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二指肠肿瘤以良性为主,恶性罕见。十二指肠良性瘤包括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等。近来我院收治十二指肠血管瘤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45岁,上腹间断疼痛已三年,1980年4月16日住院。三年前始上腹隐痛,多于饥饿及夜间发作,服解痛药或进食后缓解。常伴有吐酸和暖气。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胃得宁半年腹痛消失。近半年来,上腹又疼痛,仍为间断隐痛,伴有压迫沉重感,虽经治疗,疼痛日重且频繁,尤以劳累、精神不畅及服冷硬食物为明显。入院前两周出现饭后上腹部胀满,无恶心和呕吐。其父死于直肠癌,其姐死于胃癌,母健在。 体检示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佳。无阳性所见。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见十二指肠第二段有1.5×2cm充盈缺损区。纤维胃镜检查见血管和胃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8岁,因间断性进食梗噎1年来住院。查体无明显异常。食管钡餐造影显示主动脉弓下3cm处食管左侧壁不规则压迹。食管镜检查所见:距门齿32cm处食管左侧壁有3×2×X1cm紫兰色肿物突出管腔,表面粘膜光滑无波动。诊断食管肿物。经准备后全麻下剖胸手术。术中见于食管左侧壁粘膜下3×2×1cm紫兰色质软肿物,边界清楚,行肿物切除。术后恢复顺利,2周全愈出院。,病理报告:原发性食管海绵状血管瘤。随访1年,病人情况良好。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间叶组织肿瘤。源于食管的海绵状血管瘤极罕见。治疗方法可采用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单…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6岁。发现胃癌2个月,化疗3个周期后。患者2009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伴有轻度恶心,无明显呕吐,2009年5月症状明显加重,并伴有呕吐胃内隔宿食物,无法正常进食。2009年5月26日胃镜检查见胃窦处占位伴幽门不全梗阻,病理示印戒细胞癌;  相似文献   

4.
癌症病人常因疼痛、胃肠功能紊乱、治疗副作用的影响或进食困难而拒绝进食,导致营养不良的产生.据报道,临床上约有40%~80%的癌症病人伴有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1],晚期多出现恶病质.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支架置入配合放射治疗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资料与方法 2000年至2003年采用置入支架结合放射治疗36例食管癌.病人全部病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进食梗阻,其中5例伴有食管气管瘘.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4岁.  相似文献   

6.
横膈肿瘤罕见,我院于1981年3月收治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横膈血管瘤,现报告如下: 男性,47岁,教师,体检发现右下肺球形阴影,拟诊右下肺球形病灶入院。末伴有呼吸道症状。1958年曾患两肺结核,经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于1964年胸透复查示左上肺结核灶吸收和右下肺病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DESCC)又叫雀麦细胞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自1952年Mckeow首次报道第1例食管雀麦细胞癌以来,国内外陆续有人报道。我院采用综合化疗治愈1例食管小细胞癌.现报道如下。患者女.60岁.因吞咽不畅半个月于1990年7月24日入院。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不畅.尤其是进食半固体及固体饮食时梗阻感明显.伴有间断性胸骨后钝痛.逐渐发展到只能进食流质饮食。体检: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70岁.因发现颈部肿物13年,生长加快1年,于2014-07-28人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患者13年前无意间发现颈部正中偏右侧肿物,直径约2cm,不伴有发热,局部无红肿、疼痛,无声音嘶哑、进食水呛咳、呼吸及吞咽困难,无多汗、易激惹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407例的体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类瘤疾病。尽管部分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但仍有许多不能消退的血管瘤持续发展,引起诸多并发症。也有些血管瘤在消退过程中并发出血、感染和溃疡,严重损毁容貌,影响器官功能。我院自1988年3月至1991年5月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407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139例,女268例。男女之比为1∶2。年龄1月~14岁,平均为1.56岁。草莓状血管瘤102例,混合性血管瘤191例,海绵状血管瘤84例,蔓状血管瘤11例,葡萄酒色斑19例。其中头面部血管瘤202例,颈部24例,会阴部26例,四肢躯干155例。  相似文献   

10.
血管瘤是体表常见的良性肿瘤 ,发病率在 3%~ 8% [1] 。我们从 1993年 10月至 1998年 12月 ,对68例血管瘤患者 ,用国产平阳霉素局部注射疗法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8例中 ,男 2 6例 ,女 4 2例 ,年龄 2个月~ 4 9岁 ,中位年龄 5岁。毛细血管瘤 19例 ,占 2 7 9% ,海绵状血管瘤 4 5例 ,占 66 2 % ,蔓状血管瘤 4例 ,占 5 9%。1 2 体表分布情况  68例血管瘤 ,以头面部最为多见 ,占 60 3% ,见表 1。表 1  6 8例血管瘤体表分布情况头面颈部胸背上下肢大阴唇例数 413 16 7 1% 6 0 3 4 42 3 5 10 3…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食管恶性淋巴瘤罕见,本院遇到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61岁,住院号49568,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月于1989年3月8日入院.当年1月初,患者感进食梗噎,后渐渐加剧并伴有胸骨后隐痛。至入院时仅能进食半流质,偶伴有呕吐。查体:一般情况可,双锁骨上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一),腹平软,肝脾肋下来及.X线吞钡片见食管中下段7cm左右充盈缺损,病变区粘膜变平,有颗粒状物。提示食管中下段平滑肌瘤或肉瘤可能。食管拉网涂片未找到癌细胞.纤维食管镜检查示食管  相似文献   

