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漆剑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5,24(6):453-455,458,478
头臂供血动脉狭窄,尤其是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可以通过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治疗达到满意疗效。134例此类患者中的125例经PTA治疗获得早期治疗效果,近踪复查的84例患者除1例复发狭窄外,其余83例获得中长期疗效,头臂供血动脉闭塞的PTA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贺茂林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2):1825-1826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尽管发病3 h内的静脉内溶栓治疗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急性脑梗死的一个标准治疗方法,但对于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严重的脑梗死患者,由于血管再通率很低,静脉内溶栓治疗的疗效并不能令人满意.如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20分者,在发病3个月时,48%的患者采用静脉内溶栓治疗仍然死亡,21%遗留严重残疾.动脉溶栓虽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但较静脉溶栓平均晚约2 h,大大影响了溶栓疗效.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疗法兼有静脉溶栓治疗的快速和动脉溶栓治疗的较高血管再通率,是目前国际上非常看好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下肢缺血的腔内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髂动脉狭窄闭塞的腔内治疗应用最多,成功率最高,技术最普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在股腘动脉狭窄闭塞治疗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开发阶段。尽管股浅动脉腔内治疗的中远期通畅率低于手术转流,但其具有微创性和可重复的优势。腘动脉狭窄的治疗应采取谨慎态度。对小腿动脉狭窄闭塞的中远期疗效还缺少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但因其可解决部分患者糖尿病足长期不愈的痛苦,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忠镐 《吉林医学》1993,14(5):263-265
<正> 血栓闭塞脉管炎(TAO)被国内外学者视为顽固性疾病。原因在于病情复杂、治疗困难、病残率高。TAO主要发生于下肢,动脉闭塞位置多在腘动脉及以下分支动脉,适合血管重建术的病例不多,所以目前中西药物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在外科治疗方面,除组织坏疽不得不施行截趾和截肢外,选择适当病人施行动脉直接或间接重建术和交感神经节切除术,也是积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头臂供血动脉狭窄,尤其是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可以通过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治疗达到满意疗效。134例此类患者中的125例(93%)经PTA治疗获得早期治疗效果,追踪复查的84例患者除1例复发狭窄外,其余83例(98.8%)获得中长期疗效。头臂供血动脉闭塞的PTA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6.
姜相录  孟昕 《黑龙江医学》2001,25(12):923-924
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 ,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发生患肢缺血性坏死而截肢致残。目前 ,对于该类疾病多采取手术治疗方式 ,如动脉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PTA、静脉动脉化等 ,但对于广泛性闭塞 ,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法。我院周围血管病科采用微导管溶栓技术治疗这类疾病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 2 8例 ,男 2 4例 ,女 4例。其中 ,合并糖尿病者 8例 ,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皮温低、无脉等 ,病程 1个月~ 5年不等 ,均经彩超或动脉造影证实。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动静脉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求理  宋侃侃 《宁波医学》2000,12(4):161-162
目的 探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血尿管内尿激酶溶栓术、经皮穿刺血管成莆术(PTA)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动脉病变13例16例,静脉病变6例7段。结果 溶栓治疗成功率87.50%,PTA治疗成功率91.67%,内支架治疗3段全部成功,经观察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率为78.26%。结论血管闭塞性病变根据其性质和程度不同,可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而局部溶栓是治疗血栓性闭塞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5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25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22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8支。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21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8例;大脑中动脉16例;大脑中动脉分支14例;椎基底动脉5例。5例患者因明显血管狭窄,治疗后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占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55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3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的诊断与介入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科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是一种有效方法 ,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可以高达 2 3 %~ 2 5 % ,死亡率达 8%。 1980年Bachman首次报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以来 ,经过 2 0a的发展 ,PTA和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法和锁骨下动脉闭塞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1] 。1 锁骨下动脉解剖右锁骨下动脉是头臂动脉干的一个分支 ,左锁骨下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远端。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有椎动脉、乳内动脉…  相似文献   

10.
脑梗塞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由于大多数脑梗塞是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因而理想的方法似乎是早期再通闭塞的血管,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给其及时供血,正因如此,溶栓治疗脑梗塞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1历史沿革脑梗塞的溶栓治疗始于198...  相似文献   

