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的肽能神经支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心脏的肽能神经支配吴光明,于彦铮(上海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032)心脏神经在维持心脏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状态中均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心脏神经的性质、来源和分布,对于理解心脏复杂的生理机制,加强对心血管病的认识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生理学、药理...  相似文献   

2.
人胚胎期小肠六种肽能神经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杨恬  蔡文琴 《解剖学报》1994,25(1):84-88,T01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53例不同胎龄的人胚胎小肠的亮氨酸脑啡肽(L-Enk)、P物质(SP)、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甘丙素(GAL)等6种肽能神经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并与ACh能神经和膀胱的肽能神经的发生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人胚胎小肠神经中ACh能神经发生早于肽能神经;同一个体不同器官肽能神经并非同时发生。本文观察到的小肠肽能神经的  相似文献   

3.
脊髓神经管神经上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中分离神经上皮干细胞并诱导其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方法:利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单细胞克隆技术分离神经上皮干细胞;采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新生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单标或双标染色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和分化后特异性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用纹状体组织提取液,诱导神经上皮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结果:从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 中分离的细胞可以连续传代,表达nestin,它们分化后可以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与对照组3%相比,纹状体组织提取液可以诱导这些细胞中的12%分化成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结论:分离自脊髓神经管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multipotent),是增殖能力很强的神经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一定的体外环境中能被诱导成为特定的神经元,提示其可以为神经移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及迷走神经切断术,探讨猪食管一氧化氮类及肽类神经支配的神经化学特性。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肌间神经丛及粘膜下神经丛中有部分神经元呈nNOS、VIP、GAL、NPY、PACAP、L-ENK、SP、5-HT及CB免疫阳性,但未见CGRP及SOM阳性神经元。nNOS及CB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不同的神经元胞体内。将PGP9.5作为神经元胞体的标记物,并采用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分别观察了PGP9.5与nNOS、VIP、SP的双标情况。结果如下:(1)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约占PGP9.5标记神经元总数的63%,而VIP免疫阳性神经元约占36%,SP免疫阳性神经元约占28%;(2)神经节内神经元的平均数量呈现吻尾方向的递增趋势,且食管腹段神经丛内神经节数量明显高于食管其他部位;(3)食管肌层内VIP/GAL/NPY免疫阳性纤维分布最广,其中部分阳性纤维同时呈nNOS或PACAP免疫阳性;SP和/或L-ENK免疫阳性纤维在粘膜肌层的分布明显多于平滑肌层。CGRP阳性纤维非常少见,这一点不同于对其他动物的观察结果;(4)经一侧迷走神经切断后,肌间神经丛内PACAP及5-HT免疫阳性纤维明显减少,提示这些纤维可能来源于迷走神经;而平滑肌中VIP/GAL/NPY和/或nNOS免疫阳性纤维数量未发现明显变化,可能为内源性来源。  相似文献   

5.
