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儿童椎管内肿瘤在行多节段全椎板切除术后可继发脊柱畸形,如颈椎反曲等,但发生于胸腰段严重畸形者少见。本文报道1例儿童椎管内外肿瘤术后脊柱胸腰段重度侧后凸畸形并继发性楔形椎的诊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分析于晓华,凌宜川椎管内肿瘤(尤其是腰骶段)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容易发生误诊。本文报告我院8例误诊病例,并复习国内近5年(1990~1994年)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进一步分析误诊原...  相似文献   

3.
张连仁  李勇 《中国骨伤》1998,11(6):46-47
我院自1996年8月~1998年6月收治椎管内肿瘤病人中,有10例首诊误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25~56岁;病史4天~半年。颈椎延髓交界处肿瘤1例,胸腰段(Tg~LZ)肿瘤8例,腰骰椎管内肿瘤1例。2.辅助检查:10例病人均拍X光平片,无阳性征。颈延髓交界处肿瘤患者1例行头颅CT无异常,胸腰端以下椎管内肿瘤患者9例均作腰椎CT,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的6例(其中显著突出的2例)。血液检查:AKP均正常,ESR升高的2例,LDH、CK升高的亚例。最终依据造影十CTM确诊的卫例(CTM图像可清楚的显示出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胸腰椎间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7例下胸腰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18例曾分别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炎等疾病,最多者达6次,最少者1次,结论:下胸腰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MRI定位定量准确,对病变检出率高,较X线、CT更早发现椎管内病变,是诊断椎管内肿瘤最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胸腰段骨折椎管内骨折块与脊髓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索胸腰段椎管内骨折块对脊髓损伤的影响程度,确定脊髓受压的临界椎管狭窄率,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对121例不稳定性胸腰骨折进行改良Frankel分级法脊髓功能评估和CT椎管面积测量,作统计学分析。结果:56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损伤,其截瘫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显著相关,相关程度以T12最高,L2最低。脊髓受压的椎管占位临界值为T1230%,T1135%,L140%,L255%。结论:胸腰段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脊髓损伤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脊椎管内脑脊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了32例脊椎管内脑脊膜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等特点。方法:从1990-1999年收治32例椎管内脊膜瘤,颈段9例,胸段21例,颈胸段2例。结果:31例得到完整切除,1例大部切除。随访半年-8年4个月,平均3年8个月。优良率为90.6%。结论:(1)椎管内脊膜瘤是椎客内较常见的肿瘤,有复发倾向。(2)多位于胸段,其次为颈段,腰骶段少见。(3)肿瘤必须经病理切片检查才能确诊。(4)彻底切除肿瘤,合理的手术进路及熟练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20年我院对85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效果。结果:神经鞘膜瘤30例,脊膜瘤16例,表皮样囊肿12例,脂肪瘤5例,畸胎瘤7例,神经纤维瘤4例,血管瘤4例,脊髓囊肿3例,室管膜瘤2例,胶质细胞瘤2例。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32例,胸腰段31例,腰段16例。上述肿瘤位于硬膜外12例,占14%,硬膜内73例,占86%。肿瘤全切率89.2%。随访1~15a,痊愈72例(84.7%),好转7例(8.2%),差4例(4.7%),死亡2例(2.4%)。结论: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以颈肩腰腿疼为主,治疗效果取决于肿瘤部位,性质,大小及发病后就诊时间,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预后的关键。MRI、脊髓造影是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肿瘤的特有症状为疼痛、感觉、运动和括约肌障碍 ,最后出现截瘫 ,发生在胸腰段平面以下的椎管内肿瘤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 ,有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有很大困难 ,极易误诊误治[1、3 ] 。现将我院于 1 991年 6月至 1 997年 1 0月收治的 7例诊治经验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5例 ,女性 2例 ,年龄32~ 63岁平均 41岁 ,病程 3个月至 3年。临床表现 :腰痛伴单侧肢体根性疼痛与麻木 4例 ,单侧或双侧肢体根性疼痛与麻木 3例。肿瘤部位 :胸腰段 5例 ,腰骶部 2例。 7例均为髓外硬膜内型。 7例在初诊时均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均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其中颈段5例,上、中胸段8例,下胸段4例,胸腰段2例,腰段6例。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行囊内切除6例,囊外切除19例。12例下胸段、胸腰段或腰段病例同期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25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脑脊液漏4例,无其他并发症。25例均获随访,平均2.7(0.5~5)年,术后感觉和运动ASIA评分分别为(202.6±11.4)分和(89.9±7.3)分,较术前的(148.6±6.2)分和(56.7±5.3)分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MR 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例低位脊髓肿瘤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肿瘤(spinal tumor)是指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的组织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低位脊髓肿瘤是指腰段以下的圆椎部、马尾部的肿瘤。椎管内肿瘤发病率是0.9~2.5/10万,它是脑肿瘤发病率的1/10。可发生于自颈髓至马尾的任何节段,多发于胸段,占1/2。腰骶段及马尾占1/4。回顾我院1998~2002年收治的脊髓肿瘤被误诊为腰椎间盘脱出及其他疾病的11例患者的过程,对误诊原因作一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例中男6例,女5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8.7岁,大于50岁者2例。发病至确诊时间1~24个月,其中3例为1个月内确诊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并截瘫后行脊柱前后路手术及内固定的疗效。方法:报告近10年间收治的胸腰段骨折并截瘫136例。前路椎管羊减压27例,Kaneda内固定15例。后路椎管减压同时行Dick钉内固定74例、Luque内固定35例。结果:不同的术式。