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有过许多描述名称,如多发性自愈性皮肤鳞状细胞癌、角化癌、瘤样角化病、特发性皮肤假上皮瘤样增生、假癌样软疣和假癌等,命名繁多,且各种名称含义差别很大,使临床和病理工作者无所适从,影响患者的正确治疗。此瘤一般生长较快,表面常形成火山口样溃  相似文献   

2.
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KA)是一种可自愈的皮肤假性肿瘤,亦可称之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皮脂性软疣、鳞状细胞假上皮瘤等。KA目前可分为3型,即单发型、多发型及发疹型。单发型可见3种罕见临床类型:巨大角化棘皮瘤、边缘离心性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 centrifugal margina,KCM)、甲下角化棘皮瘤[1]。本病例治疗上以盐酸多西环素联合阿维A胶囊序贯应用,减少不必要过度治疗,为临床KCM的诊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角化棘皮瘤12例病理形态观察孙永革(病理学教研室)角化棘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自愈性皮肤肿瘤,生长迅速,肿瘤中央常有火山口样溃疡,组织学上瘤细胞可出现异型性,以致临床、病理上易误诊为鳞癌。笔者选择12例角化棘皮瘤病例,进行病理形态观察与讨论。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角化棘皮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化棘皮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张弘孙爱静宋敏杨波1宋继谒(基础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沈阳110001)关键词角化棘皮瘤;火山口样溃疡;自愈性肿瘤角化棘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自愈性皮肤肿瘤,生长迅速,组织学上瘤细胞有异型性,部分病例瘤细胞异型性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皮肤肿瘤病症的临床诊断及临床表现。方法收集40例皮肤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加以回顾探究。结果本组40例皮肤肿瘤患者中,上皮细胞肿瘤合并角化棘皮瘤者10例,脂溢性角化病者12例,基底细胞癌者10例,鳞状细胞癌者2例,黑色素细胞瘤合并黑色素细胞痣者4例,附属器肿瘤合并增生性外毛根鞘肿瘤者2例。结论皮肤肿瘤病理学存在较多类型,临床诊断符合率较低。组织病理检查对皮肤肿瘤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皮肤角化性棘上皮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方法 复习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 10例病人,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已达到治愈.结论 角化性棘上皮瘤又称为自愈性鳞状细胞癌,不需要化疗及放疗,病理鉴别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角化棘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4例角化棘皮瘤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发生于臀部1例,鼻前庭1例,其余均发生于曝光部位,均为单发型。肿瘤呈半球状突出于皮肤表面,中央充满角质栓,似"火山口"样,边缘有唇状表皮包绕。结论: 角化棘皮瘤的诊断依据特征性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应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相鉴别,局部完整切除皮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陈健  鲁洁琼 《浙江医学》2005,27(6):442-443
角化棘皮瘤(KA)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肿瘤,通常认为是一类良性病变,症状及病理形态复杂多样,有时与高分化鳞癌鉴别较为困难.近年来不少学者对KA的生物学行为提出新的质疑,Hodak 等[1]认为本瘤本质上是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癌(SCC).为进一步加深对KA的认识,笔者现将我院1997~2003年15例角化棘皮瘤及癌变病例进行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角化棘皮瘤(KA)为一种良性自愈性皮肤损害,临床和病理与鳞状细胞癌(SC)相似,过去常误诊为SC,使病人遭受精神负担和不必要的放疗和范围过大的手术。为了足够重视本病,本文报告8例,并对临床病理鉴别诊断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1例上唇角化棘皮瘤术后恶变为鳞状细胞癌病例,进一步了解角化棘皮瘤与鳞状细胞癌的关系及相关病理学改变。方法1例上唇角化棘皮瘤患者初次手术后行病理检查,提示为角化棘皮瘤,术后复发,2周后再次手术,病理报告示鳞状细胞癌。结果角化棘皮瘤在病理上与鳞状细胞癌很相似,临床上容易混淆,对于角化棘皮瘤患者,需认真分析病理学改变,并加强随访,必要时重复行病理学检查。结论无论是临床上还是病理上,角化棘皮瘤和角化棘皮瘤癌变都十分相似,即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也只能区别典型病例而不能区别近似的病例,如其基底层细胞生长活跃,临床上应按局部癌变处理,建议外科医生做病灶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角化棘皮瘤的病理学特征、恶性程度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我科15例角化棘皮瘤患者的资料,观察和探讨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角化棘皮瘤的典型病变为境界清楚的半球状隆起,中央溃疡形成呈现"火山口"样;组织病理以表皮向真皮内凹陷呈"火山口"状,其中充满角化物质,肿瘤两侧的上皮细胞形成鱼唇样特征;应选择手术治疗,长期随访。