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ENA抗体检测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酶免疫斑点技术对56例SLE患儿的抗核抗体、抗ds-DNA、抗ENA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56例SLE患儿ANA阳性率最高94.6%,抗ds-DNA阳性率为55.4%,抗Sm/RNP阳性率64.8%,抗SSMSSB阳性率60.7%。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和病情的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较常见的累及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产生多种自身抗体, 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 继而引起组织、脏器的损伤.本文对SLE患者ANA(抗核抗体)、抗ss-DNA(抗单链DNA抗体)、抗ds-DNA(抗双链DNA抗体)和抗ENA(抗ENA抗体)等自身抗体进行了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肿瘤细胞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肿瘤患者血清中多种抗核抗体 (antinuclearantibodies,ANA )生成的新的可能免疫原 ;进一步论证细胞活化是核抗原性发生改变并诱导抗体产生的根本因素。提取SP2 / 0瘤细胞组蛋白免疫同系BALB/c小鼠 ,用ELISA方法检测IgG类抗组蛋白、抗dsDNA抗体 ,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核型 ,免疫印迹法测定可溶性核抗原 (ENA )抗体。结果 :SP2 / 0瘤细胞组蛋白诱导同系BALB/c小鼠产生了IgG类抗组蛋白、抗dsDNA、抗Sm、抗SS A/SS B等多种自身ANA ,其核型有周边型、均质型、颗粒型等。推测肿瘤细胞组蛋白是诱导ANA生成的免疫原之一。  相似文献   

4.
组蛋白诱导抗核抗体产生及其对肾脏损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寻找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诱导抗核抗体(ANA)生成的真正的自身核成分免疫原。方法 从Con A活化的脾淋巴细胞中提取组蛋白免疫同系BALB/c小鼠,ELISA方法测定IgG类抗组蛋白、抗dsDNA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核型和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的沉积,免疫印迹法测定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尿蛋白含量,光镜下观察肾脏形态变化,电镜下观察肾小球电子致密物。结果 活性组蛋白诱导IgG类抗组蛋白、抗dsDNA等多种抗核抗体生成,且诱发同系小鼠产生SLE样肾脏病理变化。结论 活性组蛋白是诱发抗核抗体生成、造成肾损害的免疫原之一。  相似文献   

5.
不同肝病患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我国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中几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探讨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的自身抗体特征。方法:由1412例标本中选择23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分为5组:①自身免疫性肝病组4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1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3例。②HAV组23例;③HBV组70例;④HCV组35例;⑤非甲-戊型肝炎组60例。用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酶免疫条带技术等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平滑肌抗体(SMA)、肝肾微粒抗体I型(LKM-1)、肝细胞胞溶质抗原I型(LC-1)、可溶性肝抗原(SLA)/肝胰抗原(LP)和AMA-M2亚型,以及SS-A、SS-B、dsDNA等多种抗体。结果:1412例中诊断AIH、PBC和PSC者分别为送检标本的1.27%,1.49%和0.21%。230例血清中2例LKM-1阳性和2例SLA/LP阳性,分别见于AIH和HCV感染者。PBC患者AMA和M2全部阳性;其ANA以核膜型为主(7/14);AIH患者ANA抗体未见特定的荧光类型,而抗-Actin仅见于AIH者。非甲-戊组4例AMA和M2阳性,3例SMA高滴度阳性,4例出现SS-A、SS-B或dsDNA等抗体。结论:肝抗原抗体和ANA及AMA分型的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端正和重叠多种免疫性肝病的诊断;非甲-戊型肝炎诊断时应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13种自身抗体检测对SLE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3种自身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抗核抗体(ANA)的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ds-DNA抗体的检测采用快速金标渗滤法;11种可抽提核抗原(ENA)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1)223例SLE患者抗核抗体谱中,ANA、ds-DNA及抗ENA抗体SS-A/Ro60、SmD1、SS-A/Ro52和U1-RNP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5.06%、52.91%、50.22%、27.35%、24.66%和21.08%;Jo-1和P0抗ENA抗体的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79%和0.90%;正常对照组仅ANA有5%的阳性率,其余抗体均为阴性。(2)抗体阳性的患者主要集中在10~50岁之间,1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患者比较少,平均年龄35岁。(3)SLE患者ANA-LIA的检测大多数患者的条带在4条以内,随着条带的增多,患者的数量减少。(4)抗ds-DNA抗体与抗SmD1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与抗SS-A/Ro60抗体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抗SmD1抗体与抗核小体、抗SS-A/Ro60抗体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与抗U1-RNP抗体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5)104例SLE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异常,主要体现在IgG和C3异常。结论自身抗体的检测对SLE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多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SLE的免疫学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ANA(抗核抗体)和抗ds-DNA抗体(双链DNA抗体)在AID患者中的相关性及敏感性。方法: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ID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入组患者的ENA、ANA、抗ds-DNA抗体表达情况。比较男性、女性的自身抗体阳性情况差异,并探讨不同荧光模式的ANA对应的ENA各项阳性情况以及ANA表达与ENA、抗ds-DNA表达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80例,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113例。