Wang X  Peng C  Liu T  Wang R  Hou W  Zheng X  Zheng E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28(5):1040-2, 1051
能量信号转换与传输技术是神经假体研究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简述神经假体能量信号转换与传输技术的理论基础,然后对神经假体研究中能量信号转换与传输的三种关键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供能通信技术的研究方向和难点进行讨论,指出神经假体能量信号转换与传输技术的重点关注内容,有助于神经假体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血管周肾上腺素能神经密度与管壁组成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组织化学技术和电镜方法对家兔、豚鼠和大鼠血管周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密度与管壁组成成分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证明,血管周神经分布于外膜层,中膜内未见有神经分布,肌性动脉(以肠系膜动脉为代表)较弹性动脉(以颈总动脉为代表)的血管周神经密度和含膨体数都较高。神经肌肉间隔近(0.05—3微米),最近者神经与肌肉间除基板外无其它组织成分。弹性动脉神经肌肉间隔较远(1—12微米),神经肌肉间隔以外弹力膜、成纤维细胞和板层状的结缔组织。股动脉和肾动脉周的神经分布特点介于上二者之间。静脉较相应动脉神经分布稀疏。但也存在部位的特殊性和种属差异性。如脐动脉虽属肌性动脉,但动脉周并无神经分布,豚鼠肾动脉周的神经密度远较兔及大鼠稀疏。作者认为血管周的神经密度与血管壁中平滑肌的含量有关。本文并对肌性动脉周神经分布致密的原因,不同类型动脉的神经分布特点与生理功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阴茎包皮系带的神经支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茎包皮系带是一种能引起高度性快感的“V”形结构,其内富含由阴茎背神经和会阴神经的感觉神经终末及形成的特化的神经小体,是男性阴茎部位中极敏感的区域。包皮系带接受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双重支配,躯体神经来自于阴茎背神经和会阴神经,自主神经来自于盆丛。阴茎背神经和会阴神经参与阴茎勃起的性反射活动,且内含有大量氮能和肽能神经纤维,参与阴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为特征。现在,人们通过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体内外分化条件的研究,获得利于其分化和存活的最佳条件,为帕金森病的细胞替代治疗提供充足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本文对体内外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诱导分化的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用乙醛酸荧光法研究狗的股静脉及其辩膜的神经支配结果显示静脉壁内和静脉瓣膜的基部存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的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和平滑肌组织合成为“神经肌肉系统”。此系统的存在,首先提示了瓣膜活动有主动作用,临床学家实施静脉瓣膜移植或研制人造瓣膜时,必须关注这个基础理论。其次,提示了静脉血液■流诸因素中也应考虑到静脉自身的舒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金山  苏慧慈 《解剖学报》1995,26(2):180-184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GDN显色技术,在光镜水平观察了含NPY、SP和CGPP神经纤维在豚鼠回肠Peyer’s集结的定位与分布。本文对Peyer’s集结内这些肽能神经的起源、性质及其在胃肠粘膜局部免疫反应中可能的调节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诱发荧光和胆碱酯酶组化、髓鞘染色、镀银等技术,对41例新生儿胆总管末端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神经分布进行了系统地观察。证明该区有丰富的胆碱能、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神经的密度与平滑肌的含量有关。在此区内未见肾上腺素能节后神经元,但可见副交感节后神经元,后者属DogielⅠ型和DogielⅡ型神经细胞。大小不等的AChE阳性神经节,神节丛节位于外膜、肌层及乏特氏壶腹粘膜下。在该区外膜处的血管附近还发现ButhE阳性小神经节、小神经节群。ButhE阳性神经纤维布于粘膜下及血管壁,并在血管附近形成小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从形态学角度验证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双向”调节理论,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对Wistar大鼠鼻粘膜及耳廓皮肤进行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末梢关系的研究。结果:大鼠鼻粘膜及耳廓皮肤肥大细胞与P物质能神经末梢存在国为密切的形态学构筑关系,肥大细胞可“串连”于P物质能神经纤维,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但尚不能断定肥大细胞为P物质阳性细胞,结论:提示肥大细胞与P物质能神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GDN显色技术,在光镜水平观察了含NPY、SP和CGRP神经纤维在豚鼠回肠Peyer's集结的定位与分布。结果显示,邻近Peyer's集结的粘膜下层内有以上3种肽能神经纤维和神经元胞体分布,Peyer's集结不同区域含NPY、SP和CGRP神经纤维的定位有明显差异。在上皮下圆顶区,3种肽能神经分支均形成纤细的神经网,并向滤泡相关上皮方向延伸;滤泡间区含NPY神经多循微血管壁走行、仅少数分支定位于免疫细胞之间,而含SP和CGRP神经以非血管性纤维为主、常分布于此区的免疫活性细胞间;滤泡区内仅见少量含NPY和SP神经终末分布、未发现含CGRP神经分支。总体上,Peyer's集结内含NPY和SP神经纤维数较CGRP免疫反应纤维为多。Peyer's集结含NPY、SP和CGRP神经支配的发现,为研究神经肽调节消化道粘膜免疫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本文对Peyer's集结内这些肽能神经的起源、性质及其在胃肠粘膜局部免疫反应中可能的调节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新生儿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血管活性肠肽(VIP)能神经支配,VIP能神经在输尿管下段,膀胱体,尿道上部,输卵管峡、子宫体、阴道穹隆等处较丰富。此种神经主要分布于平滑肌层,且与平滑肌的含量有关,即平滑肌层越厚的部位神经越多。VIP能神经也分布于上述一些部位的内膜的腺体,也分布于血管壁,在肾、输尿管上部未见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在泌尿生殖道管壁均未见VIP免疫反应的神经节传神经细胞体。  相似文献   

15.
