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癌是消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因大多数患者在肝癌早期并无临床症状,在就诊时已多是晚期,死亡率高特点决定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最有效手段。如何提高微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微小肝癌早期新生血管关键分子则成为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部分微小肝癌早期诊断关键分子-Prox1、Glypican-3、上皮细胞黏附因子、趋化因子受体4的研究现状和不足进行综述,旨在为微小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的新方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肝癌特异性的血清分子诊断标记物是当前肝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随着新的研究技术的不断应用和肝肿瘤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原发性肝癌相关分子被认识并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标记物。本文就近年来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标记物的研究进展及潜在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险到患者生命安全.根据肝癌的发生情况可把肝癌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给予有效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1,2].在对肝癌的诊断中,除了影像学检查外,还有相关因子的检测有助于诊断.本文观察甲胎蛋白与癌胚抗原在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展洪  林曲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4):4353-4355
肝癌是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的恶性肿瘤,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肝癌才能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肝癌没有很特异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率低,约为30%,很多患者诊断时就为进展期肝癌。目前肝癌的早期筛查手段是AFP和超声检  相似文献   

5.
张德奎  樊红 《华西医学》2011,(5):787-790
肝癌是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选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甲胎蛋白依然是目前最有特异性的肝癌肿瘤标记物,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临床研究的发展,新的肝癌肿瘤标记物不断被发现,由于多个标记物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对肝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肝癌的进一步确诊有重要作用.但新近发现和研究的标记物尚需通过一些试验进一步验...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度高、生长快、易复发和远处转移的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缺乏高度特异的血清学指标,故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近10年来,由于对肝癌高危人群筛查的重视、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介入消融等新的治疗手段的开展使肝癌的手术切除率和患者生存时间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和应用,超声造影不仅可有效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使肝癌的早期治疗成为可能。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提高肝癌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肝癌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为课题,分析肝癌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 实行QCC后,肝癌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从41.9%升至64.0%(目标设定为63.8%),本次QCC活动目标达成率高达100.0%.活动后,小组成员在QCC手法运用、专业知识、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及护患关系融洽程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QCC活动能够提高肝癌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增强临床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肝癌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占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三位[1],原发性肝癌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的早期诊断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非结构式的访谈法,对本科14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依从性的3个主题,即对早期下床活动缺乏正确认识、疼痛、活动受限。结论为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依从性,应关注并解决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以促进患者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肿瘤的生长和代谢需要持续的血管生长,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小肝癌常继发于肝硬化,在其形成早期,声像图特征不明显,加上肝硬化常并发各种增生结节。因此,各种影像检查均很难对其作出早期诊断,研究小肝癌肿瘤滋养血管的特征及血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肝炎发病大国,肝癌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1万人因肝癌死亡。肝癌一般起病比较隐蔽[1],早期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上一旦确诊一般属于中、晚期。因此,如何早期诊断肝癌具有重要的意义[2]。现阶段,临床上应用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方法辅助诊断早期肝癌,但早期肝癌的诊断率仍然较低。a-L盐藻糖苷酶(a-L Salina glucosidase AFU)在肝癌和胆管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肝癌破裂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对68例肝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中有诱因者占60.3%(41/68)。腹内压增高是主要诱因。突发性右上腹剧痛是肝癌破裂最突出的早期症状。肝癌破坏病死率高,早期发现、早期救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消除诱因是预防的关键。据此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如准确判断早期征兆;主动救护;避免能导致腹压增加的动作或因素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肝癌早期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7月2日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外科切除术的肝癌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招募体检健康者56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术前和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GFBP-3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IGFBP-3水平预测肝癌早期复发的效能。通过Kaplane-Meier生存曲线比较各亚组的累计复发率。结果患者随访中位数时间为17.9个月,早期(12个月内)肝癌复发患者50例。肝癌患者组血清IGFBP-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对照组(t=19.70,P0.01);微血管侵犯(OR=2.498,P0.05)和术前低水平IGFBP-3(≤1.46 mg/L)(OR=0.454,P0.05)是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联合IGFBP-3和血管侵犯可以使ROC曲线下面积提高至0.78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提高至76.0%和75.5%。其诊断能力高于IGFBP-3(Z=3.175,P0.05)和血管侵犯(Z=2.169,P0.05)单独使用。此外,低水平的IGFBP-3(57.1%vs 19.8%,P0.05)和微血管侵犯(48.4%vs 24.4%,P0.05)与更高的累计复发率有关。结论手术前低水平的IGFBP-3是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联合微血管侵犯这一病理指标,可以提高对肝癌早期复发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 (PHC)是一种常见、多发、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 ,肝癌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AEP的检测无疑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但仍有 3 0 %左右的患者呈阴性或低浓度阳性 ,因此有必要选择其他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加以弥补 ,以提高肝癌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增强3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附4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明 《浙江临床医学》2007,9(9):1273-1274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肿瘤,起病多隐匿,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小肝癌(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sHCC)是指肿瘤最大直径≤30mm、数目不超过3个,瘤径〈10mm且单个者为微小肝癌,随着临床对影像科诊断依赖性的增大,对早期、小病灶肝癌的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期发现小肝癌(SHCC)不仅可以为临床提供及时手术治疗时机,而且可以提高术后生存时间。现回顾分析本院2001年至今,本院经多层螺旋CT诊断和病理证实SHCC48例的CT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杨冬华  毕向军 《新医学》2000,31(6):371-372
1 引 言小肝癌是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等于或小于3 cm,或癌结节等于或少于2个,其最大直径的总和应小于3 cm。由于甲胎蛋白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普查以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亚临床肝癌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小肝癌。小肝癌的治疗、预后不同于大肝癌,特别是在预后方面,部分小肝癌能达到根治效果。因此,“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其重要。2 小肝癌的生物学特征包括:①常为单个结节,有报道小肝癌中仅3%伴有卫星结节,卫星结节的发生率常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②常形成包膜,尤其是呈膨胀型生长…  相似文献   

18.
B型超声诊断小肝癌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型超声诊断小肝癌16例临床分析陈戍小肝癌也叫亚临床肝癌,是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肝癌,即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会上制定的Ⅰ期肝癌。临床证明亚临床肝癌,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手术是可能治愈的,亚临床肝癌切除后五年生存率达729%[1],...  相似文献   

19.
小肝癌(small hepatic carcinoma,SHCC)的早期诊断,不仅可以为临床提供及时手术治疗时机,而且可以提高术后生存时间。CT扫描在小肝癌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螺旋CT,提高了肝癌诊断的准确性。现对我院2001年1  相似文献   

20.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测定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连续监测法对50例健康体检者和150例已确诊的早期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AFU和AFP进行检测,并作相关性分析,统计相关指标。结果AFU的阳性率为78.4%,AFP的阳性率为68.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FU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为90.2%。结论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中,AFU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AFP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对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