女性患者的ANA(χ2=12.23,P0.01)、抗ds-DNA阳性率(χ2=5.906,P=0.015)均显著高于男性。nRNP、ss-A阳性标本中的颗粒型ANA比例最高,而Scl-70阳性标本中均质型ANA比例最高;ANA阳性标本的ENA阳性率(χ2=6.406,P=0.011)、抗ds-DNA阳性率(χ2=43.49,P0.01)显著高于ANA阴性的标本。结论:男性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女性,颗粒型在ANA核型中占据比较高的比率,抗ds-DNA和ENA的阳性检出率与ANA阳性率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ENA抗体检测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酶免疫斑点技术对56例SLE患儿的抗核抗体、抗ds-DNA、抗ENA抗体进行检测.结果56例SLE患儿ANA阳性率最高94.6%,抗ds-DNA阳性率为55.4%,抗Sm/RNP阳性率64.8%,抗SSA/SSB阳性率60.7%.结论SLE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和病情的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且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较复杂,但由于该类疾病都存在一些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所以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不仅依赖于临床表现,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疫学实验诊断,特别是实验室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检测[1].通过对ANA类型及其滴度的检测,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就ANA和ANA谱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和病情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SLE患者54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32例和正常对照3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A)、免疫印迹法测定抗核提取物抗体(抗ENA抗体)、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结果 SLE患者的ANA、抗dsDNA、抗Sm、抗核小体、抗U1-nRNP、抗核糖体P蛋白、抗组蛋白抗体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7.04%、59.26%、27.78%、29.63%,37.04%、12.96%、27.78%;SLE活动组中抗dsDNA和抗核小体抗体的阳性率高于SLE非活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组IgG、IgA、IgM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C3、C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身抗体联合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对SLE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病情判断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自2006年以来,我们开发了数码相机显微摄影系统和抗核抗体的图文报告系统,实现了实验结果的电子化管理.所有抗核抗体(ANA)阳性的结果,其荧光模式图片都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两年来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相对应标本的盐水可提取细胞核抗体(抗ENA)和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测定结果,同时也追踪了大量的病例资料.经过回顾总结分析发现,有些荧光模式与特定的ENA抗体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尤其是细颗粒型荧光模式与干燥综合征(SS)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活性染色质诱导抗核抗体生成及肾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的病因和诱导抗核抗体 (ANA )生成的激发原迄今不明。本实验试图用ConA活化淋巴细胞的染色质免疫同系BALB/c小鼠 ,寻找诱导ANA生成的真正免疫原 ,阐明SLE发生的激发原是自身活化细胞的核成分 ,而且证明它所诱导的ANA具有致病性。从ConA活化的脾细胞中提取染色质 ,然后免疫同系BALB/c小鼠 ,用ELISA方法测定IgG类抗双链DNA (dsDNA )、抗组蛋白抗体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核型和免疫复合物沉积 ,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抗核抗体谱 ,在光镜下检测肾损伤及电镜下检测肾小球沉积物 ,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尿蛋白含量。结果显示 ,活性染色质能诱导IgG类抗dsDNA、抗组蛋白等多种抗核抗体生成 ,且肾小球有显著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蛋白尿形成。该实验表明 ,活化淋巴细胞的染色质是诱导SLE发生的真正自身免疫原。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受累并产生自身抗体参与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为特征的疾患。SLE常累及肾脏,临床上又称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SLE合并LN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作为较特异性血清标记抗体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我们现增加了抗C1q抗体的检测对40例SLE合并LN的患者进行这五种抗体的联检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自身抗体分布,并对比分析伴或不伴自身抗体阳性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NMOSD患者自身免疫相关抗体阳性情况,包括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荧光检查,抗核抗体谱(ANA谱)15项,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a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aTPOAb).根据是否伴有自身抗体分为自身抗体阳性组和自身抗体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发病年龄、发病次数、性别占比、病程、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IgG阳性率及共病情况.结果 68例NMOSD患者中,自身抗体阳性37例(54.4%),其中单抗核抗体阳性17例(25.0%),单甲状腺抗体阳性9例(13.2%),抗核抗体和甲状腺抗体同时阳性11例(16.2%).阳性率较高的自身抗体有ANA 23例(33.8%),抗Ro-52抗体19例(27.9%),aTPOAb 17例(25.0%),抗SSA抗体16例(23.5%)和aTGAb 15例(22.1%),并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共存的情况.