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环境对男性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方法 对某少年教养管理所110名学员采用自拟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家庭环境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学员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分显著高于母亲,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因子分显著低于母亲(P<0.01).学员组家庭环境量表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矛盾性分量表评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暴力组与非暴力组学员家庭环境量表各分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少年教养管理所学员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均存在一定缺陷,是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特点,分析家庭环境及其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193名衢州一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178名青少年上网人群中成瘾者占7.87%.在养育方式上,网络成瘾学生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显著低于非成瘾学生(P<0.01),而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的过分干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非成瘾学生(P<0.05) ;在家庭环境中,网络成瘾学生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及知识性4个因子评分显著低于非成瘾学生(P<0.05),而矛盾性和控制性2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非成瘾学生(P<0.01).结论 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不良的家庭环境与父母养育方式是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抽动障碍患儿与父母养育方式及家庭环境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及家庭环境对抽动障碍患儿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中文版(EMBU)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抽动障碍患儿进行测试并与60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抽动障碍患儿父母养育方式倾向高惩罚、严厉、高拒绝、否认和过分干涉,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及娱乐性3个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矛盾性及控制性两个分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及不良的家庭环境对抽动障碍的发病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概念的状态水平及健康教育在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10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10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研究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量表(IPROS)和自我概念量表(TSCS)的测评.结果 两组比较,患者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低组织性以及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P<0.05或P<0.01);在教养方式上,患者父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P<0.05),而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P<0.05或P<0.01,P<0.01);研究组健康教育前后TSCS、IPRO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家庭环境、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缺陷,对其发病起重要作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概念水平低下,健康教育能增强其信心,提高自我概念水平,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整体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选择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以及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自尊量表的自尊水平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自尊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有效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42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扬州市6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统计两组一般资料,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评定两组父母教养方式,对两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有工作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高于无工作者(P<0.05或0.01).结论 难治性强迫症与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关,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综合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强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强迫症状的家庭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中学生强迫症状的家庭因素,为强迫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4-10-11/25抽取珠江三角洲地区7所中学的761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为:①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估强迫症状(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0无,4非常严重,总分≥16分为可疑强迫症状者)。②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评价家庭功能(得分越高家庭功能越健康)。③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评价家庭环境因素(得分越高反映该因素在各家庭环境因素中越被重视)。④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评价父母教养方式(因素得分越高,反映父母越常采用该种教养方式)。由经过培训的所在学校的心理老师用统一的指导语对被抽取的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填写时间约60min,现场收回问卷。结果:共发放问卷761份,收回有效问卷658份,有效率86.5%。其中男344名,女314名,年龄11~19岁。①有52名被检出为可疑强迫症状患者,检出率为7.9%。②在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模式、总的功能7个因子上,强迫症状组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③在父母养育方式上,强迫症状组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强迫症状组父亲和母亲的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强迫症状组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成功性和娱乐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⑤回归分析显示角色、家庭功能总分、父母的严厉惩罚、母亲的温暖理解与拒绝否认、成功性、亲密性和矛盾性等9个因子是预测被试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分数的有效因素。结论:中学生强迫症状的形成与其家庭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家庭功能的不健康,父母教养方式过于严厉和拒绝,以及家庭环境的矛盾性、过分强调成功等等因素可能是中学生强迫症状产生的重要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对良性癫痫患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56例良性癫痫患儿及56名正常儿童进行了测评.结果 患儿组社会适应能力较对照组差(P<0.01);患儿组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及控制性得分与对照组儿童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儿组与正常儿童的父母情感温暖、惩罚及拒绝因子得分问有显著性差异(P<0.05),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及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得分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改善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是提高良性癫痫患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脑瘫患儿及正常儿童家庭环境和家长心理稳态情况,分析家庭环境对家长心理稳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幸福指数量表对138例脑性瘫痪儿童家长和119例非脑性瘫痪对照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CP患儿家庭独生子女比例、城市居住率、父母高学历比例、父母职业为知识分子或商人比例、家庭月收入水平、父亲年龄低于对照组(P0.05),家庭年平均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2)CP组家庭理想和现实亲密度及适应性、心理弹性和幸福指数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CP组亲密度和适应性不满程度、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多元线性回归发现,年住院平均费用、父亲职业、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家长心理稳态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照顾者影响幸福指数和焦虑。结论:脑性瘫痪儿童家庭环境不良,影响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医务人员及社会有关部门需采取措施改善脑性瘫痪儿童家庭环境,提升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遵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11.
12.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though quality of life is enhanced and life expectancy is prolonged, aging,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health problems are unavoidable. More and more people, therefore, are concerned about their health and place high demands on medical care. As modern medicine cannot meet all such demands, other medical care systems emerge. Trends in the seeking of medical care show that people are inclined towards natural approaches, so attention is being paid once again to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well as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Under the patient-oriented concept, medical personnel have to recognize means of health care while thinking of the individualized and socioeconomic impact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therefore is to provide medical personnel with in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s and trends in, knowledge and research with regard to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well as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