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现状分析,评价其是否符合放射卫生要求,对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现场进行检测和调查,将所得数据和资料与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核医学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最大值为0.40 μSv/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最大值为0.20 Bq/cm2结论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选址适宜,布局基本合理,辐射防护检测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正常运行条件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京津地区兽用X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放射防护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AQ/T 4270—201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等标准要求,对京津地区16家宠物医院的兽用X射线装置工作场所进行现状评价,综合分析工作场所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影响。结果 人员管理方面,职业卫生管理岗位设置、人员培训、个人防护用品、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职业病危害告知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的符合率分别为100%、81.3%、100%、75%、37.5%和25%。工作场所管理方面,大部分场所布局和分区合理,场所防护和应急实施配置齐全;部分场所存在辐射警告标志不规范,未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公告栏,未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等问题。文件管理方面,所有机构均存在制度文件不完善的情况。结论 16家机构的兽用X射线装置工作场所基本符合放射防护要求,但也存在人员和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管理不到位,制度文件不够完善等问题。机构需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学习,主管部门需加强监管,制定相对应的放射防护标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某医院新建核医学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方法 按照GBZI181-2006采用B类预评价表内容形式进行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的布局基本合理,拟采取的防护措施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结论 建设项目的放射性危害防护设施建设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某医院改建CT机房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为该院提出相应建议,同时为卫生行政部门的验收、审批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分析及现场检测,将获取的资料、数据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要求相比较,并做出评估。结果 机房外无工作状态指示灯、警示语及放射防护注意事项,有1名放射人员未培训、无放射工作人员证,这些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机房平面布局、设备布局与分区,放射防护和安全设施、个人防护措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 如按本评价建议落实,该改建项目的放射性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措施和设施可达到竣工验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某新建PET/CT中心的放射防护措施安全性评价,论证该PET/CT中心投入运行时的辐射安全性及对周围公众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建设项目场所设计资料的审查,确认其布局是否符合放射卫生学的要求;通过对工程屏蔽设计的审查与核实,论证项目主体工程屏蔽设计是否合理;通过对放射工作场所安全系统的分析,论证该项目所采取的辐射安全措施是否可行。结论 经估算,该建设项目放射工作场所各功能用房屏蔽设计符合辐射安全原则,只要按照审核的屏蔽设计进行建设,在保证施工质量前提下,能够有效的屏蔽放射性核素和PET/CT运行时产生的放射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天津市部分医疗机构建设项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为放射防护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天津市81个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及分析。结果 35个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护措施中,符合率最低的为警示标志和个人防护用品。46个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中,防护措施评价合格率为73.9%~100%,其中合格率最低的为个人防护用品;放射防护管理评价合格率为95.7%~100%,其中防护管理制度合格率最低。放射诊断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为97.1%,设备质量控制验收初检合格率为98.6%。结论 天津市医疗机构建设项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预评价完成率、机房单边和面积、工作场所布局和分区、通风、屏蔽措施、个人剂量管理和职业健康检查等均全部满足法规或标准的要求,部分评价内容如个人防护用品、警示标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评价工作,特别是不符合项的重点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某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对项目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剂量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辐射危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中心放射科放射工作场所辐射剂量水平和安全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建设项目在正常运行时,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辐射影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大型辐照装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重点环节进行分析,为以后做同类预评价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以某大型辐照装置预评价为例,分别探讨安全装置设计评价、屏蔽设计验证计算、放射卫生管理评价三个方面内容。结果 该项目拟设置的安全装置全面,屏蔽设计合理,放射卫生管理措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结论 大型辐照装置放射源活度大,在预评价中应尽量依照偏保守的原则进行评价,确保辐照装置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某医院新建综合大楼CT机房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标准与方法进行。结果 该CT机性能及机房的屏蔽防护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状态指示灯与机房门不能有效联动等。结论 该项目能够基本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该医院新建综合大楼CT机房项目的放射性危害防护设施等条件达到竣工验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某医院新建PET-CT中心项目进行设备性能及场所检测与评价,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及公众的健康权益,同时为行政部门的审核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对平面布局、屏蔽防护及安全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核实并现场检测,根据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评价。结果 该院PET-CT中心平面布局合理,设备性能所检指标均符合要求,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措施良好。结论 本项目各项放射防护措施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能够有效的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及公众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ET/CT工作场所布局设计内容,为医院PET/CT工作场所新建和改建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工作经验,结合PE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特点,对具有放射性的PET/CT工作场所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针对PET/CT工作场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可行的布局设计要求。结论:对PET/CT工作场所合理的布局设计对降低辐射水平、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以及满足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照射最小化要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某医院PET/CT检查过程中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分析,提出最优化的防护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采取现场调查和检测,确定工作场所的放射性危害因素、辐射水平和防护效果情况。结果该项目采取的放射防护设施及措施基本合理,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最大估算结果为1.04mSv。结论该项目产生和存在的主要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为1射线、x射线外照射等,放射防护设施和管理制度较为完善,但需进一步补充或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河北省内核医学诊疗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方法 收集2011—2018年期间受委托的32个核医学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的相关资料和正式报告,主要从项目一般情况、选址及周围情况、布局流程以及放射性废物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结果 32个核医学建设项目中含预评价23个、控制效果评价9个;核医学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有13家(占72.33%),其次是民营医院有3家(占16.67%);有5个(占15.6%)项目的选址不合理,建议项目单位强化屏蔽防护以及加强对放射性废物和用药后患者的管理;在初次提交的布局流程图中发现医、患、核素路线交叉,功能用房缺失,以及三区划分混乱等问题共79次,经放射防护评价,相关问题减少到18次,其中三区划分混乱和内部路线交叉问题都得以解决;项目初始资料中对气态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放射防护评价也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结论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对于核医学建设项目是从源头上控制放射性污染、保护人员及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需要引起建设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ET/CT中心建设中的放射防护。方法:根据我国放射防护相关的现行政策、PET/CT技术特点、辐射剂量的理论及工作经验积累,讨论PET/CT中心建设中放射防护的相关问题。结果:给出了PET/CT中心从放射性药物分装到PET/CT扫描各工作环节中的放射防护要求;导出了各环节中防护设施屏蔽厚度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放射防护的评价验收程序。结论:全面系统探讨了PET/CT中心建设各环节中的放射防护,为医疗机构建立PET/CT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建设中的放射防护。方法:根据我国放射防护相关的现行政策及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放射防护的特点,论述在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的建设中放射防护相关问题。结果:给出了在医疗机构的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正电子药物从生产到投入使用各环节中的防护要求,并且对放射防护的评价进行阐述。结论:为医疗机构建立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生产中心的放射防护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