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泪小管炎为泪小管的慢性炎症,多由沙眼衣原 体、放线菌、白色念珠菌或曲霉菌感染引起[1]。其临 床表现为溢泪、眼部分泌物增多、内眦部反复红肿、 疼痛、瘙痒不适;体征主要有:明显的溢泪、慢性持久 的鼻侧化脓性结膜炎、明显的泪小管增厚肿胀、挤压 泪囊和泪小管会有少量奶油样或脓性分泌物溢出, 部分患者结膜囊内可发现硫磺样颗粒凝结物。该病 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部位相对隐匿,容易被 漏诊及误诊,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易致长期迁延 不愈。我科用1%聚维酮碘泪道冲洗加口服祛风清 热利湿中药保守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泪小管切开及结石刮除术治疗泪小管炎伴泪小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潢川县人民医院接受泪小管切开及结石刮除术治疗的60例泪小管炎伴泪小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泪小管切开及结石刮除术的疗效。结果 60例患者术中均见大量黄白色结石,并伴有脓性分泌物,探针探查泪小管壁质地粗糙,可确诊为泪小管炎伴泪小管结石,确诊率为100.00%。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流泪、结膜充血、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均消失,泪小管肿胀消失且挤压后无分泌物流出,冲洗泪道通畅,切口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瘢痕,治愈率为100.00%。术后6个月内所有患者均无泪道瘢痕、泪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均未复发。结论采用泪小管切开及结石刮除术治疗泪小管炎伴泪小管结石,能够有效清除结石及其他分泌物,恢复泪小管功能,术后未复发,未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临床常遇到眼睑内眦部外伤伴泪小管断裂的患者,如不及时行泪小管功能的修复,将使患者遭受长期溢泪的痛苦.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单位,因缺少必要的器械和技术,单纯缝合伤口而不吻合泪小管.造成永久性溢泪.笔者用8号一次性输液针自制成泪道探针.对3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施行泪小管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是眼科常见急症之一,需要及时吻合断裂的泪小管,重建导泪功能。绝大部分离断的泪小管断端在显微镜下均可找到,但当局部组织挫伤严重、泪小管泪囊端过短或内眦部变形时,下泪小管泪囊端无法查找,常规的泪小管断端吻合手术无法实现,上泪小管侧壁吻合即达到了生理导泪功能,又恢复了内眦角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5.
郭文敏 《医学争鸣》2009,30(5):450-450
0引言小管位置表浅,眼睑内眦部的创伤常伴有泪小管断裂,泪小管断裂的修复方法很多,我院从2001年开始对新鲜和陈旧的15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塑料管做支撑物吻合泪小管的治疗,收到较满意的效果.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泪小管断裂15(男5,女10)例,患者年龄最大68岁,最小15岁.其中右眼13例,左眼2例;上泪小管断裂2例,下泪小管断裂13例.接诊时间于伤后1d以内10例,2~5d3例,2—3mo2例.新鲜创口未经任何处置13例。  相似文献   

6.
8例上泪小管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我科门诊连续遇到8例泪小管炎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8例,男4例,女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42岁,均为上泪小管炎,左上泪小管炎3例,右上泪小管炎5例。1.2病史及体征:8例患者均有反复上泪小管区红、肿、脓性分泌物多,泪溢2~4年病史。在多家医院就诊,给予局部、全身抗生素治疗及泪管冲洗无效。查体:上泪小管区局部红肿,周围皮肤呈暗红色,无触痛及波动感,挤压后见脓性分泌物自上泪小点点溢出,上泪点冲洗泪道见脓性分泌物及冲洗液完全自上泪小点返流出,下泪小点冲洗泪道通畅。险结膜充血、肥厚…  相似文献   

7.
内眦部眼睑外伤常伴有泪小管断裂,如处置不当,愈合后会出现眼睑畸形和泪溢症。我院自1998-08/2001-07对门诊25例内眦部眼睑裂伤合并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裂隙灯直视下寻找鼻侧泪小管断端并插管后行泪小管吻合术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史学章  李涌 《中原医刊》1994,21(1):17-18
内眦部眼睑外伤尤其是下睑的外伤常伴下泪小管断裂。我院自1986年起收治29例新鲜及陈旧性泪小管断裂伤,采用直观法寻找泪小管近侧断端,经下泪小管直接插入支撑物行泪小管吻合,大部分取得了功能恢复,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29例中,男24例,女5例;年龄在18岁~59岁之间,新鲜外伤(伤后72小时以内)25例,陈旧性外伤(超过72小时)4例;随  相似文献   

9.
曲莉 《青海医药杂志》1997,27(12):24-24
内眦部的眼睑裂伤常可导致上或下泪小管的断裂,而以下泪小管断裂者居多,如不及时吻合则可致病人终生溢泪。我院1988~1996年对30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行泪小管吻合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0例均为下泪小管断裂。男性29例,女性1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1岁;右眼22例,左眼8例;就诊时间均在24小时内,均为未做特殊处理的新鲜伤口。手术方法1消毒与麻醉:庆大霉素8万U冲洗伤口,1%0新洁尔灭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行滑车神经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避免局部浸润麻醉,因为断端已缩瘪于组织内,浸润麻醉加重了组织肿胀…  相似文献   