11.
黄鉴政 《浙江医学》2001,23(9):553-55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建仁医师在导师指导下 ,对9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患者进行了经皮球囊扩张术 (PTA)。其中6例获得成功 ,6例患者管腔狭窄由扩张前 (67±15) %减至扩张后 (16±16) % ;通过随访21个月 ,无一例复发卒中。其中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3例头痛消失。既往由于颅内血管PTA治疗操作难度大 ,易导致远端血栓栓塞、穿透动脉闭塞、血管痉挛和血管破裂等并发症 ,仅限于颅外狭窄、闭塞血管治疗。上述资料为PTA推广治疗积累了经验。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黄鉴政  相似文献   

12.
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是血管外科常见的大动脉闭塞性疾病,多为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血管转流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及时行手术治疗。我们自2000~2005年共收治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11例,经静脉溶栓及抗凝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较多,但对膝以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处理比较困难。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有一定效果,但存在手术创伤问题[1]。我院自2007年起,尝试应用球囊扩张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收到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锁骨下动脉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锁骨下动脉狭窄 (SCAS)主要因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 ,导致同侧椎动脉血液倒流产生脑缺血症状。过去慢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治疗主要为锁骨下动脉与颈动脉搭桥手术[1,2 ] ,然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和支架植入术(SP)的迅速发展 ,使本病治疗的成功率达 93%以上 ,且比外科手术的危险性小、禁忌证少 ,因此有潜在替代搭桥手术的趋势[2 ,3 ] 。1 资料与方法选择 1996年 6月— 1999年 1月 ,收住香港玛丽医院内科 ,由血管造影证实的SCAS患者 9例 ,除 1例仅做PTA外 ,其余 8例均同时做PTA和SP。详细记录各例的临床…  相似文献   

15.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性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对30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中2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并发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溶栓及PTA治疗,成功27例(90%),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病。除2例患者于术后8~10个月发生再狭窄经重复PTA再通外,随访6~12个月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纪言 《海南医学》2002,13(12):31-34
自第一例PTCA成功至今 ,近 2 0多年来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ChronicTotalOcclusion ,CTO)的治疗仍然是一项技术上的挑战。CTO约占导管室病人的 5 %- 15 % ,但这个比例的统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例的选择。慢性的定义至少是1个月 ,也有一些试验以 15天为界限。闭塞的含义有两层 :TIMI血流 0级的病变和TIMI血流I级的功能性闭塞 ,后者指尽管局部存在前向血流 ,但实际上等同于管腔内血流中断。成功的再血管化可改善病人的心绞痛的症状、提高运动储备、减少外科搭桥的需要。一、病理学深入认识慢性完全闭…  相似文献   

17.
蔡恒森  农永栋  卓严光 《广西医学》2014,(12):1731-1733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5例,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观察其疗效、围术期的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手术过程中15例患者均能从大脑中动脉取出血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再通,血管再通后30 mi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脑血管均无再次闭塞。术后15例患者肢体偏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d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无再次闭塞13例(86.7%),症状好转;大脑中动脉再次闭塞2例(13.3%),且患者肢体、语言、意识障碍等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血管再通率高,操作简单,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大脑中动脉再次闭塞。  相似文献   

18.
唐栎 《中外医疗》2012,31(14):176-177
目的探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72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系统方法进行护理,并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72例溶栓患者共发现闭塞血管者51例(70.83%),主要有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的主干和(或)分支闭塞、大脑前动脉闭塞、椎-基动脉闭塞。有21例(29.17%)尚未发现闭塞血管。经溶栓治疗,最终完全再通27例,部分再通者13例,未通者11例,血管总体再通率达78.4%。3例并发脑疝,最终死亡。结论动脉溶栓围手术期的严密观察和配合,优点主要为药物可直接进入病灶,精确定位,疗效比全身用药更加显著,创伤少、安全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下肢动脉闭塞或狭窄即动脉硬化闭塞症(ateriosclerosis obliteran,ASO)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目前虽然对其治疗有很大进展但是对于小腿部的胫腓血管闭塞或狭窄的外科治疗上意见还不统一。而且,对于大多数胫腓动脉的闭塞尤其是远端胫腓动脉闭塞的患者旁路血管移植术效果虽然肯定,但是技术要求较高。我们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不仅有效而且危险性较低,同时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0.
用经皮经腔动脉成形术(PTA)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锁24例,用血管旁路术治疗14例。结果:2种治疗方法的近期通畅率相似,2年通畅率分别为66.7%和72.7%。提示:PTA和血管旁路术均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