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肝癌患者血清GLS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血清GLS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肝癌、非癌肝病患者和健康人GLS ,然后分组统计。结果 :肝癌组GLS(799± 2 2 6mg/L)显著高于健康组 (4 6 6± 6 5mg/L)和各良性肝病组 ;各良性肝病组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测定GLS对肝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诊断效率分别为 82 4 %、94 7%、89 7%和 78 0 % ,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并且高于血清AFP测定。测定GLS与AFP联合应用诊断价值更为显著。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GLS显著增加 ;其测定对肝癌诊断、病情及疗效监测、预后分析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与AFP联合检测临床价值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呼吸疾病患者血清神经节苷脂含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GLS含量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本作者建立的“GLS快速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GLS ,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血清GLS正常范围 2 72~ 6 6 0mgL-1( X± 2 .98SD)。肺癌组GLS90 8±2 89,阳性 (>6 6 0 )率 87.4 % ,十分显著高于其余各组 (P <0 .0 0 1) ;且低分化癌 >鳞癌 >腺癌 ,与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结核组GLS72 2± 2 94 ;4 2 .4 %阳性 ,主要为合并胸膜、胸椎结核或其他感染者。肺炎组GLS798± 2 89;6 2 .6 %阳性 ,主要为胸膜炎肺脓疡或伴纤维化者。慢支炎组GLS 6 30± 175 ;33.9%阳性 ,主要为急发期患者。“其他”组GLS5 31±82 ,阳性率仅 8.3%。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GLS显著增加 ;测定GLS对肺癌诊断可能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消化系统各种癌症血清PTPr含量及差异。方法 ELISA测定各种癌症患者血清PTPr。结果 非癌患者72例中阳性(>30ng/ml)仅5例(6.9%);胃癌、肠癌、胆囊癌患者PTPr含量和阳性率与非癌组无显性差异;16例胰癌中6例(37.5%)阳性,PTPr含量和阳性率均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不同癌症患者血清PTPr含理并非都增加。提示不同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活化的分子机理可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血清抵抗素浓度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探讨血清抵抗素浓度与血压的关系 ,以酶免疫测定法检测 17例正常血压者和 44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显示 ,2级高血压组血清抵抗素浓度 ( 3 0 5±11 0 μg/L)显著高于 1级高血压组 ( 2 4 3± 10 5 μg/L)和正常组 ( 2 1 5± 6 1μg/L) ,但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和体内脂肪含量百分比 (BF % )后 ,3组间差异不再有显著性意义 ;血清抵抗素浓度与收缩压 (SBP)、年龄、BF %、空腹血糖 (FPG)呈显著正相关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BF %、FPG为抵抗素的独立预测因素 ,而SBP不是抵抗素的独立预测因素。研究表明 ,血清抵抗素浓度与血压无直接相关关系 ,而与衰老、肥胖及糖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GLS快速测定法。方法 从血清中提取糖脂,再让GLS分子上特异糖基反应显色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对患者血清GLS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42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GLS(755±191)显著增高;24例良性肿瘤和20例非肿瘤患者血清GLS分别为504±87与581±120。以GLS>600为阳性,该法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诊断效率为73.8%、88.6%、81.4%、65.4。结论 GLS快速测定法简便、快速、稳定、可靠;该法对头颈部恶性肿瘤诊断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多发伤并严重感染患者血中内毒素 (LPS)、一氧化氮 (NO)、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变化及探讨大黄煎剂的治疗作用。 方法  75例多发伤并严重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 (38例 )应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 (37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自第 4天起应用大黄煎剂 (10 0ml,口服 ,2次 d)治疗。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后LPS、NO、IL - 6的变化。 结果  (1)两组患者血中 3项指标均明显升高 ,对照组LPS为 (15 .2 6± 4 .0 1)~ (40 .2 4± 4 .4 7)ng L、NO为 (5 5 5 .91± 12 4 .70 )~ (72 1.5 9± 2 5 5 .33)mg L、IL - 6为 (0 .10± 0 .0 2 )~ (5 4 3.2 3± 319.75 )ng L ;治疗组LPS为(15 .74± 3.81)~ (41.35± 4 .16 )ng L、NO为 (5 4 2 .70± 139.2 1)~ (74 9.37± 2 91.80 )mg L、IL - 6为(0 .11± 0 .0 2 )~ (5 79.18± 4 0 5 .4 3)ng L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治疗组应用大黄煎剂后 ,3项指标均逐渐下降 ,LPS为 (2 1.0 7± 3.6 5 )~ (17.0 4± 5 .91)ng L、NO为 (6 0 4 .35±2 13.72 )~ (5 91.15± 136 .31)mg L、IL - 6为 (2 15 .5 4± 110 .6 5 )~ (10 0 .6 8± 95 .4 4 )ng L ,而对照组 3项指标有继续增高趋势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显著  相似文献   

