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研究铁棒锤微波和超声波2种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铁棒锤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所得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别用2种方法从铁棒锤中提取挥发油,鉴定出30和33种化合物。结论 2种不同方法提取铁棒锤挥发油化学组成成分差异性较大,部分挥发油成分还具有毒性,这些挥发油成分是否是铁棒锤毒性成分的组成部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不同方法提取丁香中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筛选丁香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采用6种不同方法提取丁香挥发油,以提取的挥发油体积及挥发油中丁香酚的含量为指标,筛选从丁香中提取挥发油的最佳方法。结果:比较挥发油量及油中丁香酚总量,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明显优于其他5种方法。结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因为提取率高,提取时间较短,提取温度较低,而且无溶剂残留,是提取丁香中挥发油值得推广和有前景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海拔灰兜巴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正己烷萃取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NIST分析挥发油中的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高海拔样品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1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6%;低海拔样品的挥发油中鉴定出 了 10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3%;两种样品中含有40种共同的化学成分.结论 灰兜巴挥发油中鉴定出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含氮化合物等成分;不同海拔灰兜巴样品的挥发油构成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牡丹皮挥发油成分上的差异。方法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和乙醚超声萃取法提取牡丹皮挥发油,进行气相.质谱(GC—MS)分析。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得率为1.2%,被鉴定的成分有17个;乙醚超声萃取法挥发油得率为2.5%,被鉴定的成分有20个。两者共有成分5个。结论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牡丹皮挥发油成分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特征,乙醚超声萃取法挥发油得率更高,成分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比较泉州利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温郁金种植基地生产的温郁金新鲜块茎中郁金、莪术、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同一植株不同部位(郁金、莪术、姜黄)的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各挥发油的组分,对分离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郁金、莪术、姜黄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得油率在0.3%~3.3%之间,郁金鉴别出15种化学成分;莪术鉴别出4种化学成分;姜黄鉴别出26种化学成分。结论郁金、莪术、姜黄挥发油含量及其组分均存在差异,莪术挥发油成分以莪二酮、吉马酮为主;郁金、姜黄挥发油成分以按树脑为主。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莪术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以下简称药典)收栽的莪术项下3个品种,蓬莪术、广西莪术以及温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种莪术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各挥发油的组分,对分离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不同品种莪术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得油率在1.68%-2.27%之间,分别鉴别出约25种化学成分。结论药典收载3种莪术挥发油含量及其组分均存在差异,挥发油成分以萜类及倍半萜类为主。  相似文献   

7.
贾凌晗  刘一  李玉珍 《中国药学》2011,20(4):404-409
对西藏和河南藏红花中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比较不同溶剂萃取藏红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萃取法提取挥发油,分别采用乙醚、乙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和丙酮5种溶剂萃取后浓缩,通过GC-MS分析,实现对组分的鉴定,同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它们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藏红花中挥发油化学成分间存在差异,且西藏和河南藏红花中提取所得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比例也存在差异。超声波辅助溶剂萃取/Gc-MS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挥发油成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苗药艾纳香不同居群及不同部位的质量.方法 挥发油采用药典方法蒸馏提取;总黄酮采用50%乙醇回流法提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艾纳香新鲜、阴干及烘干叶片挥发油含量分别为2.0167、1.5917、1.2751 ml/kg,且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叶片挥发油含量显著高于嫩枝,分别为1.1417 ml/kg和0.6313 ml/kg.不同居群挥发油含量为0.9333~2.5667ml/kg,平均为1.6490ml/kg,居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居群总黄酮含量为13.43%~17.48%,平均为14.87%,居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取艾纳香挥发油时,应采用新鲜叶片,且最好即采即用;作为药材使用的艾纳香叶片应采用阴干法干燥;艾纳香嫩枝可用于提取挥发油,以充分发挥艾纳香资源价值;不同居群艾纳香叶片挥发油含量差异显著,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在选择艾纳香优良种源时,应以挥发油含量作为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首次运用微波技术从红景天叶中提取挥发油。方法 运用微波技术提取红景天叶中挥发油并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红景天叶中挥发油的含量为0.40%。结论 运用微波技术从红景天叶中提取挥发油,反应速度大大加快,收率提高。关键词:红景天;挥发油;微波辐射  相似文献   

10.
用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比较了从两种不同方法(已烷提取和水蒸汽蒸馏)所得当归和欧当归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确定均系藁本内酯(ligustilide)共含量分别约占45%和35%。 气相色谱分析是在OV-101和OV-17固定相上进行的,使用火焰电离检测器,氮气作载气。 根据两种当归挥发油中主成分相同,提出欧当归可考虑作为当归挥发油制剂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姜黄挥发油成分两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差异。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水蒸气蒸馏法与自动顶空提取的姜黄挥发油的不同成分。结果自动顶空结合GC-MS分析出姜黄挥发油中化合物56种,水蒸气蒸馏法分析化合物32种,其中22种成分相同。结论自动顶空结合GC-MS法更具优势,可以更快速、准确、全面地测定挥发油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取桂枝挥发油,并考察桂枝挥发油的抗菌效果。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桂枝挥发油,将桂枝挥发油与预选的实验菌进行定量杀菌实验。结果桂枝挥发油的平均得率为1.01%。桂枝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大于99%。结论从桂枝药材中提取出挥发油,得率较低。桂枝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在一定浓度范围时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陈皮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陈皮挥发油2种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对陈皮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并运用GC-MS法分析了2种提取物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54个成分,SFE-CO2法所提取的成分被鉴定的有39个,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被鉴定的成分有24个,两者共有成分9个。结论 SFE-CO2与SD得到的成分仅有9种相同,而且相同成分在2种提取方法中含量也有不同,所以SFE-CO2方法不能完全替代SD法。  相似文献   

14.
三种方法提取防风挥发油的气质联用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3种不同方法提取的防风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溶剂提取法(SX)、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提取防风挥发油,用气相-质谱(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了13种化学成分;溶剂提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18种化学成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21种化学成分。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更全面地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川芎饮片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有9个化合物相同。其中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样品中组分种类最多,主要是烯萜类成分。结论:4种提取方法均能提取出川芎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内酯类,相对含量最高的为反式-藁本内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黑松松塔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和水蒸气蒸馏(SD)提取黑松松塔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和分析两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4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0.78%;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16%;结论采用两种方法提取黑松松塔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且SFE法的提取率低于SD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玉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挥发油提取器法提取玉竹挥发性成分,使用GC-MS联用仪进行测定,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挥发油提取器法提取物中鉴定了11种组分,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中鉴定了8种组分。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变化较大,为玉竹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微波法提取小茴香中挥发油的初步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小茴香中提取挥发油,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技术对小茴香中挥发油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测得小茴香中挥发油的含量为0.4591%。结论:首次运用微波技术从小茴香中提取挥发油,反应速度大大加快,收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保济丸挥发性化学成分(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分别提取中成药保济丸和保济丸处方的化学成分,测定了保济丸处方和成药中挥发油的含量,定量分析它们的差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标准图谱对照确定化合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2个不同样品木香的挥发油,其含量分别为:0.82%(样品)少0.76%(样品Ⅱ);应用GC-MS方法对木香近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2个样品中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蟛蜞菊茎叶和花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开发利用蟛蜞菊药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蟛蜞菊茎叶和花的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鉴定。结果:从蟛蜞菊茎叶和花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20和21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68%和98.54%,其中有5种化学成分为蟛蜞菊茎叶和花挥发油共有,分别占总量的22.43%和28.65%。结论:蟛蜞菊茎叶和花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