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深入了解重庆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为提高养老机构照护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3家养老机构12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使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可以归纳为4个主题:躯体功能照护、精神心理支持、社会功能维持、环境营造。结论当前政策及经济条件下,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有其特殊性,社会公共系统、养老机构及照护者应当重视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评估,有针对性提供长期照护服务。  相似文献   

2.
谷奕樊  陈瑶  唐启群  成杰  杨娇  王骞 《护理学杂志》2023,28(19):105-108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糖尿病老年人并发症风险感知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风险感知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对河北省5所养老机构中320例糖尿病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养老机构糖尿病老年人并发症风险感知总分为2.03(1.89,2.24)分,焦虑总得分为6.00(5.00,8.00),抑郁总得分为6.00(4.00,8.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族史、病程、焦虑和抑郁是养老机构糖尿病老年人风险感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养老机构糖尿病老年人并发症风险感知水平总体偏低,应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其并发症风险感知水平,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广州市2所养老机构的212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认知下降问卷、基础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广泛焦虑障碍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86名(40.57%)老年人存在主观认知下降。高龄、焦虑及抑郁症状是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的危险因素,饮茶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发生率较高,养老机构医务人员应重视早期认知筛查,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人养老机构入住体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养老机构照护服务改进以提升照护质量和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方便抽取5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老年人202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养老机构入住体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入住体验总得分为73~150(123. 82±17. 39)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可靠性、有形性、保证性、关怀性、连续性。年龄、月收入、亲人支持程度、子女个数对老年人入住体验有显著影响(P 0. 05,P 0. 01)。结论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入住体验评价较好,但在人文关怀性和医疗连续性上有待加强。亲人支持程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老年人的入住体验,养老机构需提供条件促进子女与老年人的联系,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老年人自理能力状况与卫生服务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ADL)状况.并探讨其与卫生服务需求的关系.方法 应用美国老年人资源与服务评估量表(OARS)随机对武汉市城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648名社区老年人的ADL及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人ADL功能良好者占44.9%,ADL功能障碍者占55.1%.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个人照护、照顾性雇用、持续性监护及护理性照护条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ADL功能状态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各条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和ADL功能下降,城市社区老年人卫生需求上升,应加强对其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杭州市部分养老机构老年人对人文关怀行为认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社会及养老机构的照护人员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关怀照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养老机构老年人关怀行为评价量表,对杭州市3家养老机构的124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对人文关怀行为的评价总得分率为83.7%,家人探望频率、机构关心程度不同的老年人对人文关怀行为的评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关怀行为的认知较高,家人、社会和养老机构应共同关注老年人的人文关怀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提倡"孝"文化,以满足其情感呵护、精神慰藉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的异质性发展轨迹类型,并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对抑郁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符合条件的296名养老机构老年人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患者健康问卷-2(PHQ-2)、社会网络量表对ADL、抑郁和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并在6个月、12个月随访抑郁发生情况。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患病率基线调查为14.9%(44/296),第1次随访为20.9%(51/244),第2次随访为17.2%(36/209);以完成2次调查的250人为样本拟合出2条老年人抑郁的异质性轨迹,即高风险(14.8%)和低风险(85.2%);年龄、既往职业、ADL得分影响其抑郁发展轨迹(P0.05,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存在异质性轨迹,ADL低者抑郁呈恶化趋势。应关注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减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员知识及核心能力的需求状况,为长期照护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浙江省165所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及1 107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结果 生活照料、心理支持等6项是养老护理员的主要岗位工作,生活照料、职业道德等13项内容是养老护理员需要掌握的知识,有效沟通能力等8项能力是养老护理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对其知识及核心能力的要求评分均>4.0分.结论 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员知识及能力有特异性需求,对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需以岗位需求及知识、核心能力需求为导向进行教育及培养,以适应养老机构老年人照护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ADL)状况,并探讨其与卫生服务需求的关系。方法应用美国老年人资源与服务评估量表(0ARS)随机对武汉市城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648名社区老年人的ADL及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ADL功能良好者占44.9%,ADL功能障碍者占55.1%。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个人照护、照顾性雇用、持续性监护及护理性照护条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ADL功能状态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各条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和ADL功能下降,城市社区老年人卫生需求上升,应加强对其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学生团体照护服务对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幸福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所公立养老机构的失能老年人,并以抛硬币法将2所养老机构随机设为干预组(126人)和对照组(113人)。对照组按养老机构常规照护模式服务,干预组在养老院常规照护服务的基础上实施在校医学生团体照护服务,每周1次,每次4 h,连续12周。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正性情感、一般正性体验维度得分及幸福度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负性情感、一般负性体验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 01)。结论由在校医学生对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实施团体照护服务,能有效改善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从而提高失能老年人的幸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医护人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践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对策。方法便利选取重庆市主城9个行政区内15所养老机构的223名医护人员进行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知识、行为、行为阻碍因素的调查。