12.
脉络膜血管瘤是临床上不常见的一种眼科良性肿瘤,它与先天性血管发育不良有关,或称作脉络膜性母斑病。临床上分为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和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两种,前者因不伴有皮肤和眼眶部或中枢神经的改变而早期容易被误诊,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瘤病、脉络膜黑色素瘤或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为了更好地诊断本病,我们对其1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本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食管内置支架配合放射治疗梗阻性食管癌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索中晚期食管癌严重进食梗阻有效及简便的治疗方法 ,自 1996年 3月至 1996年 10月对 32例严重进食梗阻的食管癌患者采用食管内置支架配合放射治疗 ,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32例入院时均有严重的进食梗阻 ,其中进流质 2 6例 ,滴水不进者 6例。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46~ 79岁 ,中位年龄5 7.6岁。病理证实均为鳞癌。病变长度 :3.0~ 5 .0cm 8例 ,5 .1~ 7.0cm 2 1例 ,7.1~ 10 .0cm 3例。X线片显示 :髓质型14例 ,蕈伞型 6例 ,缩窄型 12例。 32例中伴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11例。卡氏评分 6 0~ 90分。选用北京有…  相似文献   

14.
黄方 《癌症》2000,19(6):564-564,568
颌骨中央性血管瘤源于颌骨中央的海绵状骨组织内的血管内皮细胞,占颌面部软组织血管瘤的3%~4.1%[1],Dahlin[1]报道65%发生于下颌骨,本科1984年~1999年收治各类颌骨良恶性肿瘤184例,其中3例为中央性血管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人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方法:对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人进行心理舒适护理、DSA和超选择性动脉血管栓塞术舒适护理和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舒适护理。结果:7例一次手术后随访0.5~1年无复发,1例于3个月后进行二次手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舒适护理使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人围手术期处于心身最佳状态,促进了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肺部血管源性肿瘤在肺部肿瘤中较为少见 ,肺海绵状血管瘤并发大咳血者更为少见 ,我科于 2 0 0 2年诊治 1例。临床资料患者女 ,63岁。来院前 6小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大咳血 ,量达 80 0ml,伴有右胸闷痛。入院后给止血 ,抗感染治疗。咳血量减少 ,但仍有间断血痰。行胸部摄片、CT检查 ,均显示右肺上叶尖后段有 3 .5cm× 4 .0cm大小阴影 ,边界尚清。拟诊 :右肺上叶中心型肺癌。因咳血未行支气管镜检查。于2 0 0 1年 1 1月 1 3日行手术治疗 ,切除右肺上叶。病理检查 :右肺上叶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患者如期痊愈出院。讨  论肺血管源性肿瘤共分为血管…  相似文献   

17.
纵隔血管瘤少见,我院在1963—1985年间收治4例(纵隔海绵状血管瘤、脂肪—纤维—平滑肌血管瘤、平滑肌血管瘤、脂肪血管瘤各1例),现报道如下: 4例中男3例,女工例。年龄28—57岁。3例主诉为胸闷、胸痛、气短和吞咽不适,1例无症状,为体检时发现。病程1个月至2年不等。术前诊断:胸腺瘤1例,神经纤维瘤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1例。 4例均在上纵隔,左前纵隔3例,右后纵隔1例。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3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0年,加剧伴黑便6个月于2000年5月29日入院.患者10年前开始出现上腹痛,有明显规律性,进食或服用制酸药能够缓解,曾行纤维胃镜检查,诊断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半年来疼痛无节律,进食及服用制酸药后不能缓解,并常伴有黑便,以十二指肠溃疡入院,随后行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一例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文献,了解该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先天的、单发的皮损,好发于四肢,常伴有疼痛或多汗;镜下观察,该肿瘤主要由成熟的小汗腺及增生的血管组成;免疫组化显示:血管成分内皮标记CD34(+),小汗腺腺体S-100、CEA和GCDFP-15(+).结论: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临床上要注意与血管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0.
马富西氏综合症(Maffucci's syndrome)为多发性软骨瘤伴有皮肤或内脏的血管瘤。全世界迄今共报告约160例,现将我们发现的1例报告如下; 朱× 男 25岁 1991年7月24日来我院门诊。患者主诉四肢多发性肿块18年余。近5年来右肩部肿块增大迅速,腰部正中亦有一肿块,表面发红。体格检查发现右肩脚部巨大肿块 50×50×50cm,部分囊性,部分实质性,表面静脉怒张,近背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