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寻找溃疡性结肠炎(UC)的抗复发治疗方法。方法:从中药灌肠作用于UC缓解期的肠黏膜出发,探讨中医药抗复发的新方法。结论:肠粘膜屏障损伤是UC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重视缓解期的病理机制和维持治疗是解决复发问题的重要途径,缓解期中药灌肠治疗是抗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缓解期服用加味蒿芩清胆汤对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RAP)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54例RAP患者的临床资料,疾病缓解期服中药加味蒿芩清胆汤的患者为服药组,其余的患者为未服药组,对两组复发情况进行随访及对比分析。结果:未服药组3年内复发25例(80.6%),服药组治疗前3年内复发19例(82.6%),治疗后3年内复发6例(26.1%),服药组治疗后3年内复发率与治疗前及未服药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缓解期服加味蒿芩清胆汤能明显减少RAP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中医药治疗UC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多层次多靶点的优点,在UC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温肾健脾法作为临床治疗缓解期UC的重要治则治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取得了显著疗效,其发挥治疗缓解期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维持抑炎、促炎因子动态平衡及修复肠道黏膜屏...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科室总结创新的“防控管治”四位一体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缓解期病例进行干预,科学评价该模式对UC缓解期患者疗效、预防复发及其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确诊为UC缓解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对维持缓解UC有效的口服药物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防控管治”四位一体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模式进行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疗程均为24周,每4周随访记录,主要观察临床症状疗效、复发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内镜指数和黏膜组织学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27/30)高于治疗组(66.7%,20/30)(P<0.05);两组治疗前后内镜Baron评分与改良Mayo评分、病理组织学评分比较证实,治疗组内镜下黏膜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10.0%,3/30)低于对照组(20.0%,6/30)(P<0.05);治疗组治疗后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及社会能力各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而对照组只有肠道症状较治疗前改善(P<0.05),证明治疗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防控管治”四位一体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UC缓解期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陈欣 《中医药导报》2012,18(2):63-65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方法:将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内服金水六君煎加减辅助穴位贴敷,对照组口服固本咳喘片并肌注斯奇康,均连续治疗1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1年内复发率,并检测FEV1和FVC。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FEV1、FVC均有改善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六君煎加减辅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较好,且能改善肺功能,防止哮喘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防治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约 3/ 4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愈合后在 1年内复发 ,几乎 10 0 %的病人在 3年内复发 ;胃溃疡愈合后也易复发 ,6个月复发率为 50 % [1] 。如何防治消化性溃疡复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近年来广泛开展的消化性溃疡病因病机研究、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研究 ,深化了中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 ,能正确处理损害因素与保护因素这对矛盾 ,疗效显著 ,复发率底 ,毒副作用少。中医药在防治消化性溃疡复发方面显示了较大优势。1 中医药防治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以溃疡糜烂为主,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以腹泻、便血及黏液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困扰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癌变率,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2].目前西医对UC的病因尚未明确,治疗效果也不太理想,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往往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在维持缓解期及减少复发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且毒副作用小,经济负担轻[3].现对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维血宁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维血宁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方法治疗组 5 0例采用维血宁颗粒剂联合泼尼松片剂治疗 ,泼尼松 3~ 4周后逐渐减量至 5~ 10mg/d维持 ,2~ 4个月内逐渐减量至停药 ,停药后缓解期单以维血宁维持治疗 3~ 6个月。对照组 39例单用泼尼松治疗 (方法同前 ) ,2~ 6个月停药后不再维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0 % ,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上升 ,血小板抗体下降 ,1年复发率 2 4 % ,不良反应发生率 6 0 %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维血宁联合泼尼松治疗ITP具有疗效佳、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维血宁作为单药维持用于缓解期治疗 ,安全无毒、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清溃方保留灌肠诱导和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160例UC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各80例。西药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强的松治疗,疗程8周,对治疗达到缓解期患者再以柳氮磺胺吡啶片维持治疗2个月;中药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清溃方保留灌肠,疗程8周,对经治疗达到缓解期患者再根据不同证型以中成药维持治疗8周。对进入缓解期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进行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以结肠镜Baron内镜评分法进行评价;采用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Sutherland)评估疾病严重度与活动度;采用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价生活质量;对主要症状、体征进行治疗前后评分,记录患者复发次数。结果:中药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2%,西药组为75%,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Baron评分和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腹泻、脓血便和腹痛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IBDQ量表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和社会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12个月内复发频率为(0.76±0.41)次少于西药组的(1.28±0.64)(P<0.01)。结论:中药内服联合清溃方保留灌肠诱导和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控制UC活动,促进溃疡愈合,控制临床症状,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病复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昭龙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1):484-485
消化性溃疡病 ,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 H2 -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质子泵抑制剂的问世 ,消化性溃疡病的短期内愈合已不再是棘手的问题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也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溃疡病的高复发率至今仍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溃疡病愈合后一年内的复发率在50 %~ 70 % ,而 5年内的复发率则达 80 %~ 10 0 %。临床资料显示 ,不论坚持中药或西药进行维持治疗 ,均可明显降低其复发率 ,由于服用西药时间过长 ,难免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因此 ,探讨中医抗消化性溃疡病复发的方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