在直视压充分椎管减压,疗效确定,应用不同的内固定既重建了脊柱,又保证了脊柱早期康复,减少了截瘫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按Frankel神经功能评定标准。我们认为不全瘫疗效优于完全瘫,各类术式内固定应取决于伤椎及脊神经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1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及CT测出的椎管内骨折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神经损伤组椎管骨折骨块占位程度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骨折部位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腰段大于胸腰段;神经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相关。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神经损伤与骨折部位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诊断。方法:报告1例胸椎管肿瘤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及复习文献,分析漏误诊的原因。结果:椎管内肿瘤误诊率63%,合并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更为困难。结论:系统学习解决对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反差,注意共有症状,体征和CT结果的导向,深究胸背痛、腰腿痛、根性痛的特点是椎管内肿瘤并椎间盘突出症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椎管内肿瘤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探讨主要探讨其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16例下腰痛病人,对初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后确诊为椎管内肿瘤的共6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图像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误诊率约为1.44%。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夜间痛,症状和体征平面与影像检查平面不一致。结论;正确诊断强调病史,体验和影像学检查的三结合,对有怀疑者应给予行胸腰段的MRI检查或脊碘造影,以排除椎管内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例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诊断,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本组8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1~65岁,平均47.7岁.首诊时根据患者症状或X线、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实际上应诊断为椎管内肿瘤.肿瘤发生部位:胸段3例,腰段2例,骶段3例.8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术后病理:副神经节瘤1例,沙粒体型脑膜瘤1例,脊膜瘤1例,神经鞘瘤2例,囊肿3例.结论 临床上若发现有腰腿痛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需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查体及辅助检查,特别是肿瘤标记物及MRI检查,排除椎管内肿瘤可能,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ZPLATE和TSRH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胸腰段椎体结核16例,胸腰段肿瘤4例患者采用结核病灶清除和肿瘤切除加植骨后应用ZPIATE和TSRH内固定术。结果:术后2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采用X线、CT及MRI检查,见内固定位置满意,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4个月。有神经症状者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对于胸腰段结核和肿瘤患者,采用结核病灶清除,肿瘤切除加植骨后,应用ZPLATE和TSRH内固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应用ZPLATE和TSRH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胸腰段椎体结核16例,胸腰段肿瘤4例患者采用病灶清除和肿瘤切除加植骨后应用ZPLATE和TSRH内固定术。结果:术后2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采用X线、CT及MRI检查,见内固定位置满意,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4个月。有神经症状者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对于胸腰段结核和肿瘤患者,采用病灶清除,肿瘤切除加植骨后,应用ZPLATE和TSRH内固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7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及CT测出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神经损伤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53%)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37%);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骨折部位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依次为:胸腰段(45%)<腰段(60%);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法评定神经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相关。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神经损伤与骨折部位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就诊时CT表现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并不能反映神经损伤的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运动康复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同期对照试验设计,将80例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构建并实施胸腰椎管内患者术后运动康复方案。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疗效量表(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和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胸腰椎管内患者运动康复方案的应用,有利于加快神经恢复、增强活动能力、减轻疼痛、缓解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腰椎退变性疾病所致足下垂比较少见,诊断上需要和脑部肿瘤,胸腰段椎管占位或者压迫,坐骨神经肿瘤,腓总神经损伤等鉴别,因而较易误诊;治疗上以手术减压腰椎为主,但足下垂的预后尚不明确;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