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在首次发病年龄、发作次数、病程、性别占比及AQP4-IgG阳性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身抗体阳性组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患病率显著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 NMOSD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病率均较高,自身抗体阳性的NMOSD患者更易患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在NMOSD患者临床特征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50例SLE患者血清中的抗双链DNA(dsDNA)抗体,采用德国IMTEC公司抗核抗体谱线性印迹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组蛋白抗体(AHA)、抗StuD1等其他自身抗体。结果:抗StuD1阳性率最高(82%),其次是抗R060KD抗体(80%)和AunA(72%);抗dsDNA、AHA、抗U1-RNP、抗R052KD、抗SSB的阳性率分别为44%、32%、58%、48%、24%。其他三种自身抗体阳性率很低。结论:SLE患者血清中可出现大量的自身抗体,同时检测多种自身抗体能提高对SLE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599例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313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286例,所有患者血清检测ANA,以Hep-2细胞/肝组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结果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干燥综合征(SS)、类风湿性关节炎(RA)、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43%、53.66%、61.04%和90.63%;在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阳性率为21.68%,阳性率明显低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组(P〈0.0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组,荧光核型以颗粒型最多见,占47.22%~63.84%.结论 ANA的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筛查.  相似文献   

17.
近年的研究发现慢性丙型肝炎(CHC)血清常有自身抗体出现,因而CHC相关的自身抗体对病情的影响以及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关的自身抗体的鉴别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自身抗体的种类及阳性率**C相关的自身抗体已被广泛研究,多数学者报道:大约有1/3的CHC患者有自身抗体,主要是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和肝肾微粒抗体(抗一LKMI)。明确的亚型有同种ANA(ANA-H)和SMA特异性抗肌纤蛋白抗体(SMA-AA),AIH血清可见到这两种亚型。最近Cassani一项纳人290例CHC患者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我院收治的110例AIT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桥本甲状腺炎(HT)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其中HT组共62例,GD组共48例,另外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检者静脉血,应用免疫学方法分别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ANA、抗ENA抗体水平.结果 3组自身免疫球蛋白IgM、IgG和IgA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T组患者IgM和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组患者IgG和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T组IgM和IgG水平显著高于GD组,IgA水平显著高于GD组(P<0.05);3组TPOAb和TGAb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T组明显高于GD组和对照组,G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AITD患者中ANA和抗双链DNA (ds-DN 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U1-RN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所有受检者中均未检出ENA谱中其他抗体.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对AITD的临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积极的指导意义;ANA与抗ENA抗体在AITD中并无特异性,关于其确切病理机制和意义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ANA与ENA自身抗体的临床检测结果疾病诊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1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定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对象,定为对照组。应用胶体金法检测研究和对照组对象的ANA和ENA自身抗体的阳性情况。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ANA和ENA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男女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NA阳性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和干燥综合征的值较高。ENA阳性率在硬皮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值较高。结论 ANA和ENA自身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有较大关系,检测患者的ANA和ENA阳性率水平对于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准确率有显著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探讨抗核抗体和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的不同检测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在长征医院就诊的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549位患者,其中自身免疫病患者224例,非自身免疫病325例,所有患者血清同时检测ANA和ENA。以Hep-2细胞/肝组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两种检测方法产生4种检出模式:ANA+/ENA+、ANA-/ENA-、ANA+/ENA-和ANA-/ENA+。前两种模式共占检测的62.84%。ANA和ENA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63.4%和58.5%)显著高于非自免病患者(16.9%和25.2%),ANA和ENA在自身免疫病组和非自身免疫病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检测结果仅在MCTD和SLE患者中存在相关性(P<0.01),在其他观察组中不存在相关性(P>0.05)。间接免疫荧光法相对费时,而且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经验,作为初筛实验,ANA的检测较ENA有更高的灵敏度,两者联合检测则将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