7.
芮磊  刘甲兴  庄岳鹏  曾岚 《人民军医》2003,46(9):504-505
目的 :观察慢性心衰病人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 (sTNFRⅡ )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sTNFRⅡ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结果 :对照组sTNFRⅡ为 (2 5 9± 0 5 8) μg/L ,观察组sTNFRⅡ为 (8 6 2± 5 32 ) μg/L ,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观察组中轻度组sTNFRⅡ为 (5 31±1 5 4 ) μg/L ,重度组sTNFRⅡ为 (10 87± 5 78)ug/L ,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心力衰竭病人血清sTNFRⅡ值升高 ,并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sTNFRⅡ可以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血清TSGF与LSA测定对癌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的癌症与其他疾病患,用双盲法测定血清TSGF和LSA含量,然后分组对比分析,结果 癌症组31例与非癌组36例血清TSGF含量为71.7±15.7u/与59.1±12.2u/ml,阳性率为77.4%与25.0%(P<0.001);两组血清LSA含量为175.3±53.3μg/ml与114.1±55.4μg/ml,阳性率为93.5%与22.2%(P<0.001)。TSGF对癌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诊断效率略低于LSA但差异不显.结论 血清TSGF与LSA测定对癌症诊断和人群筛查均有一定应用价值,LSA略优于TSGF。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脂蛋白 a与主动脉夹层瘤的关系。方法 以诊断明确的 2 7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以同期年龄、性别构成相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 0例、健康人群 5 0例为对照 ,分析他们的血脂蛋白 a[LP(a) ]、C 反应蛋白 (CRP)及白细胞 (WBC)计数水平 ,并比较。观察其中 8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发病后 2 4、72h、5dLP(a)、CRP、白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①主动脉夹层瘤组、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健康对照组血清平均LP(a)浓度分别为 (32 7.35± 89.2 3)、(2 6 1.35± 77.5 4 )、(79.6 9±2 1.6 3)mg L ,3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②主动脉夹层瘤组和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患者血平均CRP水平分别为 (12 .12± 6 .15 )、(10 .31± 8.33)mg dl,白细胞计数分别为 (11.0 6± 4 .2 )× 10 9 L、(10 .38± 5 .6 )× 10 9 L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但前两组患者间CRP、白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③主动脉夹层瘤发病后 72h内LP(a)、CRP水平和白细胞水平均呈持续性升高 ,入院后第5天CRP、白细胞水平明显下降 ,LP(a)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瘤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升高 ,可能与其促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生长激素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需长期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短疗程应用生长激素的临床价值和作用机制。 方法  33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 (17例 )和生长激素组 (16例 ) ,生长激素组进行生长激素治疗 ,用量为 8U d ,共 7d。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体重、白蛋白、谷胱甘肽 (GSH)、握力的变化和应用呼吸机的天数。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体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生长激素组白蛋白和握力分别为 (37.19± 1.78)g L和 (2 5 .70± 5 .79)kg ,显著高于治疗前 [分别为 (35 .2 8± 2 .32 )g L和 (2 1.4 3± 5 .2 1)kg](P <0 .0 5 ) ,GSH治疗后 [(2 19.6 1± 2 6 .2 3)mg L]非常显著地高于治疗前 [(192 .4 5± 14 .5 0 )mg L](P <0 .0 1) ;而对照组白蛋白、握力和GSH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 (P>0 .0 5 )。应用呼吸机的天数生长激素组为 (11.5 0± 2 .4 5 )d ,非常显著地短于对照组的 (16 .4 4±3.74 )d(P <0 .0 1)。 结论 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短疗程的应用生长激素可有效地缩短呼吸机的应用时间 ,其可能的机制是 :(1)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 ;(2 )增强了患者的呼吸肌肌力 ;(3)使患者血浆中的GSH水平增高 ,从而加强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impact of MRI or/and multidetector CT in young patients with wrist injury and inconclusive or negative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X-rays and to analyze variations in imaging strategies between a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 (GH) and a university hospital (UH).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4 young patients (mean age 23 years) with wrist trauma who underwent CT or/and MRI was performed. The injury was acute in 24, and chronic in 10 patients. Twenty-two patients were from a GH and 12 from a UH. Two experienced musculoskeletal radiologists blindly reviewed the imaging studies. The effect of cross-sectional imaging on patient care and treatment plan was evaluated.

