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刺内关引起幽门运动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家槐  陈玉珍 《中国针灸》1997,17(11):655-656
通过纤维胃镜对针刺内关时幽门运动的形式、时间进行详细的观察。结果原先关闭的幽门开放,开放的幽门关闭,呈双相效应。由此进一步为经穴-内脏相关理论提供有力证据,揭示内关对胃运动有双相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戴珍  马明义 《山西中医》2003,19(2):42-43
内关穴是临床常用穴位。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 ,别走手少阳三焦经 ,又是八脉交会穴 ,通阴维脉。《针灸甲乙经》有“内关者络脉之一别…… ,手心主络…… ,手心主之本……”的记载。《会元针灸学》进一步阐明“内关者 ,阴维脉所发 ,是心包经之络脉 ,通乎任脉关乎内脏 ,血脉之联络 ,故名内关。”由于内关穴位的特殊性 ,决定了它主治病症的广泛性。既益气养心 ,又安神除烦 ;既清肝利胆 ,又降逆止呕 ;既宽胸理气 ,又和胃化痰 ;既通心活络 ,又理气化瘀。凡中焦气滞 ,心肝失和 ,心胆虚弱 ,心血瘀阻之心胸闷痛 ,临床取之 ,无不获效。笔者辨证施…  相似文献   

3.
正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络于手少阳三焦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此穴在临床上能够开通胸内膈关阻塞,犹如内脏之关隘,故名内关。《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认为:"内关主刺气块攻,兼灸心胸胁痛疼,劳热疟疾审补泻,金针抽动立时宁。"可见内关穴治疗急症有较好的效果,可根据不同的配伍治疗不同的疾病,现将内关穴的临证运用要点介绍如下。1治疗范围1.1胸痹、心悸《灵枢·经脉》曰:"手心主之别,名曰  相似文献   

4.
内关和公孙配伍源于<席弘赋>"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杂病穴法歌>"腹痛公孙内关尔".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和阴维脉相通的穴位,具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静止痛之功;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穴和冲脉相交通的穴位,具有调气机、理升降、扶脾土、调血海、和冲任、理下焦的功效.内关以清泄心胸郁热,使水逆之气下行为主,公孙以调理脾胃、升举清阳为要;内关专走上焦,公孙专行下焦.两穴合用,直通上下,理气健脾、宽中消积之功益彰.内关通于阴维脉,公孙通于冲脉,二者相合,合于心、胸、胃,所以两穴配伍可治疗心、胸、胃、腹的一切疾患.现代研究进一步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阐明了两穴配伍可协同增效,并且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实现对胃等内脏传入信息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关穴首见于《灵枢·经脉》 :“手心主之别 ,名曰内关 ,去腕二寸 ,出于两筋之间 ,循经以上 ,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 ,虚则为头强 ,取之两筋间也。”内关之“关”字 ,有联络的含义 ,因其为手心包经之络穴 ,别走手太阳 ,能联络内脏 ,主治内藏之疾 ;又因其在掌后内侧去腕二寸 ,两筋陷中 ,与外关相对而属内 ,故名内关。本穴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 ,中医古典文献中记载内关穴主治颇多 ,笔者在临床上选用该穴为主 ,采取不同的补泻手法和配穴 ,治疗多种病症 ,均取得满意疗效 ,现简介如下 :1 病案举例1 .1 配水沟治疗排便性晕厥 万某 ,男 ,72…  相似文献   

6.
在体 T1 脊神经节 (DRG)细胞内电位记录揭示 ,心肌急性缺血及针刺“内关”时 ,约 3.75 % DRG细胞的动作电位频率明显增加 ,且碰撞实验时动作电位均消失。提示 DRG中存在同时支配躯体和内脏的双支配细胞。表明切断 C6 ~ T2DRG前后根后 ,仍存在心脏 - DRG-内关短反射通路 ,这可能是经络的结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行择期胃大部切除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足三里、内关加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研究组,简称针硬组)和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简称小硬组),对胃良性疾病择期行胃大部切除术48例,证明针硬组较小便组效果好,即镇痛作用强,牵拉内脏反应轻,腹肌较松弛.麻醉用药量明显减小,生理干扰小。  相似文献   

