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鼻咽癌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Wang CT  Cao KJ  Li Y  Xie GF  Huang PY 《癌症》2007,26(2):212-215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较高,已成为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从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有128例在确诊时或在治疗期间发生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在我院住院治疗,其中男性112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48岁(15~70岁).放疗加化疗54例,单独化疗48例,单纯放射治疗14例,未治疗12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各组生存率.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9%、34.4%、14.1%,中位生存时间为15.6(0.85~96.6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38)、治疗方式(P=0.041)、化疗程数(P=0.034)和近期疗效(P=0.007)是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13)、N分期(P=0.011)、化疗程数(P=0.032)和近期疗效(P=0.000)是影响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性别、化疗程数和近期疗效是影响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初诊时即伴有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的治疗结果 并探讨其预后.方法 3年余共收治46例初诊伴有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其中43例为单器官转移,3例为多器官转移.肝转移19例,骨转移11例,肺转移7例,腋窝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各6例,脑转移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鼻咽部及颈部40~85 Gy放疗.41例接受了1~5周期PF方案化疗,23例接受了远处转移灶姑息性放疗.结果 随访率为100%.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47%、30%、19%,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转移灶是否放疗及KPS评分是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转移灶放疗与末放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个月和13个月(X2=8.63,P=0.012),KPS评分≥80和<80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个月和12个月(X2=3.95,P=0.035).结论 首诊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得到积极治疗后仍有长期生存可能,KPS评分高者预后好,在全身化疗、原发灶放疗及支持治疗的同时转移病灶局部治疗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生存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鼻咽癌83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test对生存率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Cox风险比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中位生存1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1.3%、33.0%和23.8%。单因素分析发现,根治性放疗后远处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与初诊时N分期、放疗结束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转移部位、转移后所行化疗的周期数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N分期、转移后所行化疗的周期数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初诊时N分期对鼻咽癌的总生存有决定性作用,足够有效的化疗有望延长放疗后远处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鼻咽癌(NPC)缩小临床靶区调强放疗(IMRT)的长期疗效,为小靶区IMRT技术在NPC中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2003-2007年接受IMRT的鼻咽癌患者413例,中位年龄45岁,男311例、女102例。按第6版AJCC分期标准Ⅰ期3例、Ⅱ期66例、Ⅲ期235例、Ⅳa期78例、Ⅳb期31例。336例患者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结果 随访率100%,5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93%、96%、81%和75%。多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N分期、年龄是影响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01、0.001、0.002),T分期、N分期是无远处转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00、0.001)。进展期鼻咽癌患者中诱导化疗组5年总生存有高于无诱导化疗组趋势(78%∶68%,P=0.053),辅助化疗者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低于无辅助化疗者(65%∶83%,P=0.003)。结论 鼻咽癌小靶区IMRT技术安全可靠,远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非高发地区初治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1例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原发灶的根治性放疗,放疗剂量为66.0~76.6 Gy(中位剂量71.0 Gy)。87例患者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1~7个周期),未行化疗4例,放疗期间同步靶向治疗17例(尼妥珠单抗或西妥昔单抗)。初治时完成转移灶的局部治疗49例(放疗48例,孤立肺转移手术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随访1次。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4%、58.6%、43.3%,中位生存期为32(6~87)个月。转移灶数目>3个(P=0.020)及转移灶无局部治疗(P=0.034)是患者总生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对于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予原发灶根治性放疗(≥66.0 Gy)剂量联合转移灶局部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148例鼻咽癌肝转移的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肝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148例鼻咽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生存及预后因素。结果 全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8.5个月(0-247个月), 肝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7个月(1-76个月), 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24.3%、6.6%和2.6%。未治组、化疗组与放化疗组生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8和18.5个月。>4疗程化疗较无治疗和≤4疗程化疗者死亡风险分别下降63%和3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DFS、初治即转移、肝转移的数目及转移后的治疗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鼻咽癌肝转移预后不良, 须根据病情作合理的个体化治疗。对于非高龄(≤60岁)、肝功能无明显异常和无腹水的患者, 争取行多疗程化疗(>4疗程)及综合放射治疗, 可提高肝转移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评价同期化疗对提高Ⅲ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和价值。方法:收集首程治疗Ⅲ期鼻咽癌患者507例,其中178例放疗同期联合含顺铂方案的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并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Ⅲ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8%、81.4%、75.0%和62.5%。放化组总生存率为71.6%,单放组为62.7%,χ2=4.830,P=0.028;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放化组为90.5%,单放组为76.3%,χ2=11.464,P=0.001;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放化组为77.4%,单放组为73.6%,χ2=1.092,P=0.296;无瘤生存率放化组为70.6%,单放组为58.1%,χ2=8.078,P=0.00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同期化疗是影响鼻咽癌治疗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预后有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期化疗是影响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同期化疗有助于提高Ⅲ期鼻咽癌放疗后的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咽后淋巴结对鼻咽癌预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749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咽后淋巴结的发生率51.5%.单因素分析显示咽后淋巴结对鼻咽癌总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咽后淋巴结转移并不是影响鼻咽癌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对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N0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对鼻咽癌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7、0.023和0.008).[结论]基于鼻咽癌增强CT资料,咽后淋巴结转移对鼻咽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可能有影响,是影响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咽癌肝转移的临床特点、化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100例鼻咽癌肝转移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及预后因素.结果 全组肝转移后中位化疗3.5程(1~14程),其中35例化疗>4程.一线化疗予PF方案和非PF方案分别为71例和29例,有效率分别为57.7%和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7).全组肝转移中位间期(DFS)9个月(0~119个月),肝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9个月(1~4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2.0%、11.0%、2.0%;化疗程数>4与≤4程患者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与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单因素分析示:化疗的程数、疗效达CR及是否肝脏放疗(P值分别为0.002、0.020及0.015)影响肝转移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DFS、初治即转移、化疗的程数、疗效达CR及肝脏放疗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鼻咽癌肝转移预后不良,对于可耐受的患者应予多程全身化疗,争取疗效达CR,部分患者可尝试辅以肝脏姑息性放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60例宫颈残端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估综合治疗对宫颈残端癌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残端癌60例临床病例资料,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独立性预后因素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判断.结果:60例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78%和68%,中位生存期3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脉管瘤栓(P=0.001)和辅助化疗(P=0.011)分别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盆腔局部复发1例和远处转移3例.发生放射性膀胱炎,阴道直肠瘘,膀胱阴道瘘并发症等共6例(10%).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鳞状上皮抗原比较结果显示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宫颈残端癌发病率低,但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远处转移多见,因而需要个体化的治疗.应严格掌握好子宫次全切除术的适应证和加强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的严密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