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介绍、应用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6月用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2岁4个月~5岁10月)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3例,术中作以下改良:①自髂前下棘上方至坐骨切迹前方数毫米处作与髋关节囊平行的弧形截骨,向外、下翻转截骨远端并造成坐骨切迹处青枝骨折;②截骨远端翻转后留下的空隙用自体股骨或(和)同种冻干皮质骨加自体髂骨植入。术后随访13~36个月。结果 23例中术后15例出现患侧闭孔较健侧变小,股骨头复位成功率100%。术前髋臼指数35°~50°,平均38°,术后髋臼指数10°~25°,平均18°,最后随访时的髋臼指数较术后最大增加3°。术后CE角20°~48°,平均32°。植入同种冻干皮质骨形态1年后X线片上基本消失。按Mckay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优18髋,良4髋,可1髋。按Severia标准评定X线表现:优16髋,良5髋,可2髋。结论 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兼有Pemberton关节囊周围髋臼成形术和Salter髂骨截骨术的特征,是治疗年龄小于6岁儿童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术式。同种冻干皮质骨植入增加了植骨的质和量,使已矫正的髋臼指向和髋臼指数得到很好的维持。  相似文献   

2.
Pemberton手术是通过骨盆不全截骨、远端翻转来矫正先天性髋脱位患儿髋臼的异常指向和降低髋臼指数 ,因此维持术中远端翻转变位的植骨块质和量十分重要 ,年龄 2~ 3岁的患儿和再次手术的患儿取自体髂骨植骨质和量均存在着不足。对此我们应用冻干同种皮质骨环 +自体髂骨植入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4例 ,女 12例。左侧 10例 ,右侧 4例 ,双侧 2例 ,共 18髋。年龄 2~ 5岁 ,平均 3岁 2个月。再次手术 2例。2 .手术方法 按Pemberton手术原则作关节囊周围弧形向“Y”形软骨截骨、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1995年6月~2002年12月,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112例(135髋)。股骨颈前倾角的矫正:术前应用CT扫描,准确测量股骨颈前倾角度数,术中根据测量数值,准确完成前倾角矫正;髋臼截骨:两截骨端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植骨块的高度,应用公式:L=2πRA/360计算,髋臼指数矫正较准确;对于8岁以上、髋臼发育较差的患儿,髋臼截骨后用螺钉或克氏针固定植骨块,以加强髋关节的稳定性。髋臼截骨有45例(54髋)植骨仅采用同种异体骨。术后早期被动运动结合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经平均5年的随访,按照吉士俊等所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81髋,良47髋,可7髋,优良率达94.8%。应用自体髂骨植骨组优良率为95%,应用同种异体骨植骨组优良率为94%,无再脱位发生。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髋,占9.6%,并发关节僵硬11髋,占8.1%。结论 正确计算股骨颈前倾角和髋臼指数并按结果进行手术治疗,使畸形矫正准确,矫正后角度不易丢失,复位稳定,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创伤,减少并发症发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对儿童DDH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骨盆截骨即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操作技术,并初步评价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 Dyspl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骨盆截骨线起自髂前上、下棘中点,与髋臼后上缘平行,并向髋臼后下方延长,止于距离坐骨切迹骨皮质3~5mm处,撑开截骨间隙时产生坐骨切迹皮质不完全性骨折,获得髋臼向前外方向的旋转,再用自体或异体楔形骨块嵌入截骨间隙,从而实现改变髋臼方向和增加对股骨头覆盖的目标。结果我院自2002年以来创用该术式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64例(76髋)。对随访时间大于2年的12例14髋,按照McKay髋关节评定标准和Severin放射学分类评价标准评价其疗效,优12髋,良2髋。结论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兼有Salter和Pemberton骨盆截骨的优点,但手术操作更为安全简便,适应征也比较宽泛。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 方法 分析1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临床资料,其中髋臼造顶术7例,Salter骨盆截骨术6例,Pemberton关节囊周围截骨术4例,Staheli髋臼延伸术1例。 结果 再脱位的原因中,前倾角>60°未矫正6例,髋臼造顶位置过高5例,手术适应证选择相对不合理3例,植骨被吸收2例,假臼误认为真臼1例,术后过早下地1例。结论 病理改变了解不充分和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等因素是造成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模拟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术前评估、术前手术设计以及术后效果分析的使用效果。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们对18例(18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通过Mimics 10.01软件的专用截骨工具进行术前模拟Salter骨盆截骨。