,牙周测试仪(Periotest)测定值略低于健康的自然邻牙测定值,但两者相差不显著。除1枚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外,所有半埋 种植体均牙龈健康,龈袋深<2mm。两类种植体与颌骨间均发生骨性结合。结论 钛75是良好的种植材料,Periotest牙周测试仪对于种植体植入后骨性界面观察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头颈部肿瘤的常规治疗主要是手术结合放疗,而术后颌骨及相应的牙列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种植牙的普及,更多患者选择种植牙修复头颈部手术后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手术后放疗不仅增加颌骨骨髓炎及黏膜炎的发病率,甚至导致颌骨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RN),影响种植体的存活。因此,尽可能减小放疗对颌骨的影响并选择合适的种植时机、种植体修复方式及干预手段,对种植体在颌骨内的存留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种植体在颌骨放疗区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体支持的固定和可摘义齿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十年观察期内种植体支持的固定和可摘义齿修复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体的生存率和影响因素。方法:1995-2006年,227例患者(92例男性,135例女性)平均年龄63.7岁,在Charite’大学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接受种植和修复治疗。共1652颗种植体种植在牙列缺失上颌骨、下颌骨或双侧颌骨,支持76例(24.68%)固定义齿,232例(75.32%)可摘义齿。观察性别,种植体部位、修复方法对种植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其中有50例患者73颗种植体丧失,累计种植体生存率94.76%,本研究显示种植体生存率女性(93.93%)略低于男性(95.93%),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上颌骨种植的种植体生存率(95.87%)略高于在下颌骨种植(94.53%),但统计学没有显著性意义。10年累计固定和可摘义齿的种植体生存率分别是98.02%和93.55%,两种修复方法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确认了种植体支持牙列缺失患者修复中长期的成功率,并得出结论种植体生存率与性别,种植部位关系不大,与修复方法有关。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预后比可摘义齿好。  相似文献   

8.
第三章种植义齿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口腔牙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骨在生物体中起着支架和运动杠杆作用 ,骨和骨组织所具有的力学特性 ,是实现这种功能的基础。当口腔牙种植体植入颌骨组织内以后 ,就与周围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它在功能状况下要承受载荷 ,并分布和传递力量。由于载荷的分布与传递 ,一方面骨和种植体产生移动和变形 ,甚至可能出现结构破坏等物理效应 ,同时要产生各种生物效应。研究种植体和骨在载荷作用下所产生的效应 ,认识了解口腔牙种植体的功能预后。从而指导种植生物材料研制 ,口腔牙种植体设计和种植义齿设计。口腔牙种植体和人工关节均属骨内种植体 ,…  相似文献   

9.
随着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种植覆盖义齿逐渐成为无牙颌患者恢复美观和功能的常规修复方式,其提高了无牙颌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种植覆盖义齿的种植体因素、附着体因素、咬合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等对剩余牙槽嵴的影响进行综述.现有研究提示医师在进行义齿设计时,首先需要在术前考虑患者的口腔黏膜及颌骨条件,选择适宜尺寸的种植体以确保种植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颧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严重吸收和上颌骨缺损患者中的植入方法及其辅助定位。方法 5例患者共成功植入8枚颧种植体。所有患者术前颧骨、上颌骨均行三维CT重建,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作(CAD.CAM)技术制作1:1快速原模型,在三维CT和模型上测量颧骨和上颌骨的相关参数。按颧种植体植入的外科程序操作。结果 8枚颧种植体和11枚常规牙种植体植入方向和位置理想,骨结合良好;颧种植体的长度40-50mm;应用解剖学模型和外科模板使种植体定位精确。结论 颧种植体植入是上颌后牙区严重吸收和上颌骨缺损患者咀嚼功能重建的一种可行方法,三维CT、CAD.CAM技术的应用使颧种植体的植入更为精确,患者颧骨和上颌骨相关参数的测量有助于术前计划、适应证选择和术中颧种植体的植入。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 ,骨内微细结构破坏 ,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高的系统性骨代谢疾病[1] ;其在老龄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中发病率极高[2 ,3 ] 。自 196 5年Branemark引入骨整合种植体概念后 ,牙种植从 2 0世纪 80年代得以飞速发展 ,并以其高的可预测的成功率[4,5] 成为目前修复牙缺失 ,恢复美观及咀嚼等功能的重要手段。种植体骨整合 (osseointegration)及良好的功能依赖于颌骨局部健康的骨质和足够的骨量 ;因而系统性OP与颌骨的关系及其对牙种植的影响是临床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游离端由种植体和天然牙支持的桥体的修复设计。方法 :16例磨牙缺失牙患者植入34枚两段式种植体 ,修复32个缺失后牙 ,采用天然牙—末端骨种植体上端烤瓷固定桥修复体的设计。结果 :经定期复诊随访 ,追踪临床观察2年 ,其中1例因种植体颈部螺栓折断而失败。1例因种植体松动而拔除外 ,其余取得良好效果 (87.5 % )。结论 :天然牙—末端骨内种植体混合支持上部固定修复设计是可行的 ,但是应充分考虑种植体所在的颌骨位置、咬状态、所受应力大小、功能需要等诸多因素 ,合理的设计是种植体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套筒冠固位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CDIC一段式叶状种植体、锥状螺旋种植体植入牙列缺失患者的颌骨内,种植体上部修复结构为套筒冠及桥架连接固位,以覆盖或种植义齿修复3例牙列缺失。本文详细介绍该修复义齿的制作方法,并对种植体的选择、义齿设计特点及支持方式进行报告和讨论。笔者临床观察病例一年,一段式种植体稳固,与骨界面形成骨性结合。提出种植体早期应保持无负荷状态并使用过渡性中空保护性义齿是种植体稳固的重要保证。对套简内、外冠及种植体基桩的适应性及缓冲的要求也是修复体成功的重要条件。该修复方法、材料、工艺较为简单,集活动一固定联合修复的特点。患者对其效果满意。有关该修复体在行使功能中对种植体的应力作用特点及义齿的远期效果将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下颌骨参与组成牙、颌、关节系统,是语言及咀嚼活动的杠杆。无论功能和形态,都是全身最复杂的骨骼之一。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会引起颌骨内应力和自身的形变,临床情况下,如牙种植体、或重建手术中,外力载荷于下颌骨,都将会影响颌骨的建模与重构。为了确定颌骨受力后的情况,首先要知道它的基本力学性质,以下就其生物力学性能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种植义齿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口腔修复体,是一项高技术系统工程,种植技术要求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多,X线影像是衡量口腔牙种植体手术前适应证和种植体手术后效果的手段之一,本文就一组牙种植手术前、后X线影像进行分析,目的是阐述两种高质量X线影像在牙种植体治疗前后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7~62岁。其中牙周病导致牙齿脱落12例,龋齿导致牙齿脱落4例,颌骨纤维瘤手术后牙齿脱落1例,嗜酸性肉芽肿手术后牙齿脱落1例,外伤牙齿脱落1例,正畸手术后牙齿脱落1例。20例中全…  相似文献   

