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天癸是源于先天肾气经后天滋养而逐渐形成的一种阴液物质。《内经讲义·词解》云:“天癸是指肾脏所产生的一种促成生殖机能的物质”《景岳全书》云:“先天无形之阴阳,则阳曰元阳,阴曰元阴……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强弱系之,天癸是也。”张氏还在《类经》一书中对《经脉之本》一段经文作按时说:“天癸之义,诸家俱以精血为解,然评玩本篇谓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是皆天癸在先,而后精血继之。……故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癸。在其人身,是为元阴,亦曰元气。人之未生,则此气蕴于父母,是为先天之元气,人之既生,则此气化于吾身,是为后天之元气。是气之初生,真阴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  相似文献   

2.
天癸之浅见     
一、肾气充盛是天癸成熟的重要条件天癸男女皆有,源于先天,禀赋于父母,与生俱有。《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云:“天癸者,天一所生之癸水,乃肾中一阳之气,化而为液也。”《景岳全书》云:“天癸者……人之未生,则此气蕴于父母,是谓先天之元气,人之即生则此气化为吾身,是谓后天之元气。”天癸源于先天,受后天脏腑化生的水谷之精微不断充养,使之不断充盛。当人体发育到一定时期,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肾藏精主持人体生殖,生长、发育的生殖机能旺盛,肾中对人体起濡养作用的肾阴,在后天水谷之  相似文献   

3.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阐述了女子在生长发育中的生理特点:月经、胎产。其中肾气的盛衰贯穿于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主生殖。肾既藏先天之精,又藏后天之精,为生殖发育之源,而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而互相资生,成为月经的物质基础;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为肾气,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  相似文献   

4.
所谓胃气,即水谷之精气。清气、元气、营气、卫气、谷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名(赵献可·医贯)。人秉先天父母之精血以生,既生之后,全赖后天之胃气,诚可谓不离须臾。其气氤氲磅礴,内而脏腑,外而官骸,无不赖其营养,滋其化育。而其气,乃无形无体,隐微难窥,迥不若四肢五官之历历可见者,故人恒忽之。人之胃气充足,则抵抗力强,百病不生(内经;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之意)。胃气衰微,则抵  相似文献   

5.
从肾辨治月经病的理论依据肾与月经病的关系:①生理关系:《内经》:“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月经之本在冲任,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行经之所在为胞宫,胞络者系于肾而络于胞中,冲任之本在肾。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精能化血,血能生精,精血相互滋生,肾精又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为肾气,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肾气充盛,冲任流通,经血既盈,应时而下”。故《医学正传.妇人科》说:“月经全借肾水施化”。《傅青主女科.调经》亦说:“经水出诸肾”。如前所述,肾主生殖,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而月经周期性来…  相似文献   

6.
妇科病治验     
妇科病治验刘延平伍继庆湖南怀化铁五局职工医院(418000)经闭:先天天癸始父母,后天精血水谷生。女子二七天癸至,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此生理常态。《金匮要略》指出“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医学正传》云“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  相似文献   

7.
人身之本有二,人受身于先天,先天者肾也,调护于后天,肾藏精,脾统血,脾为生化精微之源,精微者全身气血之源。脾气不旺,而易受邪,宋代李果所著《脾胃论》曰:一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其对后世内伤诸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脾胃是元气之源,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由内而生,这是李果学说的基本论点。脾胃不健,则水谷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可导致阳衰、阴竭、气虚、血亏、食滞、痰浊、积滞、水湿等不同疾病。生命活动的一切物质都靠脾胃转输,脾胃之气衰竭,人即死亡。古稀之年,天癸…  相似文献   

8.
<正>东垣一部《脾胃论》,俱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无非培人后天元气之本。顾元气为生身之精气,而实祖于胃。故胃气有谷气、荣气、卫气、宗气、阳气之别名,要皆此元气之异称,而此气即《内经》所谓"少火生气"之气也。"少火生气",即为真阳之气,乃生人立命之根。此火寄于肾、肝,名为相火。相火者,因君火不主令,而代君以行,故曰:"相火以位"。则此火本非邪火,而何得云元气之贼?元气在两肾命门之中,随三焦相火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蒸糟粕而化精微。是元气即相火  相似文献   

9.
医话选粹     
经云:肺主气,心主血。肺之一呼一吸,以行脏腑之气;心因之一舒一缩,以行经络之血。肺金清肃。其气下行,肾则纳之,归于中宫,助真火,蒸饮食,化精+微,以为生元气之根本。呼吸由此而起,声音由此而出,人身之强弱寿夭,悉本乎此。心脏舒出紫血之浊气,缩入赤血之清气。赤血即受肺吸入清气生气,由心运行血脉管,滋养周身之精血也;紫血即受脏腑经脉浊气毒气改变之血,由回血管复运行肺内,等呼出浊气,得  相似文献   