测量术前、术后的三维髋臼指数及髋臼前倾角并进行比较。采用Mckay临床功能评定标准,Severin影像学评定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8髋患侧术前与对侧比较,术后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侧与对侧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髋(77.8%)髋臼指数获改善,髋臼前倾角改善与术前设计相符。2髋髋臼指数改善不良,1髋髋臼前倾角改善不良,1髋髋臼指数与髋臼前倾角均改善不良。按照Mckay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8例。Severin影像学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可2例。结论基于三维CT重建的Salter骨盆截骨计算机模拟可使术者了解合适的截骨位置、截骨远端旋转角度以及截取三角骨块大小,以指导实际的截骨手术。三维重建也有利于更好的术前评估和术后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一种适于治疗年长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手术方法,重点评价其重建髋关节稳定性的效果。方法从1993~1998年,应用Westin骨盆截骨和股骨短缩截骨,治疗年长儿童先天性髋脱位32例40个髋,患儿年龄平均9.5岁(6.6~13岁)。术前股骨头平均向上移位3.8cm(2.6~5.5cm),术前髋臼指数平均42°(38°~50°)。沿用Mckay的临床评定标准和Severin的X线评定标准,对手术结果做出评价。结果31例39个髋术后获得3.4年至7年(平均3.5年)的随访。术后髋臼指数平均下降至22°,CE角平均增加至34°。临床评定结果:优20髋(51.3%),良14髋(35.9%),可2髋(5.1%),差3髋(7.7%);X线评定结果:优19髋(48.7%),良13髋(33.3%),可4髋(10.3%),差3髋(7.7%)。结论Westin骨盆联合截骨是治疗①年龄>6岁;②髋臼浅和外侧壁缺损、髋臼指数>45°;③股骨头与髋臼的大小相匹配者的理想方法。采取Ⅰ期股骨短缩截骨,而术前不做骨骼牵引,能有效的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但是,髋臼后外侧严重的缺损、股骨头明显大于髋臼的头臼不匹配者,应视为本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手术中髋臼骨块空间移位情况.方法 通过计算机工作站,分别采用两种骨块空间位移方式,对32例单侧髋脱位患儿术前进行Salter骨盆截骨手术模拟(模拟手术组Ⅰ和模拟手术组Ⅱ),分别测量各组髋臼指数和髋臼后方坐骨支至骶骨的空间距离,以32例术前组患儿的相对正常髋为相对对照组.结果 模拟手术组之间髋臼指数无明显差异(模拟手术组Ⅰ为13.45±2.45,模拟手术组Ⅱ为14.16±3.98,t=0.86,P>0.05),髋臼后方坐骨支至骶骨的空间距离有统计学差异(模拟手术组Ⅰ为19.72±3.34,模拟手术组Ⅱ为28.43±4.87,t=8.34,P<0.001);与相对对照组对比,两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骨块空间位移方式,髋臼指数均能获得改善;但如果首先前移髋臼骨片,不仅能获得良好的矫形,而且能够减少髋臼后方软组织的阻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随访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17例,34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分次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18例,36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关节功能、髋臼X线表现、并发症发生率。并测量比较髋臼指数及中小边缘角。结果平均随访9年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最后一次随访Sharp角分别为38.4°±8.23°和37.2°±9.03°;中心边缘角分别为26.7°±8.23°和26.2°±9.03°。按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1.18%,对照组为88.89%;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为94.45%;股骨头坏死率病例组为11.76%,对照组为13.89%;髋关节功能不良发生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82%和8.33%。两组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与分次Salter骨盆截骨远期疗效相似,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治疗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一种可用于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Le Coeur骨盆三联截骨术。方法本组9人10髋,平均手术年龄8岁7个月(6岁5个月~12岁11个月)。手术由股骨近端的短缩、内翻或/和旋转截骨与骨盆三联截骨两个部分组成。骨盆截骨经二个切口完成:内收肌入路截断耻骨上下支,髋前外侧入路截开髂骨;将耻骨上下支向后、内推移并使断端重叠,将截开的髂骨远端向下翻压、向前旋转;自体股骨干骨块或异体骨块嵌入髂骨截面作支撑,2~3枚克氏钢针固定;术后髋人字形模具固定6~8周。结果7人有保守复位史,3人有手术复位史。手术后及短期随访的X线片上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或Sharp角,Wiberg中心边缘角(center edge angle,CE),髋臼股骨头指数(acetabular-head-index,AHI)均有明显改善,闭孔的形态大小可基本恢复对称。结论Le Coeur骨盆三联截骨术操作简单,风险小,能使股骨头获得良好的覆盖,适合于大龄儿童的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