Results

In 9 of 34 patients one or more fractures were diagnosed on cross-sectional imaging. The scaphoid was fractured in four patients, the lunate and/or the trapezium in three patients, the scaphoid together with the lunate in one patient, and finally the distal radius in one patient. Ligamentous trauma was identified solely on MRI in 11 patients (involving the TFCC in eight cases). In four patients with both imaging methods, CT revealed one fracture of the trapezium not seen on MRI, and one scapholunate fracture with MRI findings of distal radial fracture only. In two patients with normal CT, MRI revealed bone marrow oedema of the scaphoid in one and of the distal radius, lunate and triquetrum in the other.

Conclusion

Both CT and MRI might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or chronic wrist injury, clinical dilemma and normal initial radiographs, depending on the availability and the individual institution policies.  相似文献   

12.
HnRNPA2/B1与肺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 /B1(HnRNPA2 /B1)与肺癌的相关性及其用于肺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RT -PCR方法分别扩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良性病变组织、纤支镜和经皮穿刺肺活检标本中HnRNPA2 /B1外显子 1~ 2 ,分析比较其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 ①HnRNPA2 /B1在正常肺组织、癌旁组织、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依次增高 ,其阳性率分别为 6 .98%、37.2 %、76 .7%,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Ρ <0 .0 5 ) ;HnRNPA2 /B1表达水平在不同的病理类型中的表达阳性率虽有不同 (鳞癌 88.2 %,小细胞肺癌 5 7.1%) ,而且随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 ,但是均无统计学差异 (Ρ >0 .0 5 )。②纤支镜和经皮穿刺肺活检标本中HnRNPA2 /B1外显子 1~ 2mRNA阳性率为 6 0 %( 6 /10 ) ,与手术标本的癌组织阳性率比较稍低 ,但无统计学差异(Ρ >0 .0 5 )。结论 HnRNPA2 /B1是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有可能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大空洞型肺癌X线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11例巨大空洞型肺癌的X线表现,全部病例均摄胸部正侧位 X线片其中 7例行体层检查, 1例行 CT检查。结果 11例病人均发现巨大癌块,最小为 5. 5cm最大21cm,其内均有空洞,空洞最小者直径为5cm最大者19cm,厚壁且凹凸不平者8例,薄壁空洞仅2例,有壁结节者8例,仅2例洞内有小液平。11例均经病理证实,鳞癌8例,未分化癌3例、结论空洞型肺癌易发生于鳞癌,空洞偏心、洞壁凹凸不平、有壁结节小液平为空洞肺癌的X线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深呼吸时相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敏感性。材料与方法:18例周围型肺癌(13例经病理证实,5例由其它方法证实)和12例良性肺肿块对照者(炎性假瘤和结核球等)均经常规CT扫描,除2例炎性假瘤患者外,其余所有病人并经肿块部位及其上下一层的深呼吸时相CT扫描。结果:周围型肺癌深呼吸时相CT扫描所见的阻塞性病变计有4例肺不张,12例阻塞性肺炎(按其帮位进而可分为远离肿块的和邻近肿块的阻塞性肺炎),1例阻塞性肺气肿,以及1例肺静脉癌栓。周围型肺癌的这些CT表现,在良性肺肿块对照者中不复被看到。结论:深呼吸时相CT扫描所见的远离肿块的阻塞性肺炎及肿块外侧的阻塞性肺气肿,可被看作是周围型肺癌的特有表现而且是其早期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田青  李丹  林军军  王莺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7,23(1):8-10,F0002