结论角化棘皮瘤为低度恶性的皮肤肿瘤,有特殊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特别要注意与皮肤鳞状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皮肤肿瘤的病理学特点,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分析本科室2009年3~12月60岁以上皮肤肿瘤患者2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0例病例中属于上皮细胞肿瘤有角化棘皮瘤5例、脂溢性角化病6例、基底细胞癌5例、鳞状细胞癌1例,属于黑色素细胞瘤有黑色素细胞痣2例,属于附属器肿瘤有增生性外毛根鞘肿瘤1例。结论老年人皮肤肿瘤病理学类型较多,诊断符合率不高。组织病理对皮肤肿瘤的诊治有重要价值。长时间日照等可能是引发皮肤肿瘤的危险因素。外科手术是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角化棘皮瘤临床病理学特点,从而与鳞状细胞癌相鉴别。方法收集27例角化棘皮瘤,标本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合临床情况及病理组织形态对角化棘皮瘤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角化棘皮瘤生长速度快,角质形成火山口样,周围上皮呈衣领样,部分上皮可有不典型增生,真皮内炎症细胞浸润。结论角化棘皮瘤形态学上有其特点,紧密结合临床可以与鳞状细胞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总结15例单发性面部和唇部角化棘皮瘤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体会。指出角化棘皮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有恶变倾向,临床和组织学上很象鳞状细胞癌,对它的诊治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角化棘皮瘤是一种在临床上和组织学上类似鳞癌但可自愈的假性肿瘤,此病在眼科临床并不常见,容易误诊,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2例眼睑角化棘皮瘤误诊为恶性肿瘤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维甲酸能促使多发角化棘皮瘤的消退,包括罕见的类型如边缘离心型和斑块型角化棘皮瘤,它们可能持续存在并进行性生长,导致诊断和治疗困难。对象:作者报道的3例患者,皮损为浸润异常、角化的斑块,累及小腿或鼻唇部,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可能与这类特殊的角化棘皮瘤有关。该3例患者的皮损表现各不相同,与典型的角化棘皮瘤表现也不同,但活检结果均为肥厚型扁平苔癣样反应及假上皮瘤样增生。假上皮瘤样增生具有明显的漏斗囊肿成分,可发展成多发性角化棘皮瘤或者漏斗囊性鳞状细胞癌。2例活检标本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未发现人类乳头瘤病毒。3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一些临床诊断为眼周角化棘皮瘤的患者,评价其组织学证实为侵袭性鳞状上皮细胞癌(SCC)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包括1996—2004年在作者单位就诊的眼周肿瘤患者,根据临床表现最初被诊断为角化棘皮瘤的患者。结果:12例患者(8例男性,4例女性)临床诊断为角化棘皮瘤。最终的组织学诊断证实:2例(16.7%)为侵袭性SCC,10例(83.3%)为角化棘皮瘤。下睑为角化棘皮瘤最常累及的部位(50.0%)。6例患者进行了莫氏手术(60.0%),4例患者在术中冷冻切片的监测下进行了局部切除(40.0%)。平均随访21个月(s=13),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虽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角化棘皮瘤临床、病理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50例角化棘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角化棘皮瘤临床基本表现为肿瘤组织与间质间有清晰的轮廓,主要表现为大量核分裂,细胞明显的异型,手术治疗的有效率为100%.结论 角化棘皮瘤为低恶性的皮肤肿瘤,有特殊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手术治疗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发病、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粒状角化不全棘皮瘤;6例持久隆起性红斑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复发性早产胎膜早破伴发Ehlers-Danlos样皮肤异常;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毛囊炎促进克隆性淋巴样增生;与结节性硬化症无关且HMB45阴性的皮肤血管肌脂瘤应考虑为脂肪性血管平滑肌瘤;高分化血管肉瘤伴发反应性血管内皮瘤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恶性皮肤实体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特点,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系统性回顾的方法对2013至2016年间518例恶性皮肤实体肿瘤以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非黑素瘤性皮肤肿瘤(non-melanoma skin cancer,NMSC)共343例,癌前病变162例,NMSC中基底细胞癌206例、鳞状细胞癌73例、角化棘皮瘤47例,基底细胞癌、各亚型鳞状细胞癌门诊就诊比例呈逐年升高。NMSC男女比例差异不大,均以老年人(≥ 60岁)为主。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部(79.6%),以鼻部为著,侵袭性鳞癌好发于头面部(61.1%),原位鳞癌好发于躯干(34.6%)。癌前病变中日光性角化最多。结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NMSC门诊就诊比逐年升高,以头面部基底细胞癌增长最快,且以老年患者为主,提示关注环境危险因素(紫外线、汽车尾气、PM2.5)对恶性皮肤肿瘤发病的影响,以及早期预防教育、早期筛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