16.
拔牙后即刻进行骨内种植有缩短种植后修复的时间,消除患者对延期手术的疼痛恐惧而乐于接受,有效地保留牙槽骨,减缓吸收,有利于种植体植入原牙所在的颌骨部位。但是由于拔牙创存在导致种植部位骨量不足,种植体周围存在骨缺损间隙,是即刻种植较棘手的问题。目前国内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临床研究颌骨并牙列缺损采用ERA种植覆盖义齿进行修复的效果.材料与方法:23例的颌骨并牙列缺损患者采用ERA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结果:经过1年至5年时间随访,100%的患者表示对该义齿的固位性能,咀嚼效能,舒适程度.以及装卸的方便程度感到满意.142个种植体,有2个病例6个月时出现4个种植体松动,进行了即刻补种,其余无失败病例.结论:ERA种植覆盖义齿进行修复颌骨并牙列缺损患者,临床观察患者非常满意,提示该方法是一种方便、经济、可靠的修复方式.本组病例应用美国Stemgold公司生产的太极扣(ERA)和Bmnemark系统,Implanmed种植体及太极扣种植体,ITIMark系统,XIVE系统等种植体.采用带血管腓骨瓣等移植完成骨基础重建,然后进行同期或延期种植,最后完成种植太极扣覆盖义齿修复.对23例颌骨缺损(142个种植体、63个扣)缺失牙病例进行了种植覆盖义齿修复,采用的是粘固桥式支架连接,太极扣固位,由于大量骨缺损,所以大量采取种植体支持,覆盖修复重建良好外形.观察1月-5年.有5个病例中间经过修理或更换阳扣,有一个病例修复后5个月牙龈退缩,6个病例有牙龈增生,3个有明显骨吸收.本题通过对太极扣临床应用种植体太极扣完成各类颌骨缺损后的修复.探讨太极扣赝附体修复的设计方法,以及移植骨吸收原因和规律,以及阴阳、太极概念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天然牙-牙种植体联合桥He面力点不同对牙种植体周围骨的应力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固定桥He面力点不同,牙种植体周骨应力分布规律及应力值不同,力点远离种植体,则拉应力值明显增加,结论:设计天然牙-牙种植体联合桥时不仅需消除咬合高点,而且咬合接触点分布主要靠近牙种植体,并减小侧向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成人合并Kendy's Ⅱ类牙列缺损的错略畸形方法:对Angle Ⅱ类合并牙列缺失的牙he畸形、根本无磨牙作为支抗的病例,选用种植体植入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铪畸形,观察其可行性及疗效;在矫正治疗结束后,根据情况进行种植修复。结果:所有病例都是极为有效的尝试结论:对Angle Ⅱ类合并牙列缺失的错略畸形的矫正使用种植体作为支抗不仅是有效、可行;而且可一并修复牙列缺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比较侧方(牙合)时线性猞和解剖袷种植覆盖全口义齿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为线性牙合种植覆盖全口义齿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志愿者1名.采用薄层CT及ANSYS 7.0软件建立志愿者颌骨、黏膜、两枚位于下颌尖牙区由杆卡附着体连接的种植体、线性(牙合)和解剖(牙合)种植覆盖全口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咀嚼肌肌力加载下侧方(牙合)时两种模型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结果 侧方胎时解剖骀模型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主要集中于工作侧种植体的舌侧偏远中;线性(牙合)模型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于工作侧与非工作侧种植体偏远中,且两侧均有较广泛的应力分布.两种模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峰值均出现于工作侧,垂直方向上应力(σz)显示,解剖(牙合)和线性(牙合)模型的压应力分别为-6.47 MPa、-4.86 MPa,拉应力分别为6.81 MPa、3.04 MPa,最大主应力(σl)显示,解剖(牙合)和线性(牙合)模型的压应力分别为-4.20 MPa、-3.48 MPa,拉应力分别为7.20 MPa、5.33 MPa.结论 对于两枚种植体支持的、杆卡附着体固位的下颌种植覆盖全口义齿,在(牙合)力相同的情况下,侧方(牙合)时线性(牙合)种植覆盖全口义齿下颌两侧种植体负载的(牙合)力比解剖(牙合)更均匀,且种植体所受负荷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