8.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络之络穴,且为八法穴之一,是有名的能治心胸疾患的重要穴道。古针灸家对此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如神应经:“心痛腹胀,腹内诸疾灸七壮”,百症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标幽赋:“胸满腹痛针内关”,蘭江赋:“胸中之病内关担”,以及八法诀之“中满心胸痞胀”,“妇女肋疼心痛”等等,都是说“内关”能治心胸诸疾。再如今著朱琏新针灸学,更明白的写出能治心肌炎,心脏内外膜炎等,这说明根据古今针灸家的经验,刺激内关这个重要刺激點,是可以治疗心脏疾患;以及因心  相似文献   

9.
内关穴源于《灵枢·经脉》:“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2寸,出于两筋之间,”“内”指内面,“关”指关口,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穴,通于阴维,并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其中焦为脾胃,针内关可镇静安神,宽胸利膈,舒肝理脾,降气和胃,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此穴治疗多...  相似文献   

10.
钟鸿  武哲丽 《北京中医》2004,23(6):360-362
内关和公孙配伍源于《席弘赋》“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杂病穴法歌》“腹痛公孙内关尔”。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和阴维脉相通的穴位,具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静止痛之功;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穴和冲脉相交通的穴位,具有调气机、理升降、扶脾土、调血海、和冲任、理下焦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史明仪  夏叶玲 《江苏中医》2000,21(10):52-53
在体T1脊神经节(DRG)细胞内电位记录揭示,心肌急性缺血及补刺“内关”时,约3.75%DRG细胞的动作电位频率明显增加,且碰撞实验时动作电位均消失,提示DRG中存在同时支配躯体和内脏的双支配细胞。表明切断C6 ̄T2DRG前后根后,仍存在心脏-DRG-内关短反射通路,这可能是经络的结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复制了乌头碱性和电刺激下丘脑性两种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在肯定“内关”疗效的基础上,用EDTA溶液络会掉“内关”处的Ca++,观察对针刺“内关”治疗心律失常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络合掉“内关”处的Ca++后,针刺“内关”治疗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的效应不复存在。提示Ca++可能是针刺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是经络功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孤束核在针刺“内关”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内关"对胃运动异常大鼠胃内压影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胃运动的药物胃复安后,观察针刺"内关"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及胃内压的影响。结果:针刺各组大鼠"内关"30 s,NTS神经元单细胞活动均比针刺前有明显增加,且这种神经元放电的激活均具有统计学的极显著性差异(P0.01)。无论是在正常大鼠、阿托品后胃运动低下大鼠,还是胃复安后胃运动亢进大鼠,针刺"内关"均能引起大鼠胃内压的显著升高,与针刺前相比,这种胃内压水平的增加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内关"对不同胃运动状态的模型大鼠NTS神经元活动均有明显的激活作用,针刺"内关"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以促进胃运动为主。针刺"内关"对胃运动的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延髓内与内脏传入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神经元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内关 :位于前臂正中 ,腕横纹上 2寸 ,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灵枢经脉篇》阴溢为内关 ,内关不通死不治 ,阴气盈盛于内与阳气相背 ,失于协调 ,心暴痛 ,胸部烦闷、隔中满、本穴用之效也 ,故以内关名之一说 ,本穴是心包经之络穴 ,与三焦经相通 ,三焦经的络穴名外关、内关者乃相对而言 ,备考《玉龙赋》“取内关于照海 ,医腹疾之块” ,《百证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病案例举 :1 癔病性失语 :陆×× ,男 ,32岁 ,农民 ,主诉 :一天前因挑担子走在路上不小心跌了一跤 ,起来时说话不能发音 ,只能张口和手作比语 ,来我院门诊…  相似文献   