结果养老机构医护人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行为总分为(10.22±2.19)分,处于中等水平,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行为平均参与率为20.1%;阻碍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行为的首要因素是"临终老年人的治疗通常由家属的意见决定";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知识总分为(20.88±6.33)分,处于中下水平;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了解情况、推行意愿及知识总分影响医护人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行为(均P0.01)。结论养老机构医护人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践较少,应加强培训宣传,针对影响及阻碍因素制定应对策略,以促进养老机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工作的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非卧床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路径分析。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评估问卷、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对上海市9所养老机构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18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非卧床老年人的衰弱总分为(55.02±11.75)分,各维度按其条目均分从高到低排序为: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维度。路径分析显示,抑郁评分、活动情况、认知评分、睡眠情况、患病情况、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直接或/和间接影响老年人衰弱(总效应依次为0.59、-0.42、-0.27、0.21、0.17、-0.15、0.09)。结论养老机构非卧床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衰弱,其衰弱受多种因素影响,养老机构应采取积极措施,延缓老年人衰弱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快速增长的失能老年人口已成为目前日益严峻的问题,如何解决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是当今养老的重中之重。对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内容、需求现状以及需求未满足的不良结局、照护模式进行综述,照护模式包括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社区居家护理服务、“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及医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为今后有效对接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拓展适合失能老年人养老的长期照护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早日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受虐待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照顾者虐待老年人评估量表(CASE)、中文版Zarit护理负担量表(ZBI)、神经精神问卷(NPI)对南京市3所民营养老机构213名认知症老年人及其167名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 78.4%的认知症老年人存在受虐待风险;认知症老年人的年龄、病情、精神行为症状及照护者护理负担是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认知症老年人受虐待风险较高,需关注认知症老年人的精神行为症状,减轻照顾者护理负担,以降低老年人受虐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京市养老机构失能老人日常生活活动需求的未满足状况,分析影响需求未满足率的因素。方法便利抽取南京市11所养老机构,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和功能活动调查表筛查出258名失能老人,依据2个量表编制未满足需求评估表调查失能老人日常生活活动需求的未满足状况。结果养老机构失能老人ADL需求未满足率较高的是:平地行走(71.70%)、上下楼梯(59.41%)、坐车出行(69.05%)、娱乐爱好(76.47%)和社会交往(62.64%)。11所机构未满足率为32.28%~65.52%,中位数为41.25%。影响养老机构日常生活活动需求未满足的因素有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文化水平、每月医疗照护支出、失能时长以及机构照顾者的年龄和每月收入(P0.05,P0.01)。结论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在远距离离床活动和精神需求方面的需求未满足率较高。养老机构服务成效参差不齐。聘用年龄较低的照顾者及提高照顾者的收入水平有助于降低机构失能老人ADL需求的未满足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的异质性轨迹,并分析睡眠质量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的预测作用,为制定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Barthel指数评定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济南市5个区26家养老机构的296名老年人进行基线调查,追踪调查老年人1年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每6个月调查1次,共调查3次。结果 3次分别有296、244、203人完成调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依次为78.62±25.90、74.31±27.78及74.11±27.81;对完成2次调查的250人拟合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维持、中下降、低维持3条轨迹;Logistic回归分析示,睡眠质量、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年龄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的预测因素(P0.05,P0.01)。结论睡眠质量可以预测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老年人睡眠质量越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越偏向于"低维持"。应为养老机构老年人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其睡眠质量,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干预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武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245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修订版、中文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生活质量量表简版(SF-12)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衰弱140人(57.14%),衰弱总评分为(8.16±3.72)分,生理衰弱维度最为严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入住时长、睡眠质量、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是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因素(均P0.01)。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现象普遍,且受多种因素影响,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老年人衰弱现状,延缓衰弱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基于严肃游戏的双重任务训练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60例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按照居住的社会福利院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生活照护及文体娱乐活动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严肃游戏的平板游戏及有氧运动双重任务训练12周。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25例、26例老年人完成研究。干预后,干预组简版老年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简表的生理总评分、心理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严肃游戏的双重任务训练有助于提高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改善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6个主城区13所养老机构中的303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衰弱表型(FP)、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进行认知衰弱评估;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营养评估量表(MNA-SF)、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孤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6人(41.6%)存在躯体衰弱,116人(38.3%)存在轻度认知障碍,82人(27.1%)存在认知衰弱。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居住环境、体育锻炼、智力活动、疾病情况、抑郁情绪是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衰弱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衰弱发生率较高,医护工作者应重视机构老年人认知衰弱问题,并结合老年人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多角度的综合干预措施,以延缓或减轻机构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态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对济南市5所养老机构的214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态度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为3.88±0.69,其次依次为趋近接受(3.06±0.74)、死亡逃避(2.53±0.84)、逃离接受(2.44±0.71)、死亡恐惧(2.36±0.9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内讨论死亡情况、文化程度、年龄及子女看望次数对老年人死亡态度有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态度偏正向。营造公开的家庭氛围、鼓励子女看望和陪伴老年人,能够帮助养老机构老年人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死亡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