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索《医道至尊》中医桌游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中医各家学说》、《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学科为理论核心,以当今流行的角色扮演类桌游为框架,设计制作原创桌游。同时招募志愿者参与游戏,并进行认同度实验和教学效果实验,以分析该桌游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医道至尊》中医桌游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学子如何学好《方剂学》.[方法]通过对新中国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方剂学》教材的研究,爰举浙江名医朱丹溪、张景岳等的学术观点,并以作者本人教学和临证经验为例,阐发《方剂学》在学习中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结果]《方剂学》是沟通《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基础和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学好方剂学就能为学好中医各科学科打下坚实基础;学好《方剂学》是“博采众方”,学好不同医家学派医方及其学术思想的基础;是中医临床各家辨证、立法、遣药、组方的基础,是正确进行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前提.[结论]对《方剂学》课程作用和意义的揭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方剂学》重要性的认识,对学好《方剂学》及中医各专业课程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临床辨证用药亦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高等中医教育向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湖南中医学院受卫生部委托,牵头编写《全国高等中医函授教材》一套,交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计有《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针灸学》等十九种,分别由黑龙江、辽宁、湖南、成都、湖北、河  相似文献   

4.
《中医各家学说》以学说涵盖学派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说是《中医各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了解和掌握中医学说的源流、发展概况、完善过程、学术价值与影响,对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理论水平、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课堂讲授以中医学说为主线,涵盖学术流派,可减少对学术流派的纷争[1]。1中医学说与学术流派《中医各家学说》教材始见于1961年,到了1987年,在郭子光著的《中医各家学说》,以及1996年鲁兆麟撰的《中医各家学说》中,出现了“中医主要学说”专篇。文中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中医主要学说的源流、发展概况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使用…  相似文献   

5.
早在审订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试用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以下简称“三版《学说》”)时,与会者曾就学派划线以及医经、经方学派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此,该教材在《编写说明》中“希望兄弟院校教师和从事中医各家学说研究的同志,在教学和研究实践中,不断提出意见”,以便“继续修订或补充”。笔者通过反复阅读《中医杂志》1981年第11期“中医各家学说若干问题的探讨”(以下简称《兼评》)和  相似文献   

6.
《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中医主要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以及各种主要学说的源流、贡献及影响的一门课程。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开始成为高等中医专业教育的一门后期综合性提高课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开设《中医各家学说临床教程》的基本思路与课程设计、考核方式,旨在探索符合历代相关医家诊疗学术思想,且与现代临床相结合的《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改革路径,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学以致用、激发其学术辩难和积极探求未知精神"的教学改革目标,回归中医各家学说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8.
《中医各家学说》是一门后期提高性的课程,在中医本科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校本科教学中使用的是200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之《中医各家学说》。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  相似文献   

9.
鉴于《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和阐发历代医家为发展中医基本理论体系但又与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相歧异的各种独特学术见解以及由此发展所形成的有关学派等,这就要求学习《中医各家学说》者应具备一定的条件、采取一定的步骤、掌握一定的要领。这里结合自己的教与学的体会,将其学习方法初步归纳如下。 一、精研经典著作,为辨析各家学说奠定理论基础:各家学说既然与原有基本理论体系相歧异,无疑应在精研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弄清基本理论体系各个组成环节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10.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关于学生能力培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各家学说》是以阐明和研究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医学流派和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学术成就、临床经验的一门中医理论提高课。学生在学习了中医学各科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中医各家学说》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主要医学流派对中  相似文献   

11.
《西北医学教育》2015,(3):518-520
针对现在《中医各家学说》的课程性质、作用及学科定位变得越来越不明确,其重要性普遍地被忽视的问题,提出重视和加强《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变得尤为紧迫;应明确学科性质、整体把握学科内容,以学术脉络为经、医家学说和经验为纬,详略得当、注重学术的传承,更好的衔接基础与临床、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  相似文献   

12.
《中医各家学说》是反映历代中医学成就的一门课程,有很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和研究性。李东垣的脾胃"内伤热中"说在中医学术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医各家学说》课程讲授一大重点和难点。严世芸教授为著名中医医史文献专家,以李东垣"内伤热中"说为例,介绍严教授的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 虽然四版《中医各家学说》(以下简称为《各家学说》)已明确地指出,本学科“是以阐发和研究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医学流派和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学术成就”为其研究范畴,但是要编写任何一门学科的教材,又不完全取决于它的研究范  相似文献   

14.
PBL教学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它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多所医学院校正逐渐采用此教学模式。文章通过对《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应用PBL教学法的研究,探讨PBL教学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它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多所医学院校正逐渐采用此教学模式。文章通过对《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应用PBL教学法的研究,探讨PBL教学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中医各家学说》学科特点出发,联系素质教育的要求,论述教学三项原则:各家独特学说的系统性原则;各家学术成就的整体评价原则;强化基础,服务临床的应用性原则。认为遵循这三原则,对于发挥各家学说课程的独特功能-扩大认知视野、拓展理性思维、提高专业素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方法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理论提高课,内容包括中医学术流派和各种学说,历代名医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与用药特色。中医高校开设此门课程,可以为学生今后临床与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各家学说》是一门后期提高性课程,是沟通理论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桥梁。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涉及中医基础理论、本草、方剂以及临床医学的内外妇儿等各科;医家的时间跨度大,选取了从晋唐至明清乃至民国初期的著名医家。如果要学好《中医各家学说》,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要求有一定的古汉语功底。对于传统中医班的境外学生来说,本课程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  相似文献   

19.
《中医各家学说》与《中医文献学》两门课程是两个相关学科,互相联系,互相印证,本文从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讨论两门课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中医内科系临床各科的基础,内容包括外感时病和内伤杂病两大部分。外感时病已详于《伤寒论》和温病学。《金匮要略》系杂病的基础,为杂病之源,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各家学说观点的确立,使内科学内容更加完整和系统。个人认为:中医内科临床,实际上是伤寒、温病、杂病、各家学说的独特见解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作为内科医生,必须以中医基础为根本。熟悉伤寒、杂病及各家学说内容,才能很好处理一切外感时病、内伤杂病。本文提出中医内科学的若干问题进行研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