10.
<正> 问:为什么说冲脉隶属于阳明? 答: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释:①经络循行关系:足阳明之脉“下挟脐,入气衔中”,而冲脉起于气冲(即气衔)并足阳明之经挟脐上行,故“冲脉隶属于阳明”.②从功能上看: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胃中之谷气盛,则冲脉之血盛,从而保证了胞宫的生理功能. 问:什么叫天癸?天癸至说明了什么? 答:天癸是在肾气盛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来源于先天,靠后天滋养,它直接参与男女精血产生的生理活动. 女子天癸至的标志是月经来潮,主要说明生殖系统发育接近成熟,并为正常月经周期的  相似文献   

11.
黄巧枝 《新中医》1994,26(8):15-16
补益脾肾法在内科病症的应用黄巧枝张景岳云:“人之始生,本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本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由此可见,脾肾在人体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五脏之病,穷必及肾。脾胃...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2000年5月至2008年12月用养元气的方法,治疗患者120例,收到较好的效果。中医讲元气即火,火即元气,此乃人生命之源。人行、坐、动、转等,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所以,养元气就是养生命之气。气盛则血旺,体壮。故邪不能克体,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功。  相似文献   

13.
中药促排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学谓"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主骨生髓主生长","肾气盛则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肾—天癸—冲任系统掌握人体生殖生理功能。中医书上没有排卵一词,但对哺乳动物的求偶期有"真机"之称,即"肾中阴阳的转化时期",意谓肾元阴精发展到一定程度而转化为阳的"重阴必阳"阶段,此"真机"实符合排卵。  相似文献   

14.
浅谈天癸在中医妇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谈天癸在中医妇科中的应用宁夏贺兰县中医院(750200)赵玉萍宁夏银川市中医院白安宁【关键词】天癸中医妇科应用1天癸起源天癸来源于先天,他靠后天滋养、支持逐渐趋于成熟。一般认为它藏之于肾,正如《类经》所说:“人之未生,则此气蕴之父母,是为先天之气,...  相似文献   

15.
胃气在中医学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狭义的胃气是指胃腑的气机,以通降为顺。广义的胃气尚还包括脾胃气机和后天元气。《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说:"元气之充足,皆脾胃之气所无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此诸病之所由生也",并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内伤学说。这些说明胃气在生命活动、疾病发生及病势转机上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芳 《广西中医药》1990,13(1):14-15
<正> 南通市中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姚寓晨治疗闭经着眼于脏腑气血,病证结合,收效显著。现将姚师治疗闭经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双补牌肾资养益张景岳云:“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妇女以血为本,脾肾健盛,生化有期,则血海蓄溢得常,经水应时。若脾肾虚损,生化失度,气惫血衰精乏,无以转化,则血海空虚,经水后期,甚至经闭。姚师认为,临床闭经成因虽异,而以气血精液亏虚最为多见。治  相似文献   

17.
东垣一部《脾胃论》,俱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无非培人后天元气之本。顾元气为生身之精气,而实祖于胃。故胃气有谷气、荣气、卫气、宗气、阳气之别名,要皆此元气之异称,而此气即《内经》所谓“少火生气”之气也。“少火生气”,即为真阳之气,乃生人立命之根。此火寄于肾、肝,名为相火。相火者,因君火不主令,而代君以行,故曰:“相火以位”。则此火本非邪火,而何得云元气之贼?元气在两肾命门之中,随三焦相火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蒸糟粕而化精微。  相似文献   

18.
论“脾统四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提出 :“脾者 ,土也 ,治中央 ,常以四时长四藏 ,各十八日寄治 ,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 ,常著胃土之精也 ,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 ,故上下至头足 ,不得主时也。”强调了脾土之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地位 ,也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根据。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 ,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所得 ,认为“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 ,而后能滋养元气 ;若胃气之本弱 ,饮食自倍 ,则脾胃之气既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 ,此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论·卷上·脾胃虚实传变论》”因此提出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相似文献   

19.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五脏六腑之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这就指出了女子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天癸至,而产生了经、孕、产、乳的生  相似文献   

20.
李杲深究经典又通过丰富的临床实践,从而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形成了独创的系统理论.李氏认为内伤病的形成,乃是人体气的不足,而气之不足,又是脾胃受损的结果.他指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诸病之所由生也."肺为气之本,脾为气之母,脾胃一虚则肺之气绝,故多用黄芪、人参、甘草以补脾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