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分析超声膈肌功能评估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98例,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为观察组72例和撤机失败者为对照组26例;筛查影响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对膈肌移动度和膈肌增厚率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预测。结果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指数(APACHEⅡ)评分升高、腹胀、通气时间延长、膈肌移动度降低、膈肌增厚率降低是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膈肌移动度、膈肌增厚率单一及联合预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AUC分别为0.709(95%CI:0.591~0.827)、0.716(95%CI:0.598~0.834)、0.782(95%CI:0.675~0.889)。结论 超声膈肌功能可用于分析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后的撤机结局,膈肌增厚率、膈肌移动率对患者机械通气后撤机失败率预测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仰卧位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仰卧位及俯卧位2、4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潮气量(VT)的变化。4h后,仰卧位组的患儿也改为俯卧位机械通气,并在2h和4h记录上述指标。结果机械通气后,2组患者FiO2、动脉血pH值无明显变化(P均〉0.05),RR、VT、PaO2、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得到不同程度改善(P〈0.05),俯卧位机械组改善明显(P〈0.05)。仰卧位组患儿改为俯卧位机械通气后,PaO2/FiO2增加明显(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PaO2/FiO2,是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早期支持治疗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3月~2009年9月期间住院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呼吸衰竭的病因中,AECOPD8例,重症肺炎6例,破伤风2例,重症哮喘、急性中毒、肠梗阻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耐药肺结核并感染各1例。有创机械通气模式为IPPV、IPPV+PEEP、A/C或A/C+PEEP,撤机模式为SIMV+PSV,无创机械通气模式为PSV+PEEP。成功撤机17例,死亡3例,治愈率达85%,死因为COPD并DIC、呼吸机相关肺炎、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和病原体未明性重症肺炎。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预防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有效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是提高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疗效、CPIS评分及血清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抗感染、机械通气呼吸支持、体液引流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给予无菌吸痰管吸痰治疗.对比两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为治疗和护理方便,几乎所有重症监护区的成年患者都是取仰卧位。1974年Bryan建议护理呼吸衰竭患者应取俯卧位。1976年与1977年亦分别报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由仰卧位变换为俯卧位时,其机体的氧合功能明显改善。近20年来,尽管有文献报告证实了这一点,但还没有公认作为一种有效的疗法。最近有2篇论文证实了先前的报告结果。Chatte等将32例病情已由机械通气显著改善的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安置在俯卧位以后,密切监测该种体位对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是在变换为该体位前1小时和变换后1、2、3、4小时以及恢复为仰卧位后…  相似文献   

6.
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通气时,当呼吸衰竭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未达到传统撤机标准时予以早期撤机,代之以无创通气从而减少患者行有创通气时间,称之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1].序贯通气治疗可避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我院自2010年开始应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迄今已有30年的历史,1974年Byran首先发现麻醉患者俯卧位可以改善氧合状况。1976年Piehl及1977年Douglas在小样本试验中观察到俯卧位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引起机体氧合改善。此后多年间受到肺血流分布无论仰俯卧位均受重力作用这一理论影响,众多学者致力于其它通气方法的研究,对于俯卧位通气研究甚少。直到最近10多年来,人们对俯卧位时重力与肺血流分布的关系重新认识,认为俯卧位时重力对血流分布无作用或作用减弱,俯卧位通气才再次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达30%~40%~([1]),50%的患者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住院死亡率高达95.1%~([2])。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内膜和中膜发生撕裂,血液进入主动脉中膜,顺行和(或)逆行剥离中膜,形成真假两腔,高达3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死亡~([3])。主动脉覆膜支架术是防止主动脉夹层发展为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手段~([4])。2019年3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重症监护室收治1例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急诊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通气期间患者出现主动脉夹层并进行性加重,遂行覆膜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9.
龚贝贝 《内科》2012,7(5):573-574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为制定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患者机械通气期问加强呼吸功能监测、人工气道护理、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结果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后,加强护理措施,成功脱机20例,带机死亡7例,家属放弃治疗3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加强机械通气期间监护及各项护理措施是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重要措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兰亚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66-3067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有创机械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机械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血浆BNP含量及肺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有创机械通气组较无创机械通气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24 h后无创机械通气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患者血浆BNP含量及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P<0.05),无创机械通气组患者较有创机械通气组患者下降明显(P<0.05).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BNP水平及肺动脉压力,并且有创机械通气效果优于无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1.
摘要 近年来,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俯卧位通气作为重症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两种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本文就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在治疗重症呼吸衰竭中的原理,在改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损伤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进行综述,分析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呼吸衰竭多需要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老年病科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对于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预防老年N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4月30日至2011年6月30日在我院就诊的160名老年呼吸衰竭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其中气管切管切开通气73例、气管插管通气87例,男93例、女67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方法及疗效,并对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到来时联合运用自主呼吸试验决定序贯机械通气切换点的可行性做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接受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35例(治疗组)与同期接受传统机械通气治疗26例(对照组)重症肺炎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记录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住院死亡例数、再次插管例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再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相比较传统机械通气治疗耐受性好,能明显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再次插管率;(2)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能降低住院病死率;(3)以肺部感染控制窗联合自主呼吸试验为切换点行序贯机械通气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脑出血伴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脑出血伴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9例脑出血伴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后的死亡率 ,幸存者日常生活能力 (ADL)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与 34例非早期应用机械通气脑出血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死亡率无明显下降 ,幸存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混合感染机会及上消化道出血机会减少。结论 脑出血伴呼吸衰竭患者应早期应用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的影响.方法 对9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脱机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T、f、HR及PaCO2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1天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但同期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法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通过对25例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前充分的物品准备、患者准备、医护人员准备以及在俯卧位实施期间,护理人员严密监护,始终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理念贯穿于俯卧位治疗过程中,从而保证了俯卧位机械通气的安全实施。结果 25例患者俯卧位期间均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结论在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充分的护理评估与准备,严密的监测和护理对保证重症患者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期间的临床获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因为呼吸系统的局部防御功能减弱,老年患者肺功能储备减低,从而引发呼吸衰竭,预后极差[1].无创机械通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本文拟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COPD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患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61 ~76岁,平均66岁.  相似文献   

18.
液体平衡在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因此其临床应用的技术与理论需要进一步提高,使其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发挥更佳的作用[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液体平衡在我院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将41例危重型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踌组,前者采用常规的方法,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HP)及机械通气(Mv)治疗.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昏迷苏醒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治愈率升高、病死率下降(P<0.05或P<0.01).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有机磷中毒较常规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赵丽华  肖丽 《山东医药》2011,51(3):37-38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6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行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治愈58例(93.54%),死亡4例。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