15.
一、点按内关治疗心绞痛杨××,男,51岁,干部。患高血压、冠心病已多年,经县人民医院心电图提示“冠心病供血不足”。胸前区隐痛经常发作,1980年8月26日晚,患者看电影后返家途中,突然胸痛发作,正巧被我发现,见其面色苍白,肢出冷汗,口唇紫绀,手按左胸,疼痛欲绝,按之脉弦,即予点穴按摩“内关”(双),患者自觉酸胀感由内关放射至胸中,绞痛减轻,面色好转,冷汗得敛,口唇转红。持续按摩半小时左右,疼痛基本消失,以后胸前区感党恢复正常。按:内关系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甲乙经》说:“实则心暴病,内关主之。”高武《针灸聚英》“百症赋”说:“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足见内关对心、胸胁诸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刺内关穴治疗呃逆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内关穴治疗呃逆62例吴继勇呃逆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常因饮食过急引起膈肌痉挛所致。中医有许多治疗措施,但笔者认为见效最快,疗效最肯定的方法是针刺内关穴。内关为手厥阴之络穴、阴维脉之交会穴,因手厥阴经脉下隔、络三焦,阴维主一身之里,故针刺内关穴有宣通上...  相似文献   

17.
Chen SP  Gao YH  Yu XC  Liu JL 《针刺研究》2010,35(5):335-341
目的:观察电针对直-结肠扩张(CRD)大鼠血压、心率(HR)及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的影响,比较不同穴位对内脏痛、自主神经系统变化调节效应的相对特异性。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足三里组、非穴组、太冲组及内关组,每组9只。麻醉状态下,用肛门内气囊扩张(压力为50~60 mmHg)大鼠直-结肠5 min,电针"足三里""太冲""内关"及非穴区各15 min。电生理记录仪记录颈-胸导联心电图、HR、颈动脉平均压(MAP)及HRV,用频域测定法分析HRV的高频(HF)、低频(LF)成分,并计算其比值。结果:CRD后,大鼠MAP、HR、LF及LF/HF均明显增加(P0.05),HF变化不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后5、15 min及停针后10 min,足三里组及内关组MAP明显降低(P0.05)。电针15 min、停针10 min时内关组及停针10 min时足三里组的HR明显低于同组各自CRD期间的值(P0.05)。电针5 min时足三里及内关组,15 min时足三里、内关、太冲组,停针10 min时足三里组的L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停针10 min时足三里及内关组的LF/H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电针组之间的HR、LF及LF/H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内关"穴可显著降低大鼠CRD后异常升高的MAP、HR及LF/HF,提示电针该两穴区可明显缓解内脏痛,良性调节CRD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太冲"和后肢非穴区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后,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均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不大,阿托品后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仍明显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延髓内与内脏传入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神经元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中枢多巴胺在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影响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四组,对照组、电针“内关”组、侧脑室微量注射去水吗啡组和侧脑室微量注射氟哌啶醇电针组,结果发现,去水吗啡延缓急性心肌缺血ST段的恢复,电针“内关”能加快急性心肌缺血ST段的恢复,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氟哌啶醇有增强电针“内关”促进心肌缺血的恢复,这些结果提示中枢多巴胺受体参与电针“内关”减轻心肌缺血损伤作用,是“内关”与心脏联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内关被誉为"诸穴之冠",首载于《灵枢·经脉》篇,《针灸穴名解》曰:"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1]。"也就是说阴气闭塞于内,不得与阳气交通,继而阴气逆行于上,致使胸中疾患,本穴可以治之,故名内关。历代医家对内关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载录,文献众多,诸如《针灸大成·玉龙歌》记载:"腹中气块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八法有名阴维穴,腹中之疾永安康。"[2]《普济方·心烦闷》云:"凡心虚则心烦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