目的探求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综合征临床表现重要特征,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收集并分析5例10眼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就早期阶段临床症状、相关全身表现及眼底荧光造影(FFA)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病早期阶段临床症状和相关全身表现个体差异较大,但FFA具有典型特征。结论早期阶段VKH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FFA检查是早期确诊VKH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一组怪异型心脏的X线平片特异征象。材料和方法:22例均行心脏正位及左侧位食道吞钡摄片,19例经手术证实,2例经造影证实,1例经彩超证实。结果:心脏呈普大型伴弧弓9例,无法分型8例,其他型5例。结论:怪异型心脏病因复杂,其X线平片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赖于肺循环改变并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X线征象。  相似文献   

17.
残胃癌的X线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残胃癌在胃钡餐低张双重造影检查中的X线诊断价值及早期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残胃癌的发病率,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结果: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X线检查表现为充盈缺损,吻合口癌性浸润狭窄,残胃狭窄段呈皮革样。结论:术后五年,定期选用低张双重钡餐检查及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症状 ,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1981~ 1999年经治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年龄 2 7~ 78岁 ,主要症状有上腹部不适 2 1例 ;上腹部隐痛 17例 ;体重明显下降 16例 ;恶心、呕吐及黄疸各为 14例 ;上消化道出血及发热各 14例 ;2 9例均有剑突下及右上腹部压痛 ;触及肿大胆囊 14例 ;2 9例均作十二指肠镜检查 ,均发现病变 ,2 5例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 ,19例有阳性发现 ;2 9例均行手术探查 ,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 9例均给予化学疗法。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 ,对于出现上述症状要特别警惕 ,影像学及介入放射的检查为重要的诊断手段。治疗以手术为主 ,结合化疗和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组织学类型,为临床病理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救治的患者的年龄、发病的部位、免疫组化和病理组织学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位于外上象限30例(60.0%),内上象限8例(16.0%),乳晕下6例(12.0%),外下象限4例(8.0%),内下象限2例(4.0%);浸润性非特殊型癌35例,非浸润性癌9例,浸润性特殊型癌6例;ER、PR和c-erbB-2在乳腺癌的表达率分别53.4%、50.1%和58.9%.结论:熟悉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病理和功能,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39岁以下年轻成人肺癌53例,占我院同期收治肺癌450例的11.8%,男女之比为2.12∶1,有吸烟史者占70%,初诊误诊率86.8%,最易误诊为肺结核、肺炎等。未分化癌最多(64.1%),腺癌次之(18.9%)。X线表现为中心型71.7%,其中合并肺叶或肺段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者占50%。早期即易发生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也易蔓延或转移至胸膜。本文主要对年轻成人肺癌的发病率与吸烟的关系及诊断进行了讨论,重点分析了其临床、X线表现及误诊的原因,试图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对年轻成人肺癌的警惕性,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