神经营养因子对帕金森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显示出诱人的前景。在对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作用的神经营养因子当中 ,以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效应更强大。此外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主要靶区纹状体细胞以及该神经元局部的胶质细胞可产生对此神经元有作用的神经营养因子。本文概述了有关的研究成果 ,并对神经营养因子运用于帕金森氏病的治疗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大鼠子宫妊娠期的植物性神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应用组织化学、电镜和生物化学测定,对大鼠子宫妊娠期的植物性神经变化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随妊娠期的进展,大鼠子宫壁中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数量明显减少。子宫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减低。NE含量以ng/g组织湿重表示,对照组为194.79±62.85,晚期妊娠组为78.56±30.48,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电镜观察表明,晚期妊娠子宫壁中的轴索数目明显减少,并可见“固缩型”和“空虚型”的退行性变的神经终末支。大鼠子宫神经和平滑肌的间隔,文献报告属紧密接触型,二者间距小于20 nm。本观察结果表明,大鼠子宫神经平滑肌间隔仅有20%属紧密接触型,大部分神经肌肉间隔在100 nm以上。妊娠期紧密接触型的比例更少。本文还对子宫妊娠期植物性神经变化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Sertoli细胞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前体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ertoli细胞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及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将大鼠Sertoli细胞与14 d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体外共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半乳糖脑苷脂(GalC),及多巴胺能神经元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神经前体细胞中GFAP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β-Ⅲ tubulin 阳性细胞数增多,并出现TH阳性神经元.结论:Sertoli细胞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的生长,但具有显著促神经元分化作用,并能够诱导与其共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8.
背景:有效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定向诱导分化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所在。 目的:观察低氧条件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孕12 d胚鼠腹侧中脑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B27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并传代,分别置于常氧(体积分数21%O2)或低氧(体积分数3%O2)环境下增殖5~7 d后,接种于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或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 µg/L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结果与结论:低氧环境下分化10~12 d,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均高于常氧组,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下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比例更高,表型更成熟。说明低氧环境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明显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数量足够、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9.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和扩增受细胞自身基因和外来信号的调控。 目的:观察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常氧、低氧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下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情况。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E12小鼠胚胎腹侧中脑组织,胰酶消化和机械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扩增;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在有血清培养基中对纯化神经干细胞自然分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分别鉴定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建立常氧和低氧环境,设置常氧组、常氧+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低氧组、低氧+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按实验分组在有血清条件下诱导分化。 结果与结论:在低氧条件下,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均高于常氧组;尤其是低氧环境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下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比例更高,表型更成熟。说明低氧环境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明显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数量足够、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20.
大鼠舌组织中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纤维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雪梅  王盛花  齐威琴  王惠珠 《解剖学研究》2002,24(4):276-277,280,I005
目的探讨舌组织内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的关系及其功能意义。方法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对10只Wistar大鼠舌组织进行SP、VIP和NPY染色。结果经与甲苯胺蓝邻片对比观察,舌组织内肥大细胞分别呈SP、VIP和NPY免疫反应性;在舌组织固有层及肌间结缔组织中还分布有丰富的SP、VIP和NPY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肽能神经纤维附近或周围可见有免疫反应阳性的肥大细胞,这些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紧密相靠或接触。结论 大鼠舌组织内肥大细胞和神经纤维分别呈SP、VIP和NPY免疫反应性,提示肥大细胞与周围神经无论是在形态还是在功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