10.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眼外伤患者有增多趋势 ,眼睑外伤伴泪小管断裂者尤为常见。现将我院 1996年 7月— 2 0 0 3年 6月收治的10 2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泪小管断裂 10 2例 ,男 86例 ,女 16例 ,年龄 15~ 6 4岁。下泪小管断裂 98例 ,上泪小管断裂 3例 ,泪总管断裂 1例。致伤原因多为拳击伤、脚踢伤、跌伤、锐器伤、摔伤、车祸等。受伤时间 :0 .5h~ 5 .0d ,89例在 2 4h内。1.2. 手术方法 ①常规消毒 ,麻醉。创口多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筛前神经及眶下神经麻醉。②寻找泪小管断裂端。采用直接寻找法[1] :在手术…  相似文献   

11.
周昕  杨晓梅 《浙江医学》1998,20(11):667-668
眼睑内眦部外伤伴泪小管断裂是较常遇到的眼科急诊。其中下泪小管断裂,如不进行吻合,则贻误手术时机,患者日后将长期遭受溢泪之苦。所以,应在急诊时进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以提高泪小管吻合的成功率。我科自1988年至今急诊处理34例泪小管断裂伤,选用小儿硬膜外麻醉导管做支撑物,直接置管于泪囊,行Ⅰ期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支撑物的利弊,提高泪小管吻合成功率及操作简便化,保持正常术后眼内眦部正常外观及泪小点生理位置及功能。方法:对28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以4股1号手术线作为泪小管内支撑物,直接缝合泪小管断端管壁周围组织,吻合泪小管断端。结果:28例中泪小管断裂者吻合成功。内眦外形恢复好。结论:采用适当的多股丝线作为泪小管内支撑物,对和泪小管断端直接缝合泪小管断端周围组织,术后泪小管周围张力小,内眦角不外翻,利于泪小管生理功能的恢复,且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眼外观恢复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泪小管位置表浅,在眼睑外伤,特别是内眦部受损时往往受到损伤,对断裂的泪小管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溢泪。  相似文献   

14.
《吉林医学》1998,19(6):346-347
<正> 颜面部特别是近内眦部软组织的挫裂伤。常合并有泪小管损伤,尤应重视的是下泪小管断裂,简单的清创缝合术常使患者在术后出现永久性溢泪,二次手术比较困难且难以成功,因此在修复软组织创面的同时,成功地吻合断裂泪小管,使之得  相似文献   

15.
<正> 眼睑内眦部全层断裂伤常可致泪小管断裂,尤以下泪小管为多见。如不能及时发现进行吻合修复术,患者将发生永久性溢泪。故行合并泪小管断裂眼睑外伤的清创缝合时,应仔细寻找泪小管断端,对位吻合。我院自1982年以来共收治泪小管断裂12例(其中一例上下泪小管均断裂,只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眼外伤中睑挫裂伤比较多见,而靠内眦部的下睑裂伤常并有泪囊撕裂、泪小管断裂,如吻合不成功,则将给患者带来终生流泪的痛苦。自1995年以来,我院收治泪囊撕裂、泪小管断裂的患者12例,均在显微镜下吻合成功。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60岁.发现右上睑内侧睑缘新生物10 d,于2005年9月20日收住院.患者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4,-10.50DS=0.5;左眼0.02,-9.50DS=0.6.右上泪小管长-肿物突出于上泪小点外,淡红色,菜花状.右下泪小管进针冲洗泪道通畅.  相似文献   

18.
自制探针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68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泪小管断裂常见于眼睑内眦部裂伤,及时手术修复,可避免终生流泪.1999年5月至2003年6月,作者用自制探针对68例泪小管断裂行泪小管显微吻合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泪小管断裂在眼外伤中比较常见 ,上下睑内眦部外伤常伴有泪小管断裂。如不及时进行修复 ,常因瘢痕收缩和畸形愈合造成泪道不通等功能损害 ,并长期流泪影响美观。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修复为主 ,但泪小管断裂鼻侧断端管口比较难找 ,特别是复杂的挫裂伤 ,组织严重水肿及上下泪小管复合型裂伤等 ,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我科自 1 997年— 1 999年根据局部伤情 ,对 2 6例泪小管断裂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 2 6例、2 6眼 ,其中采用第一种方法治疗 1 6例、1 6眼 ,1 5例为…  相似文献   

20.
<正>泪小管炎是由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泪小管慢性炎症,约占泪道疾病的2%,最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放线菌,多见于中老年女性[1-5]。临床上易被误诊为结膜炎、麦粒肿及泪囊炎等,致确诊周期较长,病情迁延难愈,泪小管受炎症长期、慢性刺激而扩张膨胀。当前国内外治疗泪小管炎主要采用泪小管切开、泪道冲洗逆行挤压、KTP激光、全泪道硅胶管植入等方法[6]。既往术式对于非扩张型泪小管炎效果较好,但对于膨胀扩张型泪小管炎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